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血中生化指标监测围产期奶牛脂肪肝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测定了9头中国荷斯坦奶牛分娩前后血浆中葡萄糖(Glu)、游离脂肪酸(FFA)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用以监测受试牛脂肪肝的发生和转归。结果表明:在产后15~20d内,脂肪肝患牛血糖平均值极显著低于正常牛;在产后25d内,血浆中FFA平均值显著高于正常牛;在产后10d至20d间,血浆中AST平均值极显著高于正常牛。受试牛产后脂肪肝的发病率为44%(4/9),平均发病时间为产后8.8d,病程平均持续15d。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影响围产期奶牛繁殖力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应用组织学方法检查了12头围产期黑白花奶牛,以确定其脂肪肝的发生率,以T淋巴细胞转化率为指标定受试牛分娩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受试牛分娩前后外周血浆中孕酮(P4)和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从而探讨奶牛发生脂肪肝对免疫力和繁殖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8头黑白花奶牛在产后8 ̄21d内发生脂肪肝,发病率为66.67%;(2)脂肪肝患牛在产后2 ̄4周内  相似文献   

3.
给产后5天内诊断为脂肪肝的9头患牛投服烟酸,胆碱和纤维素酶。同时采血测定血浆内孕酮含量,并监测受试牛产后繁殖力指标:子宫复旧时间,产后首次排卵时间,首次发情时间,分娩至受孕的间隔时间。试验结果:试验组奶牛血浆P4值在产后20天内与对照组奶牛无明显差异,但在20天以后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在产后20-30天与产后15-20天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奶牛胎衣不下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实验对9 头胎衣不下病牛和12 头产后健康奶牛产后30d 内的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在产后7 ~10d 内,病牛全血比粘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产后健康牛(P< 0-05或0-01) ;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比粘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亦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 0-05 或0-01) ;红细胞压积呈降低趋势。病牛恶露排尽时间、产后首次发情时间显著延长,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显著升高,可能与体内血粘度持续升高、血液微循环障碍、子宫内分泌物排出困难有关  相似文献   

5.
给产后5天内诊断为脂肪肝的9头患牛投服烟酸、胆碱和纤维素酶。同时采血测定血浆内孕酮(P4)含量,并监测受试牛产后繁殖力指标:子宫复旧时间、产后首次排卵时间、首次发情时间、分娩至受孕的间隔时间。试验结果:试验组奶牛血浆P4值在产后20天内与对照组奶牛无明显差异,但在20天以后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在产后20-30天与产后15-20天相比无明显差异;子宫复旧时间和产后首次排卵时间,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平均早40天和48天,而产后首次发情时间和分娩至受孕的间隔时间,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早17天和23天。  相似文献   

6.
经给34头围产期奶牛口服烟酸和胆碱,试图预防和治疗脂肝病,同时监测受试牛血浆中某些相关生化指标和孕酮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和对照组比,试验组牛血浆中血糖浓度显著升高的同时,游离脂肪酸,谷草转氨酶和β-羟丁酸脱氢酶的含量显著降低;而白蛋白,总蛋白和镁的含量与对照组比,没有差异。烟酸和胆碱预防组牛中有30%发生轻度到中度脂肪肝;对照组牛中有5%发生轻度到重度脂肪肝。在产后5周内,治疗组的脂肪肝患牛恢复  相似文献   

