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明大田条件下土壤养分及环境因子与姜瘟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确定其对生姜发病的影响。【方法】2012-2013年在犍为县开展姜瘟病田间防治试验,采用蜂窝式栽培技术,后期设置了塑料大棚和对照2个处理,重复6次,于姜瘟病发病期进行土壤含水量、温度和发病率动态监测,并测定发病高峰期生姜根际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年的试验中,生姜发病率与土壤含水量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较高(T1处理)时,土壤温度是影响姜瘟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最优回归模型为发病率=-2 108.12+3.99×wc+71.95×t+1.16×AP-0.31×AN(R2=0.881,P=0.001);土壤含水量较低(T2处理)时,土壤含水量成为影响姜瘟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最优回归模型为发病率=160.05+7.12×wc-1.70×t+1.08×AP-0.30×AN(R2=0.634,P=0.03)。【结论】影响姜瘟病发生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含水量、温度和土壤速效磷含量;犍为县生姜发病的土壤含水量临界值为24%。  相似文献   

2.
赵金飞  刘朝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01-17303
[目的]筛选强拮抗能力强的芽孢杆菌。[方法]从山东莱芜采集病姜及附近土壤中分离出姜瘟致病菌高毒力菌株,并利用芽孢杆菌进行了拮抗试验。[结果]LW-4、LW-7、LW-32这3株菌对姜瘟致病菌有较强的拮抗能力,其抑菌圈面积较其他菌株大。[结论]为防治姜瘟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姜瘟病致病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总结了致病因素和侵染途径,重点介绍了致病过程中的网络调控机制,从相关基因时序性表达的角度研究致病过程。目前对姜瘟病的防控主要采取化学防控、生物防控和综合防控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蚯蚓粪对生姜连作土壤、生姜生长指标、姜瘟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和连作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盆栽土壤容重均显著低于对照,各处理盆栽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速效养分含量均高于对照;(2)当蚯蚓粪投入比例为50%时(T3处理),姜瘟病发病率最低,病情指数最小,生姜生长指标最好,产量最高,其产量比对照增幅85.31%,达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5.
谷瘟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525-1529
采用平板稀释法从谷子根际土壤中分离到放线菌93株,以谷瘟病菌为指示菌,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得到1株对谷瘟病菌有良好拮抗效果的菌株A26,抑菌率达63.9%;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黄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otricini)。初步研究证实,A26无菌发酵液对谷瘟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发酵液用量加大抑菌率提高,当无菌发酵液体积分数为50%时,对谷瘟病菌的抑制率可达87.4%。该拮抗菌的分离为谷瘟病的生物防治及其防治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氏I号培养基分离培养及菌株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和16 S r DNA序列分析法研究了云南元江县甘蔗田土壤放线菌,并采用对峙生长法测定了各放线菌对小麦全蚀病病原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r)、小麦根腐病病原菌(Cochliobolus sativus)、烟草赤星病病原菌(Alternar iaalternata)和水稻稻瘟病病原菌(Magnaporthe oryzae)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元江甘蔗田土壤中共发现典型土壤放线菌29株,其中28株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1株为纤维单胞菌属(Cellulomonas)。菌株G27对小麦根腐病病菌的抑制活性最高,抑菌率达到82.66%;对烟草赤星病菌和稻瘟病菌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67.85%和65.88%。由此表明,云南元江蔗区甘蔗田土壤放线菌群落结构较单一,链霉菌为优势种群。G27菌株具有作物真菌病害生物防治资源菌开发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姜瘟病发生规律调查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舒城、铜陵、临泉、体宁等主要栽姜区姜瘟病发生规律的调查、病原菌鉴定和防治研究,明确了引起姜瘟病的病原菌为姜青枯假单胞菌,除少数菌株属生物型Ⅲ外都为生物型Ⅳ。新栽姜区的菌原主要来自带病种姜,而老姜区土壤带菌和带病种姜都是主要侵染源。病害发生与轮作、种姜处理、气候、姜田管理、土质、施肥等关系密切。采取轮作、选留无病种姜建立留种田、种姜处理、加强田间管理等,结合大田期药物防治能有效的控制病害。  相似文献   

