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东省35个黑灰色平菇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山东省大规模栽培的35个平菇商业菌株运用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5个菌株有30个酶谱类型,不同菌株有各自特有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聚类分析表明,供试菌株在70%相似水平上分为4大类:第一类包括以黑丰268为代表的8个菌株;第二类包括以2002-4为代表的4个菌株;第三类包括以超级99为代表的7个菌株;第四类包括以庆丰518为代表的16个菌株,多为杂交菌株。  相似文献   

2.
3.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19株生产用平菇菌种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共检测到16条谱带、17种酶带类型。通过聚类分析,将19株菌分成六大类群,E2(0.172)带是第一类群的特征谱带、ES(0.317)和E13(0.800)带是第三类群的特征谱带。北平4和石2026、北平1和北平9存在同种异名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平菇酯酶多样性丰富,菌株之间的差异显著,可以作为鉴定平菇菌种真实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方法,对收集的冀南地区广泛栽培的22个平菇菌株进行了鉴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22个平菇菌株酯酶同工酶酶谱中,共检测到了13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酶带,迁移率在0.1~0.7之间,多态性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75%的相似水平上,可将供试菌株分为3类,第一类包括6个菌株,第二类包括15个菌株,第三类包括1个菌株。  相似文献   

5.
利用拮抗试验、同工酶技术以及菌丝平板培养研究了14个平菇菌株的亲缘关系和培养特性。对亲缘关系研究的结果表明:14个栽培菌株分别属于4个品种,其中P1、P2、P5亲缘关系较近,无拮抗反应,属同种异名;P3、P6、P11亲缘关系较近,无拮抗反应,属同种异名;P7、P8、P9、P10、P12、P13、P14亲缘关系较近,无拮抗反应,属同种异名;P4与所有供试菌株都发生拮抗反应,为独立品种。菌丝培养结果表明:P11生长速度最快,平均生长速度达到5.19mm/d,其次是P7、P6,分别为5.04mm/d和4.96mm/d,与其他菌株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9最慢,平均生长速度达到2.23mm/d;P13、P8的生长速度分别为2.30mm/d和2.53mm/d,与其他菌株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综合不同菌株菌丝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势,潜在的优良品种初步确定为P11、P7、P6、P14、P1和P10。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PAGE)对猴头5种不同菌株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猴头5种菌株的酯酶同工酶活性不同,酶谱带数为1~4条,具有特征谱带;Rf值主要集中在0.47~0.84,且具有特征谱带;苏猴19#与猴头冬2#、猴头伊春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近,苏猴19#与猴杰2#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苏猴19#与猴头8412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胺凝胶园盘电泳法对河南省表现较好的38个平菇菌株的菌丝体进行酯酶同工酶的研究,结果发现38个菌株的同工酶谱分为12个类型。试验表明,根据酯酶同工酶谱的类型对平菇菌种进行分类是一种简单迅速而又可靠的鉴别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8.
灵芝属38个菌株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8个灵芝菌株的酯酶同工酶酶谱研究及DPS数据分析,发现灵芝菌株间具有很高的多态性,除4号和6号菌株及37号和38号菌株在酯酶同工酶水平上完全一致而外,其它的菌株均有不同的酶谱。13号菌株与其它菌株亲缘关系最远,只在相异系数为85%时归为一个群。  相似文献   

9.
杏鲍菇菌株间酯酶同工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Jaccard系数计算法及Fuzzy聚类法对6个杏鲍菇菌株的酯酶同工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6个菌株可分为3类:Pe4与Pe6酶谱相同(Sj=1.000)归为一类;Pe1、Pe3、Pe5(Sj=0.900)归为一类;Pe2自成一类。其中Pe5酶带数多且粗,活性最强,工厂化栽培表现为较强的耐CO2能力、菇形好、口感佳、生物学效率高,是适宜工厂化栽培的菌株。  相似文献   