7.
围产期奶牛脂肪肝与繁殖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应用血液化学分析和组织学的方法检查19头围产期娟珊牛和28头荷兰黑白花奶牛,以确定脂肪肝的发病率。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受试牛外周血浆中孕酮的含量,用B-型超声波监测子宫复旧及卵巢活动的规律,从而探讨两个品种牛脂肪肝的发生与繁殖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2头娟珊牛和13头荷兰黑白花牛从产前一周至产后第八周均表现出轻度、中度和重度程度不同的脂肪肝,发病率分别为63.2%和46.2%。其中,重度脂肪肝的发病率娟珊牛高于荷兰黑白花牛,发病率分别为83%和23.1%。此外,患牛血浆中葡萄糖(P<0.01)和镁(P<0.05)含量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降低;而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P<0.05)和游离脂肪酸(FFA)(P<0.01)却显著升高。总蛋白虽在分娩前降低但差异不显著。r-谷草氨酰转移酶(G-GT)在两组牛中都有升高,差异也不显著。荷兰黑白花患牛产后第一次排卵的平均时间为19.3±3.4天,比同品种正常牛(13.3±1.2天)延长6.0天(P<0.01)。而娟珊患牛(22.4±5.8天)比其同品种正常牛(15.0±3.0天)极显著延长7.4天(P<0.01)。同时,两个品种的患牛子宫复旧的时间分别比同品种正常牛显著拖长(P<0.05)。  相似文献   

8.
西宁地区某奶牛场临产健康奶牛8头,按分娩时间顺序氏错分配到试验组与对照组,给4头试验牛在产后4h(小时)内及产后24-28h灌服“围产康”各一次,4头对照牛不服药,检查产后4h内(服药前)及产后48-52h时全部奶牛的血浆维生素A含量,结果表明,产后奶牛服用“围产康”可显著提高血浆维生素A含量(P〈0.02)同时发现对照牛在产后48-52h血浆维生素A含量较产后4h内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9.
给产后5天内诊断为脂肪肝的9头患牛投服烟酸、胆碱和纤维素酶,同时采血测定血浆内孕酮(P4)含量,并监测受试牛产后繁殖力指标:子宫复旧时间、产后首次排卵时间、首次发情时间、分娩至受孕的间隔时间。试验结果,试验组奶牛血浆P4值在产后20天内与对照组奶牛无明显差异,20天后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在产后20~30天与产后15~20天相比无明显差异;子宫复旧时间和产后首次排卵时间,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平均早4.0天和4.8天,而产后首次发情时间和分娩至受孕的间隔时间,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早17天和23天。  相似文献   

10.
将12只摘除卵巢后6~7周的山羊随机分为4组,按2×2因子实验设计进行处理。实验因子为:(1)肌肉注射孕酮(P4):第1~5d每天10mg;第6~12d每天20mg。(2)肌肉注射雌二醇(E2):第13d20μg第14d40μg。对照处理则注射相应体积的玉米油。在第15d上午,给实验羊安置后腔静脉导管。经颈静脉给每只山羊注射10U催产素(OT)。在注射OT前后经导管采12份血样:─30,─10,─5,0,2,5,10,15,20,30,45和60min时采样。用RIA方法测定每份血样中的前列腺素F2α(PGF2α)水平。在注射OT之前和注射后的45和60min,血浆PGF2α处于基础水平,各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注射OT后的2~30min,P4+E2组的PGF2α水平极显著地高于其他3组(P<0.01),其他3组之间的PGF2α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E2组在注射OT之后也有明显的PGF2α分泌活动。结果表明,山羊经用E2或用P4和E2先后处理后,OT可以引起子宫分泌PGF2α。  相似文献   

