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现代测报工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以来,全国农业部门大力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在自动化、智能化新型测报工具研发应用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开发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远程实时监控物联网,实现了对田间作物长势、害虫种类和数量、病菌孢子种类和数量以及田间小气候的远程实时监测;开发了害虫性诱实时监控和自动计数系统,实现了对螟蛾科、夜蛾科等重大害虫的远程实时监测;开发并改进了马铃薯晚疫病、小麦赤霉病的远程实时预警系统,实现了重大流行性病害的实时联网监测,提升了测报装备水平,提高了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加强新型测报工具试验示范工作力度,开发先进实用的现代监测工具,不断提高重大病虫害监测、自动记载和远程传输技术水平,推进粮食主产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化,2015年,笔者在中稻上进行了二化螟发生远程实时监测试验。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作物现代病虫测报建设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万才  黄冲 《植物保护》2018,44(5):159-167
2000年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国各级植保部门抓住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在新型测报工具研发应用、信息系统建设、预报发布方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明显进展。尤其是开发应用了重大病虫害远程监测物联网,实现了对田间作物长势、病虫害种类和数量,以及农田小气候的远程实时监测;开发了害虫性诱实时监控系统和病害实时预警系统,实现了对性诱剂敏感害虫以及对马铃薯晚疫病、小麦赤霉病的远程实时监测;建成和应用了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农作物病虫测报信息采集规范化、报送网络化、处理自动化、预报展示可视化;创新实施"电视—广播—手机—网络—明白纸""五位一体"现代病虫预报发布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预报信息的传输速度和覆盖面。但当前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气候异常、耕作制度和人类活动的变化导致病虫害暴发、重发频率提高,而测报体系又面临严重的人手不足、保障不力等问题;二是生态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对病虫测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势特色园艺作物将成为大产业,但技术贮备不足;四是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迫使加快技术革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下一步推进现代测报建设的对策:一是加强网点建设,推进测报装备自动化;二是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测报手段信息化;三是创新预报方式,推进预报发布多元化;四是加强技术研究,推进预测方法模型化;五是简化测报方法,推进测报调查实用化;六是加强体系建设,推进测报队伍专业化。  相似文献   

4.
突发性暴发性害虫监测预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草地螟、黏虫和稻飞虱等害虫,在我国表现出突发性和暴发性,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技术等“3S”技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和早期预警,对于该类害虫的有效防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我国病虫害监测预警研究方法、取得的进展和现代信息技术在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分析了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探讨了我国病虫害监测预警学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物联网技术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病虫害监测预警方式和手段,提高病虫害监测预警水平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近年测报工作实践,总结了物联网技术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与之相关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该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农作物病虫害物联网监测构架,以及进一步推进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发展历程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四川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近30年从"传统测报"到"信息测报、智慧测报"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在气候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四川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从建设完善省级病虫监测预警中心、加大病虫发生规律研究力度、强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各方面保障等方向努力,更好发挥病虫监测预警工作的公益性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7.
水稻重大病虫害跨境跨区域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及其携传的水稻病毒病是中国和越南、泰国等中南半岛国家重要的跨境跨区域迁飞发生和流行性病虫害。在建立中国水稻重大病虫害跨区域监测预警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中国和周边国家间水稻重大病虫害跨境跨区域监测预警体系,对于提高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及其传播的病毒病发生的早期预见性、增强防控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通过构建体系架构,合理布局站点,明确站点任务,实施信息共享和开展联合预警,逐步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在提高国内水稻重大病虫害预警防控能力,保障全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十四连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重大迁飞性害虫的监测预警能力,自2010年开始,在中国农业部的支持下,中国、越南两国实施了"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监测防治项目",双方通过互设联合监测站点,开展水稻迁飞性害虫等重大病虫害系统监测和发生信息交流、数据交换,以及实地调查和技术交流,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的早期预见性和可持续治理能力,使全国水稻病虫害出现了近10年的连续下降趋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我们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尤其是全国普遍存在人员减少、青黄不接和保障不力的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健全保障机制,保证工作条件,保持稳定运行;二是增加监测站点,统一监测标准,开展联合监测;三是构建信息网络,实时上报信息,实施信息共享;四是推广智能设备,提升装备水平,推动信息直采;五是强化技术研究,研究明确规律,提升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有效验证成都比昂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远程昆虫性诱测报仪对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成虫的远程实时可视化监测效果,确定适宜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型智能监测工具,为该虫的监测及防控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2020年,在四川省达川区、会理县先后应用远程昆虫性诱测报仪等工具对草地贪夜蛾成虫开展诱捕监测试验.[结果]测...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远程预警信息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北京市植保站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内各区(县)的数据采集人员、市里的数据分析人员和数据发布人员的业务流和信息流出发,用Asp+Oracle研制开发了北京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信息系统。