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晓玲 《甘肃农业》2004,(12):99-99
20 0 3年甘肃省冬小麦的气象条件弊大于利 ,使其产量比 2 0 0 2年略有减少 ;春小麦的气象条件利大于弊 ,使之丰收。现对它们的气象条件做一评估分析 ,供有关部门参考。一、气象条件分析1 .冬小麦播种期的气象条件。 2 0 0 2年 9月 ,全省大部分地方气温正常或偏高 ,降水偏少 ,冬麦区气温偏高 1~2℃ ,月降水量陇南大部、环县、静宁等地不足 5 0mm ,其余地方在 5 2~98mm ,与历年同期相比 ,平凉、庆阳两市部分地方偏多 1~ 3成外 ,其余地方偏少 1~7成 ,其中陇南大部分地方偏少 5成以上。据 9月 2 8日测墒结果 ,0~5 0cm土壤相对湿度除陇南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淮北平原冬小麦抗旱和节水灌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选取1992—2013年淮北平原冬小麦土壤相对湿度旬值和逐月降水、气温数据,分析土壤相对湿度的年际变化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土层土壤相对湿度与降水和气温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不同土层土壤相对湿度与降水和气温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冬小麦平均土壤相对湿度以每年0.19%的速度下降,10、20、50cm土层下降速度分别为每年0.08%、0.11%、0.31%.淮北平原冬小麦土壤相对湿度与降水呈正相关,10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与降水相关性最强;与气温呈负相关,20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与气温相关性最强;20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与降水和气温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3.
2010年夏秋冬季气象条件对2011年春播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科左后旗地区降水比历年偏多2-3成,部分苏木(乡、镇)降水偏多4-5成,这是近十年来少有的,同样封冻前的降水也比历年同期偏多,从封冻前和2011年3月8日时全旗的土壤墒情普查结果分析,墒情明显好于往年。通过对温度、降水、大气环流进行分析发现,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两次越过北纬40°,北方冷空气活跃,亚洲地区盛行经向环流,就现有的气象条件看对2011年的春播生产和牧草返青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4.
根据菏泽市主要农业气象观测站冬小麦主要发育期观测资料和菏泽市各气象台站2015—2016年冬小麦发育期内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菏泽市2015—2016年度冬小麦全生育期有利、不利的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年度总体气温、降水、日照充足,冬小麦全生育期内积温较常年同期偏多271.9℃;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7.7 mm;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偏少136.2 h。综合分析观测地段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基本适宜,对小麦生长发育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17,(8):76-77
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农业气候指标,分析了菏泽市鄄城县2016—2017年度全发育期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2017年鄄城县冬小麦全发育期间,总体气温、降水、日照充足。2016—2017年鄄城县冬小麦发育期间积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6.1℃,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15.2 mm,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少182.4h。总体来看,2016—2017年鄄城县冬小麦全发育期气象条件基本适宜,气候年景为平偏丰年。  相似文献   

6.
陈楠  刘涛  孟瑞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651-8652
以2013年为例,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农业气候指标,分析了菏泽市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总体上概括了冬小麦生育期内的有利、不利的气象条件,探讨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年菏泽市冬小麦生育期间积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46.5℃·d,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48.4 mm,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少50.7 h。总体来看,2013年菏泽市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其产量的影响有限,病虫害属于轻度发生,气候年景为平偏丰年。  相似文献   

7.
<正>各区农业气象条件分析东北、内蒙古: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2℃-4℃,内蒙古东北部和东北地区中北部最大积雪深度普遍有5-20厘米,局部地区达20-50厘米。黑龙江东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4倍,对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不利,也不利于土壤散墒和适时备耕。西北、华北、黄淮:大部地区气温正常或偏高1℃-2℃,部分地区偏高2℃-4℃,日照充足;冬麦区基本无降水,但大部土壤墒情适宜,气象条件总  相似文献   

