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老家在资源县的一个十分普通的山区小屯里。每次回老家我都要上山走走。看看山上的杉木长大了多少。听听各种鸟的呜叫。蹲在小溪边看流水和听听水的声音,多喝几口山泉水……这一切对我来说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吸引我,以至于尽量想多呆一会儿,很不情愿离开。  相似文献   

2.
那年,我大学毕业,分到了巴林左旗,一个叫大杨树的地方。这是一个美丽的国营林场,一座西洋式的小楼、三十多幢砖房,掩映在翠绿的松林中,一条清亮的小溪从小楼前流过。我工作的地方就在二层小洋楼后面的平房,我们常常沿着山泉的溪水走进房后的树林,然后攀登上棋盘山去拾菌子、捡柴禾。棋盘山是一座奇峻的高山,可惜山上的树木已经很少了。据附近的老年人讲,他们小时候砍柴只在我现在住的平房背后,那时房前房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杨树,所以现在的地方叫大杨树。可如今,砍柴得走半天的路,那时我第一次上山拾柴禾是和林场的技术员吴国君…  相似文献   

3.
商都县西井子公社兴寨大队社员樊富仓,今年五十二岁,是位忠心耿耿的护林员。他的家原先在瓦窑沟村。1980年4月,大队党支部调他到罗框湾山上护林,从他家到他管护的山林足有五华里路程。每天一早老樊就起床上山,中午在山上吃点干粮,到晚上黑洞洞时才回家,这样往返了两个月。  相似文献   

4.
几乎年年部要重游长白山,但长白山从不使我感到厌倦,因为她年年都向我呈现出不同的美色,并使我每次上山都有新的收获和新的发现,同时又留下新的遗憾.以致我每次离开她的时候.总是感到意扰未尽,决心下次再来。  相似文献   

5.
在嵩县九店乡的九皋山上,一位古稀老人冒着凛冽的寒风,拄着木棍,踏着积雪巡行在山林中。一旦发现有人在山上拾柴砍树,他就要按规定处罚。即使是亲戚、邻居上山割草,他也要按规定搜查火种,检查草捆。 老人叫王生,今年74岁,九店乡九皋村人。他1947年参加  相似文献   

6.
我的老家在资源县的一个十分普通的山区小屯里。每次回老家我都要上山走走。看看山上的杉木长大了多少,听听各种鸟的鸣叫,蹲在小溪边看流水和听听水的声音,多喝几口山泉水……这一切对我来说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吸引我,以至于尽量想多呆一会儿,很不情愿离开。老家的山上有很多树,杉树最多,我很喜欢它们。这些杉树大都是上世纪70年代末种的。在我家的自留地和承包山(加起来大约五亩左右)上仅杉树直径2.0的就有200多棵了,直径3.0的也有好几棵。老父亲说,都舍不得砍,越看越不想砍。  相似文献   

7.
上关花     
大理以“风花雪月”四景著称,“风花雪月”里的“花”,就是上关花。但上关花是什么花?现在又是否还存在? 先从一个白族神话上说起吧: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点苍山云弄峰下的三家村,有一个青年叫段隆,他的妻子叫彩凤。段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要上山砍柴。山上有一个老人,常常向他讨晌午饭吃,他从未有过怨言。后来彩凤分娩难产,数日不下,使段隆万分焦急。这时,山上那个老人突然来到,送给他宝珠一颗,并说:“将此珠含于产妇口中,定得母子平安。”段隆照办后,  相似文献   

