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阳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07-4308
在对“三农”新闻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农”新闻存在的报道视角单一、报道内容与现实偏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闻叙事语法指新闻报道中事件与事件的组接形态、逻辑与原则。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叙事语法的特征表现为:1.事件序列形态上呈现出核心事件复线与卫星事件藕型相交模式;2.事件组合逻辑以时间为主,空间为辅;3.事件组合原则为揭露事实真相,呈现人生百态。这些特征是普利策新闻奖特稿新闻文本的属性使然,更确保了其新闻文本预警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Martin提出的"积极话语分析"为话语分析研究拓展了一个新视角。从积极话语分析的视角,运用评价理论介入系统,对《海峡都市报》为期2个月的"醉驾"报道话语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闻报道中借言的否定、反驳、同意、支持、内言、承认和疏远等介入手段的运用有效地激发了新闻话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4.
由于经济新闻自身的特点和以往新闻报道模式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新闻报道存在一些缺点,例如过于生硬,显得呆板、枯燥,不那么吸引人。新闻报道的规律性和当前的经济改革环境以及新闻业务的改革使经济新闻的软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政策宣传实际化、报道主题平民化、报道视角人性化、报道形式通俗化等方法,使经济新闻软化,同时在软化经济新闻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经济新闻报道娱乐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奇”指的是一种冲突、动荡、起伏的美;“正”指的是一种平淡、规范、典雅的美。本从叙事学的角度切入,以“奇”与“正”的本范式和话语结构作为阐释对象,对“正”与“奇”的当代特征做一个解析,以期了解广告叙事格式的变化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中国叙事文学批评观念不断演进,经历了从“道统”到“悲剧”的转型过程。时至近代,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促成了中国叙事文学批评观念的现代性转型。对《〈红楼梦〉评论》“悲剧”批评观念出现的前因后果及其现代性转型的意义与影响的论证,需要从中国叙事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在历史与文化的语境中加以考究。  相似文献   

7.
姜利民 《现代农业》2011,(6):112-112
一、文学叙事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我国的新闻工作者特别重视新闻报道方式的变化与创新,穆青先生就提倡用散文的笔法来写新闻,萧乾先生曾自谦地说过:"纵观我一生,可说是介于文艺与新闻之间的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8.
叙事视角是小说的重要表现手段。在《厄歇尔府的崩塌》里,作者爱伦.坡充分挖掘了这种艺术形式,让多种叙述模式参与叙事,并通过引入多重视角、视角越界和切换以及双重聚焦等方法,对传统的单一的叙述人称进行了必要的修正、补充和转换,从而很好地实现了作者预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的村民约“法”是对“村规民约”的丰富和完善,具有地城性、权威性和灵活性等特征.在村民约“法”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传统与创新、任意与规则、德治与法治冲突等问题,需要站在法治的视角,采取合乎现代法治精神的措施,实现村民约“法”与国家法的良性互动,发展和完善村民约“法”的乡村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新中国来说,不仅是第一部以“法典”来命名的法律,更是一部融合了几代法律人心血的法典,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典。民法典的体量大,涉及到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在推广普及民法典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立足于主流媒体,对三大主流媒体的民法典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通过民法典颁布这一象征性的事件来探究我国媒体在法治新闻的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期为法治新闻报道提供一定的参考,优化新闻媒体对普法议题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以叙事学为理论关照点,从叙事序列、叙事时空视角、生态隐喻与象征、反讽叙事等四个方面解读阿特伍德小说中的生态叙事策略,指出:阿特伍德通过多元化复合叙事序列的运用,增加了其文学叙事的丰富性和复杂度;通过选取灵活多变的叙事视角,提供了文学叙事新的经验和范式;通过总体性象征、情节象征和意象象征的连结复合,形成了多层次的象征艺术体系;通过意义的反讽与语言修辞手段的反讽这一双重形态,实现了生态反讽叙事。本文强调,阿特伍德正是通过上述叙事策略的使用,完成了对生态主题的表述,更为深刻地将表述与意义相融合,表现了深刻的生态人文关怀与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我国专利维权方面问题的研究,发现专利纠纷涉及专业性问题越发广泛,专利侵权所带来的维权难问题凸显,本文初步分析了专利纠纷中选择诉讼与选择调解中的优势与劣势,通过聚焦不同的解决问题视角,从技术保护、价值实现以及竞争行为三个方面分析,选择调解方式可能更加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熊超  徐龙 《安徽农业科学》2023,(9):120-122+159
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产品趋同、特色丧失等问题,从“文化+”的视角对乡村旅游特色塑造的方式方法展开探讨。认为乡村旅游特色是需要根植在乡土文化土壤之上的,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以南京市龙袍新城长江社区乡村旅游策划为例,提出文化元素挖掘、文化元素价值评判、“文化+”旅游产品策划三位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塑造方法,以期对乡村地区的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1月20臼,在江西省赣州市举办的全国首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暨第三届“农村小康电视节目工程”活动评选中,由漯河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赵五臣主创的系列节目《徐德全》,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巧妙的构思一举夺得了“全国优秀栏目奖”。从赣州回来的第二天,记者见到了赵五臣,他告诉记者:“这已经是第64次获大奖了”。  相似文献   