8.
利用甘肃省庆阳市黄土高原8个气象站1971—2018年共48年伏期降水量资料,分析了伏期降水和伏旱的空间分布特征、伏期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以及伏旱与春玉米和次年冬小麦产量的关系,用以代表黄土高原塬区董志塬上的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94—2018年春玉米田和1986—2015年冬小麦田伏期土壤相对湿度资料,分析了伏期土壤相对湿度与春玉米和冬小麦产量等的关系。结果表明,伏期降水量最少的是镇原气象站,为123.7 mm,次少的是环县气象站,为125.3 mm,最多的是正宁气象站,为162.5 mm,次多的是华池气象站,为149.9 mm。伏期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伏旱频率最高的是合水、庆城、华池,为41.7%,伏旱频率最低的是宁县,为31.1%,频率从东北向西南递减。伏期降水量20世纪70年代降水偏少,80、90年代偏多,21世纪头10年偏少,2011—2018年偏多。伏期多雨年份比伏旱年份春玉米平均单产高960.0 kg/hm2;冬小麦平均单产高1 599.0 kg/hm2。伏期土壤相对湿度大年比小年玉米平均单产高2 287.5 kg/hm2;冬小麦平均单产高705.5 kg/hm2。  相似文献   

9.
针对林芝地区2016年冬小麦发生的减产绝收情况,分析了土壤相对湿度、降水、日照及灾害指标等因素。对比历年同期值,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夏季(6—8月),林芝地区平均气温偏高,平均降水偏多,平均日照时数偏少。而6—7月冬小麦正处于开花—乳熟—成熟期,在持续的40 d内,平均相对湿度大于90%,降水总量高达344.7 mm,日照总时数仅为141.4 h。因此,这次渍涝灾害严重地阻碍了冬小麦的开花、灌浆及成熟,最终导致冬小麦减产绝收。  相似文献   

10.
以养分平衡和土壤测试为基础,把氮素供应与作物氮肥特性结合起来,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冬小麦分期优化供氮量。结果表明:冬小麦播种前0~30cm土壤Nmin大于30kg/hm2时,不施基肥(氮),足以满足冬小麦从播种到返青期对氮素的需求;返青期保证供氮量90kg/hm2(0~60cm土壤Nmin 肥料氮),可以满足冬小麦从返青期到拔节期对氮素的需求;拔节期保证供氮量100kg/hm2(0~90cm土壤Nmin 肥料氮),可以满足冬小麦从拔节期到收获期对氮素的需求,最终达到目标产量。上述返青期90kg/hm2,拔节期100kg/hm2的优化供氮量下,氮肥利用率可达44%,收获后0~90cm土壤残留Nmin低于50kg/hm2,从而使氮素资源高效利用,并降低对环境污染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养分平衡和土壤测试的冬小麦氮素资源分期优化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14年禹城市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14年禹城市冬小麦全育期内气象条件的分析,找出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有利与不利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表明:1温度方面:越冬前≥0℃的积温为621.2℃,比上年同期偏多25.4℃,对小麦冬前生长及分蘖有利。2014年2月中旬至3月下旬≥0℃的积温422.7℃,比上年同期多114.4℃,巩固了冬前分蘖,增加了春季分蘖,单位面积穗数有所增加。2014年3月、4月平均温度为11.5、15.9℃,均比上年同期偏高3.0℃,比常年偏高4.0、0.9℃。温度较高,穗分化时间缩短,抽穗开花时间提前,灌浆时间延长,千粒重有所提高。5月和6月上旬平均温度为22.4、24.4℃,温度适宜,对灌浆有利,千粒重提高,但6月上旬出现的干热风天气,对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2降水方面: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降水120.3 mm,比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偏少14.3%,有效降水量少,对小麦生长不利。3光照方面:2014年5月日照时数为320.7 h,比上年同期多90.5 h,光照较多,对灌浆有利,千粒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2000年在我省双季早稻生育期间(3月下旬~7月中旬)农业气象条件的主要特点是气温比常年同期偏离,积温偏多,降水适中,日照充足;主要生育关键期光、热、水配合适宜,洪涝范围小,受灾程度轻,未出现低温连阴雨和倒春寒天气危害。综合生长季内农业气象条件对早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利多弊省,早稻单产创历史新高。以下就2000年早稻各生育期间气象条件与历年同期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农业气候指标,分析梁山县2012-2013年度全生育期有利、不利的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2013年冬小麦生育期间,总体气温、降水、日照充足,2013年梁山县冬小麦生育期间积温比常年同期偏低59.7℃,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73.3 mm,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少141.8 h。总体来看,2013年梁山县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其产量的影响有限,气候年景为平偏丰年。  相似文献   