8.
北宋诗人石延年做海州(今连云港市)通判时,看到当地“山高岭峻,人路不通,了无花卉点缀映照”,便产生了绿化荒山的念头。由于山路险峭,发动人上山种树比较困难,他就想了一个事半功倍的妙法:叫人用黄泥裹上核桃,射到山上。他这颇有浪漫色彩的主意果然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两会上,陈经纬不是最受记者关注的委员,但他的确是和记者互动最好的一位。不管是行色匆匆的路途中,还是驻地房间、大厅,只要记者有需要他总是知无不言,而且始终面带微笑。
  自陈经纬来内地拓展事业已近三十年。三十年的风雨、三十年的拼搏,使他成为行业中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每次在内地的大动作,均能引发一连串的轰动效应。管理企业对他而言已是驾轻就熟之事,当前,他最大的热情已转向了“如何做一个利于两地交流的港区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0.
天刚蒙蒙亮,他就上山了,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他说:“一刻见不到山上的树苗,我心里就不踏实。” 他就是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闫吉元。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石化集团第十建设公司落户山东临淄。公司的工程建设完成后,于1983年成立了绿化委员会和专  相似文献   

11.
古朴的开山日大理州洱源县龙门舍坝子的白族村民,把新年第一次上山做农活,称之为“开山”。斤山那天早晨,人们带上大年三十晚上就收藏好了的刀斧、绳索、马鞍走出家门。到了山脚下的山神庙里,还把带采的香点燃,插在神龛里。一些中老年人,还虔诚地祷告,请山神爷保佑上山的人畜不跌交,别遭受豺狼虎豹的伤害,平平安安,顺顺畅畅;保证上山后不砍松柴,不砍“风水树”……白族农民认为,山神爷不仅统辖着山上的兽类,还照护着松林、风水树;谁要是违背山规,乱砍滥伐,谁就会受到山神的惩罚。解放  相似文献   

12.
[案例]1998年6月,李XX因故向其表兄张XX借款152元,两人商定,在李XX的自留山上砍松树20株,作价400元,以抵还债务。9月,双方一同上山号树,在被号树上写上“张”字。但双方就何时开始采伐,采伐许可证由谁申领等问题没有约定。1998年12月2日,张XX雇请民工4人上山对号砍树,正在采伐时,李XX之子(未与李分家)因担心柴火有失(因口头商定,只卖木材,不卖柴火),便主动上山帮助砍树16株交给张XX,总共20株松树都由张XX雇请的民工锯成板材,并归堆。1999年6月24日,他们所在地乡政府在进行林木清直时发现了此推号有“张”字的板…  相似文献   

13.
藏族谚语说:“舍得用酥油点亮佛灯,心就会明亮;舍得让儿子报国从军,家就会兴旺。”阿爸旺堆信仰佛教,他虔诚地在菩萨像前点亮佛灯,感谢佛爷,因为他的小儿子在可可西里当武警,来信说是在保护藏羚羊,并且嘱咐家人也一定要积极保护故乡的野生动物。阿爸旺堆家在雪山脚下,山上的森林里有许多野生动物,自打政府颁布禁猎令以来,阿爸旺堆也就成了保护野生动物的义务宣传员。俗话说:“天上的雨水,生灵的甘露。”六月天,几场神奇的雨水,浇出了山林中价格昂贵的松茸,村里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到山上采集松茸去了。阿爸旺堆心想:这么多人上山,肯定会惊动山…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去过好几个森林旅游景区,发现这些景区都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形成的危害比较严重,急需加强管理。问题之一是污染严重。山区的旅游景点绝大多数没有厕所,游人吃饱喝足后,只能在树丛中方便,把美好的景色搞得臭气熏天。旅游景点都是依山傍水,清澈的河水就成了排放污物的地方,酒后的呕吐物,各种各样的洗刷水都倾泻其中,顺流而下。上述污染不但危害了旅游景区,也给山下许多居民造成危害。因为许多居民点的人畜饮水工程都是直接把山上的河水接到水池里,用管道输往居民家中饮用,根本就没有消毒设施。山区水源受到污染,势必危害下游居民的身体健康。问题之二是破坏严重。到山区旅游的大都是城里人。城里人养花需要山上的腐殖质土,所以上山时都带上空面袋,一上山就开始在树下挖土。许多旅游景点每天接待百人以上,树下几十年形成的腐殖质全被挖走,大量的树根裸露在外。据林业技术人员说:挖走表土,树根暴露在外,大大降低了树木的抗冻抗旱和抗病虫害的能力,这些树木死亡的可能性很大。问题之三是燃放烟火。有一些旅游点服务设施不全,游人自己烧火做饭。许多景点的森林中有野蘑菇,游人随便在树林附近点燃柴草,烧蘑菇吃。这些火种都有引起火灾的危险。旅游佳期都是高温干热季节,...  相似文献   

