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麝鼠养殖成本低,经济价值高,怎样才能养好麝鼠呢?首先要:  相似文献   

2.
近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麝鼠养殖的议论沸沸扬扬,在取香和价值两个问题上各执一词,莫表一是。麝鼠到底能不能养殖?带着这个问题,1998年9月30日,笔者在郑州“金秋特种养殖与兔业信息交流会暨产品交易会”上,专门走访了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副研究员、《麝鼠香...  相似文献   

3.
<正> 养殖麝鼠是一项有前途的外向型经济。麝鼠毛皮利用不分季节性,是相当珍贵的裘皮原料,在国际裘皮市场上,素有“软黄金”之称。麝鼠主要食草,饲料易解决,繁殖力高,疾病少,对饲养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强。现已被我国外贸确定为重点发展的养殖项目和定点收购的毛皮。麝鼠香  相似文献   

4.
5麝鼠疾病的防治 麝鼠疾病防治是进行人工养殖麝鼠的关键环节.应提倡防重于治的方针.一旦发现病情应及时进行治疗,以防止疾病的传播.麝鼠的传染病主要有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克雷伯氏菌病;普通病主要有门齿过长、感冒、中暑和胃肠炎等.  相似文献   

5.
春季是麝鼠的繁殖季节,也是麝鼠养殖的重要时期.加强麝鼠春季的饲养和管理对提高麝鼠的繁殖率,保证仔鼠的成活,促进母麝鼠二胎三胎的生产,增加公麝鼠麝鼠香的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南方养殖户如何搞好春季麝鼠的饲养管理呢?  相似文献   

6.
麝鼠饲养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麝鼠属草食性,饲料价廉易得,养殖的技术简便,易操作,可充分利用农村辅助劳动力,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麝鼠的养殖设备也较简单,体积小,每10平方米可饲养10对,适合家庭养殖.  相似文献   

7.
疾病防治是进行人工养殖麝鼠的关键环节.麝鼠的疾病主要有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克雷伯氏菌病以及门齿过长、感冒、中暑和胃肠炎等.  相似文献   

8.
麝鼠因其分泌的麝鼠香具有与林麝麝香类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麝鼠的人工养殖,但关于麝鼠泌香机制的研究却进展缓慢。通过对麝鼠香的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麝鼠香腺的组织解剖结构、激素与麝鼠泌香的关系以及麝鼠香腺细胞体外培养的综述,剖析了当前麝鼠泌香机制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深入研究麝鼠的泌香机制和提高麝鼠香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麝鼠养殖前景诱人河南省新野县新甸多种经营实用技术学校晓玉麝鼠又名麝狸、青根貂,是草食性珍贵毛皮动物,全身是宝,经济价值很高,国际裘皮市场素有“软黄金”之称。国际裘皮市场年贸易量为1000万张,近年我国出口创汇在8万张左右徘徊,国际国内缺口很大。其毛皮...  相似文献   

10.
曹县位湾镇农家妇女,大胆探索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引进麝鼠养殖新品种,在自家庭院里搞起了麝鼠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该镇的妇女改变养  相似文献   

