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伪狂犬病病毒Ea株gD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含有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Ea株gD基因BamHI 6.6Kb片段的重组质粒pUCB7中分别亚克隆gD基因的上,下游片段,并对上游片段进一步改造,去掉gD基因上游的非编码序列,构建了含完整gD基因编码区的重组质粒,pBRgDI,并利用基因内部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用内切酶KpnI和SalI酶切分析,证实了 gD基因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同时构建了测序质粒pSKgDSB,pSKgDS,并用双脱氧终止法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国外的Rice毒株进行比较,发现Ea株gD基因核苷酸序列有多处点突变和一处插入突变,在编码氨基酸残苦水平上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5,(7):17-20
从福建省某猪场采集疑似猪伪狂犬病的病料接种PK-15细胞,通过PCR法、动物试验证实所分离的病毒为猪伪狂犬病毒(PRV),命名为FZ-2012,经测定该病毒株TCID50为10-9.40/0.1mL。根据Gen Bank已公布的PRV gE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将PCR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与国内外已发表的2012年以来15个新分离毒株、11个经典毒株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FZ-2012株gE基因序列全长1740 bp,编码579个氨基酸,与新分离毒株gE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6%~99.3%,与经典毒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0%~98.6%;遗传进化关系表明,FZ-2012毒株与新分离毒株同属一分支,而与经典毒株分属2个不同分支。本研究首次报道福建省存在PRV新流行毒株,为丰富福建省猪伪狂犬病的分子流行病学和开发猪伪狂犬病新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猪伪狂犬病病毒XIN-W株gD和gE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已发表的PRVgD、gE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两对引物 ,对猪伪狂犬病病毒XIN W株相关的毒力基因gD、gE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经PCR扩增分别得到了全长为 12 0 9bp,1 743bp的gD、gE全基因序列 ,将它们克隆到pGEM T Easy载体中 ,并转化JM1 0 9,挑取阳性菌落的质粒进行PCR、酶切、测序鉴定 ,与其他参考毒株的gD、gE基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XIN W株与其它毒株相比 ,gD、gE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7.9%~99.3 % ,98.0 %~ 98.7% ;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7.0 %~ 99.3 % ,97.1 %~ 98.1 %。不同的PRV毒株间gD、gE基因在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高度保守。遗传进化树显示 ,XIN W株和国内其它毒株起源相同 ,属同一进化分支  相似文献   

4.
自测12条PRV不同毒株的gD全序列连同GeneBank中登录的9条gD基因全序列共21条基因序列,使用生物软件对它们的基因序列的同源性、突变区域的定位、遗传进化关系、酶切位点的差异、密码子偏爱性,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蛋白质亲水性、抗原表位分析、三级结构预测等生物信息学的内容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PRV-gD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的核苷酸长度在1 197~1 215 nt之间,氨基酸长度在399~405个之间,核酸同源性在97.3%~100%之间,氨基酸的同源性在89.8%~98.8%之间,在核酸820~837位有个高变重复区,不同毒株基因均对GC极为偏爱.在遗传进化关系上将我国PRV流行分为四川、华北、东南3个区域.毒株间基因内酶切位点、蛋白质亲水性、抗原表位和蛋白质高级结构预测等内容的分析结果十分相似,说明PRV-gD基因具有很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5.
2019年河南某猪场暴发疑似猪伪狂犬病疫情,本试验采集发病猪的病料组织,进行伪狂犬病病毒(PRV)毒株的分离鉴定,并分析分离毒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分离毒株HNCY的TCID50为10-8.48/0.1 mL;一步生长曲线显示,分离毒株在12~24 h复制较快,48 h到达最高峰;分离毒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死性,且肺脏中病毒含量最高;序列分析显示,HNCY株gC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国内外PRV分离毒株的同源性为95.9%~100.0%,gD基因同源性为98.9%~100.0%;gC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PRV分离毒株的同源性为92.9%~100.0%,gD氨基酸同源性为97.5%~100.0%,且国内同源性高于国外;遗传进化分析显示,HNCY分离株gC、gD基因与欧美毒株在不同的大分支上,亲缘关系远;与国内分离株在同一分支上,且与2011年之前分离的PRV毒株在不同的小分支上,表明HNCY分离株属于国内变异毒株。  相似文献   

