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2016年,本研究在对山东黄瓜病毒病调查时发现当地黄瓜上出现一种叶片表现黄化植株伴有轻微矮缩的病害,为明确其中伴随的病毒种类,我们对田间病样进行了采集,提取总RNA后利用瓜类病毒引物进行RT-PCR检测,结果发现在利用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CCYV)引物检测样品时,田间采集的25份疑似病样中13份能扩增到400 bp左右的目的条带。为进一步确认,我们又针对CCYV的外壳蛋白基因(CP)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对13份阳性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均能扩增到目的片段,对获得的CP基因片段进行克隆并测定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CP基因序列全长753 bp,编码1个由250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28 700的蛋白质。进一步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与CCYV已报道分离物有很高的同源性,并聚类到同一个大的分支,其中与日本分离物、希腊分离物及中国其他地区分离物相对近缘,聚类到一支,而与伊朗分离物近缘关系相对较远。这些结果说明山东黄瓜黄化病样上检测到的病毒为瓜类褪绿黄化病毒,这也是该病毒在山东侵染黄瓜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采集安徽省太和县南瓜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叶样品进行RT-PCR检测鉴定,并结合测序结果确定为CCYV.为了更加明确安徽太和地区CCYV的来源和序列的变异情况,测定了该病毒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安徽太和县所检测到的分离物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分离物以及以色列、日本和希腊等国家存在较小的地域差异性,亲缘关系较近,而与伊朗地区的分离物亲缘关系相对较远.该研究是安徽省CCYV侵染南瓜的首次报道,以期为该病害的预警和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 virus, CCYV)在江苏省葫芦科作物上的分布情况、发生趋势以及变异情况,本研究对疑似感染CCYV的葫芦科样本进行采集,覆盖了江苏省8个地区的7种常见葫芦科作物,通过RT-PCR方法对病样进行了分子鉴定,并对在泰州采集的黄瓜分离物CCYV-JSXH进行分段克隆与测序,拼接获得CCYV的全基因组序列后对其进行了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在建湖采集的西葫芦样本、泰州兴化和南京江宁地区采集的黄瓜样本均有CCYV感染。序列拼接与比对结果显示,分离物CCYV-JSXH的RNA1序列与目前已经公布的各个分离物基因组序列相似度在99.58%以上,在进化树上与山东西葫芦分离物聚为一支;其RNA2序列与各分离株的相似性为99.47%以上,在进化上与广东分离物聚为一支。本研究结果表明,CCYV可能由多个途径传入江苏,并已经扩大蔓延到江苏省多个地区和多种寄主上,对该病毒的监测防控已逐渐扩大为葫芦科作物生产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由烟粉虱(Bemisia tabaci)半持久性传播的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CCYV)对黄瓜叶片营养物质含量和重要防御物质及防御相关基因的影响.采用蒽酮、福林酚等化学显色法测定了感染CCYV和健康黄瓜植株在5 d及15 d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总酚、单...  相似文献   

5.
