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天然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效。目前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应通过开拓效应带,抚育保留带,封山育林,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仿天然”混交林等措施进行加速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河北省天然林资源现状、生态环境状况及特殊地理环境位置以及实施河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实施河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河北省天然林资源现状、生态环境状况及特殊地理环境位置以及实施河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自1998年以来,山西省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工程区总面积10.33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0%,其中林地管护总面积达到5.17万km2,占到工程区总面积的50%。工程实施期间,共投入资金达95亿元。分析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20 a年来取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结了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稳步增加管护经费、继续巩固脱贫成效和应用高新技术手段提升森林管护科技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我国林业6大工程建设项目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和实现圈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的重大战略决策。鉴于天然林保护工程是林业建设一项涉及面广、庞大复杂.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保证这项宏伟工程的顺利实施,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保护天然林,对于生态脆弱的山西来讲,是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措施,是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有效途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大举措。以大同市为例,论述了林权制度改革对天然林生态质量的影响。根据林改实际,从政策调控、加强管理、金融支持、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珍龄 《南方农业》2021,(3):118-119
1998年以来,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全省13个州(市)全面实施天保工程,标志着林业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基于此,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项目的成效进行分析,并探究该项目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9,1999年的TM和2007年SPOT5遥感影像,运用RS和GIS技术对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甲斯孔林场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动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1989-1999年),研究区轻度侵蚀区和强度侵蚀区面积不断增加,说明土壤状况整体上处于恶化趋势;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1998-2007年),强度侵蚀区面积下降,中度侵蚀区面积上升,表明水土保持状况趋于好转,土壤状况恶化趋势得到反转,但改善幅度不够明显。天然林保护工程在促进植被恢复和提高水土保持功能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实施生态移民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有40万特困人口长期居住在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生产条件极其落后的山村,生活极度贫困。山西省委、省政府从1996年以来,对这部分人口实施生态移民、异地开发,同时对迁出地域实行退耕还林、封育治理,截至2003年底共搬迁山村1302个,迁移人口13万。介绍了实施移民搬迁、异地开发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自 2 0 0 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 ,每年都顺利完成了任务。其主要经验是领导重视、创新机制、依靠科技和群众的积极参与。对农民的长久生计、土地 (林地 )流转、天然林保护、生态移民、经费及科技支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山西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的林业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涉及面广,目前仍然存在产权不明、重建轻管、工程质量差、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改善和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对策是:创办生态治理企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林,逐步实行“民建公买”的投入机制,推广实用新技术,实行生态移民及强化退耕还林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山西省不同立地类型区退耕还林实施情况调查,对该省退耕还林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做了探讨。主要是退耕还林物种配置与植被地带性规律相吻合的问题;退耕还林规划问题;退耕还林工作经费及不同地区、不同林种补助问题;对已有林木的生态效益补偿问题;退耕还林后的土地(林地)流转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对山西省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山西省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可行性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衡量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指标,对长子县1985年和2007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基于研究成果和长子实际情况对生态服务价值指数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分析长子县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林牧业用地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农田有了明显的减少,减少了33%,草地次之,减少32%,林地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增加了113%,园地增加最多,增加了31倍。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4454.08万元,主要得益于林地和园地面积的增加。长子县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良好的成果,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黄土残塬沟壑区——汾西县为典型,分析了汾西县坝系农业建设的自然、历史、社会条件及坝系农业发展的前景,其目的是进一步加快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步伐,使黄土高原的最大劣势变为区域农业发展的最大优势,使其从水土流失转向农业的稳产高产,推动区域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退耕还林还草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还草是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针对山西省退耕还林还草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生态学原理,提出了科学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提高生态植被建设成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西省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率低、水资源短缺、开矿破坏严重等影响和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山西省生态环境进行定量研究表明:生态环境质量属较好级的有8个县、属一般级的有34个县、属较差级的有35个县、属极差级的有16个县。以上结果说明,山西省生态环境形势较为严峻,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建工作需大力加强。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水环境污染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山西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资料,实测入河排污口320处,有136处超标,其中有259处常年排放废污水。全省年废污水入河量为68958万t,其中汾河上中游地区为25485万t,居全省之首。年入河COD量131185t,氨态氮为21858t。入河废污水主要来自太原、大同等大中城市的化肥、造纸、煤炭、焦化、冶金和电力等行业及生活污水。山西省水资源严重不足,水污染更是雪上加霜,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分析水环境恶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监督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完善排污设施体系、防治面源污染、申购排污权等保护与治理水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90~2004年陕西统计资料,通过对比来揭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农村劳动力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户收入水平的巨大影响力;构建农户收入水平的模型,并加以分析,得出结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明显地提高了农户收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变.发现农户经济收入趋势线正处在朱格拉经济周期内,并根据趋势方程对未来5a的发展状况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