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丙酯(PDJ)对新郁葡萄果实品质及着色的影响,筛选能够改善新郁葡萄果实品质及着色的最佳浓度,以新郁葡萄为试材,在新郁葡萄果实着色初期,喷施不同浓度的茉莉酸丙酯(0、20、60、100 mg/L),分析测定果粒重、果粒纵径和横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及果皮叶绿素含量、色差、花色苷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茉莉酸丙酯(PDJ)可以增加新郁葡萄的果粒重、提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皮中花色苷含量、降低果皮中叶绿素水平,有利于改善果实着色和提高果实品质,以喷施茉莉酸丙酯(PDJ) 60 mg/L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脂类物质对“新郁”葡萄果实品质及着色的影响,筛选能够改善“新郁”葡萄果实品质及着色的最佳茉莉酸丙酯(PDJ)浓度。以“新郁”葡萄为试材,在“新郁”葡萄果实着色初期,喷施不同浓度的茉莉酸丙酯(PDJ),每种试剂分别设置3个浓度,20mg.L-1,60 mg.L-1,100 mg.L-1,以喷清水为对照。分析测定果粒质量及果粒纵横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可滴定酸、果皮叶绿素、色差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茉莉酸丙酯(PDJ)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果实提高果皮中花色苷含量,降低叶绿素水平,提高果实着色、品质;喷施60 mg.L-1处理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二氢茉莉酸丙酯(prohydrojasmon,PDJ)对‘巨玫瑰’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以‘巨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转色初期分别用不同浓度(T1:500 mg/L、T2:1 000 mg/L、T3:1 500 mg/L) PDJ对穗轴进行涂抹处理,定期检测葡萄果皮中花色苷、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并分析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单粒重等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DJ处理葡萄果皮中花色苷含量均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降低,从而促进了果实着色; PDJ处理有利于果实颜色指数CIRG值的提高,而对果面亮度L*值无影响。不同浓度PDJ处理均显著提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果实品质。3种PDJ浓度处理均能提高‘巨玫瑰’葡萄果实品质,促进着色,且以1 000 mg/L PDJ处理效果最佳。结果为合理利用PDJ改善葡萄果实色泽、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对吐鲁番地区‘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合理利用茉莉酸甲酯改善‘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提供参考。以吐鲁番地区‘克瑞森无核’葡萄为试材,于果实着色前和着色初期分别使用不同浓度(20、60、100 mg/L)茉莉酸甲酯喷施果穗2次。采收期测定果实色泽和品质指标,分析不同处理下指标间差异,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果实色泽指标和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最适宜的施用浓度。结果表明,着色前和着色初期用茉莉酸甲酯处理‘克瑞森无核’葡萄,能够显著提高果皮中花色苷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进而显著提高果实着色指数;处理后的果实红绿色差指标a值、彩度指标C值显著增大,而果面亮度指标L值和黄绿色差指标b值显著降低,果面色泽显著改善;茉莉酸甲酯处理能够显著增大果粒纵径、横径,减小果形指数,增大果粒质量和果穗质量,同时显著增大果梗粗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浓度过高会造成果梗耐拉力减小,耐贮运性能下降,可滴定酸含量过高,花色苷含量增幅不大、着色指数不高;而低浓度处理容易出现果粒萎蔫现象。选取与‘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品质密切相关的15个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对4个处理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果实品质优劣顺序为60 mg/L> 20 mg/L> 100 mg/L> CK。综上,吐鲁番地区于果实着色前和着色初期使用浓度为60 mg/L的茉莉酸甲酯喷施‘克瑞森无核’葡萄果穗2次,可显著改善果实着色,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葡萄的防锈措施,本研究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花后14 d,用25 mg/L的GA_3分别和0mg/L、5 mg/L、10 mg/L、15 mg/L的CPPU组合处理果穗,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待果实进入转色期后分别采集不同成熟阶段的葡萄果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与果锈生成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和白藜芦醇合酶(RS)基因的表达水平,测定葡萄果皮果锈发生率、果皮中次生代谢物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果实成熟过程中,与对照相比,GA_3+CPPU处理后,PAL和RS基因表达水平降低,PAL基因表达峰值、RS基因表达水平均与CPPU处理浓度呈负相关。与对照相比,GA_3+CPPU处理显著降低了果皮中白藜芦醇、总酚和木质素含量,咖啡酸、香豆酸、丁香酸等酚酸含量随CPPU浓度增加显著下降,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含量随CPPU处理浓度增大先升后降。GA_3+CPPU处理的葡萄果皮果锈发生率明显降低。与GA_3+5 mg/L CPPU处理的葡萄果实相比,GA_3+10 mg/L CPPU和GA_3+15 mg/L CPPU处理的葡萄果实成熟期推迟,风味下降,商品性显著降低。因此,生产实践上用GA_3+CPPU处理阳光玫瑰葡萄果穗的适宜质量浓度为25 mg/L GA_3+5 mg/L CPPU。  相似文献   

6.