11.
张晓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399-14402
通过应用层次分析法,对陕西农产品加工业布局的区位因子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三大经济区域7个主要城市的区位条件评价值相距甚远,西安、咸阳、宝鸡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区位条件较优越,各指标值多数大于0.5,其次是以榆林、延安为中心的陕北地区,以汉中、安康为中心的陕南地区区位条件最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体外细胞分泌与自然分泌的麝鼠香化学成分进行比较。方法薄层层析和GC-MS联用技术。结果体外细胞分泌的麝鼠香与自然分泌的麝鼠香均含有环酮类、烷类、酯类、醛类和有机酸类成分。结论体外细胞分泌的麝鼠香其化学成分与自然分泌的麝鼠香相近,均含有动物香料成分化学基础,呈现出了天然动物香料的主要特征,为麝鼠香新资源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引进不同类型地区谷子品种10个,将本地区谷子品种汾选3号作为对照,在榆林干旱地区域内开展生态适应性比较试验,从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可供榆林干旱地区大田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摸清玉林市主要农区鼠形动物群落结构及对农业的危害,为玉林农区鼠形动物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3月~2012年4月,以果园、菜地、农田、旱地及居民区等5个生境为样品采集地,根据随机取样原则,利用铗日法对玉林农区鼠形动物群落结构、数量及动态进行调查,并采用胃检法进行食性分析.[结果]5种生境中共捕获鼠形动物423只,隶属2目2科5属9种,其中食虫目1科1属1种251只,啮齿目1科4属8种172只.平均捕获率为8.66%,其中居民区捕获率最高,占捕获总数的39.01%.以臭鼩为绝对优势种,占59.34%,褐家鼠、黄胸鼠、黄毛鼠、社鼠、板齿鼠、小家鼠等为常见种,针毛鼠、黑家鼠为少见种.一年中有两个捕获高峰,分别为7和10月.食性分析显示,臭鼩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啮齿类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褐家鼠、黄胸鼠和板齿鼠对农业危害较大.[结论]玉林农区鼠形动物种群密度较高,啮齿类对农业危害较大,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以紫花白为对照,在榆林市引进9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07188-239和D47商品性状好,产量高,适宜榆林市大面积推广;D6产量最高,但商品性状偏差,较适宜榆林市推广;07254-308产量基本与对照持平,商品性状好,较适宜在榆林市推广;N66适宜春季覆膜播种。  相似文献   

16.
利用RUSLE模型计算分析了陕北榆林市退耕还林前后土壤侵蚀状况与生态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前(2000年)榆林市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和年侵蚀总量分别为3 002.75 t·km-2·a-1和1.41×108t,退耕还林后(2010年)虽然林草地面积增加,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向轻度和微度转变,水土流失状况显著改善,但由于2010年降雨侵蚀力比2000年增长了157.66%,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对土壤侵蚀状况的影响依然存在,导致退耕还林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和年侵蚀总量分别增加了127.24%和128.37%。2)生态服务价值总量(13.23×109元)较之前(56.31×109元)增长了326%,其中,保持土壤和废物处理的价值增长幅度较大;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显著提高,且林草地的贡献占比>50%。3)土壤侵蚀强度的低值区并非生态服务价值的高值区,不同坡度的生态服务价值组成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合理的土地利用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4)退耕还林后,榆林市整体呈现出土壤侵蚀强度降低、生态服务价值升高的趋势,表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研究结果可为陕北榆林市及类似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是黄河下游沉积沙粒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寻求适宜沙地的树种和造林技术,榆林市在不同立地类型上营造樟子松示范林,并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出了适应全市樟子松造林技术,解决了榆林沙区樟子松大面积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初步探讨广西玉林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区生态学问题,为做好野生稻资源原生境保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榆林是中国马铃薯优生区之一,靖边是榆林马铃薯的核心产区,适宜马铃薯规模化生产的资源要素目前已发挥到极致,在马铃薯产业迅猛发展过程中,连年重茬种植在所难免,加之种薯地病原基数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导致马铃薯黑胫病、细菌性茎腐病、疮痂病、软腐病、环腐病和青枯病等细菌性病害同趋势加重。特别是马铃薯细菌性茎腐病(气生性茎腐病、茎秆腐烂病),目前己成为制约榆林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细菌性病害之一,常年田间平均发病率为10%~20%,严重时发病率高达60%~70%,减产损失达10%~40%,对榆林马铃薯产业发展极具威胁。  相似文献   

20.
以陕西榆林地区沼肥在苹果树上的应用为背景,介绍了榆林地区沼肥在苹果树上的应用前景,总结了沼肥在苹果生产上的施用技术,以及在施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