6.
猪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5,自引:11,他引:45  
从湖北省某些猪场大批死亡的新生仔猪的脑及内脏中分离到的多株病毒,并用其中一代表毒株进行了全面鉴定。该病毒株在仓鼠肾传代细胞上连传15代均出现典型细胞病变,用适应BHK-21细胞的病毒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Hela细胞,Vero细胞,犊牛睾丸原代细胞,猪肾传代细胞IBRS-2均出现典型细胞病变,在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伪狂犬病毒病粒子,病毒对5-碘脱氧尿核苷,氯仿,胰蛋白酶,乙醚敏感,在pH5.0~9.0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20,(1):90-97
河北省某猪场猪群已免疫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gE基因缺失苗,但仍发生了伪狂犬病疫情。本研究经PCR检测、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病毒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从疑似PR病料中分离鉴定了1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并对该病毒进行gE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毒gE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由1 740 bp组成,编码580个氨基酸。该病毒gE基因与23株PRV参考毒株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7.5%~99.9%和95.3%~99.7%,与HLJMDJ2013、HeBLP2014、AHSZ-16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均为99.9%。与2012年以来分离的变异株(Fa株除外)的gE基因存在相同的独特分子变异特征。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病毒与其他亚洲毒株同属第1群。动物试验表明该株病毒对兔具有很强的致病性,攻毒组兔全部发生死亡,并能引起兔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病神经症状。本研究为河北省生猪健康养殖与疾病防疫提供了数据基础和警示预警。  相似文献   

8.
伪狂犬病病毒上海株gE和gI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Genebank发表的伪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gI和gE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并合成了两对引物,对PRV上海株(PRV-SH)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分析,均呈现一条约960bp和1740bp的条带,将其克隆入pGEM-T-easy载体中,进行了序旬测定,将PRV-SH株的gI基因与Rice株gI基因比较发现,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4.7%,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1.3%,证实为gI基因,将PRV-SH gE基因序列与Ea株、Ruce株gE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该序列与PRV Ea株、Rice株gE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8.5%、97.5%;的氨基酸序列与Ea株,Rice株和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17株gE的同源性分别为97.2%、94.8%和15.6%。  相似文献   

9.
猪伪狂犬病病毒HDDJ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某猪场常规免疫猪伪狂犬病疫苗(Bartha-K61株)的母猪流产,疑似为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为确定发病原因,将流产胎儿的脑、淋巴结、肺脏研磨混合液接种Vero细胞,形成稳定细胞病变(CPE),并测定其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通过PCR鉴定、测序比对、进化树分析,确定感染病毒及基因型,动物回归实验判定病毒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毒株为PRV中国变异株,命名为HDDJ株,与猪伪狂犬病疫苗Bartha-K61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0.
从辽宁省某猪场大批死亡的新生仔猪脑及内脏中分离到多株病毒 ,通过初步验证后选择其中一代表毒株进行了鉴定。该病毒株在PK -1 5细胞上连续传 1 2代均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 ,用适应PK -1 5细胞的病毒接种Vero细胞、猪肾传代细胞IBRS -2及SPF鸡胚成纤维细胞均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在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伪狂犬病病毒粒子。该病毒对氯仿、乙醚敏感 ,在pH5 0~ 9 0下稳定 ,5 6℃ 3 0分钟即可灭活该病毒。该病毒能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取处理后的病料上清液和传代病毒接种家兔均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用所分离病毒提取的DNA及培养病毒液经简单的预处理后作为模板 ,应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能扩增出伪狂犬病病毒 1 2 40bp的gD基因的特异性片段。结果表明 ,所分离病毒为伪狂犬病病毒 ,并将该毒株命名为猪伪狂犬病病毒LA株。  相似文献   

11.
从福建省某规模化猪场的患猪中分离到一株疑似猪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FJSW株,对其进行PCR鉴定、gG基因测序等鉴定,并与GenBank上发表的国内外毒株进行序列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显示,病毒经Vero细胞培养可产生典型细胞病变.该毒株gG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国内分离毒株的同源性为99.7%~100.0%,与国外分离毒...  相似文献   