茉莉酸酯类和6-BA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 MJ)、二氢茉莉酮酸甲酯(Methyl Dihydro- jasmonate, MDJ)以及分别添加一定浓度的6-苄基腺嘌呤(6-benzyladenine, 6-BA)处理巨峰葡萄,就其对葡萄果实品质特别是花青素含量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50 mg/L MJ+50 mg/L 6-BA明显促进巨峰葡萄果实着色,使成熟期提前,并提高了果实的糖酸比;10 mg/L MDJ处理也有类似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淑女红(克瑞森)葡萄为材料,在转色初期分别用50、100、150、200、300 mg/L 5个浓度的脱落酸溶液处理果穗,研究其对果实着色及相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落酸处理对淑女红葡萄穗重和单粒重的影响不大;200 mg/L浓度处理的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着色度指数最高,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且果肉不软化,果穗不掉粒;说明在本试验范围内200 mg/L脱落酸处理对淑女红葡萄果实品质和着色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外源脱落酸对魏可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转色期应用不同浓度的ABA处理魏可葡萄果实,研究其对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BA处理可显著提高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高果实的品质;同时,可显著提高果皮花青苷含量,提高色差a值,降低色差b值和h值,促进果实着色,其中以150 mg/L ABA处理综合效果最优,表明外源ABA对葡萄果实花青苷的累积及提早成熟有特异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5年生‘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12.5 mg/L、25mg/L、50 mg/L)、噻苯隆(1 mg/L、2 mg/L、4 mg/L)和2mg/L噻苯隆与25 mg/L 赤霉素复配处理以及省工、益农、优质 (Decently Beneficial Yield,DBY)处理技术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于盛花期和花后10天使用赤霉素可以改善‘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的果皮颜色、果形指数,提高果实硬度、质量,降低‘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提高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而提高‘阳光玫瑰’葡萄的鲜食品质.噻苯隆处理也可以改善果实的果皮颜色、果形指数、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但经其处理后的果实偏小,感官评分不高.赤霉素处理较噻苯隆处理的效果好;最佳的赤霉素处理浓度为25mg/L;赤霉素和噻苯隆的复配处理可以适当降低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脱落酸浸果对夏黑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夏黑葡萄为材料,在转色初期分别用100、200、300 mg/L脱落酸溶液处理果穗,研究其对果实着色及相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落酸浸果对夏黑葡萄单果重的影响不大;300 mg/L脱落酸浸果处理下,夏黑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花青苷含量最高,可滴定酸含量最低,果皮着色指标L、c、h值均为最低.300 mg/L脱落酸浸果对提高夏黑葡萄果实品质和增加花色苷含量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5-氨基乙酰丙酸(ALA)、芸薹素内酯(BR)和脱落酸(ABA)3种外源物质对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以8年生克瑞森无核葡萄为试材,在转色初期,整株分别喷施ALA(50、75、100、125、150 mg/L)、BR(0.10、0.25、0.50、0.75、1.00 mg/L)和ABA(10、20、30、40、50 mg/L),直至有水滴滴下,分析不同处理对葡萄色泽指数及花色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和果穗质量、单粒质量等指标的影响,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经过ALA、BR和ABA处理后的果实颜色指数(CIRG)及果皮花色苷、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相比对照显著提高且随着各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基本在ALA 100 mg/L、BR 0.75 mg/L和ABA 40 mg/L处达到峰值,而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果实内可滴定酸含量相比对照显著降低,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各处理对果实品质有一定的提升效果。综合评价结果表明,B4>A3>C4>C3>A4>B3...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油菜素内酯处理对葡萄成熟及着色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酿酒葡萄蛇龙珠(Vitis vinifera cv. Cabernet Gernischet)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质量浓度为0.1、0.4和0.8 mg/L的24-表油菜素内酯(EBR)在葡萄转色之前进行喷洒果穗处理,以0.1%的乙醇和0.1%的吐温-80水溶液处理为对照(CK),并从处理开始时每隔14 d取样,测定果粒6个主要品质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EBR处理可显著提高成熟葡萄浆果中的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以及浆果果皮中的总花色苷、总酚以及单宁的含量(P0.05),而显著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P0.05)。