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野草在歌唱》是由英国知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所著,该小说讲述发生在充满种族歧视的南非殖民地白人玛丽的一生及周围黑人的生活.本文着力分析该小说中种族他者黑人及女性性别他者建构,阐释作者如何表现主体通过“他者还原”和“去他者化”来建构、召唤他者,进一步解读作为女性作家莱辛的真正立场,即作者虽痛恨殖民主义行为,但其作品仍然受英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表现出对黑人及女性他者身上他异性的排他性和归化,从而增加了对该小说的研究维度,深化了对英国殖民主义给非洲人民带来的伤害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从日本文学与俄罗斯文学的密切关系来看,池田大作在青年时代特别倾心俄罗斯文学,他认为俄罗斯文学最大的特色是始终把文学究竟能对全体民众的幸福、解放、和平的理想做些什么当作自己的目标,他特别欣赏俄罗斯文学的"守护苦难者"的传统。俄罗斯文学传统和宗教传统中的和平主义、博爱精神是池田大作一个重要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3.
东晋陶渊明打破了诗坛的沉寂 ,“独起众类”地以自觉的创作意识及创作成果而声名于后 ,在诗歌艺术的长河中建构了一个独特的诗文领域 ,实现了他的“以诗文传世”的创作理想。《陶渊明集》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专集。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对中国科技史研究是卓有成效的,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闻名于世界,其中包括对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研究的贡献。他的学生罗伯特·坦普尔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佼佼者,他的著作《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家》,以通俗的文学、扎实的考据、令人信服的论证,介绍了中国100个“世界第一”。有关农业科学技术的发现与发明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农史有极力的参考价值,引起了注意。坦普尔对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发现与发明考证不但精湛,而且比较广泛。为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5.
《印度之行》是研究殖民主义背景下宗主国和殖民地关系的经典文本。小说围绕两个初到印度的英国女性与思想单纯,热情好客的印度人阿齐兹的交往,展开了殖民地背景下的两种英印关系。对于印度这一他者,善良友好的摩尔夫人和在印度从事教育的菲尔丁体现出的人道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与小说中具有殖民主义意识的众多在印度的英国人形成鲜明对比。小说中另一个中心人物,到印度准备与当地执法官朗尼结婚的阿德拉·奎斯蒂德小姐在受阿齐兹的邀请游览马拉巴山洞时,陷入阿齐兹企图强奸她的“幻觉”之中,使她从阿齐兹的“客人”变成控告他“强奸罪”的“敌人”。山洞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印度如何从“友好神秘的他者”变成“暴力和野蛮的他者”?本文从心理学的“自我”和“他者”的角度,运用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中西方殖民者对负面的东方形象的建构,透视阿德拉在“身份认同”危机中表现出的两种对他者态度的矛盾,揭示隐藏在殖民主义心理深处的“自我身份”的危机。  相似文献   

6.
东晋陶渊明打破了诗坛的沉寂,“独起众类”地以自觉的创作意识及创作成果而声名于后,在诗歌艺术的长河中建构了一个独特的诗文领域,实现了他的“以诗文传世”的创作理想。《陶渊明集》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专集。  相似文献   

