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中国大陆自2006年5月份报道猪的无名高热病以来,对养猪业界的冲击巨大,引起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虽然国家相关机构以及科研院校做出众多的努力,对此疫病的病因做出众多的探讨,包括:气候说,PRRS说,PRRS变异毒株说、猪瘟说、血液寄生虫说、霉菌毒素说、混合感染说等等。鉴于病因的不明确,对此疫病的处理也难以确定方向。笔者不敢妄言哪一种言论的对或错,仅依据本人对一些疫病的理解给出一点看法以供业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6.
7.
猪高热病是一类由外界环境因素变化造成的内源性疾病,主要发生在6、7、8、9月高温季节,目前,习惯将由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流感病毒、猪链球菌等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引起的生猪夏季疾病统称为高热病,它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在一些地区该病发病率已高达80%左右,一般在高温季节每段降雨期后会出现1次较为普遍的发病现象,该病主要发生于育成猪,病猪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部分猪出现突然死亡等症状,实践证明农村散养猪发生该病的比例明显高于规模化饲养生猪,就是由于农村散养猪的饲养条件和生长环境较差, 相似文献
9.
10.
11.
近几年,一些猪场暴发以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疫病。该病发病突然、感染率高、死亡率高、病程持续时间长、治疗极其困难,给广大养殖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通常认为是以蓝耳病、猪瘟、猪流感、猪圆环病毒为主,多种细菌、支原体和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的混合感染,因此常把此病叫混感症或高热病。笔者结合这几年的临床实践,简单介绍一些对 相似文献
12.
猪高热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进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07,28(1):25-25
1病因该病是多种病原共同参与后再继发性感染的一种疾病。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包括:猪流感、猪蓝耳病、非典型性猪瘟、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弓形虫病和猪附红细胞体病等多种病原。2流行特点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死亡率高等特点。主要以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较差的散养户和中小型养猪场多发,免疫程序和用药不合理的猪场尤为明显。华南农业大学黄毓茂副教授在湖南、江西等地调查发现,猪无名高热病首先在… 相似文献
13.
14.
猪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以发热、皮肤发红、出现呼吸道和繁殖障碍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该病主要发生于育成猪和部分母猪,可造成猪只大批死亡和淘汰,表现为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征,给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对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及防控措施等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猪霉菌毒素中毒治疗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霉菌毒素中毒在兽医临床上时有发生,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对饲料的加工、贮藏、管理不当造成的。霉菌毒素种类极多,其中毒后的症状表现也不尽相同,笔者在多年实践中遇到2例典型病例,经治疗痊愈,现介绍供广大同行参考。1青贮芭蕉芋茎叶霉变中毒某农户饲养架子猪7头,3公4母,体重70~80 kg,因有4头母猪不食,发生癫痫求诊。经笔者询问得知,近日饲喂青贮的芭蕉芋茎叶,经查看,因青贮芭蕉芋茎叶时没有压实、压紧,水分过大,密封不好,导致芭蕉芋茎叶有霉斑和霉臭味。1·1症状猪群精神沉郁,体温正常,大便略稀,皮肤呈紫色,母猪外阴部均明显肿大,4头母猪… 相似文献
16.
猪高热病中兽医辨证治疗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病经过 2008年6月9日,某母猪场87头后备猪用脾淋苗免疫以强化24天前猪瘟疫苗免疫效果.2天后,猪群体温陆续升高,食欲减退. 相似文献
17.
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以发热、皮肤发红、出现呼吸道和繁殖障碍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该病主要发生于育成猪和部分母猪,可造成猪只大批死亡和淘汰,表现为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征,给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对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及防控措施等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猪高热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解剖变化,并结合多年的基层兽医临床实践经验,对猪高热病诊治过程中的体会进行了总结,以供同行和养猪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猪高热性疾病对我国养猪行业造成的损失重大。从已发表的报告可以看出,高热病由多病因造成,猪瘟、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高致病性蓝耳病是主要的原发性因素,此外,圆环病毒、霉菌毒素作用也不可忽视。猪场或区域制订防制策略 相似文献
20.
猪高热病是猪的季节性传染病,死亡率高,对养猪业危害严重。西兽医认为,该病主要系猪蓝耳病病毒变异株感染导致多种细菌、病毒的继发或混合感染,治疗效果很不理想,重点转向预防疫苗的研制,然而病毒性疾病的疫苗研制尚存诸多困难,且预防效果不尽如人意,目前情况在国内尚不能广泛推广应用。笔者从传统中兽医角度提出了预防该病发生流行的系列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