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诏安县太平乡发展橡胶始于七0年初,其胶园的立地环境并非福建龙溪地区植胶的一流地,但太平橡胶站在指导橡胶生产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林其成同志总结的“橡胶技术与经营管理”的五条经验虽有待完善,但在实践中已经显示出了其生命力——橡胶生长好、寒害轻、经济效益逐年提高,预计1985年可全部收回国家投资.太平橡胶站的经验集中一点就是他们勇于改革,善于探索,工作抓得具体,抓得落实,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不同对策措施.以上经验可供民办胶园借鉴,亦可作国营胶园参考.  相似文献   

2.
省农业局农垦局最近在省热作科研所召开了热作科研项目计划会议。到会同志交流情况,组织协作,认真落实热作科研项目。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龙溪地区农垦局,厦门、莆田、晋江农业局搞热作的同志,各有关农场技术人员,省热作科研所科技人员,并邀请厦门大学和省热作气象站搞教学、搞科研的同志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传达了国家农垦总局召开的热作科研项目计划座谈会的情况和任务。在讨论中,大家交流了科研情况。建设农场选育了一个橡胶较高产的品系,并已引到两广垦区参入系比,去年这个场涌现出橡胶实生树株产1.5公斤干胶的有46个树位,株产2公斤干胶的有41个树位,其中株产2.5公斤干胶以上的有8个树位。安厚农场选育了两个有较好苗头的橡胶品系。红星农场创造了改造胶园创高产的新经验,胶工黄才能创造了平均株产4.08公斤干胶新纪录。在剑麻科研方面,凤南农场总结了快速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3.
为了贯彻执行原农垦部制订的“关于我国农垦系统橡胶种植业今后发展方针”,交流胶、麻生产经验,表彰先进,龙溪地区农垦局于今年5月27—31日在诏安建设农场召开了全区胶、麻生产会议.有关县农业局、场、区、省农业厅经作处、农垦局、省热作所以及社队等单位的代表,还有华侨和林业系统也派代表到会指导.出席会议共62人.会议期间听取地区农垦局高其彬局长的报告,诏安建设农场等七个单位介绍了胶、麻生产的经验.省农业厅林伯达同志作了赴泰国考察报告,省厅农垦局江景良同志也在会上讲了话.  相似文献   

4.
为了认真贯彻农牧渔业部新颁发的橡胶树植物保护技术试行规程,交流1982年橡胶白粉病防治经验,研究布署1983年植保科研的协作计划,龙溪地区农垦局于3月13日至16日在云肖县召开全区橡胶白粉病防治工作会议.有关县农业局橡胶站、植胶农场、省农业厅经作处、省热作所,以及晋江、厦门地区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和测报员共46人参加.会上,诏安橡胶站等四个单位介绍了胶树白粉病的防治经验,同时对如何因地制宜贯  相似文献   

5.
一、概 况 福建省植胶区主要分布在龙溪地区盘陀岭以南的诏安、云肖一带,其次在盘陀岭以北的漳浦、平和、漳州和龙海等县市,即龙溪垦区。晋江地区及厦门同安县尚有生产试种。生产上主要的橡胶栽培品系有GT_1、天任31—45,南强1—97、PB86、PR107和实生树等。龙溪垦区地属南亚热带,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土壤成土母质以花岗岩为主,其次是砂页岩、流纹岩,属南亚热带赤红壤(或称砖红壤性红壤和砖红壤化红壤),呈酸性反应。原生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雨林,垦植前大部分已成为荒草灌丛地或次生林地。(80年已有胶园11.7万亩,占福建植胶面积的92%以上,年生干胶380吨,是福建主要产胶区。  相似文献   

6.
福建是世界上成功种植巴西橡胶(Hevea brasuiensi Muell.-Arg)的最北区域之一[1].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制约,胶园显著特点是小型、分散.1982年全省制干胶约656吨,其中农垦农场和社队约制干胶642.51吨,计有加工厂(点)38个(表1).制胶厂普遍采用片状胶生产工艺,产品中约70%烟片,30%烘干胶片.最大厂年产量230.59吨,最小厂0.065吨.分布在龙溪、晋江和厦门.  相似文献   

7.
根据卅年来引种、试种和生产实践的观察看出,橡胶树在我场生长、发育和产胶均属正常,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我场橡胶生产也存在实生树多、低产胶园面积大、全场单产较长期徘徊在1.5公斤左右,总产上升不快,经济效益的潜力未能充分挖掘出来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胶园投入、加快老胶园更新、积极开展中龄芽接树的割制改革等工作.尽快改变我场橡胶生产的面貌,使单产、总产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笔者曾到海南、湛江、广西及云南地区部分国营农场了解和参观第二代胶园的生产情况。通过实地调查和学习,对胶园的生产问题作了一些分析和研究。认为,搞生产就是要千方百计地获得单位面积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此,新胶园必须进行综合生产。胶园综合生产包括橡胶生产、各类间作物生产和防护林带生产。本文仅着重论述胶园间作效益和综合生产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9.
全国橡胶中小树抚育管理检查汇报会于十二月十五日到二十日在漳州市举行.会议由农牧渔部农垦局主持,广东、云南、广西、福建的农垦管理部门,植胶农场的干部、科技人员和部分先进单位代表一百多人参加了这个会议.会前,先由各检查组到各地胶园进行检查,为时一个月,然后到漳州汇集.与会者一致认为,我国是在世界上最北的地方种植橡胶,长势大都良好,特别是1978年以来,各农场扩种更新近130万亩胶园,保苗率达到95—100%,长得很快,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树皮饱满,生势旺盛,林相整齐,而且都是适应我国气候特点的高产抗寒新品种,增产潜力较大.种后6—8年可以分别开割投产.这是我国橡胶科研人员、干部和广大胶工三十年共同奋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八仙茶是乌龙茶中的名优茶品种(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鉴评认定),其特点是早发芽,产量高,品质好,易栽培管理.我场生产的八仙茶,荣获1980年全省名茶(毛茶)鉴评壹等奖.本文从发展胶园立体农业的角度出发.探讨适合我场的橡胶—八仙茶套种模式.总结分析在六、七十年代种植的橡胶低产品系保存率低的胶园中套种八仙茶,能提高胶园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1.
我们芹山是一个以发展橡胶为主的作业区,1959年开始试种橡胶30亩,至今已发展到2397亩,累计产胶40吨,占全场总产40%.为了加快速度把橡胶生产搞上去,我们组织力量大力改造胶园,加强抚育管理,使胶树生长平衡,单株产量逐年提高,今年大打橡胶翻身仗,开展了群众性创高产运动.  相似文献   