7.
“田园城市”概念是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提出来的,他倡导以城乡一体化结构取代城市与乡村两极分化的社会形态,使农村和城市结合成优势互补的有机社会结构形态。他理想的“田园城市”是城市群体的基本单元,可以获得比大城市更理想的生态环境、生活质量和高效的经济发展优势,能保证居民的健康生活机制,并能有效促进城市经济顺利发展。本文笔者拟对在黑龙江垦区打造田园城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关注文学中的生命表现,用生命来充实文学,推崇生命的神性,认为文学之美就在于表现生命,由此形成“美在生命”的文学理想,在文学中追求一种真、善、美合而为一的理想人生。这种文学理想的实现需要三个方面的合力:作家对生命的静观、用生命体验来阅读“社会”、用勤奋写作来表现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9.
被王德威先生评为“有别于‘感时忧国’的文学正统”的胡兰成于五四之后形成了对于“中国文学的作者”独到的诠释。他将中国文学作者划分为士与民两类,并分别论述士与民的文学及文学精神。将士的文学精神概括为“礼乐文章的自觉”,把民的文学精神刻画为“好玩”与“喜反”。同时,胡兰成对士与民的文学之关系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发现了民的文学与士的文学兴盛期交替出现,阐释了士与民的文学之间教化与被教化的关系。同时将士与民一同安放在中国千百年来深邃而现实的人世礼乐风景里,认为他们同是人世礼乐风景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10.
1920年代初欧游归来的梁启超积极参与到新文化运动中,发表了一系列与早年“三界革命”时代的文学观判然有别的演讲和著述。他强调情感与理性、文学与科学的分界,并从阐发文学的情感表现本质,张扬文学的“情感教育”功能入手,将文学纳入其国学架构中,借助中西文学比较等新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学进行了重新阐释。梁启超的情感诗学成为实现其“宣传新文化”、“培养新人才”和“开拓新政治”主张的重要载体。由情感诗学所彰显的梁启超的新文化观,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话语形成深具启发性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溴氰虫酰胺(CNAP)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在5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上进行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试验,探究了土壤性质和溶液初始pH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NAP的吸附动力学符合Elovich方程,0~12 h快速吸附,平衡吸附时间为48 h,1 mg·L-1时的平衡吸附量为1.21~2.40 mg·kg-1。不同土壤对CNAP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25℃下Freundlich吸附常数范围为1.11~4.97,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黏粉粒含量正相关。通过热力学试验发现,CNAP的吸附是吸热反应,吸附Gibbs自由能变为负值,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发生,吸附焓变小于40 kJ·mol-1,属于物理吸附。初始pH显著影响潮土、褐土、红壤土对CNAP的吸附量,吸附量随着pH的升高先增大后降低,最适吸附pH为4~5,黑土和水稻土不受初始pH的影响。CNAP在土壤中的吸附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计算模拟表明CNAP和黄腐酸能形成较强的氢键。研究表明不同土壤对CNAP有不同的吸附特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温度、增加黏粉粒含量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12.
对天然气吸附床在绝热条件下进行了传热试验,试验测量了吸附床在吸附过程中的温度分布与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吸附床的温度随充气量的增加不断升高,数值达75℃左右,而且温度分布极不均匀,相差达30℃。试验发现,吸附床中气体渗透对温度上升有较大影响,因此控制吸附床的温度需要强化吸附床的传热与传质。  相似文献   

13.
应用平衡法测定了4种浓度~(14)C-苄嘧磺隆溶液在10种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性能。结果表明:土壤对苄嘧磺隆有很强的吸附性,且随供试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其吸附性呈现明显变化,其中安徽红壤和江西红壤性水稻土吸附率为73.24%和50.95%;江苏黄潮土B和A吸咐率分别为10.74%和21.12%。根据Fruendlich方程计算:10种土壤的吸附方程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经计算机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吸附率与土壤理化性质呈显著相关,其中pH值与吸附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吸附于土壤的苄嘧磺隆经水作用可被解吸,解吸率与其吸附率呈负相关.苄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强吸附性表明它在土壤中移动性小而难以淋脱。  相似文献   

14.
研究利用木聚糖酶酶解小麦麸皮制备低聚木糖。采用正交旋转组合实验优化设计,确定木聚糖酶酶解制备小麦麸皮低聚木糖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底物浓度为10.5%,加入酶量为1 000 IU/g底物,水解温度为53℃,水解时间为5.5 h,最终得到酶解液中低聚木糖的平均聚合度为2.18,总还原糖含量为5.83 mg/mL。并通过HPLC分析确定酶解液中主要含有木二糖、木三糖、木四糖、木五糖等低聚木糖组分,且低聚木糖(木二~木五)的相对含量达64.41%。说明此水解条件能够较好的制备低聚木糖。  相似文献   

