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湘南银杏叶枯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影响发病的原因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并通过田间防治试验,初步筛选提出了防治药剂和方法,为大田防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2.
2016年秭归县双山茶场6.67hm2茶园,因茶尺蠖(Prout)危害绝收[1],年损失鲜茶5.0万kg,直接经济损失50余万元。为经济、生态、高效地控制茶尺蠖的再度发生与蔓延,特提出以下分类调查、因情施策的预测预防措施,以确保茶尺蠖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下。  相似文献   

3.
浅析茶小绿叶蝉的防控技术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生态农业发展和食品质量安全,逐步推广以生态、无公害为核心的茶小绿叶蝉综合防治体系,阐述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核心作用,尽量避免使用化学防治方法,着力构建茶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体系,确保茶叶品质可靠与绿色安全。  相似文献   

4.
滇南茶小绿叶蝉综合防治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根据1988~1993年对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和思茅地区茶园中的茶小绿叶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结果,遵照IPM的要求设计了:①以采代治,②试用新防治历,③按防治指标防治,④生物防治,4个分项防治措施,并进行了分项小区试验和综合利用这些防治措施的综合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4项单一防治措施和综合防治措施,在对茶叶产量和质量无影响,而又能控制茶园小绿叶蝉为害的情况下,经济和人力投入都比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少,而且降低了茶叶中农药残留量。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茶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 Drake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抽样技术,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及Iwao的回归模型分析了茶网蝽成虫、若虫的空间分布型,利用聚集均数分析其聚集原因,使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了其理论抽样数和若虫序贯抽样模型。结果表明,成虫、若虫空间分布型均呈密度依赖性负二项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成虫聚集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起,若虫密度低于2.624 9头/叶时聚集是由环境因素引起,若虫密度高于2.624 9头/叶时由环境因素与昆虫自身聚集习性共同引起。对若虫进行序贯抽样,当防治阈值为4头/叶、分布临界值为1.96时,防治上、下限方程分别为:■和■,百叶若虫量达到471头以上时需要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技术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技术,在田间设置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的5、10和20 m挂放密度处理区及其对照区,并对不同处理区和对照区中诱捕器诱集的茶尺蠖成虫和幼虫数量以及同一挂放密度下距性信息素诱捕器不同距离的茶尺蠖幼虫数量进行调查,确定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最佳挂放间距;在此基础上确定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茶尺蠖的田间防治效果,并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茶尺蠖成虫的田间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任何一个挂放密度下,处理区诱捕器诱集的茶尺蠖成虫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区诱捕器,但在不同挂放密度的小区之间单个诱捕器诱集的成虫数量差异不显著;当茶尺蠖幼虫重度发生(1 361.57头/m~2)时,10 m间隔挂放1套性信息素诱捕器可显著降低茶尺蠖幼虫的发生数量;当茶尺蠖幼虫轻度发生(38.40头/m~2)时,间距为20 m挂放一套性信息素诱捕器时,茶尺蠖的校正防治效果可达88.44%;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在6月上旬、8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初、9月下旬分别有一个明显的诱捕高峰期,与田间茶尺蠖的发生高峰期基本一致。表明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可作为大量诱捕和虫情监测的手段在茶园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鉴于茶小绿叶蝉虫体小、危害性大、隐敝性强、调查难度大,通过比较性诱法与网拍法,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建立预报公式。试验结果表明,两者差异极显著,性诱法可替代网拍法,可减轻了测报人员劳动强度,为大田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茶足柄瘤蚜茧蜂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苜蓿蚜为繁殖寄主,蚕豆作为蚜虫寄主植物,对茶足柄瘤蚜茧蜂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约40 d可完成1个茶足柄瘤蚜茧蜂生产周期;使用生长期为20 d的蚕豆苗,接种30~50头苜蓿蚜成虫,按照接蜂比为1︰100接种茶足柄瘤蚜茧蜂成蜂是繁殖该蜂的最优组合,可以节约繁蜂成本。  相似文献   

9.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及成虫的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主要害虫,两者为近缘种,外形十分相似,难以区分。为了便于茶叶技术人员识别这两种尺蠖,本研究通过饲养观察,比较了这两种尺蠖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提出了一种鉴别方法,即通过幼虫第2腹节背面八字形黑色斑纹的形态及该节上2对小黑点的位置进行幼虫鉴别,通过前后翅上外横线的形态进行成虫鉴别。采用分子鉴定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判别准确,且易于掌握,能准确区分茶尺蠖和灰茶尺蠖。本研究结果对这两种尺蠖的正确识别和田间防治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0.
茶毒蛾步甲的成、幼虫是茶毒蛾的主要捕食性天敌。一年两代,世代重叠,以成虫越冬,雌成虫寿命246—540天。一头幼虫一生能捕食3—6龄的茶毒幼虫33.2头,一头成虫在茶毒蛾一个世代中可捕食959头茶毒蛾幼虫。成虫在活动期能忍受饥饿55天,幼虫有相互残食习性。  相似文献   

11.
《湖北植保》2012,(1):64-64
无性系良种茶园以其发芽整齐、产量高、品质优、经济效益显著,而建立高标准茶园,采取规范的栽培种植技术,是提高茶树种植成活率及达到早投产、早丰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茶挂     
“茶挂”是指所有适合于品茗场合或能与茶事相结合可以悬挂的饰品。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叶枯病是由Alternaria allcrata.Glomcrlla cingnlata和Pestalocia ginrgo3种病源菌引起的,于6月中间开始发病,8-9月为盛期,10月逐渐停止。防治上主要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化学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4.
茶翅蝽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维亮 《植物保护》1990,16(6):22-23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叶枯病病原菌侵染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病原菌的初侵染来源、病菌对银杏离体叶片和实生苗叶片的侵害三个方面研究银杏叶病病原菌侵染特性,结果表明: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ss)可在落叶、冬芽、树皮、芽鳞片中越冬,以芽鳞片、冬芽、落叶为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存在于冬芽和芽鳞片中;各组织分离都未发现有盘多毛孢菌(Pestalotia ginkgo Hori)。在人工接种时,3种病原菌都只  相似文献   

16.
国文 《上海茶叶》2007,(4):38-39
新昌天姥山,早被人们公认为“唐诗之路”,据传西王母就在天姥山上建有行宫,从此而得名。该山高耸入云,浩瀚秀美,兼有西王母于此赠《水经》与大禹故典,古来名闻天下。  相似文献   

17.
林坤彬 《植物医生》2005,18(4):32-33
白芽奇兰茶系平和县农业局和崎岭乡政府科技工作者从茶树地方品种中单株选育而成的无性系乌龙茶省级优良新品种.该品种已成为平和县西部山区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也是平和县农业3大绿色食品之一.发展无公害白芽奇兰茶生产在平和县已有好几年的历史,如今已成为白芽奇兰茶生产的主流.  相似文献   

18.
19.
一杯香茗,袅袅清香,慢慢酌,细细啜,品赏妙韵,回味甘甜,这便是我在劳作之余最惬意的享受了。  相似文献   

20.
春分茶韵     
茶以春为贵,春贵在其时。而春分时节,气候宜人,新茶上市。正是啜茗品茶的好时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