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木质纤维为原料,木质素磺酸铵/尿素为填料制备无醛纤维板,并分析试板的结合性能。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填料木质素磺酸铵/尿素的热反应特性,在确定热压温度参数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法对其热压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填料量20%,板坯含水率13%,热压温度190℃,热压时间7min的条件下,试板性能可达到欧盟标准EN622-2—2004《硬质纤维板技术要求》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热压干燥过程中杨木锯材芯层温度和压力进行测试,探究热压板温度对热压干燥过程中杨木锯材芯层温度和压力等参数及水分状态的影响,为热压干燥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集成探针同步测量并记录热压干燥过程中杨木锯材芯层温度和压力,通过对杨木锯材芯层压力测量值与测量温度对应的饱和蒸汽压力值(压力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推测热压板温度对热压干燥过程中杨木锯材水分状态的影响。结果当热压板温度从120℃升高到140℃时,杨木锯材芯层压力峰值从146.4kPa增大到213.1kPa,相应温度峰值从102.8℃升高到123.7℃,温度和压力同时达到峰值,到达峰值时间从17.5min缩短到11.6min。当热压板温度为120和130℃时,含水率高于纤维饱和点的杨木锯材芯层水分为过压的未饱和水,热压干燥后杨木锯材芯层终含水率(48.55%和49.88%)高于纤维饱和点;当热压板温度升高到140℃时,杨木锯材芯层自由水受热汽化形成水蒸气,并随着蒸汽温度的升高由饱和状态转化为过热状态,热压干燥后杨木锯材芯层终含水率(27.70%)低于纤维饱和点。结论热压干燥过程中热压板温度越高,杨木锯材芯层温度和压力达到的峰值越高,峰值持续时间越短。热压干燥过程中含水率高于纤维饱和点的杨木锯材水分状态根据热压板温度不同,可为液态水(过压的未饱和水)、饱和水蒸气或过热蒸汽状态。   相似文献   

3.
对AR中间相沥青进行300 ℃预氧化处理,获得氧化沥青,以AR中间相沥青和氧化沥青为原料制备泡沫炭,采用氮/氧、碳/硫分析仪和热分析仪分析原料的元素含量和热分解过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泡沫炭的微观形貌,研究了300 ℃预氧化处理对AR中间相沥青元素和热重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AR中间相沥青经300 ℃预氧化2 h,4 h和6 h后,沥青中氧元素含量由原来的0.85%增加到6.60%,10.47%和11.31%.AR中间相沥青经预氧化后获得了孔径较小的泡沫炭材料.当预氧化时间为6 h时,炭化和石墨化泡沫炭的压缩强度分别为12.07 MPa和9.06 MPa.  相似文献   

4.
以改性工业木质素和木纤维为原料,采用高速混合一平板热压的技术路线,制备环保型纤维板。单因素正交试验分析发现:木铵填料量、板坯含水率、热压时间、热压温度对材料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优化确定的工艺参数为:氧化改性木质素磺酸铵填料量25%、板坯含水率20%、热压时间7min、热压温度170℃;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达到GB/T11718--2009《中密度纤维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蔗渣中密度纤维板的制备工艺参数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预备性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蔗渣中密度纤维板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工艺研究. 根据蔗渣中密度纤维板的特性,分折了热压温度、纤维尺寸、施胶量和液体石蜡量对蔗渣中密度纤维板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取值范围内,热压温度、纤维尺寸对蔗渣中密度纤维板物理性能的综合影响较显著,施胶量和液体石蜡量对蔗渣中密度纤维板物理性能影响较小. 因而在本试验条件下,就蔗渣中密度纤维板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而言,较佳的制备工艺参数为:温度150 ℃,纤维尺寸8 mm,施胶量w=10%,液体石蜡量w=1.0 %.  相似文献   