12.
猪伪狂犬病病毒gD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重点介绍伪狂犬病病毒(PRV)中最主要的免疫糖蛋白的编码基因gD基因,对其在PRV基因结构中的位置,病毒传播中所起的作用和人们利用其生物学特性在疫苗研究中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3.
参考GeneBank收录的伪狂犬病病毒gD基因的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对PRV Min-A株进行了PCR扩增,扩增产物克隆于pGEM-T Easy载体.对重组质粒PGTE-gD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基因测序,证实了克隆片段的可靠性.测序结果表明目的片段包含一个1203bp的开放性阅读框(ORF),编码40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将gD基因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VA3.1-的CMV启动子下游,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gD,为下一步基因免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运用PCR技术扩增出伪狂犬病病毒糖蛋白gD基因,将该基因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CI-neo中,命名重组质粒为pcD-gD、pCI-gD.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对构建的基因疫苗进行免疫原性的初步评价.为了证明细胞因子是否能增强基因疫苗的免疫效力,本试验用IL-15的表达质粒联合pcD-gD、pCI-gD免疫.结果表明,重组质粒组主要提高细胞免疫水平,特别是联合组中的CD8~+相对其他组别较高.重组质粒在体液免疫方面没有表现出优势,抗体滴度达不到阳性对照组的水平,但是整个抗体水平相对稳定,提示DNA疫苗诱导的抗体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5.
应用PCR方法从包含伪狂犬病病毒(PRV)Fa株糖蛋白gD基因的重组质粒pB13中扩增出糖蛋白gD基因去信号肽片段,将其克隆到大肠埃希氏菌表达载体pThiohisA中。测序结果表明,糖蛋白gD基因去信号肽片段长1155bp,与PRVFa株糖蛋白gD基因完全一致。经1mmol/L IPTG诱导后,重组质粒pThiohisA-gD在大肠埃希氏 菌XL1-blue、Top10、DE3和DH5a中均得到表达,其中在宿主菌XL 1-blue中表达量最高。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大肠埃希氏菌XL1-blue表达的糖蛋白gD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江苏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株的特点,本研究从2013年采自江苏省宿迁市的疑似PRV感染病料中分离纯化了一株PRV病毒,对其进行了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鉴定,并进一步在Vero细胞上测定该分离株的病毒滴度TCID50和一步生长曲线,扩增其gB、gC、gD和gE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及分子遗传进化分析,并将该分离株分别接种新西兰白兔和15日龄仔猪研究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该病毒为一株PRV,命名为PRV JSSQ2013株,纯化后的病毒滴度为10^7.8 TCID50/ml;生长曲线测定显示在感染20h后病毒滴度即达到最高,为10^8.6 TCID50/ml。与我国近几年分离的PRV变异株序列相比,PRV JSSQ2013株的gB、gC、gD和gE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5~99.6%、99.5~99.6%、99.5~99.6%和98.7~9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9~99.0%、99.5~99.7%、99.0~99.2%和98.1~99.3%,均高于其与经典毒株(Ea、Fa和SC株)和欧美毒株(Becker、Kaplan、Bartha、Kolchis和NIA3)的同源性;基于gB、gC、gD和gE基因的遗传进化树分析均显示PRV JSSQ2013株与国内近几年分离的PRV变异株属同一分支。该病毒接种新西兰白兔后均出现典型的PR症状,如厌食、兴奋、啃咬或用爪挠接种部位等典型症状,且在48h内全部死亡;接种仔猪后第1天开始出现典型的PR症状,第5天全部死亡。以上结果证实,从江苏省宿迁市采集的疑似PRV感染病料中分离到一株强毒力的PRV变异株。本研究为了解江苏PRV分子流行特征、丰富我国PRV分子流行病学资料及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黑龙江大庆某猪场采集流产死亡的仔猪大脑、扁桃体等病料组织接种BHK-21细胞,分离到1株病毒,经PCR检测、直接荧光法检测,血清中和试验,证实分离到的病毒为伪狂犬病毒,命名为PRV DQ株,该病毒经克隆纯化后测得其毒价为108.36TCID50/ml,对热、胰蛋白酶、氯仿、乙醚敏感,15日龄哺乳仔猪接种该分离株后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