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双尾新小绥螨是一种新疆本地的捕食螨,研究其对土耳其斯坦叶螨三种螨态(卵、幼螨及若螨)捕食偏好性和田间控害效果。【方法】 采用室内试验及田间不同益害比释放双尾新小绥螨,评价该捕食螨对新疆棉田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控制效果。【结果】 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三种螨态取食具有选择性,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幼若螨是双尾新小绥螨偏好虫态。在田间释放双尾新小绥螨,可有效抑制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卵、幼虫、若虫以及整个种群数量增长;不同益害比释放捕食螨时,1∶5和1∶10的控效较好,1∶20释放捕食螨效果较差。【结论】 双尾新小绥螨可作为一种优良新疆本地天敌,应用双尾新小绥螨在棉田对土耳其斯坦叶螨进行生物防治时,推荐最佳释放比例1∶10。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3种杀螨剂对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和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的毒力,筛选出1种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毒性高而对双尾新小绥螨毒性低的安全药剂,测定安全药剂与双尾新小绥螨单独和两者联合应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田间控害效果,为协调应用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室内采用喷雾法测定3种杀螨剂对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和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的LC50值,田间试验测定丁氟螨酯与双尾新小绥螨联合应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控害效果。【结果】炔螨特对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与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LC50分别是306.028和1 197 mg/L;螺螨酯对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的LC50是326.394 mg/L,在1 200 mg/L的高浓度下,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死亡率仅为13.80%;丁氟螨酯对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的LC50是65.081 mg/L,在1 000 mg/L的高浓度下,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死亡率仅为12.71%。先施用丁氟螨酯后释放双尾新小绥螨的联防一区对棉叶螨的防治效果在57.00%以上,最高达到了93.34%,均高于先释放双尾小绥螨后施用丁氟螨酯的联防二区,明显好于只释放双尾新小绥螨的生防区和只施用丁氟螨酯的化防区。相比于化防区,生防区在试验后期的防治效果更好,最高达到了77.06%。【结论】丁氟螨酯是一种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毒性高而对双尾新小绥螨毒性低的安全药剂,在田间与双尾新小绥螨联合应用中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利用不同药剂对害螨与捕食螨的毒性差异,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捕食螨。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联合应用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次数,保障捕食螨发挥持续控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猎物种类对东亚小花蝽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规模化饲养的饲料来源。【方法】用腐食酪螨、朱砂叶螨和桃蚜在17.5、22.5、27.5℃,RH70%下饲养东亚小花蝽,并组建生命表。【结果】腐食酪螨饲养的东亚小花蝽若虫70%-80%能发育为成虫,与桃蚜饲养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朱砂叶螨饲养的(低于50%);在17.5℃下,该猎物饲养的东亚小花蝽没有产卵,净生殖率Ro为0,用朱砂叶螨和桃蚜饲养时其净生殖率Ro分别为1.18和1.09;在22.5℃时用腐食酪螨、朱砂叶螨和桃蚜饲养的东亚小花蝽的净生殖率Ro分别为12.86、15.93和6.11,三种猎物均可完成小花蝽的世代增殖;在27.5℃时用腐食酪螨、朱砂叶螨和桃蚜饲养的东亚小花蝽的净生殖率Ro分别为0.88、3.02和21.70,腐食酪螨饲养的东亚小花蝽的内禀增长率为负数。【结论】腐食酪螨可以作为东亚小花蝽若虫阶段的规模化饲养的饲料。  相似文献   

4.
