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维 《农学学报》2015,5(1):41-45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高速推进,中国的铁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铁路临时工程对生态、土地等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等问题,恢复土地原有生态功能的重要性也就突显出来。如何使铁路建设过程中破坏的临时用地得到有效的恢复,选择恰当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新建连云港至盐城铁路土地复垦为例,通过指数和法与极限条件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适宜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确定各主要限制因素的评价等级,为最终土地复垦方向的确定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西安市临潼区何寨街办某高速公路LJ-3合同段2#场站临时用地为例,主要采用极限条件法对高速公路临时用地复垦适宜性进行评价,选取不同的评价因子和确定评价单元,通过测定复垦前后土地质量状况,对破坏状况进行评价,确定复垦后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为极限条件法得到的适宜性等级偏低,但总体评价结果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公路建设临时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公路建设对土地破坏的影响,结合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与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例分析了公路建设临时用地复垦适宜性。  相似文献   

4.
在调查京大高速公路建设期间部分临时用地的类型、分布和面积的基础上 ,根据环境特征和破坏程度 ,提出了公路建设中临时用地的复垦原则和标准。并根据临时用地的土壤特性分析和适宜性评价结果 ,探讨了临时用地的复垦技术及其对复垦土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探索交通临时用地复垦及利用决策,可以有效衔接交通建设、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爱高速公路为例,综合利用多指标评价和空间分析等方法,构建基于资源、成本和效率相统筹的交通项目临时用地复垦及利用适宜性评价体系,进行临时用地利用适宜性指数测算及分级评价,从而确定交通项目临时用地的最佳利用方向和模式。结果表明:1)崇爱高速公路临时用地适宜复垦的评价单元共有11个,面积25.72 hm2;适宜恢复为原地类的评价单元共有16个,面积30.95 hm2,适宜探索其他利用方向的评价单元共有21个,面积53.54 hm2。2)本研究根据交通项目临时用地的特征差异,提出了保留建设、闲置再开发和公共设施补足等3种交通项目临时用地利用方向。实践证明以上研究符合土地整治、乡村振兴和产业用地需求实践。综上,本研究构建的交通项目临时用地复垦及利用适宜性评价体系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可为提高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效益、缓解乡村用地矛盾、助力地方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是矿区生态恢复、补充耕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重庆綦江区存在临时性建设用地的14个煤矿为研究背景,从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的适宜性、驱动力和约束力3个维度出发,构建由自然因素、区位因素、人口因素等8个因素,坡度、土地破坏程度、土源保证率等20多个评价因子组成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权重法(AHP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进行指标赋权,从地块尺度出发,确定复垦方向.结果表明:(1)适宜复垦为生态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57.67%,主要为坡度较大、岩土污染较重、周边地类为林草地且距离林草地较近的地块;(2)适宜复垦为农业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39.25%,这些地块离村庄较近,土源保证率较高,灌排条件较好;(3)适宜续用为建设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仅占总面积的3.07%,主要为一些地面建筑保存较好,旧物利用率较高的地块.该研究将复垦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要素及复垦的隐形风险纳入评价体系中,对科学合理的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高速公路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MAPGIS软件,对高速公路临时用地复垦进行适宜性评价,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和缓冲区分析以及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实现了信息查询,为合理复垦、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临时用地对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为及时地对损毁土地复垦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本文以安徽省怀洪新河水系洼地治理工程(蚌埠境内)化家沟片治理工程的项目部临时用地为研究对象,在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复垦工程设计,避免了复垦工作的盲目性,提前做好复垦准备工作,保证复垦工作与工程建设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9.