10.
应用酯酶同工酶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69个野生平菇单核菌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69个单核菌株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共检出6条酶带,多态性带型占83.3%;ISSR分子标记技术从7个ISSR引物中扩增出56条清晰的DNA片段,多态性位点占87.5%;2种方法的聚类结果显示,当GS值为0.67左右时,根据样本量的多少均可将69个单核菌株依此划分为A、B、C、D等4个类群;将交配型、酯酶同工酶和ISSR分子标记3种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交配型为A2B2的P11、P12、P34、P59、P73、P85和P90这7个单核菌株均同属于一类,分类结果并没有严格按照交配型来进行归类。说明酯酶同工酶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平菇单核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可作为交配型鉴定的辅助手段,为平菇杂交育种过程中优良亲本单核体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6个杏鲍菇菌株及其杂交子代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6个杏鲍菇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酶谱检测,分析了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并用聚类的方法对菌株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通过单孢杂交育种,获得23个杂交组合,对杂交亲本和子代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比较,预测杂交子代杂种优势的强弱。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平菇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研究壳聚糖对平菇菌丝体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0.5%的壳聚糖稀释400、600、800、1 000倍,均可增强平菇菌丝体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的强度,两种酶相比,对酯酶同工酶的增强作用更为明显,但无论哪种浓度处理均不能诱导产生新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稀释600倍时壳聚糖对酯酶同工酶酶带增强效果最为明显,不同稀释倍数的壳聚糖对平菇菌丝体中酯酶和过氧化物酶两种同工酶的R f值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灵芝属菌株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灵芝属中3株菌株(灵芝、紫芝和黑芝)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三种灵芝的酯酶活性有较大差别,其中除了紫芝和黑芝在Rf=0.792处有一条共同的酶带外,三个菌株没有其它共同的酶带.  相似文献   

14.
高温平菇主要在夏季栽培,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菌株,对13个高温平菇菌株的茵丝最适生长温度、农艺性状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1个茵株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0℃,茵丝生长速度为0.36~1.07 cm/天,Pnl达到最大值1.07 cm/天.生物学效率为82.6%~117.4%,其中7个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在100%以上.通过比较试验,Pnl是具有在高温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育期短、生物学效率高和菇形好的优良菌株,适合在福建省东南热带地区推广的菌株.  相似文献   

15.
平菇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进的9个中、高温型平菇品种进行了室内栽培比较试验,比较了菌丝的长势、耐水性、抗杂性以及子实体的生物学转化率,结果初步表明:平菇品种黑丰204、广温7号、初秋1号的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生长粗壮,且出菇整齐、生物转化率相对较高,适宜在海南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6.
刺芹侧耳杂交菌株农艺性状与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刺芹侧耳杂交菌株进行农艺性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10个刺芹侧耳杂交菌株中,有6个杂交菌株的产量高于亲株,其中产量最高的为Pe2515菌株;有5个杂交菌株子实体形态特征与亲株Pe1相似,呈保龄球形;有2个杂交菌株为粗棒状,介于双亲株之间;另有2个杂交菌株子实体为细棒状,与Pe2菌体相近。酯酶同工酶聚类分析表明,在隶属度0.325时刺芹侧耳杂交菌株与亲株可分为5大类群,其中杂交菌株可分为2大类群,杂交菌株与亲株之间的隶属度在0.672以下,表明杂交菌株与亲株之间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平菇蛋白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菇为材料,通过局部诱导抗病性生物学测定方法对其提取物中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成分进行探索,初步确定了最佳的菌丝摇瓶培养时间,平菇菌丝提取液中抗病毒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当硫酸铵饱和度在40%~70%时被沉淀下来的平菇蛋白对TMV的抑制率达到60%左右。  相似文献   

18.
平菇半纤维素酶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菇产半纤维素酶条件及酶学性质初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酶的温度稳定性、pH稳定性,无机离子、反应时间对酶活性的影响.该酶底物浓度效应和米氏常数(Km)值测定结果表明,酶液在50℃以下有较好的热稳定性,pH值在4.4~5.4范围内剩余酶活较大,Mn2+、Mg2+对半纤维素酶有激活作用,Cu2+、Zn2+对半纤维素酶有抑制作用,米氏常数为7.39×10-2g·L-1,最少反应时间为25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