6.
采用红外吸收光谱法、热分析法探讨在热压过程中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材加工剩余物蒸爆纤维木质素(SEBPL)结构变化规律,为确定热压工艺及研究无胶黏结机制提供理论依据。①竹材加工剩余物蒸爆纤维木质素高于竹粉磨木木质素(MBL)。竹无胶纤维板木质素(SEBBL)低于SEBPL,表明部分低分子量的木质素在热压过程中形成木质素-木质素聚合物或木质素-多糖复合体(LCC)。②SEBPL保留了木质素芳香环的结构特征,但蒸爆过程中木质素侧链的酯键、醚键断裂,形成游离的酚羟基,使蒸爆纤维木质素游离酚羟基含量增加。③SEBBL分别在115 ℃和200 ℃附近有2个玻璃态转化的吸热峰。在200 ℃吸热峰可能源于在热压过程形成的木质素-木质素聚合物或木质素-多糖复合体。④蒸爆处理时间长,竹无胶纤维板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降低,而内结合强度有所提高。竹材加工剩余物蒸爆纤维制备的无胶纤维板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图5表1参15  相似文献   

7.
水溶性聚磷酸铵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聚磷酸铵在热压过程中提高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原理,利用Coats-Redfern方法计算了经阻燃处理的木纤维在热压温度范围内(170~190℃)的表观活化能,利用红外光谱对阻燃和未处理木纤维热压后特征官能团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并制备无胶纤维板和木塑胶合板进行性能评价和验证。结果表明:1)阻燃木纤维的表观活化能比未处理木纤维的低;2)热压后,阻燃木纤维中羰基、甲基、醚键等基团都有量的变化;3)阻燃无胶纤维板有较高的抗弯强度;4)阻燃木塑胶合板有较高的干状胶合强度。可见,聚磷酸铵的加入提高了热压过程中木纤维的表面活性,改善了木塑界面的相容性,宏观表现为提高了木塑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地描述纤维板生产过程中纤维热磨质量对纤维板成品质量的影响,对纤维的热磨过程中木片纤维之间的缝隙和木片细胞孔穴的结构模型,以及气体分子与人造板孔穴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进行了描述.利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法对人造板的木片热磨中细胞在高压空气下的扩充及人造板木片的结构表征设计方面进行计算机模拟,给出了在人造板热磨特征研究中,GCEMC采用的人造板木片细胞孔穴与纤维之间相互作用的建立模型的算法,并进行了实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不同树种的纤维得浆率,能够准确描述人造板的热磨特性,从而优化热磨机尺寸.  相似文献   

9.
高密度纤维板生产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高密度纤维板产品密度、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施加量、热压压力、热压温度4因素进行了试验,分析这些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密度0.9g/cm^3,脲醛树脂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混合胶,总施胶量为木纤维质量的10%,其中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占总施胶量的50%,压力5.0MPa,温度180℃的生产工艺,能生产出性能良好的高密度纤维板。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复合材料的制备加工设备特殊、工艺流程繁琐及材料强度低等问题,以木质纤维为原料,通过机械胶膜法将木纤维和木质素磺酸钙有效地复合在一起,再通过热压得到高性能纳米纤丝化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化学组分的主要基团和元素,对无胶纤维板和纳米纤丝化复合材料的力学指标进行比较,以探索纳米纤丝化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结果表明:木纤维机械胶磨会使木纤维分层分支,无胶热压纳米纤丝化复合材料呈层状结构;木质素磺酸钙与木纤维胶磨后能够有效地粘合在一起,增加表面活性;与无胶纤维板相比,纳米纤丝化复合材料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均提高,比纯木纤维板分别提高213%、178%、263%,比胶磨纤维材料分别提高15%、14%、22%;而吸水厚度膨胀率分别降低了51%、2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找出益果灵在滇中茄子上应用的最佳使用量。[方法]在茄杂1号上分别喷施0、0.5、1.0、1.52、.0 ml/L的益果灵,研究益果灵在滇中茄子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茄子产量与益果灵浓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益果灵浓度为1.09 ml/L时,茄子的产量最高,达70 134.30 kg/hm2,增产率为50.55%。益果灵浓度为1.0 ml/L时,黄萎病发生率最低,为8.73%,其发生率比对照减低57.35%。益果灵浓度为0.5 ml/L时,茄子的日增重最大,达7.74 g/d,日增重差异率为34.38%。[结论]益果灵可以增加茄子产量,减少黄萎病发生,增加茄子的日增重。  相似文献   

