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解玫瑰种子的开发利用价值,对保加利亚大马士革玫塊(Rosa damascena Mill)和甘肃苦水玫瑰(Rosa setata Rolfe×Rosa rugosa Thunb)种子在果实中的比例、种子含油量、主要脂肪酸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马士革玫瑰和甘肃苦水玫瑰的种子占果实比例分别为43.06%和44.75%,种子含油量达9.06%和8.51%,其中以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主,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91.97%和88.91%。以亚油酸含量最高,占脂肪酸总量的52.95%和50.44%。玫瑰种子含油量高,油质好,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海南境内橡胶种子的含油量以及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橡胶种子的含油量达55%;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其主要脂肪酸组成,包括豆蔻酸0.1%、棕榈酸8.8%、棕榈油酸0.3%、硬脂酸7.9%、油酸25.0%、亚油酸39.0%、亚麻酸18.O%、花生酸0.3%,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82.3%.  相似文献   

3.
白木香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白木香种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 g白木香种子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种子油含量,采用GC-MS法对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白木香种子油含量为68.5%,远高于其他木本植物的种子。白木香种子油中含有7种脂肪酸,其中油酸的含量最高,占62.75%,硬脂酸次之,占15.92%,再次为棕榈酸,占14.52%。油酸和硬脂酸分别是含量最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含量的68.52%,饱和脂肪酸占31.48%。SFA∶MUFA∶PUFA为1.00∶2.04∶0.13。[结论]白木香种子含油量极高,且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可为我国的生物质燃料油工业提供丰富的可再生原料。  相似文献   

4.
珍稀油料树种琴叶风吹楠种子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双版纳采集并且经过风干处理的琴叶风吹楠种子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测定种仁含油率,并对所提取的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其中的脂肪酸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34株琴叶风吹楠种子种仁舍油率为52.48%~71.09%,平均62.97%,属高含油量种子,不同单株间含油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子油中含有17种脂肪酸,含量较高的几种酸分别是十四烷酸(70.19%)、十四碳烯酸(20.37%)、十八碳烯酸(3.95%)、十六烷酸(2.30%)、十八碳二烯酸(1.20%)、十二烷酸(0.63%),其他酸含量极低.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占73.51%,远高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是一种良好的工业原料植物.不同单株间含油量及成分存在差异,有望从中选出含油率高、特定成分高的单株.  相似文献   

5.
青海蓖麻籽中脂肪酸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八五”特种油料作物入库征集的三种蓖麻种子,蓖麻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含油量,测定结果:蓖麻籽中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油率高达68.77%,亚油酸含量高达53.46%。  相似文献   

6.
近红外光谱法在测定油菜籽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技术非破坏性测定油菜籽的油酸、芥酸和含油量,并建立数学模型.内部交叉验证表明:该方法测定上述3个品质参数的定标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0.979 2、0.992 4和0.974 9, 均方差依次为1.96、1.56和0.67,与化学测定方法有类似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外部检验结果表明,油酸、芥酸和含油量的近红外测定值与化学测定值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99和0.97,平均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2.31%、0.29%、0.76%和4.21%、3.40%、1.90%.装样质量对近红外测定值精度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装样质量为0.50 g时,对测定值影响较大;当装样质量为1.00~1.50 g时,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小;当装样质量大于1.50 g时,近红外测定值与化学测定值基本一致.重复性分析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法重复性好,达到国标要求.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完全可以用来快速、简便、非破坏性测定育种材料,是油菜低世代材料品质筛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西葫芦种子形态特征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葫芦种子的形态特征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材料在形态特征间有较大差异,以出仁率的变异系数最大,达15.42%;西葫芦种仁总含油量平均达47.0%左右,由多种脂肪酸组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占脂肪酸总量的80.5%。杂交组合659在种子特性、总含油量及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是一种优质油用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海南地区油茶种质资源丰富,但良种选育工作相对滞后,挖掘和选育海南地区经济性状优良且茶油品质较高的油茶种质资源,可以促进海南油茶的育种工作及促进海南油茶产业发展。【方法】以前期选育的6年生优良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新品系,FH3号、HS1号和HY1号为试验材料,同海南本地认(审)定的琼东2号(QD2)、琼东8号(QD8)和琼东9号(Q9)3个无性系进行果实性状和脂肪酸组分等指标比较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各品系优劣。【结果】(1)海南6个油茶品系果高范围在29.05~67.57 mm,HS1果高均值最大为42.95 mm,果横径范围在33.38~64.16 mm,QD8果横径均值最大为55.12 mm,单果质量在18.39~112.99 g,QD8单果质量均值最大为70.22 g,鲜出籽率在16.34%~51.52%,FH3鲜出籽率均值最高为37.17%,干出仁率在48.72%~59.15%,HS1出仁率最高为59.15%,含油率在45.70%~50.91%,其中HS1含油率最高为50.19%;种实性状中,单果种粒数变异最大,变异系...  相似文献   