李念军  常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90-2392
以重庆忠县黄金镇斑竹村等3个村土地整理项目中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在对区域土地利用条件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柑橘用地适宜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柑橘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地种植柑橘总体适宜性很高,均为高度适宜;主要限制因素为排灌条件、交通条件较差,部分土地水土流失较严重。最后提出了克服这些限制因素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玉米用地的适宜性评价。以辽宁省凌源市西南部6乡镇耕地为研究对象,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为评价单元,选取了土壤质地、坡度等9个因素建立数据库,采用极限条件法与综合指数法相结合划分了玉米用地的适宜性等级。还针对划分的适宜性等级,提出了玉米用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输气管道建设项目均为线状工程,以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依据。输气管道建设项目的临时土地复垦,原则上应保持损毁前的土地使用类型,并保证土地质量不降低。本文以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对项目区临时用地复垦适宜性进行评价,选取6个土地特征参数,确定复垦方向,划分复垦工作区,对燃气管道工程的合理复垦、高效使用土地资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RS和GIS帽儿山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RS和GIS的支持下,以2004年林相分布图、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基于景观格局分析,采用多因子加权叠加法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在空间分布上对评价结果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适宜用地、基本适宜用地、基本不适宜用地、不适宜用地和不可用地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286%,41.256%,27.310%,26.195和2.954%;适宜区域和基本适宜区域用地的百分比为43.542%,占据较大的比例,土地生态适宜性较高;不适宜用地和不可用地占29.149%,占据较小的比例.分析认为对土地的利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3.
夏菁  夏方舟  严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90-20693
[目的]建立满足村镇生产、生活、管理所需的村镇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中加入公众参与模块,体现公众意愿,为村镇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提供依据,为合理利用村镇土地,农民生活、生产选址提供依据。[方法]将村镇土地从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3大类分别对土地的生产力适宜性、居住适宜性、经济可行性、生态安全性着手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涉及农民公众意愿相关的指标基于入户调查问卷了解公众意愿,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层次分析法、调查分析与专家打分相结合法等手段对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北京市公议庄村的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最适宜土地类与当地的实际相符合。[结论]在村镇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可逐步使公众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使评价结果既具有科学性,同时也符合公众意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安徽省怀洪新河水系洼地治理工程(蚌埠境内)化家沟片治理工程项目部临时用地为研究对象,在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复垦工程设计,避免了复垦工作的盲目性,提前做好复垦准备工作,保证复垦工作与工程建设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15.
宣城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宣城地区地貌、土壤类型、有机质、有效积温、降水等 5大自然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分析 ,选择以行政乡为评价单位的同时 ,采用各行政乡主要耕作土壤和主要林业用地的土壤亚类作为基本统计单位 ,对宣城地区土地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评定出宜农、宜农牧、宜林牧、宜林 4大类 ,并从土地适宜性评价角度提出 2 1世纪初全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指标。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投影寻踪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扰动区不同单元适宜的复垦方向,进而指导扰动区的生态恢复,研究提出了基于投影寻踪算法的模糊识别模型用于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并选择黑河市堤防扰动区为研究区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各评价单元因基本条件不同,在复垦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将待复垦土地最终确定为农业用地和林业用地2个不同的利用方向。投影寻踪法得到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符合扰动区实际状况,对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并可将模型推广应用于类似工程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杭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适宜性从栅格尺度进行评价,探索中心城区这一特定土地利用空间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特点,以丰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体系,确定杭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空间格局呈从已有建成区、主干道沿线以及未来城市规划区向外递减的圈层结构;影响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影响因素应以经济适宜性为主,兼顾生态适宜性,其中建成区邻域密度、道路密度和城市规划区邻域密度是影响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关键因素,决定了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总体格局。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空间格局经验证与杭州市城市开发进程相吻合,可以为杭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优化布局与结构调整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郝从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78-7980
以重庆市丰都县某镇为例,分析了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对农村建设用地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的必要性。通过建立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综合分析和主导因子(主导限制因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镇农村建设用地适宜复垦为耕地,通过建设用地复垦复垦可有效缓解耕地资源日益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规划建设进入加速阶段,土地利用是否合理至关重要.针对当前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以甘肃省高台县侯庄村为例,对该村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在GIS软件支持下,选取耕地、住宅用地、林果用地和设施用地作为研究对象,从地形、道路和水系、现状3个层次,将高程、坡度、坡向、道路状况、水源条件和现状用地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通过单因子分析和多因子叠加分析方法对该村土地类型进行适宜性分析,并以此作为该村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的依据,实现新农村建设中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0.
伍恒雨  刘勇  刘秀华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3):555-559,564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土地资源空间分析及优化土地配置的基础。根据四川省广安区丘陵资源丰富和建设用地需求量大的实际情况,研究基于GIS平台,综合选取以"自然-社会-经济"为框架的10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广安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广安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丰富,以适宜进行建设用地开发利用为主的占整个低丘缓坡资源的73.64%,其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