【目的】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是长线形病毒科(Closteroviridae)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成员,现已成为我国番茄和其他蔬菜作物上最为常见的病毒之一。研究旨在查明ToCV的进化历史,尤其是该病毒何时何地传入我国,并阐明其适应性进化机制。【方法】根据ToC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两侧保守区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随机抽取的13个ToCV分离物进行扩增克隆,将测序获得的新序列与GenBank下载的含有采样时间和地理信息的序列合并得到103条ToCV CP基因序列,采用日期随机化检验(date-randomization test,DRT)检测数据集中的时间信号,并应用贝叶斯谱系动力学框架重建该病毒的进化动态。同时,应用系统发育与性状关联分析(phylogeny-trait association analysis)评估地理因素对ToCV适应性进化的影响。【结果】13个ToCV分离物均成功扩增出预期大小(约800 bp)的特异性片段,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ToCV不同分离物CP基因序列一致性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引起广西多地泰国红宝石青柚产生叶片变形、扭曲、皱缩、褪绿花叶和矮化症状的病原,为有效防治该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广西多地采集疑似发病的红宝石青柚叶片样品,利用柑橘褪绿矮化相关病毒(Citrus chlorotic dwarf-associated virus,CCDaV)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通过分段扩增、克隆等方法对样品进行鉴定并获取全长基因序列,运用RDP5和MEGA 7.0对所获得的全长基因序列进行重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PCR检测结果显示采集的红宝石青柚叶片样品可扩增出642 bp的目的条带,证实红宝石青柚受到CCDaV感染;采用分段克隆的方法获得LA-1、LA-2、WM-1、GG-1、GG-2、WZ-1和WZ-2等7个各地代表分离物的全长序列,序列长度分别为3641、3642、3642、3640、3642、3644和3644 bp;核苷酸相似性比对发现,7个分离物间的核苷酸相似性在98%以上,与GenBank已登录的CCDaV各分离物间的核苷酸相似性在99%以上,说明研究获得的病毒分离物为CCDaV的分离物;重组分析发现,7个分离物未发生重组。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研究获得的WZ-1和WZ-2分离物分别与Tha1-19、Tha30处于同一个小分支,说明这2个分离物与Tha1-19和Tha30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其余几个分离物则分处不同的小分支,说明CCDaV广西分离物间仍有一定的进化多样性。【结论】引起广西红宝石青柚叶片呈V字型、皱缩、卷曲、褪绿花叶和植株严重矮化等症状的病原为CCDaV,部分地区分离物存在地域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 ToCV)属于长线形病毒科(Closteroviridae),毛形病毒属(Closteroviridae),可以侵染番茄、马铃薯、黄瓜等多种农作物,自2011年在我国山东发现该种病毒以来,目前已经逐步蔓延至多个省份,对我国番茄的安全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本文从番茄褪绿病毒的基本特点、检测方式、防治措施等多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番茄褪绿病毒的防治工作以及抗番茄褪绿病毒品种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天津农业科学》2017,(1):68-71
番茄褪绿病毒病是近年来在番茄上广泛发生且为害严重的病害,由长线形病毒科毛形病毒属中的典型成员番茄褪绿病毒系统侵染引起。目前,该病毒在我国许多地方均有发生且呈迅速蔓延之势。本研究较为系统全面地综述了番茄褪绿病毒病的症状学、病原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病害的侵染特性以及病害防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甜瓜病叶CCYV积累量与叶片症状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瓜类褪绿黄化病毒侵染的甜瓜叶片,通过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的症状表现与病毒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症状表现为黄化和重花叶的甜瓜叶片病毒含量基本一致,症状表现为轻花叶的甜瓜叶片中病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叶片.  相似文献   

10.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及传播介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是中国重要检疫性病毒之一,该病毒与马铃薯Y病毒属成员复合侵染会造成玉米致死性坏死(CLN),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玉米上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有广泛适生范围,一旦扩散开来,将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了解MCMV研究的现状和传播介体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几年MCMV研究进展和传播介体概况,并结合自身研究,评述了西花蓟马作为MCMV传播介体在CLN中的作用,以期为西花蓟马传播MCMV的基础研究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绪芬  袁素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694+6702-6694,6702
对滨州市瓜类蔬菜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调查了瓜类蔬菜不同品种农药残留分布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蔬菜样品280个,蔬菜样品检出90个;超标蔬菜样品检出7个;共检出农药11种,检出次数150次,检出最多的是氯氰菊酯,超标农药最多的是联苯菊酯,超标蔬菜全部为黄瓜,占总超标数的100%。主要原因是黄瓜保护地栽培面积较大,施用农药浓度过高,用药次数多,菜农忽视农药安全间隔期。  相似文献   

12.