系统以预警预测为目标,数据采集为基础,根据建立的预测模型及用户提交的病虫害情况和气象预报信息,实时监测预报北京市重大病虫害发生为害情况,预报结果以5级预警色地图和文字信息提供给用户。最终实现测报资料采集规范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和预报结果可视化。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是提高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测报能力重要途径。2009年以来,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工作快速发展,初步建成了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网络平台,显著加快了测报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处理能力。在总结全国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成绩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即通过加大宣传、加大投入、加大培训和行业推动,再通过3~5年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系统、健全省级系统、推进全国联网,逐步构建起以国家系统为支撑、省级系统为骨干、县级用户为单元的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网络体系,显著提高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能力,为植保防灾减灾提供更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重大害虫多具有迁飞性,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预警在害虫防治中极为重要,本文回顾了李光博院士在重大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领域中做出的重要贡献,主要包括:20世纪60年代,在揭示黏虫远距离迁飞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黏虫“异地”测报技术,被农业农村部批准列入全国统一测报办法推广应用并传承至今,成为迁飞性害虫预测预报的经典理论;20世纪80年代,李光博院士又领导研究团队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黏虫“异地”测报中,成功研制出黏虫测报专家系统,进一步提高了黏虫的预测预报理论和技术水平。同时也在迁飞性害虫预测预报信息化方面做出新的探索,研发了昆虫飞行数据微机采集分析系统,为昆虫迁飞行为和机理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也为我国迁飞性害虫的监测和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还介绍了研究团队在后续研究中,继承和发展李光博院士的学术思想,在昆虫雷达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的开发研制方面做出新的突破,对未来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使用"闪讯"TM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和干式性诱捕器开展了斜纹夜蛾田间动态监测。结果表明,TM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到的斜纹夜蛾的诱虫量、峰期与当地斜纹夜蛾田间发生情况对应明显,吻合度高,能较好地监测斜纹夜蛾田间种群数量动态消长情况,诱捕效果优于常规性诱捕器。监测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能将监测数据通过网络平台、手机APP等终端设备及时传送到用户手中,建议其作为测报新工具推广应用。但该系统有漏记,也有重复计数的可能,这其中的原因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闪讯~(TM)"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蔬菜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豆野螟等害虫发生动态,结果显示: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豆野螟等害虫在2015年4月至11月均有发生;斜纹夜蛾发生高峰期在9月和11月,甜菜夜蛾的在5月、6月、9月,小菜蛾的在4月、5月、10月,豆野螟的在5月和6月;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应用于蔬菜害虫测报省工、省力、实用、高效、准确、先进。  相似文献   

14.
《植物保护》2009,35(1)
为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扩大病虫信息的覆盖面和入户率。更有效地指导科学防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本项目综合了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计算机和视频等技术,集成研发和推广应用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技术这一新技术。主要包含以下科技内容:1.探索出钻蛀性害虫、食叶性害虫、地下害虫、迁飞性和小型害虫,病害,草害,鼠害及其生存环境的视频素材采集技术;2.开发了病虫草鼠视频素材数据库、电子数字地理基图库和病虫信息输出图形库等病虫电视预报素材管理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15.
对陕西省各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现状进行了调研,总结回顾了近年来病虫测报工作取得的成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陕西省病虫测报状况,对今后病虫监测预警工作发展提出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植保工作的核心在于高效的测报预警,病虫害测报预警关乎最终的防控效果,因此如何提高测报准确率是提升植保整体工作效率的关键.植保技术标准化作为农业标准化的重要一环,是当下科技兴农的重要载体,对农业绿色转型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标准及标准化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农业病虫害测报预警体系标准及标准化现状进行了相应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农业病虫害测报预警标准化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传感器、遥感等技术的快速发展, 智能虫情测报灯、智能性诱捕器、昆虫雷达、无人机遥感、卫星遥感、智能识别App等现代智能农作物病虫监测装备及重大病虫害实时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本文综述了我国近5年在利用光谱遥感、昆虫雷达、图像识别等技术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分析了各类技术存在的不足与难点, 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以期为充分利用空天地多源数据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精准预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正>针对今年粮食作物病虫害总体呈加重发生态势,农业部要求各地加强监测预警,强化防控措施,全力打好病虫防控攻坚战,实现"虫口夺粮"。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调查和专家会商研判,2014年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呈加重发生趋势,预计发生面积2.45亿hm2次,比2013年扩大10%左右。一是迁飞性害虫发生重于上年。受境内外越冬基数偏大及华南稻区春季降水偏多影响,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程度重于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通辽市农作物监测预警体系在区域站建设、监测预警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通过全面总结本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具体做法,分析了在当前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对性地提出了争取各级项目支持、增加财政投入、加强测报队伍管理、加强测报人员技术培训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植保导刊》2023,(4):99-100
<正>2023年4月11—12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河南郑州组织召开2023年全国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交流前期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和监测防控技术研究进展,会商研判下阶段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安排部署以小麦为主的夏粮病虫害监测预警重点工作。19个小麦主产省份测报工作负责人参会,全国农技中心总农艺师王积军、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李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