15.
王志远 《农业考古》2001,(2):294-294
在 1998年第 88届全美肿瘤年会上 ,美国肿瘤协会举行了一场“食物营养与肿瘤防治”的新闻发布会 ,对公众和媒体宣布最新的科研成果。这次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多吃蔬菜、水果、高纤食物和饮茶可以有效地预防人类肿瘤”。我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代表名义 ,宣布了茶叶预防癌症的研究结果。美国各大报刊、电视台包括“纽约时报”等都作了报导。我在新闻发布会上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五千年的茶叶文化已在大洋彼岸得到了尊重和肯定。美国的“茶叶防癌热”方兴未艾。要知道在二十年前美国科学家曾宣布茶叶是人类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就在这个新闻发…  相似文献   

16.
存在主义是生命理想经民族危机对国人生命意识的渗入,它是五四开启的人的文学的启蒙运动的最富有意义的成果之一。“存在”是人的内在生命要求,是生命对自身的超越性体,也是人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以“存在”为关注视域诠释中国现代小说的“死亡”主题,展现了多重维度下的存在主义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人职匹配”视域下,加强公共管理类研究生“新闻素养”的培育是社会对公共管理类人才的要求和高校公共管理类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更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针对当前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对“新闻素养”培育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新闻理论学习,基本功缺乏以及缺少新闻实践机会,动手能力弱的现状,对公共管理类研究生“新闻素养”培育准确定位,从营造氛围,创设培育平台;提高认识,理论与实践并进的路径促使问题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8.
晚清谴责小说采取陌生化的叙事视点来传达政治批判意义。陌生化视点主要通过“旅行者”和“局外人”的叙事身份呈现。前者将政治叙事的视角无限扩大,不断造成叙事的新奇感;后者打破了既定的文化感知,形成政治叙事的戏谑化效果。叙事视点的陌生化处理,使叙事者总是新奇地面对叙述对象,更有利于表达熟视无睹的景象背后忽略的生存真相。  相似文献   

19.
冯伟林与余秋雨的散文在题材选择、主题表现、艺术构思、语体风格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对比性差异,这些差异集中到一点,就是散文的“政治话语”与散文的“文化话语”的差异。这些差异与创作主体的官员身份和文化学者身份密切相关。可见,作家的主体精神是其文体风格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作为农村的中坚阶层,中农在相关政策层面一直被定义为中国革命的依靠和团结对象。但在部分“土改合作化”小说中中农的合法身份却不断遭受质疑。中农身份从理论到实践的不稳定性最终反映到文学中。这折射出土地改革的最终走向,并对当下中国社会持续产生各种影响。研究中农形象的特殊表现形态,对于反思“土改 合作化”叙事具有一定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