在(25±1)℃、(70±5)%RH、无光照条件下,以烟粉虱、神泽氏叶螨、刺足根螨、腐食酪螨、甜果螨为猎物,测试了毛绥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并组建了其试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5种猎物都能满足毛绥螨正常的发育与繁殖,但不同猎物对毛绥螨发育历期、雌成螨寿命、产卵量等有明显影响.毛绥螨取食腐食酪螨和甜果螨时发育快,成熟期的死亡率低,产卵量大,净生殖率(R0)分别约为57.1768和62.6984,比取食其他猎物高2-5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噻虫嗪与氯虫苯甲酰胺两种药剂,对非靶标害虫土耳其斯坦叶螨生长发育及种群参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玻片浸渍法、叶碟法,研究土耳其斯坦叶螨对两种药剂的敏感性、生命参数变化。【结果】 经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处理的土耳其斯坦叶螨成螨死亡率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叶螨成螨后,次代除若Ⅱ期外,未成熟期的存活率均高于对照,而噻虫嗪处理时,次代若Ⅱ期的存活率高于对照,卵期、幼螨期和若Ⅰ期的存活率低于对照;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与对照和噻虫嗪处理相比,产卵前期明显缩短,世代显著延长,且日产卵量显著增多;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的种群净增殖率R0 、内禀增长率rm 、周限增长率λ比对照和噻虫嗪处理增大,而施用噻虫嗪的叶螨平均世代历期T、种群加倍时间t比对照和施用氯虫苯甲酰胺延长。【结论】 氯虫苯甲酰胺有刺激土耳其斯坦叶螨增长的作用,而噻虫嗪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食用菌害虫2种天敌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和黔下盾螨(Hyposipis chianensis)的种间相残特性,为开展两者的协调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有或无自然猎物(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条件下,观察2种捕食螨不同螨态间的相残程度及相残后若螨的发育和雌成螨的产卵量。【结果】有自然猎物腐食酪螨时,2种螨较少发生相残。无自然猎物时,2种螨发生相残,相残程度与捕食者螨态和猎物螨态密切相关,但黔下盾螨若螨不捕食剑毛帕厉螨幼螨。捕食黔下盾螨卵或幼螨的剑毛帕厉螨若螨80%和100%发育到成螨,若螨期分别为7.88d和7.30d;捕食剑毛帕厉螨卵的黔下盾螨若螨仅有30%发育至成螨;缺乏自然猎物时,2种捕食螨相残后雌成螨的产卵量均显著低于存在腐食酪螨时的产卵量,一种捕食螨仅通过捕食另一种捕食螨,无法维持种群正常增长速度。【结论】剑毛帕厉螨与黔下盾螨不适合作为相互的猎物,存在其它更为适合的猎物时,不优先选择相残,在害虫密度较大的条件下可以同时应用。  相似文献   

7.
胡瓜钝绥螨对香梨害螨控制作用的评价及其应用策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评价胡瓜钝绥螨在新疆库尔勒香梨园控制害螨的作用。【方法】从不同温度条件下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 Oudemans)和其猎物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 (Ugarav et Nikolski)]的试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结合在香梨园释放胡瓜钝绥螨控制害螨所取得防治效果。【结果】胡瓜钝绥螨能取食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各种螨态,世代存活率在19~31℃时为100%,33~34℃时仅为50%,总产卵量33~47粒/雌;19~34℃范围内土耳其斯坦叶螨产雌率为84.0~85.0%,胡瓜钝绥螨产雌率为56.1~58.3%,土耳其斯坦叶螨总卵量比胡瓜钝绥螨高出39.8~68.4%;在20、25和30℃的温度条件下,土耳其斯坦叶螨净增殖率(R0)分别比胡瓜钝绥螨高出103.1%、130.5%和120.3%;内禀增长率(rm)分别比胡瓜钝绥螨高出20.5%、33.7%和64.9%。【结论】因此根据香梨园中益害螨的生物学特性,同时结合果园环境,笔者提出了应用胡瓜钝绥螨控制害螨的策略。一般每年4月下旬~5月上旬,温度在15~30℃,每叶害螨少于2头(含卵)时,释放胡瓜钝绥螨才能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生防园每年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6~7次,直至采果结束。  相似文献   

8.