12.
全脂大豆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生,熟全脂大豆对肉仔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将280只1日龄艾维茵(Avian)肉鸡雏随机分成7组,每组4个重复小群,每个重复小群10只鸡雏,饲喂含15%熟大豆,15%生大豆的试验日粮和对照(豆粕+豆油)日粮。结果表明:饲喂生大豆饲粮肉仔鸡日增重比饲喂对照和熟大豆饲粮肉仔鸡日增重分别降低了6.59%,10.73%,其饲料效率降低了10.52%.6.48%。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与新陆早棉花品种农艺和纤维品质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鉴别与这些性状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及携带优异等位变异基因的典型载体材料,为新陆早棉花品种分子设计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筛选出分布于26条染色体且多态性高的75对SSR标记对51份新陆早棉花品种进行多态性扫描;采用R语言编程软件对多环境的表型性状绘制boxplot图;在对供试材料进行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TASSEL软件中MLM(mixed linear model)方法进行分子标记与15个性状的关联分析;依据计算的表型效应值,鉴别和统计优异等位变异的位点及典型材料。【结果】通过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51份新陆早棉花品种划分为4个亚群结构。针对15个表现型性状的BLUP(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鉴别出极显著和显著相关的性状。分析结果显示,在4种环境条件下,棉花5个性状(果枝始节高、果枝始节数、衣分、纤维上半部长度和短纤维率)变化趋势稳定,10个性状(株高、果枝数、叶枝数、有效铃数、单铃籽棉重、单铃皮棉重、马克隆值、比强度、纤维整齐度和纤维伸长率)较稳定。通过关联分析,获得与农艺性状相关的等位变异位点117个(P<0.05),其中对9个农艺性状贡献率(R2)最大的等位变异位点分别为:BNL3650b(株高,R2=11.78;果枝始节高,R2=20.80;果枝始节数,R2=11.54)、NAU3995c(果枝数,R2=14.86)、BNL119b(叶枝数,R2=9.7)、NAU3995d(有效铃数,R2=14.98)、BNL3255a (单铃籽棉重,R2=11.11)、NAU1071a(单铃皮棉重,R2=10.15)和BNL663a(衣分,R2=12.42)。与纤维品质相关的等位变异位点55个(P<0.05),其中分别对6个纤维品质性状贡献率最大的等位变异位点为:NAU1103b(纤维上半部长度,R2=6.4)、NAU1071a(纤维比强度,R2=7.57)、BNL3140b(马克隆值,R2=12.06)、BNL3650b(纤维整齐度,R2=13.47)、BNL1421a(短纤维率,R2=13.04)和BNL2960b(纤维伸长率,R2=11.67)。共检测到39个与农艺(29个)和纤维品质(10个)性状相关的位点(P<0.01),对表型变异解释率范围为6.45%-20.8%,平均值为11.14%,同时检测到与2个以上性状相关联的位点47个。携带优异等位变异基因的典型材料共计17份。通过与已经报道的棉花农艺和纤维品质性状相关的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比较,检测的27个QTL在前人研究中已经报道,其中BNL3650(纤维整齐度)、BNL3033(马克隆值)、NAU3254(纤维伸长率)、GH132(衣分)、TMB1618(比强度)、BNL1421(比强度和纤维整齐度)和BNL119(纤维伸长率)7个QTL具有相同的关联性状。【结论】51份原种新陆早棉花品种的群体遗传结构简单,连锁不平衡水平低,表型性状在2种环境条件下变化趋势较稳定。基于SSR的关联分析,发掘了一些与农艺和纤维品质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基因及典型材料。  相似文献   

