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抚育剩余物,主要包括枝梢、小径木、树皮、树根以及灌木等,可以实行综合利用。介绍了太行山林区森林抚育剩余物利用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科学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加强森林管护的前提下,如何结合森林抚育项目的实施来推动林业产业发展,成为当前林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对神农架林区森林抚育采伐物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调研,指出了相关制约因素,并就科学利用采伐物发展林业产业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4.
制材是木材综合利用的重要基础和组成。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制材生产集中于提高锯材出材率,而忽略了占原木材积30%以上的制材剩余物的有效利用。为了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制材业应在最大限度地提高锯材出材率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制材剩余物的综合利用。一、制材剩余物的种类和数量现代制材生产中,由原木加工成锯材,其剩余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包括树皮、板  相似文献   

5.
6.
剩余物利用     
《国际木业》2004,34(6):61-61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合理利用我区剩余物的重要意又及利用现状分析,提出了我区剩余物利用前景与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9.
10.
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森林可采资源的锐减,木材产量大幅度下调,因此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已成为森工生产探索的重要课题.我们鹤北林业局结合本局实际,对伐区剩余物资源进行了有益的开发。1 伐区剩余物加工利用的效益分析1.1 锯材加工利用及经济效益分析 对于鹤北林业局来讲,充分利用那些有加工价值的小径木进行地板毛料、包装箱板、细木工芯板、家具料,学生桌椅等锯材加工可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比如,加工地板块毛料,按现行小径木市场售价计算,小径木售价为140元/m3,出材率为15%,成本为  相似文献   

11.
竹材加工剩余物的利用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材加工剩余物数量巨大,浙江省每年估计有10万多吨。竹材加工剩余物的形态复杂,在考虑利用时必须多渠道多形式的配套开发。目前以制浆造纸、制造竹质碎料板和竹粗饲料三种方式较为现实、可靠和有效。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内外这方面的科技发展,同时对于其它的利用方式,包括制炭、制竹粉和提取木糖等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伐区剩余物的利用前景,提出合理利用伐区剩余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绥阳林业局伐区剩余物的利用途径,从利用的效益上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4.
林区木质剩余物合理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如何有效利用森林资源,既能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又能满足生产生活所需,成为人们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分析林区木质剩余物利用的意义,介绍现有的利用途径,指出林区木质剩余物利用的发展趋势、对策及措施,旨在合理利用林区木质剩余物,以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外伐区剩余物的利用途径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少军  许军  王锡海 《森林工程》2000,16(1):3-3,58
本文综合论述了国外伐区剩余物的利用途径及技术,并指出伐区剩余区的利用在未来林业中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6.
17.
探究了合理开发我国森林采伐剩余物的重要作用及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改善当前木材供求紧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学的角度论述了伐区清理的意义、方法;科学地阐述了不同立地条件、林分密度、林龄及经济条件等因素对伐区清理的方法和剩余物利用的影响及处理的有效的方式方法;提出了合理利用剩余物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森林的集约化经营,达到科学经营森林,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王天佑 《木材工业》2001,15(5):24-25,28
我国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贫乏,其木材供应问题是实施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论述了西部地区发展农业剩余物人造板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出农业剩余物是替代木材的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20.
随着森林可采资源的锐减,木材产量大幅度下调,因此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已成为探索木材生产的重要课题。由于我国天然林资源逐年减少,国内木材供需矛盾突出,但木材生产过程中伐区剩余物资源却十分丰富。如何将有利用价值的伐区剩余物拣集运出,并进行充分地加工利用,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是以木材为主要生产资源的森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剩余物加工利用的价值与前景采伐剩余物是指森林采伐后遗留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