9.
黄瓜种子含油量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黄瓜种子含油量有显著差异的3个品种,即华南型Ma7、华北型M6和华北型M12配制杂交组合(Ma7×M6、Ma7×M12),并构建2个杂交组合的5世代群体(P1、P2、F1、B1、B2和F2),用衍生法测定黄瓜种子含油量,探讨其遗传规律。结果显示,含油量次数分布显示2个组合的B1、B2和F2群体均呈现连续分布且出现多峰或单峰偏态,表现为主基因+多基因的数量遗传特征。多世代联合分析显示:2个组合的最佳遗传模型均为D-3模型,即1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为5.43%~36.79%,多基因遗传率为14.53%~44.45%,说明在黄瓜种子含油量的遗传体系中,微效多基因也具有重要作用,黄瓜种子高含油量育种应在高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系)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对海拔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紫苏的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贵州选取5个海拔梯度(398~1 391m)试验点种植6个紫苏品种(系)(奇苏1~6号),收获后检测紫苏含油量及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不同海拔高度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对不同海拔试验点的响应不同,奇苏1号在镇宁县(海拔1 391m)、开阳县(615m)、思南县(398m)和福泉市(821m)以及奇苏4号在开阳县试验点含油量较高,平均含油量47.27%;奇苏4号在开阳县、湄潭县(海拔802m)、思南县和镇宁县以及奇苏3号在开阳县种植的α-亚麻酸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65.03%;奇苏1号、奇苏2号、奇苏4号和奇苏6号在镇宁县种植及奇苏3号和奇苏5号在福泉市种植的籽粒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以含油量为目标性状,奇苏1号含量较高,适宜贵州省内不同海拔点种植;若以亚麻酸含量为目标性状,奇苏4号含量较高,适宜贵州省内不同海拔点种植;以不饱和脂肪酸为目标性状,偏高海拔地区种植紫苏其籽粒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萝卜籽油含量及脂肪酸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品种萝卜籽粗脂肪的含量,并利用GC-MS分析了不同品种萝卜籽油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萝卜籽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对人类的健康有较大作用,也具有较大的研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剂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种子中的脂肪酸和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黄秋葵种子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1种化合物,其中正癸烷含量最高,达21.180%;从黄秋葵种子脂肪酸中鉴定出13种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为亚油酸,占总量的40.225%。黄秋葵种子中的挥发油和脂肪酸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广西核桃种仁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差异,以巴马、凤山、天峨、南丹、乐业、田林、隆林等7个县份筛选的优树果实样品共计31个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果实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种仁含油率为56.9%~65.1%,其中凤山004含油率最高,为65.1%,其次南丹004为64.1%,凤山002含油率最低。测定了广西不同产地核桃种仁的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油酸等5种脂肪酸组分,其中棕榈酸含量在4.09%~8.36%,硬脂酸10.57%~45.09%、亚油酸45.88%~77.26%、亚麻酸3.16~10.28%、油酸0.3%~2.44%。以果实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来评价不同产地核桃,为核桃产地的地区品牌打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求续随子种子不饱和脂肪酸的最佳提取方法和条件。[方法]分别采用挥发油测定法、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从续随子种子中提取续随子油,对3种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并对提取产品甲酯化和续随子种子油甲酯化后的脂肪酸产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3种提取方法中,挥发油测定法的最高产率为0.45%,索氏提取法45.46%,超声提取法47.20%,它们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最高含量分别为9.09%、85.28%、85.72%,表明超声提取法的提取效果优于其他2种方法。GC-MS分析表明,续随子种子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类,达到总脂肪酸90%以上,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结论]超声提取法是最佳的提取方法,正交试验表明其最佳条件为:提取次数3次,料液比1∶10,提取时间为20 min。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盐碱地油用向日葵(油葵)施硒效应,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外源硒对盐碱地油葵(矮大头567DW和美国超级矮大盘)含油率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施硒肥对矮大头567DW籽仁亚油酸、油酸、廿碳烯酸和棕榈酸含量无明显影响,硒肥用量200~300g/hm2时显著提高籽仁含油率,降低籽仁芥酸含量;400g/hm2时增加籽仁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山嵛酸和廿碳烷酸含量;土施硒肥对美国超级矮大盘的籽仁含油率、亚油酸、油酸、廿碳烯酸、芥酸、棕榈酸、硬脂酸和廿碳烷酸含量无明显影响,硒肥用量400g/hm2时提高山嵛酸含量。叶面喷施硒肥条件下,矮大头567DW籽仁亚油酸、油酸、廿碳烯酸、硬脂酸、山嵛酸和廿碳烷酸均无明显影响,叶面喷施60g/hm2硒肥时增加籽仁芥酸、棕榈酸含量,降低籽仁含油率;叶面喷施硒肥对美国超级矮大盘的籽仁含油率、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嵛酸和廿碳烷酸均无明显影响,叶面喷施60g/hm2硒肥显著提高其籽仁芥酸含量。综合考虑2个品种的含油率和脂肪酸变化,在盐碱地油葵栽培中,土施200~300g/hm2或叶面喷施20~40g/hm2硒肥对提高矮大头567DW和美国超级矮大盘籽仁含油率和脂肪酸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种期续随子主要病害发生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播种期的续随子进行病害调查,结果表明3个播种时间下的望谟科技示范园、安龙海子养猪场、兴义坝佑试验基地都发生续随子褐斑病、灰霉病。望谟、兴义褐斑病发病率达到100%,安龙为53.6%,以兴义发病最严重,病情指数为0.632。望谟、兴义灰霉病发病率达到100%,立枯病发病率为71.2%,72.8%,安龙播种最晚,没有发生立枯病和灰霉病。  相似文献   