【结论】3个不同质量浓度EBR处理明显促进了蛇龙珠葡萄果实的成熟,对蛇龙珠葡萄果实品质起着积极的影响,其中0.4 mg/L的EBR处理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外源ALA对克瑞森无核葡萄的果实品质效果。【方法】以露地克瑞森无核葡萄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ALA对克瑞森葡萄果实糖酸含量、果实纵横径、花青素含量及PAL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ALA处理能明显增加果实的纵、横径;叶片内叶绿素相对含量提高12.03%;果实糖酸比平均值与对照相比增幅可达106.21%;果皮花青素的积累量及其合成相关PAL的活性显著升高,与对照相比,平均增幅分别达到194.71%、82.35%;克瑞森果皮中花青素与其合成相关的PAL酶活性、果肉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果肉中可滴定酸的含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结论】以100 mg/L 的ALA的促进效果最好,外源ALA处理可提高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大小及糖酸比,促进果实风味,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着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实美+包果优、S-诱抗素和乙烯利对巨玫瑰葡萄夏造果实着色和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上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巨玫瑰夏造果实着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雾化状的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巨玫瑰夏造果着色初期(果实果面约10%着色)喷施果面,喷后每隔3 d调查葡萄着色指数至果实成熟,果实成熟时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及果皮花色素苷相对总量。【结果】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显著促进巨玫瑰夏造果果实着色,着色效果依次为果实美+包果优〉S-诱抗素〉乙烯利。果实美300倍+包果优1000倍、乙烯利300 μL/L及S-诱抗素300 mg/kg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其总酸含量也呈降低趋势;果实美600倍+包果优1000倍、乙烯利200 μL/L及S-诱抗素200 mg/kg处理增加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果实总酸含量却呈升高趋势。【结论】施用果实美+包果优、S-诱抗素、乙烯利均能有效促进巨玫瑰夏造果果实着色,生产上选择果实美300倍+包果优1000倍或S-诱抗素300 mg/kg对果实着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紫甜无核葡萄在吐鲁番地区的引种表现及赤霉素(GA_3)对该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2012-2020年进行紫甜无核葡萄引种栽培及制干试验,并与地方主栽品种进行栽培性状、制干特性比较;花后设置不同质量浓度GA_3喷施处理,比较不同浓度GA_3处理对紫甜无核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紫甜无核葡萄在吐鲁番地区中晚熟,生长势中等,丰产、稳产,完全成熟紫黑至蓝黑色,果粒大小、着色一致,平均果穗质量634.62 g,平均果粒质量5.28 g,固酸比达55.94,外观和内在品质均优,丰富了该地区无核鲜食葡萄品种多样性,但制干出干率仅16.33%,显著低于地方主栽制干品种,饱满度和外观品质较差。花后GA_3处理均能显著增大紫甜无核葡萄果穗、果粒质量及果梗粗度,显著降低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果皮中花色苷含量和红色葡萄果实色泽指数(GIRG)。其中,50 mg/L GA_3处理果粒质量比对照增加21.76%,果皮中类黄酮含量增加34.03%;TSS含量、果皮中花色苷含量和CIRG比对照分别降低9.26%、25.52%和13.26%,相比高浓度GA_3处理(150、100 mg/L)降幅均最低,且果粒着色一致,果穗紧密度适中,固酸比高、口感甜;而高浓度GA_3(150、100 mg/L)处理的紫甜无核葡萄着色不良,果穗变紧密,口感变寡甜,整体品质降低。【结论】紫甜无核葡萄在吐鲁番地区栽培性状及果实品质表现优良,但制干特性不佳,作为鲜食葡萄在本地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花后10 d采用50 mg/L GA_3处理可有效提高紫甜无核葡萄品质。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浓度ABA、GA3和6-BA处理对赤霞珠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改善酿酒葡萄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欧亚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l L.)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试材,于转色期前7 d分别对果实进行不同质量浓度ABA、GA3和6-BA处理,研究葡萄果实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1)在葡萄果实成熟过程中,100和200 mg/L ABA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果实总糖、总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降低总酸、单宁和总酚含量,但2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2)不同质量浓度GA3处理总体上使葡萄果实中的总糖、总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有所提高,总酸、单宁和总酚含量降低,但不同质量浓度GA3处理对果实总糖和总酸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400 mg/L GA3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中的总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降低了单宁和总酚含量。