14.
以探索新型环保的无胶软木产品为目的,在现有软木材料性质、结构的研究及木质材料自粘胶合理论基础之上,以热压时间、含水率、热压温度、配坯密度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软木无胶胶合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软木材料可在一定条件下自粘合成板,且制成的无胶软木板性能优良。在实验条件下得到的较优软木无胶胶合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40 ℃,含水率12%,热压时间5 min,配坯密度0.7 g·cm-3。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母猪妊娠期(30 d~分娩)能量限饲对后代仔猪生产性能及早期肌纤维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8头配种日期、系谱、胎次、头胎产仔数、体重、日龄等相近的健康东北民猪经产母猪(胎次为2~3胎),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根据饲喂不同能量水平的日粮(正常水平和限饲水平,限饲能量水平为80%正常能量水平),将8头母猪随机分成两组,即试验组(能量水平为80%正常能量水平组)和对照组(正常能量水平组),每组4头,每头为1个重复。比较了两组母猪后代仔猪的初生重、初生窝重、日增重、断奶重及不同日龄时肌束内肌纤维数、肌纤维密度和肌纤维直径。结果显示,试验组仔猪初生重、断奶重和日增重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仔猪半腱肌肌束内肌纤维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14日龄时试验组背最长肌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纤维直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没有显著差别。试验结果表明,母猪妊娠期能量限饲对后代仔猪早期生长及肌纤维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仔猪初生重、断奶重、日增重降低,肌纤维发育缓慢,半腱肌肌纤维数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以绿茶提取的茶多酚为原料,通过采用化学氧化法和酶促氧化法进行分析,探讨这2种方法对茶多酚氧化产物——茶色素的得率及其主要组成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学氧化体系中增加K3Fe(CN)6的用量有利于茶黄素的积累,但茶色素的得率却呈下降趋势,酶促氧化法所得的茶色素中茶黄素含量高达52.73%,远高于化学氧化法。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微晶纤维素、纸浆、脱脂棉、杨木纤维、杨木刨花的苄基化反应,研究了多种预处理对苄基化产物增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纤维材料在同等条件下进行苄基化反应,产物增重率具有明显差异,在105℃下反应4 h,杨木刨花苄基化产物增重率为60.8%,而脱脂棉仅为13.5%。冷冻润胀、微波预处理以及减小原料的粒度都会增加苄基化产物增重率,在105℃下反应2 h,常温润胀时杨木刨花苄基化产物增重率为33.7%,冷冻润胀时为42.0%,微波预处理时为41.9%。  相似文献   

18.
纤维素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将含纤维素丰富的秸秆处理作为饲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缓解秸秆焚烧压力有重要现实意义。本试验选择20头夏洛莱肉牛随机分成4组,测定肉牛对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及体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肉牛的采食及排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均差异显著。微储鲜秸秆配合花生糠处理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最高,分别为63.13%和45.35%,且肉牛的累计体重增加最大,7个月增加的体重平均为228kg。  相似文献   

19.
含水率和密度对木材应力波传播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用应力波检测木材含水率,采用ARBOTOM 应力波测试仪测量了木材径向不同位置上的试件在不同含 水率(0 ~65%范围内)条件下的应力波纵向传播速度。结果表明:木材中应力波传播速度随含水率的下降而增加; 当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时,传播速度随含水率下降增加较大,其中山毛榉的增幅为17.4% ~19.5%,落叶松的增 幅为18.2% ~20.8%;当含水率高于纤维饱和点时,传播速度随含水率下降增加较小,其中山毛榉的增幅为6.0% ~ 7.9%,落叶松的增幅为8.0% ~10.6%。当含水率相同时,应力波在同一树种木材不同位置上的传播速度不同,这 与木材不同位置的基本密度差异有关。应力波传播速度随木材基本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山毛榉木材的增幅为 17.5% ~20.8%,落叶松木材的增幅为12.7% ~ 14.5%。同一树种内的任意含水率下,基本密度不同时应力波传 播速度之间差异显著,传播速度和基本密度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线性关系。不同树种之间,传播速度和基本密 度之间没有明显关系,这可能与不同树种之间的成分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0.
将15头草原红牛平均分成3组,1、2、3组依次饲喂青黄贮玉米秸型日粮、玉米秸饲料块型日粮和玉米酒糟型日粮,进行268d的饲养试验,然后屠宰。1、2、3组试验牛的日增重依次为1022g、1140g和1186g;屠宰率依次是57.44%、58.73%和58.31%;净肉率依次是48.35%、50.06%和49.45%。各种饲料和活牛价格按时价计算,经济效益最好的日粮是玉米酒糟型,其次是玉米秸饲料块型,青黄贮玉米秸型效益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