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清敏 《农业考古》2004,(2):282-283
张之洞是洋务运动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政治生涯始于宦游京师,继而视学浙、鄂、川,抚督山西、两广、湖广、两江,终于跻身军机枢要。他活跃于政治舞台之际,正是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过渡时代。作为“身系朝局疆寄之重者四十年”的封疆大吏,他的事业主要在湖北地区。督鄂期间,他兴实业、练新军、办学堂,在湖北经济模式由传统向近代化转变的过程中有着重大影响。茶叶生产是当时湖北农政的一个重要部门,自然也是他施政的重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明朝正德年间将水税作为单独税种征收,设立水利衙门,以此保证国家水利经费,维护水利工程,但由于政治腐败和体制管理混乱,致使政策失效。这对当前我们国家水利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一是注重水资源税征收和用途;二建立有效地水利经费来源和监督机制;三是构建高效廉洁水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施由民 《农业考古》2000,(2):71-73,94
茶是中国文人舒展性灵的一种手段。中国文人的茶论不仅与其性灵追求相联,而且其茶论的内在底蕴体现了其性灵追求。本文试图通过个案研究以探讨中国人文的茶论特色与其性灵追求的关系。 一、“自然之性”的性灵追求 追求“自然之性”是晚明文人的总体特征,屠隆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明代中后期,由于经济的发展,由于特定的政治背景,由于历史发展的趋势,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及特定的晚明文人的性灵追求。 明代中后期,社会承平日久,社会生产得到发展,财富积累增加,特别是城市商品经济趋于繁荣,从江南到东南沿…  相似文献   

4.
马国君  聂雨欣 《古今农业》2021,(1):66-75,107
贵州省境温暖湿润,素号山国,历史上茶业经济发达.1840年后,由于列强入侵,社会动荡,茶树多被放置或采伐,导致茶叶产量顿减.民国时期抗战军兴,茶叶成了政府维护国家安全和换取外汇的重要输出产品,在此前提下,民国政府积极要求发展茶叶.贵州省府采取了促进茶树栽培、改良制茶法,开办茶叶讲习所,以及与高校院所及研究机构合作等积极...  相似文献   

5.
明代部分散佚茶书辑考与题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是茶文化最为隆盛时代,其表现之一是反映茶事生活的著作特别众多,据人不完全统计,明代茶事专著共有五十余部,其数量相当于从唐至清时期茶书的一半.然而明代也是茶文化著作散佚最为严重的时代.于是我们在文献之海中淘选,得出如下部分佚著,并对其进行辑考与题录.  相似文献   

6.
文征明(1470—1559),明代中叶江南的著名文人,文学家,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明史》卷287《文苑三.文征明》记载:"文征明,长洲(今苏州)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征仲,别号衡山,父林,温州知府。……幼不慧,稍长颖异挺发,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桢,学画于沈周,皆父友也。又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辈相切靡刂,名日益著,其为人和而介。"  相似文献   

7.
从明代茶书看明人的茶文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长春  龙晨红  真理 《农业考古》2004,(2):119-123,126
中国茶文化发展到明代,又峰回路转,呈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自从“开千古茗饮之宗”的散茶渝饮法在明代确立并逐渐成为主流后,人们以百倍的热情,不断关注着这种新的品饮方式所带来的茶文化进步与变革.于是,一大批茶学专著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据统计,明代茶书可考者不下50余种,数量之多,为历朝历代之冠,其中,既有对前人茶文化成果的总结与茶文化史料的类纂、汇编,更多的则来自于作者长期品茶经验的积累和品茶心得的深刻阐发。尽管这些茶书篇幅体裁各不相同,特色各异,但从大的层面上又显示出一个朝代相同或相近的茶文化取向,值得我们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8.
明代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继往开来、迅猛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当时的文人雅士继承了唐宋以来文人重视饮茶的传统,普遍具有浓郁而深沉的嗜茶情结,茶在文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得以凸显.自明代中叶起,由于散茶瀹饮法的确立和简约茶风的盛行,吸引大批高人闻士介入茶饮活动,嗜好茗饮、品鉴名茶、研讨茶艺成为文人雅士所追求的一种时代风尚,尤其是在江浙地区,一批志趣相近、彼此投缘的茶人茶客自发地组成了若干文人饮茶集团,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促进了文人茶事活动的蓬勃发展.晚明以后,随着大批隐逸茶人的出现,饮茶更是成为表现超尘脱俗、清新高洁情怀的雅事.明代文人茶事活动的特点是,人们已不再注重饮茶的程序和形式,而是把日常生活中的饮茶活动当作一种艺术审美过程和人格修养方式,使普普通通的茶饮包涵了深邃的精神内容,展现出了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自明朝始,在“以茶驭番”思想的影响下,建立了官营茶马贸易体制。20世纪20年代以来,学者们就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积极深入地探讨这一专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王晓燕、李宝刚的《20世纪茶马贸易研究综述》已从多个角度对20世纪以来的茶马贸易研究成果作了总结与评述。李亚娟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明代藏族史研究综述》中对明代茶马贸易成果也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广东茶业经过唐宋两代的缓慢发展期,至明代,随着北人不断南下开发岭南,岭南的茶产经营进一步扩大,如果明以前文献中有关广东茶叶的种植、贡茶、品质、饮茶、诗赋等的相关记载还不甚多,那么有明一代关于广东茶业的文献记载则成几倍的增加,这有助于我们更好了解明代广东茶产分布和名茶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7,(5):236-239
笔者曾撰《明代几种茶书成书年代考》(《农业考古》2004年第4期),对明代张源《茶录》、熊明遇《罗茶记》、罗廪《茶解》、闻龙《茶笺》、屠本《茗笈》、屠隆《茶说》等六种茶书的成书年代予以考定。近日获阅郑培凯、朱自振主编的《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以下简称茶书汇编)和谢文柏主编的《顾渚山志》二书,从中发现了新材料,足以匡正我原先的一些错误结论,现特以作修正,以免以讹传讹,贻误他人。原先查阅的几种茶文化著作是:陈彬藩、余悦、关博文主编的《中国茶文化经典》,其附录万国鼎《茶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茶书提要),其附录布目…  相似文献   