(3)不同质量浓度6-BA处理使赤霞珠果实中的总糖含量略有提高,但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400 mg/L 6-BA处理使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总花色苷和类黄酮含量显著降低,单宁和总酚含量有所提高。【结论】100和200 mg/L ABA处理对赤霞珠葡萄果实部分品质指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400 mg/L GA3处理对果实着色具有促进作用,而400 mg/L 6-BA对果实着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会宁  崔传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52-12453,12461
[目的]研究叶面喷锌对粉红亚都蜜葡萄几个生理指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指导葡萄生产。[方法]以2001年引进的粉红亚都蜜葡萄为试材,研究了生长季节叶面喷施2.5、5.0、7.5 mg/L ZnSO4.7H2O,对葡萄叶片叶绿素、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及果实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形指数、果皮厚度、果刷长度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喷锌以5.0~7.5mg/L的效果较好,可使粉红亚都蜜葡萄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果实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提高,果皮变厚,果刷变长,且随喷锌次数的增加效果愈明显;而果形指数和可滴定酸含量随喷锌次数的增加明显降低。[结论]5.0~7.5 mg/L浓度锌叶面喷至少2~3次,可明显提高葡萄的光合效率,改善其风味、营养及耐贮运品质,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夏黑葡萄为试材,在盛花期分别以30、40、50 mg/L GA3浸蘸花穗,花后两周以30、40、50 mg/L GA3外加1、3、5 mg/L TDZ浸蘸果穗,以二次处理时50 mg/L GA3+5 mg/L CPPU为对照,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处理对夏黑葡萄果实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期50 mg/L GA3,花后两周50 mg/L GA3+3 mg/L TDZ处理的效果最好,既增加了果实重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同时显著促进了果皮花青苷含量的提高,果皮的着色指标L、a、b和h值均较对照差异显著;盛花期30 mg/L GA3,花后两周30 mg/L GA3+1 mg/L TDZ处理除了单果重略低于对照,在品质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TDZ的作用效果要优于CPPU。  相似文献   

19.
以6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在葡萄幼果期、膨大期、转色期分别用0.2、0.4、0.6、0.8mg/L的天然芸苔素(BR)进行全树喷施,研究BR对‘红地球’葡萄生理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0.2mg/L和0.4mg/L的BR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葡萄叶片的SOD、POD、CAT活性,降低膜透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其中0.4mg/L的BR处理还能明显增加葡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除0.8mg/L BR处理外,其他浓度处理均显著增加葡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0.2mg/L和0.4mg/L的BR处理,有利于提高红地球葡萄果穗质量、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总酚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0.8mg/L的BR处理,葡萄果实果形指数最大.BR处理对果皮花青素及类黄酮含量无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认为,0.4mg/L的BR处理对‘红地球’葡萄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化学调控剂对桂味和怀枝荔枝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晚熟荔枝品种桂味、怀枝为试材,在盛花后50 d分别用Glu 、PP333、TDZ和6-BA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化学调控剂对荔枝果实着色、花青苷、叶绿素、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有机酸、Vc含量及果实落果率和单果重的影响.[结果]Glu和PP333处理能提高果皮的花青苷含量,促进果皮叶绿降解,增加果实着色面积,其中1500 mg/L的Glu处理两个荔枝品种的果实花青苷含量最高,达11.86和12.46 U/gFW;TDZ和6-BA处理能降低果皮花色苷含量,抑制叶绿素降解,延缓果实转色,减少着色面积,其中2.5 mg/L的TDZ处理桂味和怀枝的花青苷含量仅为3.59和5.24 U/gFW.Glu和PP333处理能提高两个荔枝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促进果实总糖积累,降低有机酸含量.TDZ、6-BA和Glu处理均能减少两个荔枝品种落果,但PP333增加怀枝落果率.TDZ和6-BA处理降低两个荔枝品种可溶性同形物及总糖含量,而果实有机酸、Vc含量和单果重增加.[结论]Glu(1500 mg/L)和PP333(300 mg/L)能促进桂味和怀枝荔枝果皮着色,提早成熟;TDZ(25 mg/L)和6-BA( 100mg/L)能抑制荔枝果实着色,延迟成熟.生产上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化学调节剂进行调控,实现提早或延缓荔枝成熟采收,以减轻荔枝销售压力,增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