8.
从生姜根际土样分离获得了65个细菌分离物和42个放线菌分离物,通过离体拮抗试验,筛选出对姜瘟病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细菌一株,放线菌两株,编号分别为H16-8、WF1和JW02-6。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H16-8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WF1为弗雷德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JW02-6为劳伦链霉菌(Streptomyces laurentii)。H16-8、WF1和JW02-6的16S rDNA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U812754,FJ972686和FJ972687。  相似文献   

9.
莱州姜瘟病的病原鉴定和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莱州市姜瘟病病株上分离出病原细菌 ,经形态性状观察 ,生理生化性状测定鉴定为Ralstoniasolanacearum。通过室内毒力测定选出毒力较强的药剂 ,进行田间药剂筛选试验表明 ,常规药剂防治难以控制其为害 ,而采用氯化苦熏蒸土壤和消菌灵浸种相结合的方案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0.
生姜姜瘟病、炭疽病是生姜主要病害,尤其姜瘟病对生姜生产造成很大危害。而石灰氮是药、肥两用的土壤净化剂,具有土壤消毒与培肥地力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木霉对食用菌侵染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49株木霉对食用菌菌丝的侵染能力,结果显示:不同木霉的侵染能力不同,对食用菌侵染能力强的木霉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侵染能力并不一定强,表现出木霉对真菌侵染的特异性。木霉侵染食用菌的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木霉可通过溶壁、缠绕等方式作用于食用菌菌丝细胞壁,木霉发酵液对食用菌和植物病原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木霉产几丁质酶的能力与木霉的侵染能力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木霉和粘帚霉菌株筛选及生防的初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2年6月至12月中旬,用4批共200颗菌核作诱饵,分离到粘帚霉(Gliocladiumspp.)、木霉(Trichoderma spp.)、镰刀菌(Fusariumspp.)、青霉(Penicilliumspp.)、毛霉(Mucorspp.)、根霉(Rhizopusspp.)、曲霉(Aspergillus spp.)、腐霉(Pythiumspp.)和少量难鉴定菌株,共计171个菌株,其中粘帚霉80株、木霉55株,分别占46.8%和32.2%,在不同采样期内均为优势种群。所诱捕的木霉经鉴定分为7个种,哈茨木霉和康氏木霉出现较早,而黄绿木霉和拟康氏木霉出现较迟。通过测定所获得木霉菌株对核盘菌的拮抗作用,筛选出Tk1、Th2生防潜能较好的菌株。经离体叶片测定,Tk1和Th2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0.6%和89.1%。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木霉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效果,筛选出优势菌株,从长沙地区的15种作物根围采集到27份土壤样本,经室内分离、纯化得到28个木霉菌菌株.利用对峙法和稀释法测定了28个菌株对花生立枯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水稻恶苗病菌、辣椒炭疽病菌、白术白绢病菌的拮抗作用,得到1株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有强烈拮抗作用的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哈茨木霉.对峙培养可观察到,多数情况下,接种后2 d内木霉与病原菌接触,随后覆盖或侵入病菌菌落,抑制其生长,其抑制程度随木霉孢子浓度的降低而减弱.温室盆栽试验发现,哈茨木霉对番茄立枯病防效显著,喷洒高浓度的哈茨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防效可达80%以上,且具有持续防效和刺激作物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集板栗园中板栗外生菌根,对其进行真菌的分离、鉴定,并与植物病原菌进行拮抗试验,筛选出具有生防作用的真菌。【方法】以板栗外生菌根为材料筛选单菌落真菌,并利用真菌核糖体R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同源性进行分子鉴定。筛选长势良好的真菌与15种植物病原菌进行四点对峙试验。【结果】从板栗菌根中分离并鉴定了螺旋木霉、钩状木霉、生赤壳等15个属的20个菌种。通过四点对峙试验发现,螺旋木霉和钩状木霉拮抗病原菌种类在13种以上,具有广谱性。【结论】螺旋木霉和钩状木霉拮抗效果较好,可作为候选菌种进行生防菌剂生产。  相似文献   

