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内毒素对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是研究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导致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将所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LPS组,每组按时间分为4个亚组:3h、6h、9h、12h。空白对照组加维持培养液,LPS组加1μg/ml LPS培养液,在CO2培养箱内静置培养。结果表明,一氧化氮(NO)分泌明显升高,3h后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而内皮素(endothelin; ET)分泌急剧升高,9h后达到高峰,随后又开始逐渐降低,但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所以引起了NO和ET的升高可能是LPS导致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2.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变化分析,有利于科学管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笔者选取双江镇为研究对象,利用2001-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资料与实地调研数据,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数据库,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法,并运用GIS技术揭示双江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双江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与农村人口逆向增长,农村空闲宅基地多,复垦潜力大;各类用地增长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仍不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用地需求大;布局由分散向集中过渡,集中程度仍较低,集聚效应差。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开展农村宅基地复垦;优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保障;优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布局,推进农民新村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村人口向城镇大量流动加之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城镇人口对于城镇用地的需求十分强烈;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致使城镇各业用地需求旺盛。因此城镇的扩张与人口向城镇的流动和政府对城镇的投资是密不可分的。本文试图通过引用系统工程理念中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分析导致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压力机制,并构建了测算建设用地需求模型。基于黔江区2004-2008年的数据,测得黔江区合理的城镇扩张规模,避免城镇粗放型的扩张。测得黔江区建设用地增量380.92 hm2。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各地级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河南省各地市经济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情况,旨在全面认清各市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度现状,为各区域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借鉴,实现河南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基于对河南省18市2008—2012年各项指标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区域经济与环境内部各因子相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用定量方法分析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地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以及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都较大,其中环境建设和环境治理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最大,而经济结构和经济实力对生态环境胁制作用最大。河南省各地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度空间分异规律显著,大致将其划分为协调、磨合、拮抗和低水平耦合4种类型,其中以磨合、拮抗类型为主;2008—2012年河南省各地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期间耦合度时序变动较大。 相似文献
5.
6.
7.
在当今新形势背景下,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日益突飞猛进,在农业相关领域的生产作业过程中已经有了一些技术性的突破。这种新型的农业技术对农民的生产作业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大大提升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作物采收的效率。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的农业经济迈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进一步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符合当今的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背景下,建设用地进入快速扩张时期。为了加强阿克苏地区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合理进行土地资源配置。针对阿克苏地区土地利用特点,结合阿克苏地区2004-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变更数据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采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判断阿克苏地区建设用地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均衡性,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建设用地变化的外部因素,并将建设用地内部结构面积比例和外部因素与信息熵进行分别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建设用地信息熵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用地结构朝无序方向发展;建设用地外部影响因素中经济发展因素和耕地因素与信息熵呈现中度相关,是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DEA模型的重庆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笔者在分析重庆市建设用地现状及变化情况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C2R模型,对重庆市40个区县2000-2008年建设用地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利用效率值进行测度。结果表明,重庆市各区县建设用地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效率水平在空间上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城镇体系发展格局具有一致性;在时间上,2000-2004年期间整体效率水平有所提升,但2004-2008年期间降低,与重庆市产业结构演进和建设用地供需结构变化一致;各区县经济增长中建设用地和劳动力投入均存在纯超量投入松弛,要素间配置状况不佳。最后结合重庆市未来发展提出了促进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提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STIRPAT模型的长沙市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是当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作者借鉴环境压力方程STIRPAT模型,以长沙市1978—2005年耕地面积数据及其相关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例,分析了人口、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及富裕度与耕地占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口数量的变化是引起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市耕地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城市化率的变化对耕地面积的变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STIRPAT模型计算发现富裕度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并不存在Kuznets曲线规律。研究认为缓解长沙市耕地面积减少的压力可从控制人口、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化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乡村土地流转的镇域差异,丰富对土地流转尺度效应的认知,选取重庆市现代农业与统筹城乡示范窗口江津区为样区,基于2007—2012年24个乡镇的农经统计面板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从镇域尺度视角研究乡村耕地流转形式、流转去向和流转规模的时空演变特征,并从区位状况、经济水平、资源禀赋、农业政策和市场5个方面剖析驱动镇域水平耕地流转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镇域水平耕地流转形式均以出租和转包为主,呈现多样化;土地流转去向中,农户是耕地最主要流入方,其次是企业,专业合作社最少;镇域水平耕地流转年际差异显著,变化趋势以“先增后减再增型”和“增加型”为主,呈现多元化;镇域水平耕地流转规模属随机分布,空间自相关程度逐年减弱,且空间关联类型格局随年际变化总体表现出不稳定性;镇域水平上,农业劳动力数和养殖业商品化率对耕地流转规模影响最大,流转率随农业劳动力数减少而增加,而随养殖业商品化率提高而增加。此外,固定资产、劳均耕地和农转非率对耕地流转规模也有正向促进作用。最后立足镇域特色,以不同层次发展需求为导向,提出促进土地顺畅流转的施政策略。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河南省2003—2012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整体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空间上表现为中部土地利用效率较高,豫东豫西南较低。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集中表现在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投入冗余,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投入冗余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建议未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主要应从合理调整劳动力资源配置,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3.