15.
罗霄山脉西段有一座山势陡峭的荒山——莲花山。1983年初,时年33岁的皮自平见莲花山上一片荒芜,觉得十分可惜。这土地是宝藏呀。他作出一个重要决定:承包开发这片荒山。这年春,偏远的皮佳村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一个叫皮自平的年轻人,放着屠户不当,把自家好端端的田地给别人,承包了这块没人要的荒山。其实,谁能理解他对土地的拳拳情感。莲花山上的茅草比人还高,困难吓不倒皮自平。他专门跑到镇上“特制”两把大砍刀,购来镰铲、锄头等工具,一头扎进几里无人烟的山沟。为争取时间,皮自平每天见天亮出发,戴星月回家,连中饭都带上山。渴了,用树叶…  相似文献   

16.
临危不惧   1991年7月刚满20岁的卢定军,从南宁警官学校毕业.来到三门江林场马步分场当林警.他刚来不到两个月的一天,他和李明学到石路村大路林区护林.刚走进大路林区,就听到山上传来“哒哒“的声音.卢定军抬头向山上一看:两个盗伐分子正在偷砍林场木材.他们飞奔地追上山去,当场将盗伐分子抓获,然后,将人及盗伐工具带到马步分场处理.……  相似文献   

17.
<正>孤山、高塔,孤独、寂寞……这些词,或许会让你联想到金庸《笑傲江湖》书中描绘的孤傲和与世无争。但你却不曾真的体会,在山上过日子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很少有人真的考虑过,在没有WiFi、没有任何娱乐项目,生活极不方便的山上,刘双军是如何一呆就是三年,而且越呆越有滋味,越干越有动力。尽管每天两点一线,上山下山,甚至连吃饭都是坐在半山腰上,匆匆  相似文献   

18.
党林在林业局也算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虽然他是个副局长,但他说出的话大家都当成“圣旨”不折不扣地照着去做。在工作上也没有哪个人能挑出他什么毛病来。他在全局干部职工心目中的地位就是如此的高。 不过,有一件事却使他十分难堪。 小龙是这个局里的一名小科员。有一段时间,按照局里安排,小龙去下边收了一笔款子,一共有8000元。按规定,要给科里提成20%用作乘车和生活补助费,余下的全部上缴局财务。  相似文献   

19.
我还没有起床就听见了鸟叫,叽叽喳喳地在我的窗外热闹着。起床看见老陶正在院里磨刀。“睡得好吗?”他问我。“好极了,一躺下就没醒来,直到这鸟叫……”“这是喜子鸟,春天来,秋天走,我们山上冷,它呆不住。” 吃过早饭,我就跟着老陶进了林子。这片林子不大,就只有—面山,但这和其他的山相比,就明显地看出绿色。在我还未上山之前,就有人告诉我,阿格者村有一个叫陶学强的彝族农民,20年来守护了一片山林,在别的林子遭到砍伐的时候,这片林子却能够保存了下来。想见一见老陶,就是我上山来的主要原因。昨天老陶到县里接我,昨…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你是地委书记,我说你就是操劳一生的老农,一辈子的赤子之心,把生命最后的霞光,化为家乡大亮山上永恒的春天。身旁留下一顶草帽,一把砍刀,一支烟斗;身后留下一个依然需要刨土取食的家,家里有风烛残年的老伴,有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有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