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杉木是我省主要用材林树种,它有多种栽培类型,常见的是黄枝杉,但在罗田县大崎区毛田村一带,有一种群众习称为“河杉”的杉木类型,它的干形通直,材质优良,树冠窄小,侧枝纤细而下垂,是我省特有的值得推广栽培的一个优良类型。为此,  相似文献   

2.
为了选择出适宜鄂中地区栽培的杉木优良种源 ,本文对杉木分布区内的6 1个杉木种源进行了苗期试验和造林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1、杉木不同种源间树高、胸径、材积、冠幅、侧枝粗、侧枝数、结实率等主要性状都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 ;2、杉木从幼林阶段到速生阶段秩次相关、早晚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 ;3、杉木种源间生长变异受经度和纬度双重影响 ,呈现出从南至北、由东向西生产量逐渐下降的演变趋势 ;4、综合评定结果为 :适合鄂中地区的最佳种源有锦屏、邻水、大田、开化、那坡。优良种源有长停、修水、洪雅、乐安、谷城 ;5、采用杉木优良种源造林其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树高平均遗传增益为 90 4% ;胸径平均遗传增益为91 3% ;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 83 5%。  相似文献   

3.
杉木是我国南方优良的速生用材树种.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一定遗传差异的地理种源.为了选择适宜当地造林的优良种源,我们按照全国第一次杉木种源试验的要求,于一九七七年春在句容、宜兴、老山林场及本所进行种源试验.本文根据试验取得的苗期生长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研究不同杉木种的间苗期生长差异.  相似文献   

4.
《江西林业科技》1994,(3):53-60
介绍了1977年和1980年在湖北省13个试验点进行的杉木地理种源选择试验结果,通过9年生和6年生两次重复试验的结果表明,杉木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侧枝、冠幅、结实与抗寒性等性状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种源生长与环境与作明显,杉木种源生长幼龄阶段的失次相关性强,采用多变量座标综合评定法,为湖北省五大杉木造林区分别选出了相应的优良种源,其中绵屏,邻水,江华、那坡四个种源在湖北大多数地区表现优良,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杉木无性系造林的增产效益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湖南零陵地区从1978年冬已开展这项试验研究,从644个无性系中选出优良无性系20个,其中有6个表现突出。它们均具有抗性强、生长快,干形直、冠幅窄、侧枝细等优良特性。8年生预测其材积遗传增益达50%。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1977年和1980年在湖北省13个试验点进行的杉木地理种源选择试验结果。通过9年生和6年生两次重复试验的结果表明,杉木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侧枝、冠幅、结实与抗寒性等性状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种源生长与环境互作明显,杉木种源生长幼龄阶段与速生阶段的秩次相关性强。采用多变量痤标综合评定法,为湖北省五大杉木造林区分别选出了相应的优良种源,其中锦屏、邻水、江华、那坡四个种源在湖北大多数地区表现优良,适应性较宽。优良种源材积的选择效益为39.7%-134.5%。  相似文献   

7.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在木材安全重大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株型是决定杉木产量的核心要素,掌握理想株型的性状组成对提高杉木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来自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14个杉木组培无性系造林后3 a内生长量和造林后第2年的形态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试验林分郁闭前幼树阶段的形态与和生长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杉木理想型无性系的选择和不同株型的定向培育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造林后1至3年林分树高的平均值分别为1.00、2.52和3.87 m,第3年的胸径平均值为4.76 cm,无性系的树高生长变异系数随着生长时间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不同无性系的生长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除020在高生长上优势明显外,054、061、063和023在3 a内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具有较大的优势。2)造林后第2年坐生密度、冠幅、枝盘数、当年生节间距离、一级侧枝数和年盘二级分枝数的平均值分别为63.58片、176.1 cm、6.11、21.76 cm、21.02和19.88,且不同无性系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说明杉木株型之间的差异较大。3)通过聚类分析将无性系063、054及061归为浓密型杉木,无性系047、148、023及049归为稀疏型。4)生长与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浓密型杉木的生长量更大,根据以上的分析初步认定,在生长初期,杉木的理想株型具有枝条浓密和冠幅宽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用材树种,也是我省的主要用材树种。自然分布和栽培区域辽阔,栽培历史悠久。生长迅速,材质优良,是重要的商品材。杉木因生长快,萌芽力强,人工繁殖容易,无论是插条、实生苗和萌芽更新都能成林成材。插条造林是我国南方杉木林林区长期沿用的方法,有500—600年的历史,但插条造林因要求自然条件较高,适应范围较窄,插条技术较难掌握,优良穗条来源有限  相似文献   

9.
1984—1987年对杉木自然下种苗的特性及利用研究结果表明,中龄杉木林内有许多经自然选择后保留下来的自然下种苗。这些苗木用于人工造林,可形成生长较快、稳定性较好的林分,特别是优良种源林分内的自然下种苗木更好。  相似文献   

10.
雪松(Cedrus deodara)为常绿乔木,树姿雄伟壮丽,挺拔苍翠,侧枝平展略带流线型下垂,极为美观。原产喜马拉雅山西部,主要分布于海拔1300~3300米的地带。1920年以后引入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生长良好。目前在北京以南各城镇广泛栽培,是适应性较强的优良用材及园林绿化树种。由于雪松花单  相似文献   

