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美姑县传统牲畜放牧的劣态1.1破坏和影响农作物种植大春作物种植后,时常遭牲畜破坏,青苗被糟踏。美姑县海拔1800米以下的4670公顷土地,基本上都可种小麦、大麦、豌豆等小春作物,由于受传统牲畜放牧习惯的影响,这部分土地不能种植小春作物,使冬季土地不能得到很好利用,土地利用率较低。如果种植小春作物,提高土地复种指数,那么全县在大春作物粮食总产量基础上可以增加100万千克以上小春作物粮食。1.2影响植树造林,破坏生态环境牲畜放牧不仅破坏人工造林,而且破坏原始森林、疏林、灌木林,村内村外自生林。每年…  相似文献   

2.
6 农区、半农半牧区和有条件的牧区为什么要逐步改变依赖天然草地放牧的生产方式 ?长期以来 ,广大农牧民习惯于依赖天然草地放牧发展草原畜牧业。但长期掠夺式的超载过牧和粗放经营 ,不仅造成草原退化、沙化、碱化日趋严重 ,而且引发的草畜矛盾尖锐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在农区、半农半牧区和有条件的牧区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牲畜舍饲圈养的意义重大。一是从根本上解决超载放牧问题 ,草原植被能够得到恢复。牲畜数量的逐步增加对草原长期长年无节制的随意放牧 ,是草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牲畜舍饲…  相似文献   

3.
1.耕还林工程退实施概况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全省的造林质量、管理质量和规划设计质量均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步人一个新的阶段.为指导和规范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建设成效,推进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决定后,我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生态建设方针,对全省退耕还林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02年,国家正式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全省退耕还林计划任务为24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为120万亩,荒山荒地人工造林面积为120万亩.退耕还林建设基本覆盖了全省.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地处盆周东部,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植被覆盖率低,荒山荒坡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威胁着三峡水库的运行安全,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点地区.自2001年以来,国家在库区大面积实施25°以上坡地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万州区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83×104hm2,而且传统放牧地带也部分实行封山育林,但山羊采食植物种类多,喜食脆嫩树枝等植物,如果饲养方式不当,有破坏草地和生态环境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上接2006年第3期95页)对在割草地放牧牲畜的,在休牧、禁牧的草原上进行放牧牲畜的,超过核定的载畜量和放牧强度放牧牲畜的,由县以上草原监理机构责令停止放牧,处以每次每羊单位十元的罚款。五十一、何为羊单位?如何计算?答:“羊单位”是指牲畜的计算单位。一只羊等于一个羊单位,一头牛等于五个羊单位,一匹马、驴、骡各等于五个羊单位,十只鹅等于一个羊单位。五十二、对使用机械和设备开垦和破坏草原的应当如何处罚?答:对正在使用机械和设备开垦和破坏草原的,县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暂扣其使用机械和设备,并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开垦…  相似文献   

6.
养殖肉用山羊投资少、见效快.不仅能有效地开发利用草山草坡资源.而且能充分利用农闲地、退耕地种植的优质牧草。传统的山羊饲养是以放牧为主,一些地方由于过度放牧,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随着我县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地项目的实施,山羊的放牧场所受到严格限制.从而阻碍了山羊饲养的发展。我县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农副产品  相似文献   

7.
早春季节,地温回升,青草萌发,幼嫩可口,马、牛、羊极为喜食,但须掌握,不可急于过早放牧。过早放牧,对农畜、对牧草都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会使草食动物得病,又会破坏草场草质。1早春过早放牧容易发生以下问题1.1发生镁血症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有冷应激刺激,青草幼小,营养不全。牲畜开始放牧大约1~2周后,常发生一种青草搐弱症。最主要原因是幼嫩的青草中含有微量元素镁极少,含钾、氮又相对较多,从而制约了镁的正常吸收,使畜体内含镁减少,致使牲畜发生镁血症,也叫青草搐弱症。牲畜常受寒冷等应激因素的影响突然发病。病畜出现一种神经性震颤,…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草山草坡资源丰富,历史上是国家肉羊生产的主产区。随着三峡工程建设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传统的放牧养羊已经受到制约,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国家在库区大面积实施25。以上坡地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如万州区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8333hm^2),许多放牧地带实行了封山育林。利用田隙野草、人工牧草、农作物秸秆等草资源,实现山羊舍养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为此,笔者于2005年4~5月在重庆市良种羊繁育中心进行不同饲草资源对舍养山羊影响的试验,为面上推广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草山草坡资源丰富,历史上是国家肉羊生产的主产区。随着三峡工程建设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传统的放牧养羊已经受到制约,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国家在库区大面积实施25°以上坡地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如万州区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8333hm)2,许多放牧地带实行了封山育林。利用田隙野草、人工牧草、农作物秸秆等草资源,实现山羊舍养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为此,笔者于2005年4 ̄5月在重庆市良种羊繁育中心进行不同饲草资源对舍养山羊影响的试验,为面上推广利用提供依据。1材料及方法1.1试验羊的选择选…  相似文献   

10.
一、分区放牧法无系统的放牧对放牧地植被和收获量以及牲畜的产品率都有不良的影响。当草场无系统放饲时,最有饲用价值的植物很快地衰退,为营养价值低的粗糙的草类所代替。放牧地上不能吃的、有害的和有毒的植物数量有了增加。饲料的适口性由于践踏和牲畜粪便的污染显著降低。在这种利用放牧地的情况下很难获得畜牧业的高度产品率。在全年放牧饲养的地区,无系统的放牧将会带来特别重大的危害。不合理的放牧对牲畜肥育和抓膘都不利,结果使牲畜无法越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工程在青海省尖扎县的实施,使该县森林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遏制,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是,也同时出现了林牧矛盾突出,农民经济收入下降等问题。分析认为,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只有与解决农牧民温饱、增收和农牧区能源问题及农牧区剩余劳力安置、牲畜舍饲圈养等相结合,才能得到顺利实施和巩固。  相似文献   