14.
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农业气候指标,分析梁山县2012—2013年度全生育期有利、不利的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2013年冬小麦生育期间,总体气温、降水、日照充足,2013年梁山县冬小麦生育期间积温比常年同期偏低59.7℃,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73.3 mm,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少141.8 h。总体来看,2013年梁山县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其产量的影响有限,气候年景为平偏丰年。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2016年夏季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天津农业科学》2016,(11):141-143
根据天津市13个固定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2016年夏季天津市的气温、日照、降水等3个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和特点,并与历史同期气候条件进行对比,分析夏季农业气象条件对玉米、冬小麦等大田作物的影响,得出"夏季气温持续偏高,日照充足,降水偏多,6月的冰雹和大风对局地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7月强降水过程影响玉米后期产量,农业气象条件整体利弊参半"的结论,同时提出相应的农事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农业气候指标,分析了菏泽市2016年度全生育期有利、不利的气象条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夏玉米生育期间,总体气温、降水、日照充足。2016年夏玉米生育期间积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36.1℃,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97.3mm,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多97.4h。总体来看,2016年菏泽市夏玉米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其产量的影响有限,气候年景为平偏丰年。  相似文献   

17.
采用2年试验数据分析了免耕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剖面水分、可溶性碳和硝态氮变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较传统耕作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冬小麦拔节期、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0~10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且冬小麦关键生育时期土壤水分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分别提高冬小麦拔节期和扬花期0~40 cm土层平均含水量14.0%和10.3%;在冬小麦拔节期和灌浆期,免耕较传统耕作分别提高了土壤剖面0~100 cm平均硝态氮含量43.1%和5.7%。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不仅降低了冬小麦全生育期土壤剖面0~100 cm平均可溶性碳含量2.0%,而且降低了冬小麦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土层0~40 cm可溶性碳含量。  相似文献   

18.
昌吉市冬小麦生长发育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昌吉市冬小麦各生育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1.1播种出苗1.1.1昌吉市历年冬前>0℃的积温为380℃左右,总天数为50天左右。昌吉市冬小麦适播期以日平均气温降到15~18℃,5cm地温降到16~20℃为宜,当气温高于20℃、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2014年濮阳市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得知,小麦自播种至收获,全市降水偏少,越冬期日照略偏少(雾霾天气多);抽穗至灌浆前期气温略偏低,且回升较慢,发育略迟缓。由于播期底墒充足,小麦出苗快而整齐、均匀,光、温条件基本能满足冬小麦生长需求。除孕穗抽穗期降水偏多外,其他各生育期降水偏少,濮阳市个别地块一度出现旱情,但是气温偏高。总体来看,2014年濮阳市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利大于弊。政府在指挥农业生产中针对气象条件趋利避害、气象服务到位、农民管理措施得力,促使2014年濮阳市小麦总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各区农业气象条件分析东北、内蒙古:大部降水偏多5成至4倍,日照持平或偏少,其中黑龙江大部偏少10-20小时;大部气温与常年持平或偏低,其中吉林西部的部分地区偏低2℃-6℃;内蒙古东北部和东北地区最大积雪深度普遍有5-20厘米,局部地区有20-50厘米,气象条件总体不利于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生产。西北、华北、黄淮:大部光照接近常年同期,黄淮和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