17.
龚德勇  张燕  欧珍贵  桑维钧  王晓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589-9590,9645
[目的]研究续随子褐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方法]于2008~2009年在贵州兴义对续随子褐斑病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该病病害症状观察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续随子褐斑病的病原菌为假尾孢属(Pseudoc ercospora sp.)真菌引起,其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一般6~9月为发病高峰期,田间发病率达30%~60%。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等5种药剂进行叶面喷雾均有一定防治效果,相对防效为54.3%~82.5%,以代森锰锌的防治效果较好,噻菌铜的防治效果较差。[结论]该研究可为续随子高产优质栽培及褐斑病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鉴定了紫穗槐种籽油的脂肪酸成分,其主要成分为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2.79%。用气相色谱保留指数(I_(TP))定性法和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测定分析了紫穗槐种皮挥发油,鉴定了其中25个化合物,主要成分有β—石竹烯(7.78%),γ—桉藦烯(16.5%),α—香橙烯(6.09%),γ—杜松烯(10.29%),杜松烯(16.8%)。  相似文献   

19.
盐渍化土地严重地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栽培利用能源植物续随子是生物改良盐渍土的有效途径。该文概括了近年来续随子生物学特性、利用价值及耐盐特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以顺应沿海开发为导向,展望续随子基础理论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