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江习 《食用菌》1999,(2):14-14
在双孢菇栽培中,麦粒菌种较粪草菌种具有菌丝生长旺盛,菌种萌发早,发菌快,播种方便,菌种利用率高,产量高等优点,受到菇农的普遍欢迎,已得到广泛使用.传统的麦粒菌种制作方法是通过煮麦粒来增加麦粒含水量,常造成麦粒破肚或水过大过小,不易操作,制种成功率偏低.新法采用蒸麦粒很好地解决了以上不足,制种成功率大大提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平菇纯麦粒菌种易污染、积水、破裂发粘和老化。我们经过近3年的实验,改煮沸为浸泡,拌入稻麦草粉等添加剂,并在瓶底垫0.5cm厚的干料,用米糠、、棉籽壳、草粉作封口料,打孔接种,大大减少了制种难度,污染率小于5%。满瓶日数为原来的一半,最快为一周;菌种不积水,麦粒不破裂;制种成本降低10—15%。这种方法稍加改变和调整,可用于双孢蘑菇麦粒种的大规模生产。也可用于金针菇、黑木耳、黄背木耳、香菇、猴头等的麦粒菌种制作。  相似文献   

3.
麦粒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粒制种技术麦粒菌种以其营养丰富,菌丝生长炔,菌丝壮及转接率高等优点,深受菌种制作者和广大菇农喜爱。尤其在平菇生产中,应用更为广泛。根据笔音几年的实践,总结出一种较为理想的制种方法。现报告如下。1培养料配方麦粒90%,木屑8%,石膏粉1%,葡萄糖或蔗...  相似文献   

4.
常规生产麦粒菌种,瓶中麦粒不固定,在灭菌、接种、搬运过程中易与棉塞接触,棉塞和封口纸受潮,菌种的杂菌污染率较高。又由于菌种不能接到培养基底部,菌丝只能从上往下长,培养时间较长,耗养量大。为此,我们开展了用木屑培养基固定麦粒培养基,并在培养基中间钻接种孔制种试验,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供试菌株 金针菇杂交19号,引自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栽培中所用的麦粒菌种因具有营养丰富、透气性好、发菌快、菌丝生长旺盛、接种简便、用种省、播种均匀、使用效果好等优点,成为平菇等生产中最常用的栽培种培养基.但如果麦粒菌种配制不好,尤其是水分过多或蒸煮过度时,会出现培养基发酸、发黏,菌丝生长稀疏、缓慢,甚至造成污染,导致制种失败.据笔者多年从事食用菌制种工作的经验,用麦粒制作菌种时,应严格控制含水量,不要蒸煮,并把好以下五个关口.  相似文献   

6.
棉籽壳麦粒混合制种实践表明,用纯棉棉籽壳制作的凤尾菇栽培种,成本低,但菌丝上床后恢复吃料较慢,在等量接种情况下,一般要比纯麦粒种减产2~3成。而纯麦粒种耗费粮食,菌龄甚难控制,往往影响菌种计划供应。为此我们于1984年进行了棉籽壳麦粒混合制种试验。试验设A、B、C、D四个处理,每个处理20瓶,每  相似文献   

7.
在食用菌生产中常用麦粒来生产菌种,但后期易出现糖化现象,导致制种失败。经过多次的试验,采用以下制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该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牛艳萍 《食用菌》2006,28(6):55-55
平菇原种的生产目前主要是麦粒制种,由于麦粒营养成分高,故而菌种生长较快。对栽培季节在秋冬的北方来说,原种的生产大多是在炎热的夏季至初秋(7~10月)。这段时间一般气温较高,菌种生长较快。如果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就给制种工作带来了保存的麻烦。大量的菌种堆积,时间过长菌种会老化,生命力下降,产生大量浪费。我们把多余的菌种放在-10℃左右冰柜(或冷藏室中),冷冻20~30d,需要时提前2~3d取出,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产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巴中罐头食品厂为了提高蘑菇菌种质量,对蘑菇麦粒菌种进行了三年的深入研究。最近,巴中县科委对该项目组织的技术鉴定已获得通过。该项目解决了菌种配方,含水量及酸碱度等关键性技术。目前本地实际推广面积已达16.3%,蘑菇产量比草料菌种增产39.4%,制种成本比草料菌种降低62.1%。实践证明,本制种工艺先进合理,成本低,蘑菇单产高,能取得明显社会  相似文献   

10.
农家食用菌制种的操作经简化后,能免除传统制种所需的昂贵设备、原料、药物及相关用品,既能节省投资,又能使制种周期缩短20~30天。 1 制种原料简化以 麦粒、谷粒、玉米粒或树木枝条等任选1种为原料,辅以菌种包衣剂包衣后制成的全营养高氮型菌种通用培养基用于接植母种、原种、栽培种。 2.高压灭茵简化 将母种和原种培养基放入“苏泊尔”  相似文献   

11.
以麦粒制种在食用菌生产中收效良好,已被国内外所证实,并日益推广。但因小麦的产区狭窄,价格较高,对更广泛的发展凤尾菇等食用菌生产有所影响。本试验以小麦粒、玉米粒、玉米渣、高粱粒及锯木屑为制种材料,进行箱栽试验,结果表明,上述几种谷粒菌种的生产性状相仿,并都好于锯木屑菌种,说明以谷代麦制做凤尾菇菌种也是可行的。一、材料与方法 1.培养基的配制①小麦粒加2.5%碳酸钙;②玉米粒加2.5%碳酸钙;③玉米渣加2.5%碳酸钙;④高粱粒加2.5%碳酸钙;  相似文献   