11.
奶牛产后气虚血瘀证与血浆SOD、MDA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用产后健康奶牛18例和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9例,于产后1、2、4、7、10、15、30d采血分离血浆,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血浆SOD活性组内比较产后健康组整个检测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差显不显著(P>0.05);气虚血瘀证组产后15、30d极显著高于产后1、2d(P<0.01),显著高于产后4d(P<0.05);产后7、10d显著高于产后1、2d(P<0.05)。组间比较气虚血瘀证组产后1、2、4d显著低于同时间产后健康组(P<0.01或P<0.05)。血浆MDA含量组内比较产后健康组整个检测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差异不显著(P>0.05);气虚血瘀证组产后1d极显著高于产后10、15、30d(P<0.01),显著高于7d(P<0.05);产后1、2、4、7d显著高于产后15、30d(P<0.05)。组间比较气虚血瘀证组产后1、2、4、7d极显著高于同时间产后健康组(P<0.01)。结果初步表明,SOD、MDA的变化参与了产后气虚血瘀证的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鲁西黄牛母牛的发情周期和产后期(产犊至产后60d)收集颈静脉血样,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孕酮(P4)水平。结果表明,母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2±1.6)d,发情当天(0d)外周血浆孕酮水平为(0.52±1.4)μg/L,在周期的9~15d,孕酮水平较高,其峰值为(4.62±1.56)μg/L(n=15),在周期的约18d以后,孕酮水平迅速下降,至周期的21d降至发情开始时的水平;母牛产后10.6~13.6d以后,外周血浆孕酮水平开始升高,出现黄体周期,约有一半的母牛产后第1个黄体周期为(8.4±0.5)d,显著短于正常周期(20.1±3.2)d(P<0.01);在短周期中,孕酮峰值为(1.52±0.71)μg/L,亦显著低于正常周期孕酮峰值(3.84±1.25)μg/L(P<0.05)。除短周期外,产后发情周期中的孕酮水平变化与通常的发情周期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组织学方法检查了12头产后黑白花奶牛,以确定其脂肪肝的发生率。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受试牛分娩后外周血浆中孕酮和前列腺素F_2α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从而探讨奶牛发生脂肪肝对繁殖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产后7~12天内脂肪肝发病率为66.67%;脂肪肝患牛在产后第一次出出孕酮值明显升高的平均时间为22.6±3.7天,对照组正常奶牛(15±3天)显著延迟(P<0.05);产后1~29天两组牛的前列腺素F_2α水平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代用蛋壳中培养的鸡胚血浆碱性磷酸酶(ALP)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正常孵化72h的鸡胚转移到代用蛋壳内培养。鸡胚在非己的代用蛋壳中生长发育直至孵化。一部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缺钙症状。本实验测定了孵化至17d的鸡胚血浆ALP活性,经t检验,对照组和实验组的ALP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在代用蛋壳中培养的鸡胚体内缺钙引起ALP代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镉对绵羊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按每日1mgCd/kg体重剂量对绵羊口服氯化镉溶液,成功复制出了镉中毒的动物模型。结果表明:(1)实验第20天左右即出现粘膜苍白、消瘦、血液稀薄、水肿等临诊中毒症状,并且上述症状呈渐进性发展;(2)在试验第20天或40天时RBC、Hb、PCV、MCHC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红细胞发生了明显的棘形改变,呈一种典型的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BUN、TP、A1b和T_3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出现显著差异(P<0.05,P<0.01);(3)所测生物样品Cd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而Fe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4)病理组织学变化以肝、肾等实质性器官的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16.
120 羽30~59 日龄 A A 鸡,随机分未免疫感染组( A 组)、免疫感染组( B组)和未免疫未感染组( C组),每组40 羽,研究了感染 I B D V 后血浆花生四烯酸代谢物、肿瘤坏死因子α(tum or necrosis factorα, T N Fα)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 O)自由基水平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攻毒后的3~4 d, A 组血浆前列腺素 E2 (prostaglandin E2, P G E2)上升或明显上升,高于或明显高于 B 和 C 组, B组虽也见上升但多数与 C组无明显差异,5 d 后3 组均下降,同期各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血栓素 B2(throm boxane B2, T X B2 )除在攻毒后第3 d C组明显高于 A 组和 B组以及攻毒前水平外,其他时间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A 组和 B组的6酮前列腺素 F1α (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eto P G F1α)在攻毒后头5 d 内升高,但组间无差异。攻毒后第1 d, A 组血浆 T N Fα即表现较大的变化,至第3 d, A 组和 B组 T N Fα显著高于 C组,血浆 N O 则表现为在攻毒后第3 d, A 组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奶水牛分娩前后血浆瘦素(leptin,LEP)与部分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其意义,本试验采用动态监测方法,选择南宁市某牛场的水牛11头,分析产前1周至产后6周内血浆LEP、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丙二醛(MDA)的水平,产后逐日测定产奶量,分析其平均值、变异情况、动态变化特点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LEP平均值为1.26?ng/mL、CAT平均值为0.14?U/mL、GPX平均值为105.26?umol/L、SOD平均值为36.68?U/mL、TAC平均值为0.54(OD值)、MDA平均值为7.76?nmol/mL。变异系数以SOD最小(0.18)、GPX最大(0.66)。LEP在分娩当天达峰值,产后2周降到低谷,之后出现次波峰。TAC、CAT、GPX、SOD在产后3周降到最低,之后渐升,MDA产后1周降至低谷,产后3周接近峰值。产奶量2周内急增,之后趋于平稳。相关性分析为SOD-TAC,CAT-GPX间呈极显著正相关,MDA-SOD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LEP作为能量调节信号,水牛LEP在分娩与产后出现明显波动,且在产后2周内幅度最大,结合产奶量变化提示,此时能量调节力度最大。抗氧化水平在产后3周最低,因此,加强分娩与产后营养管理非常必要。这些数据可为奶水牛临床健康检查与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奶水牛|瘦素|分娩前后|抗氧化|血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山羊黄体孕酮分泌的特点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山羊发情周期的第10d和第17d,分别给2只和1只山羊安置颈静脉导管和后腔静脉导管,以20min间隔连续采样24h。然后,将1只黄体中期羊卵巢摘除;给另1只黄体中期羊经静脉导管注射15-甲基PGF2a,每小时注射1次,每次240μg,连续7次。3只羊都继续采样。每次都同时采取颈静脉和后腔静脉血样,用RIA法测定血浆孕酮(P4)水平。结果表明,山羊血浆P4水平没有昼夜节律;后腔静脉血浆P4水平有明显的波动,并高于颈静脉血浆P4水平(P<0.0l);黄体溶解和卵巢摘除后,颈静脉和后腔静脉血浆的P4水平先后降到1ng/mL以下。由此证明,山羊P4是由黄体波动性地分泌的。  相似文献   