15.
在600 ℃和无氧条件下热裂解制备山核桃木、苔藓和松针三种生物质炭,用于研究三种生物质炭吸附阴离子型染料刚果红及阳离子型染料亚甲基蓝的pH效应、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效应。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三种生物质炭对亚甲基蓝表现出较好的吸附绩效,而酸性条件更利于三种生物质炭对刚果红的吸附。染料的初始浓度效应研究表明,生物质炭能有效吸附亚甲基蓝、刚果红,且吸附等温线能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三种生物质炭对刚果红吸附容量均比对亚甲基蓝吸附容量高。三种生物质炭对亚甲基蓝和刚果红的吸附主要发生在1 h内,然后缓慢增加,经6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结果表明,颗粒内扩散阶段是限制吸附速率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四种改性生物质炭吸附重金属离子Pb(Ⅱ)和阳离子型染料亚甲基蓝的动力学效应、等温吸附效应、溶液初始pH效应和共吸附效应,探讨微波辅助加热在生物质炭氧化改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改性稻壳基生物质炭能够有效吸附Pb(Ⅱ)和亚甲基蓝,吸附容量显著高于初始生物质炭。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能很好地拟合改性稻壳基生物质炭吸附Pb(Ⅱ)和亚甲基蓝的等温数据(R20.90)。改性生物质炭吸附Pb(Ⅱ)和亚甲基蓝的动力学研究显示,改性稻壳基生物质炭对Pb(Ⅱ)和亚甲基蓝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前2 h内,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随着溶液中pH的增大,Pb(Ⅱ)的去除率迅速增加,并在pH6时达到最大,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在实验pH范围内也随pH缓慢上升,在pH为8~9时达到最大并逐渐趋于平衡。Pb(Ⅱ)和亚甲基蓝的共吸附效应表明,随着摩尔比值[MB/Pb(Ⅱ)]的增大,亚甲基蓝抑制了改性稻壳基生物质炭对Pb(Ⅱ)的吸附。微波加热硝酸氧化改性显著提高600℃热裂解生物质炭对Pb(Ⅱ)的吸附性能和300℃热裂解生物质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茶渣为吸附剂,分别用拟一级动力学方程和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其选择性吸附过程进行拟合,探讨茶渣分别对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 EGCG)为主的儿茶素组分、咖啡碱的吸附和解吸附动力学特性.结果发现: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该吸附过程;吸附后茶汤中咖啡碱与总儿茶素比值由原来的0.164降至0.079;经40%乙醇解吸后,所得解吸液中酯型儿茶素占原溶液中酯型儿茶素的86.99%,咖啡碱为24.24%;茶渣柱层析穿透实验表明,咖啡碱最早穿透,其次为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穿透最晚,进一步证明茶渣对以 EGCG 为主的酯型儿茶素吸附作用最强,脱咖啡碱效果显著;解吸实验表明,40%乙醇可充分解吸茶渣所吸附的酯型儿茶素.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解吸附可先用10%乙醇淋洗出咖啡碱,再用40%乙醇洗脱酯型儿茶素,可望得到富含酯型儿茶素的高纯度儿茶素类产品.  相似文献   

18.
滇池北岸城郊红壤对磷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滇池北岸红壤对可溶性磷的等温吸附及动力学特征,比较不同质量红壤对不同浓度磷的吸附参数差异。结果表明:红壤对可溶性磷的吸附随振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磷的等温吸附同时符合朗格缪和弗兰德利希等温吸附方程;在恒温条件下,红壤对磷的吸附量随磷浓度的上升而增加,但吸附率逐渐下降。通过红壤吸附磷的吉布斯自由能计算,进一步证明红壤吸附磷具有自发性;对比同类基质材料磷的吸附量,发现本地红壤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同时具备经济、易获取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经HCl和CaCl2,MgCl2改性后的煤渣对磷的吸附效果,研究了HCl改性煤渣对磷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煤渣对磷的吸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HCl改性煤渣、CaCl2改性煤渣、MgCl2改性煤渣,其吸附量分别为47.24,19.58,14.50 mg/kg.原煤渣与HCl改性煤渣在振荡24 h后均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随初始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对磷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对磷的最大理论吸附量为265.58 mg/kg.改性煤渣具有更好的除磷效果,可用HCl改性煤渣提高除磷效率.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连续液流法研究了陕西省7种土壤吸附H_2PO_4~(-1)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①供试土壤的吸磷过程存在快、中、慢3个反应阶段,所需时间分别为20~30、20~55及40~100 min,吸磷量分别占吸磷总量的50%~80%、8%~62%及5%~40%;②Elovich方程对H_2PO_4~(-1)吸附过程拟合最优,拟合最差的一级反应方程对吸附过程中的速率变化比较“敏感”,可用于快、中、慢反应阶段划分和吸附机理深入研究;③温度和粘粒含量、CEC等土壤性质对H_2PO_4~(-1)吸附速度和吸附量有显著影响;④H_2PO_4~(-1)吸附速度可作为土壤吸磷能力评价的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