12.
双孢菇麦粒菌种制作改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常规的双孢菇麦粒菌种制作方法是将麦粒经浸泡煮沸后经灭菌用于制种.这一制作流程存在着难以掌握麦粒含水量的缺陷:当浸泡和煮沸时间过长(达较高含水量时)煮沸或高压灭菌过程会使麦粒破裂,浆液渗出导致培养基成糊状.接种后菌丝生长缓慢并易结菌块.含水量过小时又会出现菌丝生长不良或不发菌.改良技术减少了煮沸环节又可使麦粒在保持较高含水量的前提下避免原常规流程的不足.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前,双孢蘑菇麦粒菌种受到了广大菇农欢迎,并已大面积推广.究其原因主要是麦粒营养丰富,呈粒状,播种方便,制作简易,适于大规模生产,菌丝浓密健壮,播种后发菌快,生命力强,不易衰老退化,用种量少,单位面积产量高.然而在制种过程中,如麦粒含水量掌握不好,杂菌污染率较高,成功率很低.经我们多年实践,认为只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就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4.
蘑菇麦粒菌种以其原料易得、省工省料、制作简便,菌种质量好,播种后萌发快、成活率高、生活力强,用种量少,单产高等诸多优点,而倍受栽培者亲睐.然而,在制种过程中由于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失败的也屡见不鲜.本文根据笔者的实践和调查结果,对蘑菇麦粒种生产失败原因作一分析,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韩金陵 《食用菌》2013,35(1):51+58
现在双孢蘑菇栽培种基本上都使用麦粒菌种,麦粒菌种具有制作方便萌发快,便于撤播省工省时等优点.笔者认为家庭自制菌种应以三级种即栽培种为主,所用原种可到有声望的科研单位或大型菌种厂购买,一般一瓶麦粒原种(二级种,下称原种)可转接栽培种80~100瓶,500 m2的菇棚所用原种不超过8瓶,可接栽培种800瓶左右.另外栽培种制作简单,一般情况下,利用家庭闲置的房屋均可,制种原料易得、投资小、劳动强度低,老人小孩都可装瓶接种.生产时间短,一个500 m2标准菇棚所需的菌种,一般1~3 d即可完成,同时家庭自制菌种仅制栽培种不生产技术含量高、时间长,制作繁琐的原种和母种.所以大部分人稍加学习都可掌握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双孢蘑菇优良菌株筛选及制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1个双孢蘑菇菌株,进行了不同菌株、原料配方、制种料处理方式和制种封口材料的试验。结果表明,福建2796菌株菌丝生长最快,其适宜的母种培养基配方为小麦汁和牛粪培养基,在生产原种时小麦粒以预泡10h后菌种质量较好,制种封口材料以棉花塞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前,麦粒菌种已普遍应用于各种食用菌的菌种制作,特别是蘑菇麦粒菌种,更是深受栽培者的欢迎。为此,特将蘑菇麦粒种的制作技术作一较详细的介绍,以供同行们参考。(一) 原料的质量要求麦粒要求完整,大小均匀,不破损,不发霉,不虫蛀,未发芽。谷壳要新鲜无杂质,无砂粒,无霉变,无虫源,牛粪要  相似文献   

18.
小麦粒营养丰富,蘑菇菌丝生长健壮,播种时每个麦粒都是一发菌点,每瓶菌种播种面积比粪草种、棉子壳种大,单位面积用种的成本也低.我们已应用三年,现将其制作方法简介如下:(一)浸泡麦粒4月做原种时,气温低于15℃,水温低麦粒吸水很慢,可用温水浸泡,或冷水泡10小时左右,再放锅中煮沸20分钟.如制种量大,可将小麦放水缸或水泥池中,通入锅炉的蒸汽煮沸,并用铁铲经常翻动,使小麦受热、吸水均匀,至麦粒内无白心、又未破皮时捞出,沥水后放水泥地上摊晾2小时,待看不到麦粒表面水迹,就可以与其他配料混合.若配料中有牛粪、稻壳、河泥等水分应先调好.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国内外双孢蘑菇的栽培历史,介绍了国内麦粒菌种生产现状与国外专业化菌种公司生产麦粒菌种现状,阐述了双孢蘑菇麦粒菌种的生产流程,对比分析了国内与国外采用的不同生产技术、麦粒菌袋的应用以及国内外麦粒菌种质量差异。为我国麦粒菌种高质量高效地应用于双孢蘑菇生产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巴西蘑菇标准箱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巴西蘑菇ABM-3菌株为试验对象,比较了麦粒菌种、发酵棉籽壳菌种、棉籽壳菌种和新型泥炭土菌种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结果表明,以泥炭土为主料的新型制种方法具有制种快、菌种保存期长、萌发定植快、成本低等优点.采用熟料标准箱式栽培,以棉籽壳为主料,发酵后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发满后置于标准箱中,泥炭土覆土栽培;供试的四种配方栽培料中最佳配方的鲜菇产量可达9.0 kg/m2,与发酵料床式栽培产量相当;子实体的镉含量平均值为0.42 mg/kg,产品符合国家质检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