19.
在黑龙江省某集约化奶牛场随机选取产后14、21 d的69头奶牛,旨在调查产后酮病奶牛的高血糖现象。根据血浆β一羟丁酸(BHBA)浓度,将试验牛分成酮病组(K)和健康对照组(C)。在酮病组中将产后14d和21 d都发病的分为病程长组(LTK),否则分为病程短组(STK)。检测所有试验牛血浆中GLU,游离性脂肪酸(NEFA)、BHBA和肝功指标。结果显示,围产期高血糖现象主要集中在STK组中;LTK组BHBA极显著高于STK组和C组。LTK组和STK组NEFA极显著高于C组,而LTK组与STK组之间差异不显著。LTK组GIU显著低于C组和STK组,而STK组与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是肝功正常的酮病奶牛病程短,血糖维持正常,具有高糖现象;反之,肝功异常的酮病奶牛病程长,血糖水平低于正常。因此,患病奶牛的病程长短与奶牛血糖的调节能力及肝脏的功能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动物组织中的口蹄疫病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猪和牛的扁桃体、淋巴结、脊髓、肌肉和蹄冠皮肤中的口蹄疫病毒(FMDV)。与接种乳鼠测毒法比较,该方法的灵敏度达0.16LD50 ̄0.32LD50病毒量。检测人工感染后7 ̄35d的猪组织样品77份,25份为阳性;接种乳鼠并盲传3代,乳鼠-间接血凝试验(IHA)鉴定6份为阳性。检测人工感染后4 ̄7d的牛组织样品52份,20份为阳性;接种乳鼠-IHA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