11.
<正> 杉木分布于我国广大亚热带地区,北纬约22°~34°,东经101°~121°之间。杉木垂直分布从百余米的丘岗地区到近三千米的高山峻岭也能正常生长。河南杉木主要分布在大别、桐柏山区,伏牛山区的南召,浙川、卢氏、西峡等县也有零星分布,林龄大部属中幼龄林,林木生长迅速,材质优良,它是我省豫南山区重要的用材和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以来,齐河县引进栽培河北皇冠梨近千亩。皇冠梨幼树生长势、成枝力较强,萌芽率高,而且幼树新梢具有直立生长的习性,易抱头生长,树冠内易郁闭,从而影响通风透光。为此,采用小冠疏层形和纺锤形进行整形修剪。为培养树形,早期丰产,2~3年生的梨树普遍推广了拉枝开角的方法,对主枝、侧枝于夏季进行拉枝,开张角度70°~80°,其余辅养枝等拉平或拉至下垂状。皇冠梨3~4年生树主枝、侧枝、辅养枝等拉  相似文献   

13.
<正> 造林后1、 2年的成活率和3年以后的保存率指标,只是相对数量值,并不能直观反映幼林的质量。实际上成活和保存下来的幼树,处于各不相同的生长状况。要全面直观反映人工幼林的生长状况,就需进行详细评定,为研究和查明马尾松、杉木、湿地松幼林的质量情况,我们应用了下述评价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验证切实可行。在进行标准地调查时,用目测法将幼树分成下列5类:第一类(b_1) --健壮树,主干和侧枝生长正常。第二类(b_2) --次健壮树,主干生长较缓慢,侧枝生长尚正常。第三类(b_3)--主干出现干梢,侧枝生长弱,有轻度机械损伤。第四类(b_4) --枯梢,叶生长弱,有病  相似文献   

14.
软叶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叶杉(Cunninghamia alnceolata cv.mollifolia)是杉科杉木属的一个栽培变种,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的玉溪、昆明、安宁、晋宁局部低丘、山谷,呈散生状和小片状分布,湖南也有。它与杉木相比,叶较长,质地较薄,小枝下垂,枝叶柔软不刺手。其树形高大优美,较耐旱、耐寒,生长速度快,材质优良,是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营造杉木林同时点播周岁桐,与杉木纯林造林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周岁桐生长快,为杉木幼林创造了较为适生环境,到第4年,混交林杉木平均树高生长比对照提高达10%,平均胸径生长比对照提高达14%,并且周岁桐在第2年开始结果产生经济效益,在第5年后树势衰弱可以伐除,不影响杉木后期生长。因此新造杉木林或萌芽更新的杉木林,在造林或更新当年直播混种周岁桐于杉木行间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栽培模式,混交比例为10杉3桐较宜。  相似文献   

16.
8年生杉木第2代种子园半同胞子代测定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开展杉木第2代种子园半同胞子代测定,结果表明:试验林生长优良,8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7.49 m、10.8 cm、0.0462 m3;杉木第2代种子园家系间生长差异极显著,生长性状在家系水平上受到中度偏弱的遗传控制,在单株水平上受到弱的遗传控制;以8年生材积为指标选择出12个优良家系和7株优良单株,入选优良家系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11.93%,入选单株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24.36%,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在生产实践中可发现到,不同种源营造的杉木林分,生长差别悬殊;一些小规模的杉木种源试验结果也显示出进行杉木种源选择的增产潜力。我县在1973年冬便开始进行了杉木地理种源试验,初步确定了几个适于本县生长的优良杉木种源,乐昌杉种是其中之一。1976年以来,我县杉种又作为试验种之一,参加了全国杉木地理种源试验,该试验经过几年较系统的试验比较,已于1985年底初步综合评选出了一批我国南岭山地的杉木优良种源,其中我县的杉种也是有较明显增产效益的优良种源之一。一、九省杉木种源在乐昌的生长评定(一)试验情况1973年冬,搜集了湖南江华、会同,广东乐昌(大源茅坪),贵州天柱,浙江丽水,广西融水,福建莱州,江苏宜兴、江西赣州,四川德昌等九省十个产地的杉木种子,在乐昌县大源区进行了地理种源试验。试验点位于北纬25°,东经113°,海拔高700m,最低气温-2—5℃,最高气温30—  相似文献   

18.
杉木无性系测定及速生优良无性系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第一代杉木种子园优良家系中,单系选择优株繁殖成无性系,进行无性系测定以探明选择效果。结果表明:16.5年生杉木无性系显著优于实生对照;杉木无性系间生长差异明显;所评选出的10个优良无性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平均分别为17.09 m、24.01 cm、0.3639 m3,遗传增益分别为3.6%、13.4%、27.5%,生长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对广东省杉木遗传改良协作组从省外地区引进的系列杉木家系在粤北地区的早期(1.5年生、2.5年生)生长表现(树高/胸径)进行测定分析发现,各引种家系尤其是家系内单株早期生长表现存在较大变异,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引进的杉木第3代家系大部分(91.3%)表现优异,与广东杉木2.5代种子园子代早期生长相当甚至更好,引进的江西陈山红心杉与广西杉木家系各有11个家系表现较理想。经初步选择,共有145个优良家系优良单株可作为广东杉木多世代遗传改良补充资源的候选来源。  相似文献   

20.
杉木是我国南方优良速生丰产树种。它干形通直,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抗虫耐腐,经济价值高。目前,在江苏溧水县杉木林培育中,由于营林技术与经营措施不当,出现了一些生长衰弱的低产低质杉木林,降低了杉木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为此,该县于1990年开始对杉木低产林进行改造试点,到2005年已改造4200亩,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