梁海申  张倩  王爽  陆宴辉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11):2056-2061
【目的】研究黄地老虎幼虫取食棉花根茎部,对植株上部叶片上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s、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和敦煌叶螨Tetranychus dunhuangensis种群适合度的影响。【方法】以中棉所49为供试棉花品种,在室内比较分析健康棉花植株和被黄地老虎幼虫取食为害棉株上3种优势棉叶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差异。【结果】黄地老虎幼虫取食棉花根茎部显著延长截形叶螨若螨发育历期,但对幼螨存活率、若螨存活率、幼螨发育历期、产卵前期、单雌有效产卵量和雌成螨寿命无明显影响。黄地老虎幼虫取食棉花植株显著降低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单雌有效产卵量,但对幼螨存活率、若螨存活率、幼螨发育历期、若螨发育历期、产卵前期和雌成螨寿命无明显影响。黄地老虎幼虫取食为害显著延长敦煌叶螨幼螨和若螨发育历期,但对幼螨存活率、若螨存活率、产卵前期、单雌有效产卵量和雌成螨寿命无明显影响。【结论】黄地老虎幼虫取食为害棉花根茎部对截形叶螨、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敦煌叶螨种群适合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回归最优设计方法探讨了食螨瓢虫(Stethorus sp.)对啤酒花害螨—土耳其斯坦叶螨 Tetranychus turkeslani 的控制作用。回归最优设计适合捕食者—猎物系统相互关系的研究,能够揭示猎物密度、捕食者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影响。食螨瓢虫成虫每日可捕食成螨28~30头或捕食幼若螨40~50头。一头食螨瓢虫成虫一生累计可捕食成螨1700多头或幼若螨2750头。田间自然控制效果表明,食螨瓢虫可有效地控制啤酒花害螨种群的增长,控制效果可达87%以上。由于食螨瓢虫的自然控制作用,使得用药时间推迟30d 左右,农药成本减少71.4%,提高了啤酒花的产量和品质,利用食螨瓢虫控制叶螨,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四种菊科蒿属植物精油杀螨活性及茵陈蒿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筛选生物杀螨剂并分析和测定防治效果和毒力,为新型生物杀螨剂生物防治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析4种菊科蒿属植物精油的杀螨活性,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植物的精油,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不同植物精油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毒力。【结果】 茵陈蒿、一枝蒿、蒌蒿精油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触杀活性较好,LC50分别为17.49、18.17、22.26 mg/mL,其中茵陈蒿的活性最好,LC50是阳性对照除虫菊提取物(LC50=4.12 mg/mL)的4.24倍,稍弱于除虫菊提取物;黄花蒿精油的触杀活性最弱,半 深度LC50为54.00 mg/mL。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活性植物茵陈蒿的精油进行成分分析,从茵陈蒿精油中分离鉴定出3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其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 D(16.16%)、氧化石竹烯(10.42%)、石竹烯(8.70%)、a-毕橙茄醇(7.03%)、依兰油醇(4.83%)。【结论】 茵陈蒿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具有较好的触杀活性,有发展为天然杀螨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4种植物精油的杀螨毒力,分析其有效成分,为新型植物性杀螨剂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4种植物精油,叶片浸渍法测定不同植物精油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毒力。【结果】啤酒花、香青兰精油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触杀活性较好,LC50分别为13.30、26.28 mg/mL,其中啤酒花的活性最好;驱虫斑鸠菊、欧洲鳞毛蕨精油的触杀活性较弱,LC50分别为47.50、83.09 mg/mL。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活性植物啤酒花的精油进行成分分析,从啤酒花精油中分离鉴定出48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1a, 2, 5, 5-四甲基-反式-1a, 4a, 5, 6, 7, 8-六氢-γ-铬烯(17.15%)、(S, E)-3, 7, 11-三甲基-6, 10-十二碳二烯酸甲酯(8.26%)以及石竹烯氧化物(7.99%)等。【结论】啤酒花精油杀螨活性较好,具有开发为天然杀螨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温度变化对多异瓢虫[Adonia variegata ( Goeze)]成虫捕食棉蚜能力的影响。【方法】在17、23、29和35℃四个处理温度下,室内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在不同棉蚜密度条件下的捕食量。【结果】不同温度下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随着温度的升高,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的捕食能力逐渐增加。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的寻找效应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在35℃条件下,多异瓢虫成虫的a/Th最大,捕食能力为17℃的2倍。