12.
<正> 每单位牲畜活重的牧草供给量,是阐明畜牧业生产中每头牲畜在牧草之间、年份之间和载畜量之间产生的差异的重要因素。牧草供给量对牲畜采食和性能很可能有影响的资料,将有助于为牲畜的放牧管理与轮牧制度相结合的放牧管理特别是决策提供依据。然而,关于牧草供给量的效果,特别是高供给量对哺乳母羊采食量的影响方面可供利用的情报资料极少。 Gibb和Treacher(1978)报告了在母羊哺乳期供给牧草量对其采食量的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管理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具有生态意义、资源意义和生物进化场所及文化意义。北方草地表观表现为"三化",草丛对地面的覆盖力和产量是一般采用的判定指标,缺乏生态系统结构要素和功能受损的评价标准,农田化也是草原被破坏或消失的重要因素。放牧是家畜生产途径,也是草地管理手段。放牧干扰状况包括放牧开始时间、放牧强度、放牧频次和持续时间,放牧要素包括啃食、践踏、口液和失衡营养。载畜量或草畜平衡的方程体系中缺少牲畜生长状态参数,草地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管理草地放养的家畜,发展豆科混合半人工草地,以维护土壤肥力,增加牲畜日粮的粗蛋白含量应该是中国北方草地管理当前与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研究内容。草地管理,即草地生态系统管理是由明确目标驱动,由政策和协议及实践而执行,以对生态作用与过程的理解所需的研究和监测为基础,而保持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和功能正常运行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笔者经过多年研究与思考,制作了养殖用临时围栏。经试用,有效解决了牲畜放牧时,部分牲畜会跑到其他区域进食而破坏农作物以及生态环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西宁市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技术模式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雪林 《青海草业》2005,14(1):46-47
通过对西宁市退耕还林区内的各种因子对立地条件的影响,划分了不同的立地类型,并结合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经验,总结出了适宜的造林技术典型模式,对于今后实施各种工程造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面临的严峻现实和主要因素,山羊养殖现状,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与山羊养殖发展的关系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林、草之间和草、畜之间的关系。林草互相竞争,又互相受益。森林影响光照,从而影响草地产草量,但一定密度的森林对含蓄土壤水分,减少牧草蒸发,保持草地气温、土温稳定,对牧草生长有益。而草地的管理、施肥、放牧牲畜的粪尿、牧草的固氮作用等,又促进了森林的生长。草地产草量的季节性变化,可影响放牧牲畜的增重与繁殖。草地的载畜量取决于草地的产草量,草地负荷过重,可导致草地退化,放牧牲畜的生产性能下降,但适宜的载畜量可提高放牧牲畜的生产性能,保持草地的良性演替,延长草地的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草地畜牧业的理论基础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草地畜牧业的理论基础是畜牧学知识,草地畜牧业的核心是生产畜产品,包括牲畜的肉或毛皮或奶或羔犊,生产过程是牲畜食草转化为畜产品。牲畜生长生产是一个自然过程,也是一个草地饲草数量与饲草质量的时间函数过程。草地饲草数量与质量是一个年际间的动态过程、也是一个年度内的动态过程,因此,草地牲畜生长生产是一个取决于饲草数量与饲草质量的时间动态过程。草地饲草生长过程和繁殖过程对放牧的反应及草地净产量动态过程是理解草地放牧的基础。放牧是草地管理工具,同时,放牧也是生产牲畜的途径,在草地放牧的基础上,优化草地牲畜生产是积极的草地管理策略与措施。科学合理放牧包括3项要素、4种行为,优化草地牲畜生产包括一年内饲草供应策略及其与饲草生长的匹配、放牧与饲喂的协调。草地养作是基于草地健康维持、饲草数量和营养动态、牲畜生长过程和生长需要,优化草地牲畜生产的过程及其工艺,为保护草地资源利用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19.
光叶紫花苕种植和干草调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喜德县是半农半牧的贫困山区 ,是以彝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固定贫困县。彝族群众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是发展畜牧业 ;特别是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以来 ;过去传统的牲畜放牧方式已经不适应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要发展必须进行一场变革 ,就是把放牧变革为圈养 ,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牲畜实行圈养的根本问题是饲草饲料问题。喜德县已经全面推广种草养畜 ,确保饲草饲料的来源。据我们对部分农户的调查认为彝族群众在大面积的种植光叶紫花苕中仍然缺乏种植和调制技术。因此 ,提出以下技术要点供大家参考。1 种植技术1 1 …  相似文献   

20.
自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就在美国西部的森林地放牧牲畜。以后,由于政府管理政策的调整和天然草地游牧方式的结束,使畜牧业生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人们对木材、游憩和野生动物的需求愈来愈高,国家森林草原在放牧方面的重要性亦开始下降。一百多年以来,牲畜放牧一直是有关森林草原利用的、带争论性的问题之一。而目前关于林地放牧的争论,若追溯其历史,是不难理解的。以加利福尼亚为例,如过牧、草地退化。牲畜分布等问题以及公众对放牧的态度,都可以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淘金热时期到二十世纪初叶国有林和林业局的建立,直至今日,在人们对林木、游憩和野生动物的要求日益增加的影响下所制定的政策这一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去寻求答案。放牧牲畜,过去一直是国家森林经营的一个主要方面,尽管目前存在着争论,但在可预见的将来,放牧仍将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