泰国进口玉米种子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AS-ELISA对从泰国进口的6个玉米品种的种子进行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检测,结果显示其中1个样品为MCMV阳性,其他品种为阴性。RT-PCR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该样品为阳性。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将分离物序列与已发布的23条MCMV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物的序列与中国分离物和泰国分离物的遗传距离较近,同分化在进化树的同一个簇。取5号样品的100粒种子进行DAS-ELISA检测,结果仅有2粒种子为阳性,即MCMV的检出率为2%。  相似文献   

13.
石灰性土壤桑树黄化病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石灰性土壤地区的桑园调查和室内化验分析,结果表明,石灰性土壤桑树黄化病主要是缺铁引起的,由于土壤有效铁含量较低(DTPA—Fe≤13mg/kg),或是因土壤中交换性Ca和HCO3^-浓度过高,使土壤铁的有效性降低,桑树表现缺铁症状。通过合理施肥、种植铁高效基因型的桑树品种和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可以有效地防治桑树黄化病。  相似文献   

14.
进境玉米种子中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的检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3月,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植检室先后接收两批进境的玉米种子,标明来自德国,报验号分别为:11201100021、11201100022,要求检测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等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别选取300粒种子进行两组室内盆栽试植试验,11201100021组观察到两株具有典型褪绿斑驳症状的病苗;1120110...  相似文献   

15.
[目的]预估未来和田绿洲水资源供给与需求,为研究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及调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水土平衡法预测未来15年不同水概率条件下和田绿洲的水资源总量和需水量。[结果]当来水概率P=50%时,和田绿洲水资源总量为50.57×10~8m~3,用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水资源量仅为33.13×10~8m~3,而2020年、2030年研究区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需水量将分别为33.44×10~8、36.06×10~8m~3,缺水量为1.31×10~8、2.93×10~8m~3。当来水概率P=75%时,和田绿洲水资源总量为44.30×10~8m~3,用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水资源量仅为29.39×10~8m~3,2020年、2030年研究区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需水量将分别为31.43×10~8、33.11×10~8m~3,缺水量为2.04×10~8、3.72×10~8m~3。[结论]综合考虑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及节水技术应用等多种因素影响,未来和田绿洲水资源问题将日趋严峻。河流中上游耕地扩张,区间耗水量激增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建议未来绿洲开发在实施高效节水措施的同时,控制耕地面积,严禁各种名义的开荒。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和田河沙漠段生态输水以来植被变化情况,评价和田河沙漠段治理成效,研究植被变化的驱动因素,为和田河沙漠段生态修复提供指导。【方法】运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野外调查资料,对和田河沙漠段生态输水以来植被响应特征指标NDVI值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结果】2002年生态输水以来,和田河沙漠段NDVI值整体提高,平均增幅达37.24%。生态输水对河岸1~2.75 km范围内植被影响显著,年际间NDVI值呈先升高后降低又升高趋势。整个沙漠段植被呈现上、下游较好,中游较差的特点,两河汇合口下游15~115 km为植被脆弱区域。沙漠段NDVI值变化与气温和河段耗水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和田河生态输水促进河道两岸植被的生态恢复,植被变好趋势明显。沙漠段NDVI值变化与气温和河段耗水密切相关,温度升高和上、下游断面水量损耗(生态引水)增加,均有助于和田河沙漠段植被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甘薯病毒病(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 SPVD)是甘薯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严重时可造成90%以上的产量损失。论文旨在对甘薯SPVD染病植株中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 SPCSV)2种病毒的复合侵染情况进行研究,建立SPVD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方法,为SPVD的早期预警和流行学研究提供技术手段。