12.
虞文霞 《农业考古》2001,(2):261-261
关于封建社会人治的重要性 ,清康熙皇帝一言以蔽之 :“从来有治人无治法 ,为政之道全在得人。”( 1) 正因为如此 ,任何一个朝代为官者的能力和作风与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大有关系。作为北宋真宗时期权臣的丁谓 ,其人品和为人之道虽颇受非议 ,历来贬大于褒 ,但在中国茶叶发展史上却屡有建树 ,丁谓创制的北苑龙凤团茶及主持进行的茶法改革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拟就丁谓对宋代茶文化的贡献及在真宗时期进行的茶法改革的内容及其所起的作用作一介绍及评述。不足之处 ,敬请斧正。一“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茶叶生产 ,经过…  相似文献   

13.
俞晖 《农业考古》2001,(4):299-302,325
宋代是我国茶业发展史上一个有较大变革和发展的重要时代 ,其表现为 :一、茶叶成了百姓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 ,已是市场上一项重要的商品 ;二、茶叶生产发展迅速 ,不仅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 ,产区不断扩大 ,而且产量和质量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三、茶业经济成为宋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朝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对茶业经济的管理与控制 ,茶利已成为其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故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之说法。纵观整个宋代的茶法 ,变更十分频繁。宋朝在不同的时期 ,采用不同的茶法对茶叶的生产和流通进行管理与控制。本文仅就北宋徽宗时…  相似文献   

14.
茶法,是关于茶的产、制、运、销的控制管理制度.中国古代政府制定茶法,不仅着眼于茶叶的财政收入,而且通过对茶叶的控制性销边以达到控驭边疆少数民族的政治目的.因而,茶法与其他财政制度相比,又有其特殊的政治意义.清代是茶业的大发展时期,清代之茶法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变化,出现了新的内容,对当时社会经济,乃至政治——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治理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潘林 《农业考古》2004,(2):32-34
我国的茶政制度均始自于唐代。唐代茶业的长足发展,也极大的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在隋代或唐代初期以前,茶叶最多只能说是一种地区性的生产或文化。至唐代中期以后,随着茶业的发展,茶就成了一种全国性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施和森 《农业考古》2019,(2):185-188
王褒的《僮约》最早记载了我国西汉时期的饮茶风尚、茶叶商贸和饮用的干茶。中国第一部中草药专著《神农本草经》,不仅记载了茶叶的起源,还列明了300多种中草药及其炮制方法,其中"阴干暴干"是全草和叶类中药材的初加工方法,也可能为古代早期制作干茶的原始制茶法。我国汉代及之前的科技发展与进步,似有可能推动制茶技术的发展和革新。然而,现有与茶叶相关的文献记载太过简单,使汉代的制茶法之谜,仍是待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明清茶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探讨了明清茶书的历史价值。指出明清茶书承前启后,对我国传统茶学做了多方面的总结,同时肇始了我国近代茶学。提出了应当重视和加强对明清茶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永仟 《农业考古》2007,(6):182-185
明代江南的待客茶俗因人、因地而不同。官场待客茶俗注重等级,讲究行礼作揖。文人喝茶只是引子,重点在行酒、吃饭和趣谈。而江南寺院茶,亦颇具文士之风。至于日本禅林的饮茶习俗,通过分析研究日本使节策彦周良的相关记载,可以发现有两个明显不同江南茶俗之处:一是茶水与海鲜的并用;二是基本墨守由荣西和尚传至日本的蒸青绿茶点饮法。  相似文献   

19.
20.
六十年来的蔡京茶法改革研究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对于蔡京茶法改革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在近几年来成为历史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对于蔡京茶法改革的整体评价逐步由批判走向肯定其历史合理性,但仍然存在不少分歧,其中凸显出的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