12.
如何进一步改善橡胶园生态环境和提高胶园生产经济效益,使之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生产新模式,是垦区广大植胶者急需研究的新课题,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件大事.我们于1987年11月24日至12月8日,先后在诏安、平和、云霄、漳浦四县的重点植胶农场和乡村胶园,着重调查了提高胶园生产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胶园立体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大量元素的深入研究和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微量元素的作用及其地位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从作物体营养元素的平衡观点来考察,不但要解决大量元素的供求平衡,也要探讨微量元素的供应平衡,是理所当然的.为了了解龙溪垦区胶园微量元素的现有含量水平,以利于指导胶园微肥的施用及开展微量元素的研究,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调查.认为本垦区胶园微量元素含量水平是锰偏高,硼较低,钼、铁、锌均正常.二、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SystemDynamics,简称SD)与方法,以海南农垦国营西庆农场为实证,设计了针对橡胶农场或胶园经营单位等由不同龄段组成的胶园生产动态系统管理SD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对胶园结构以及胶园生产在人力、物质、资金与产出能力等方面进行年际变化预测,并通过系统动力学模拟软件STELLA对某国营农场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结果比较符合当前胶园管理实际。  相似文献   

15.
橡胶芽接柱的梢枯率高、抽芽率低、移植不易成活,是小胶园主在定植橡胶裸根芽接往时,常碰到的问题.导致胶园建立成功率低的原因是在挖苗和运输期间,芽接桩逐渐脱水.因为芽接桩从苗圃运到小胶园有32~96公里的路程.此外,芽接桩运到各个小胶园时,很少在当天定植,通常是在到达小胶园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才定植.这就使芽接柱进一步脱水,而降低其活力,结果使发根和抽芽推迟.  相似文献   

16.
龙溪地区植胶除少数优良小环境外,大部分胶园均受不同程度的寒害威胁,因而现有胶园多是比较抗寒的低产品系和实生树.为了探讨低产胶树提高单产之目的,现将我场电石刺激刈胶的效果整理如下,供参考.一、概况1、环境条件:我场位于北纬24°6′—24°10′,东经116°55′—117°12′.年平均温度21.3℃,绝对最低气温—2.9℃(1967年1月17日),最冷月平均温度12.3℃ 年降雨量1500—1800毫米,常风2级左右,偶有台风影响.总之,我场纬度偏北、气温较低,属重寒害区.2、刈胶树现状和产胶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三叶橡胶的过去和未来本文论述了橡胶发展史上的一些最重要的部份.论述的要点有:橡胶种子从南美运到东方;刈胶方法的改革;无性繁殖与芽接;产量的遗传和改进;刈面使用化学刺激剂.还回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橡胶危机、热带美洲和非洲三叶橡胶的重新掘起、研究工作的进展和需要以及橡胶的未来.译自《ATA》1979(1)28500小胶园发展的计划与策略马来西亚有45万个小胶园,占马来西亚橡胶栽培面积的67%还多,占马来西亚橡胶总出口量的55%还多.本文论述了小胶园在农艺、加工、销售、经济、信贷设施和适宜的基层组织机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并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策略纲要,这个策略纲要包括加速实行间作的更新,施肥刺激和成立集合销售中心,以及设有中心加工厂的购胶点.提出了一个分成短期、中期和长期措施的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8.
胶园间作砂仁、咖啡效益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场地处雷州半岛南端,是个以橡胶生产为主的国营农场.全场值胶面积达39340亩,其中五十年代种植的低产实生树尚存27978亩.历年来,由于屡遭风、寒害破坏,胶园存在着存苗率低、产量低,效益差的问题.怎样才能提高胶园经济效益,增加农场及职工经济收入,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场重视产  相似文献   

19.
在这次热作病虫害普查中,龙溪地区普查组在安厚、建设、红星、和平、大南坂等农场,发现了橡胶黑纹根病,这是闽南垦区发现的橡胶新根病,它对橡胶树根部危害很大,必须及早防治.现将橡胶黑纹根病基本情况及其防治方法,作一简要报导.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橡胶-益智间作模式,并研究其土壤养分含量、胶园杂草防控效率和胶园经济效益等问题综合评价橡胶-益智复合生态系统。结果表明:橡胶-益智间作模式与单作橡胶比较,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pH值无显著差异;间作益智能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0~20 和20~40 cm土壤层含水量分别提高了21.4%和27.1%;间作益智对胶园杂草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间作240 d时对杂草抑制率达到了75.2%;胶园间种益智能够显著提高胶园经济收入,间作2年后经济收入增幅达到64%。橡胶-益智间作复合生态系统提高了胶园土地利用效率,符合近年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新形势,构建“胶-药”立体种植模式是拓展橡胶林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