15.
对分离自贵州紫皮百香果果腐病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及分子鉴定,确定致病菌15株,分属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brasiliensis),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间作壳菌(Diaporthe tectonendophytica、D. unshiuensis、D. tectonae、D. hubeiensis);致病性观察显示,15株致病菌中包括弱致病力菌株1株、中致病力菌株4株、较强致病力菌株4株、强致病力菌株6株,L. brasiliensis菌株BXG–Z–1及D. hubeiensis菌株均为强致病力菌株。分析百香果不同发育阶段真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百香果花、百香果幼果、百香果成熟果实真菌OTU数量分别为26、23、20, Simpson指数为0.095~0.113,真菌群落多样化程度低;Shannon指数均低于0.5,真菌微生物类群落分布均匀程度低,与之相对应的,Microdium spp.相对丰度在百香果不同发育阶段均超过90%;百香果花中Cladosporium spp.、Ruinenia spp.相对丰度最高,幼果时降至最低,至成熟果实期又再次上升;百香果花中Trichoderma spp.、Bipolaris spp.、Amanita spp.、Monilinia spp.、Cercospora spp.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百香果幼果的,并随着果实发育成熟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6.
木霉菌防治川芎根腐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长在不同生态环境的药用植物根际土样中分离出了一批木霉菌株,明确了木霉菌对两种病原菌的拮抗机制在于营养和空间竞争、寄生两种形式。通过室内拮抗试验和田间防病增产试验,筛选出了对尖孢镰刀菌和茄腐皮镰刀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哈茨木霉T23、T158等菌株。田间试验结果表明:T23、T158制剂7500g/hm^2对川芎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3.90%和57.17%,优于常用化学杀菌剂多菌灵处理。  相似文献   

17.
The local isolates of Trichoderma spp. and Fusarium solani were colected from citrus orchards in the Mekong delta of Vietnam and isolated on PDA, PDB and TSM medium for antagonism and Koch‘s postulate test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 chitinolytic enzymes content of Trichoderma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引起麦冬、丹参、川芎等中药材根腐病的主要病原种群是尖孢镰刀菌及腐皮镰刀菌.为了有效防治中药材根腐病,保护环境,提高品质和产量,通过不同生态区的土样采集,采取病原菌诱饵法及稀释平扳法分离菌株,经筛选、纯化得到抑菌拮抗效果达80%以上的哈茨木霉生防菌T23;不同剂量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哈茨木霉T23生物制剂7.5kg/hm^2效果最佳,田间防治麦冬、丹参、川芎等中药材根腐病效果达70%以上,显著优于50%多菌灵粉剂,比对照增产14.2%~24.5%.大面积防治中药材根腐病的防病增产效果与田间小区试验的一致.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不同浓度珍珠相思叶状柄的水提液对3 种茄科植物(番茄、茄子和辣椒)生长的影响。通过种子萌 发试验,测定不同浓度叶状柄水提液对受体植物的化感效应指数、萌发率和幼苗生长特性影响,分析是否存在化感 效应和潜在的生态风险。低浓度(0.02 g/mL)叶状柄水提液条件下,茄子种子萌发率的化感指数为0.06;番茄的芽长 化感效应指数和综合指数分别为0.37、0.09,而较低浓度(0.04 g/mL)下分别为0.30 和0.01,表现为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外的其他指数均为负值,体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叶状柄水提液中所含的化感物质对3 种茄科植物种子萌发及幼 苗生长表现有所不同。不同浓度水提液对番茄幼苗生长具有低促高抑的双重浓度效应,而对辣椒和茄子幼苗生长均 具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其作用范围内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陈莉  高智谋  杨自保  丁祖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79-5479,5516
从安徽省姜主要种植区采集姜瘟病株,分离纯化出10个姜瘟病菌菌株,对其致病性、形态、染色反应、生理生化等性状和生产上常用药剂对病菌的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安徽省姜瘟病病原为茄罗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Smith) Yabuuchi et al],以生物型Ⅲ为主,也有生物型Ⅳ分布。在供试的8种药剂中,以40%爱诺.链宝对姜瘟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Kocide,克菌康和菌鲨在较高浓度(>100 mg/L)时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根腐灵、速补、敌克松即使高浓度下对病菌仍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