【方法】选取重庆地区具有不同SPVD典型症状的甘薯品种(系)叶片作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症状和SPFMV、SPCSV的硝酸纤维素膜酶联免疫吸附(NCM-ELISA)检测;对供试材料叶片中的SPFMV外壳蛋白CP和SPCSV热激蛋白HSP70核苷酸序列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根据保守核苷酸序列设计荧光定量RT-PCR检测引物。以甘薯泛素(ubiquitin,UBI)和组蛋白(histone,H2B)编码基因为内参对供试样品进行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与感染SPVD典型症状和NCM-ELIS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取自不同甘薯品种(系)、相同品种(系)不同单株以及相同植株不同部位叶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筛选可快速、精确、定量检测SPVD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结果】症状学诊断表明不同甘薯品种(系)的感病叶片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典型症状特点,同一品种(系)的不同感病植株感病症状相似但也存在差异。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SPFMV至少存在2个株系类型(RC和EA),SPCSV至少存在1个株系类型(WA)。在15份供试材料中,10份材料由NCM-ELISA和荧光定量RT-PCR均检测到SPFMV和SPCSV的共同感染,且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与发病症状和NCM-ELISA检测结果相吻合,其检测结果可准确反映甘薯SPVD染病植株中2种病毒复合侵染情况。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还表明,不同品种(系)或相同品种(系)不同单株病叶中SPFMV CP与SPCSV HSP70转录水平存在差异;相同植株顶端幼嫩叶片和中部成熟叶片中SPFMV CP与SPCSV HSP70转录水平也存在差异。染病材料中SPFMV中CP转录水平均相对较高,是SPCSV的HSP70转录水平的3-556倍。4份材料经NCM-ELISA检测只有SPFMV而没有SPCSV感染,而荧光定量RT-PCR还可检测到其中2份材料中SPCSV HSP70转录水平,说明这2份材料中也存在SPFMV和SPCSV的共同感染,表明荧光定量RT-PCR比NCM-ELISA检测结果更灵敏、准确。【结论】 筛选出可利用SPFMV CP与SPCSV HSP70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引物,建立了SPVD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方法,为SPVD针对性地监测预警提供了极为有效的方法。在建立甘薯SPVD防御体系时,需综合考虑2种甘薯病毒的共侵染特性和甘薯品种差异,采取针对性的监测和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陕西省咸阳市某鹌鹑养殖厂的鹌鹑发病是否为禽脑脊髓炎病毒引起,采集发病鹌鹑的脑、肝脏、肠道等组织,通过鸡胚传代、RT-PCR扩增、免疫组织化学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对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得到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及遗传性分析。RT-PCR扩增结果显示,用禽脑脊髓炎病毒(AEV)特异性引物成功扩增得到大小为288bp的目的片段,与参考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及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4.9%~99.3%和95.8%~98.9%;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与SX株位于同一分支;免疫组化试验结果显示,发病鹌鹑的脑、肝脏、肠道组织切片中存在大量的阳性棕黄色着色区域,而阴性对照没有;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毒组鹌鹑出现典型的禽脑脊髓炎(AE)临床症状,发病率55.1%,病死率100%,病理剖检发现患病鹌鹑的脑组织软化,脑半球轮廓模糊,对照组未见异常。成功分离得到1株鹌鹑源禽脑脊髓炎病毒,命名为AEV XY/Q-1410株,为鹌鹑禽脑脊髓炎的诊断及预防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在洛阳地区主要蔬菜作物上的发生情况及其亚组类型,为该地区蔬菜作物上CMV的田间诊断和预防监测,防止CMV在该地区的大规模暴发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对采自洛阳地区的茄科、葫芦科和豆科等疑似病毒病蔬菜作物进行CMV的RT-PCR检测鉴定,利用相关分子生物学软件对获得的CMV CP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86份疑似病毒病蔬菜样品中共检出CMV样品13份,检出率为15.12%,在番茄、辣椒、菜豆和花生上均有发生,该4个CMV CP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0.8%~98.8%,与已报道的CMV亚组Ⅰ和亚组Ⅱ分离物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该4种作物上的CMV分离物均为亚组Ⅰ病毒。【结论】CMV在洛阳地区茄科和豆科蔬菜作物上均有发生,且CMV Ⅱ可能为侵染的优势种病毒,应提前在作物种植早期做好蚜虫防控工作,并应在相关作物上积极开展CMV Ⅰ的抗病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