农地城市流转驱动力与农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农地城市流转现象是其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我国农地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对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农地流转必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可见,我国农地保护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农地是在地方政府、村经济集体、农民、企业以及居民几大动力主体的相互作用下,在制度缺陷、经济增长、区位状况、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地向城市转移的。最后,提出了保护农地,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这个重要载体,对解决专业镇产业共性技术难题,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集聚,最终实现专业镇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概念、平台结构及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对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机理进行深入分析,重点提出非零和合作博弈;优势互补,创造协同效应;资源共享,风险分担;合作创新,节约交易成本等构建机理,为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运行机制的设计及保障措施的安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深入了解建设用地利用情况及经济效益,缓解目前土地利用的供需矛盾。基于2000—2009年的天水市建设用地数据和社会经济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天水市建设用地动态变化和驱动因子,并选取与建设用地相关的指标因子,利用变异系数法对天水市建设用地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9年,天水市建设用地增长明显,影响天水市建设用地增长的主要驱动因子为总人口数、GDP和第二、三产业产值以及客运量;同时建设用地经济效益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通过对各因素影响程度的分析,为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分析河南省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以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2 方面为切入点,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因子出发,选取了14 个评价指标,并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1)2000—2014 年河南省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各因素指数不断上升,生活水平和人口构成增长的幅度明显快于产业结构和人口素质,2000—2006 年,城镇规模指数>产出水平指数>投入水平指数,2008 年投入水平指数超过城镇规模指数和产出水平指数;(2)河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大致经历了失调衰退发展阶段(2000—2004 年)、过渡阶段(2005 年)和协调发展阶段(2006—2014 年),协调发展度由0.15 提高到0.99;(3)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整体上呈持续上升趋势,2013 年土地城镇化指数超过人口城镇化指数,河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步入优质协调发展阶段。该研究得出了河南省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间演变规律,为推动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找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的驱动因素,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量。根据驱动因素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影响程度将其分为显著影响因子、较为显著影响因子和不显著影响因子三类,并对各类别驱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通过对重庆市永川区2个街道、3个镇的实地走访调研和388份有效问卷发放与回收,运用调查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法对调研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农民社会保障是影响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需要通过加强农民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的话语权和充分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改善农民就业环境等措施来保证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健康、有序、协调、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长沙市耕地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利用与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资源,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长沙市1998-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及相关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长沙市近12年来耕地资源变化的时空特点,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沙市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长沙市耕地数量变化的3大驱动力,其中经济发展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因素。通过研究发现,12年来长沙市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大幅度锐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且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综合分析重庆市奉节县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为优化西南区县域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大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持。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四期(2000、2005、2010和2015年)土地利用基础数据,从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和地学信息图谱等方面出发,揭示区域2000—2015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及时空演变规律。依据主成分分析模型和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并基于奉节县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探究研究区土地利用驱动机制。研究期内,研究区土地空间格局呈现以林地和耕地为主体,同时交错分布其它土地类型的特点。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土地面积分别减少 78.84 km2、3.73 km2、2.54 km2,而林地、水域和居民工矿用地面积分别增加23.36 km2、46.67 km2、9.03 km2。受三峡移民影响,区域土地利用分布格局由整体无序向局部有序的方向发展。研究期的前1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主要发生在林地、草地和耕地之间,林地→耕地和草地的面积总和分别为849.38 km2和425.17 km2;2010—2015年间林地和居民工矿用地新增面积分别为9.93 km2和7.09 km2。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影响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探究区域城镇化的驱动机制,城镇化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发展因素和农业因素是影响奉节县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为真实反映城镇空间差异与城镇基准地价变化的特征,笔者运用比较法、特尔斐法、加权求和法等,以分等指数控制城镇等级,将同一水平城镇归于同一等级区间,确定不同等级城镇的基准地价变动幅度,实现以指数控城镇,以等级调价格。结果表明:在新乡市域内,一等城镇包括辉县市、卫辉市、新乡县、延津县;二等城镇包括获嘉县、原阳县、封丘县;其中一等城镇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的一级地价格在890~1215 元/m2和650~880/m2;末级地300~410 元/m2和260~350 元/m2,二等城镇一级地在750~840 元/m2和520~575/m2;末级地在300~330 元/m2和220~250 元/m2,即城镇等级越高,其同用途同级别的地价也越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