【结论】温度对多异瓢虫的捕食量影响显著,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多异瓢虫成虫的捕食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取食不同靶标害虫对普通草蛉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普通草蛉饲喂棉蚜、土耳其斯坦叶螨和麦蛾卵3种食物,研究各龄期幼虫发育历期、死亡率、羽化率和单雌产卵量等指标。【结果】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普通草蛉幼虫饲喂土耳其斯坦叶螨后,只能发育至2龄末,并不能完成其整个生活史。普通草蛉幼虫饲喂棉蚜后,其幼虫发育时间和蛹期均少于饲喂麦蛾卵的处理,其中1和2龄幼虫的发育时间差异显著,其成虫羽化率、产卵前期天数、单雌产卵量和雌虫寿命等参数均较饲喂麦蛾卵的处理高,但差异不显著。【结论】饲喂不同靶标害虫对于普通草蛉各龄期幼虫发育历期、死亡率、羽化率和单雌产卵量等反映生长发育和繁殖力指标的影响显著,验证了草蛉幼虫虽能捕食某种害虫(螨),但某种单一被捕食者体内的营养物质并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全部营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的影响,为扁桃棉花间作模式下棉田害虫防治和天敌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目测法,调查2种扁桃棉花间作棉田和单作棉田棉花的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 扁桃棉花间作(南北向)有利于棉田蚜虫和捕食性天敌的发生,扁桃棉花间作(东西向)则不利于其发生。扁桃棉花间作不利于棉田牧草盲蝽的发生;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棉蓟马和棉铃虫的发生无影响;不同类型棉田烟粉虱的发生与虫源地距离有关。扁桃棉花间作有利于棉田蜘蛛的发生。【结论】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补喂L-瓜氨酸对配种期种公马精液品质、精清和血浆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5~8岁的种公马12匹,平均采精量为(59.34±5.23) mL,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每组6匹。所有马匹在相同的饲养环境下,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日粮,试验组马匹在此基础上补喂20 g/d L-瓜氨酸。【结果】 (1)补喂L-瓜氨酸能够极显著提高采精量和精子直线运动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8.08%(P<0.01)和19.12%(P<0.01);(2)补喂L-瓜氨酸能够极显著提高精清SOD活力和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P<0.01),显著提高GSH-PX的活力(P<0.05),极显著降低MDA的浓度(P<0.01);(3)补喂L-瓜氨酸能够极显著提高血浆CAT、GSH-PX的活力(P<0.01)和T-AOC、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P<0.01),极显著降低MDA的浓度(P<0.01)。【结论】 对配种期种公马补喂20 g/d L-瓜氨酸能够提高种公马精液品质和精清、血浆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背景 昆虫海藻糖合成酶基因是昆虫海藻糖合成的主要基因,大多数昆虫中只拥有一个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TPS)基因,部分昆虫存在一个海藻糖-6-磷酸酯酶(trehalose-6-phosphate phosphatase,TPP)基因。前期研究发现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中拥有两个TPS,对其功能研究发现TPS不仅能够调控海藻糖代谢,还可介导海藻糖酶调控几丁质合成与降解途径,控制昆虫的蜕皮过程。目的 通过对褐飞虱转录组测序分析获得了一个新的TPS,检测该基因在褐飞虱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探究该基因的功能与前期发现的两个TPS的区别。方法 对获得的新TPS基因序列采用克隆技术获得全长cDNA序列,经验证正确后,对其蛋白的一级、二级、三级结构及与其他昆虫的TPS进行比对分析,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测定3个不同TPS在褐飞虱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并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TPS3的表达。结果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克隆出一个新的TPS,并命名为TPS3TPS3开放阅读框长度为2 352 bp,编码783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88.9 kD,等电点为5.47,具有亲水性结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褐飞虱3个TPS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都具有TPS和TPP两个保守结构域及其他特征序列,并且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所占的比例较为接近。褐飞虱不同发育阶段3条TPS的相对表达量不同,TPS1的相对表达量从4龄0 h开始逐渐上升,至成虫阶段达到最高,TPS2的相对表达量从4龄末期开始明显上升且在整个5龄阶段都有较高的表达,TPS3的相对表达量在5龄末期和成虫初期较高。单独干扰褐飞虱TPS3 48 h后被干扰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下降,dsTPS3能有效抑制TPS3的表达。结论 在褐飞虱中发现一个新的TPSTPS3),其与褐飞虱中已经报道的TPS1和TPS2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不同发育阶段表达结果表明,3个TPS在发育过程中行使的功能不同。RNAi能够有效抑制TPS3的表达并导致褐飞虱蜕皮障碍和翅发育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