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室内测定后斑小瓢虫[Scymnus(Pullus)posticalis(Coleoptera:Coccinellidae)]对竹茎扁蚜[Pseudoregma bambusicola(Homoptera:Hormaphididae)]的最佳捕食密度、最大捕食量、干扰系数、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等参数,研究后斑小瓢虫对竹茎扁蚜的控害潜能,通过后斑小瓢虫生命表的测定,探明利用竹茎扁蚜饲养后斑小瓢虫的种群增长趋势,为开发利用后斑小瓢虫防治竹茎扁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温度(23±1)℃,相对湿度70%~73%条件下,采用塑料盒定时定量饲养观察方法测定后斑小瓢虫对竹茎扁蚜的捕食功能,测试后斑小瓢虫自身密度的干扰效应;使用DPS软件,分别用Holling-Ⅱ型、汪世泽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和金开正捕食者-猎物功能反应统计模型等昆虫生态学方法进行拟合,分析后斑小瓢虫对竹茎扁蚜的最佳捕食密度、最大捕食量、干扰系数、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等参数,研究后斑小瓢虫对竹茎扁蚜种群的调节作用;通过在林间设置纱网笼罩饲养法测定后斑小瓢虫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后斑小瓢虫内禀增长力等种群数量特征。【结果】在实验室特定条件下,捕食功能反应测定得出后斑小瓢虫3龄幼虫和成虫对竹茎扁蚜平均日捕食量最大可达75头和81头,表明后斑小瓢虫3龄幼虫和成虫对竹茎扁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后斑小瓢虫自身密度的干扰效应测定结果反映,后斑小瓢虫释放比例为1∶38.8时可以达到最大的控害效能;生命表参数测定结果表明,室内饲养雌成虫的存活率可以达到63%,经过1个世代种群可以增长85.3638倍,在试验温度范围内种群周限增长率(λ)均大于1,后斑小瓢虫在实验室内饲养的种群成几何级数增长。通过生命表参数比较和功能反应模型分析,表明后斑小瓢虫对竹茎扁蚜具有较强的取食及繁殖能力,对竹茎扁蚜种群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结论】用竹茎扁蚜饲养的后斑小瓢虫种群成几何级数增长;后斑小瓢虫对竹茎扁蚜具有较大的控害潜能。  相似文献   

2.
对中华草蛉与异色瓢虫的幼虫和成虫种间以及各虫态天敌昆虫共存情况下的竞争干扰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中华草蛉幼虫与异色瓢虫幼虫竞争干扰明显,在共同捕食时中华草蛉幼虫占优势,成虫间竞争干扰以异色瓢虫捕食蚜虫优势明显大于中华草蛉.2种天敌昆虫各虫态共同捕食蚜虫时高龄幼虫及成虫捕杀低龄幼虫竞争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对克拉玛依农田开发区防护林上发生的杨盾蚧天敌昆虫种类及其自然控制作用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杨盾蚧天敌昆虫主要是长棒四节蚜小蜂和孪斑唇瓢虫,其中长棒四节蚜小蜂自然寄生率高达41.5%。此外,在室内对杨盾蚧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孪斑唇瓢虫的捕食量以及孪斑唇瓢虫和杨盾蚧之间的密度功能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孪斑唇瓢虫对杨盾蚧若虫具有较大的捕食潜能,而且对若虫的寻找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七星瓢虫成虫对蠕须盾蚧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是毛竹害虫——蠕须盾蚧(Kuwanaspis vermiformis (Takahashi))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为科学评价七星瓢虫对蠕须盾蚧的捕食能力及利用价值,对七星瓢虫成虫对蠕须盾蚧1龄若虫、2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 Holling-域型圆盘方程,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应用 Holling-域型方程拟合七星瓢虫成虫对蠕须盾蚧1 龄与 2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21.3、127.8、51.6头;应用 Holling-芋型方程拟合七星瓢虫成虫对蠕须盾蚧1 龄与 2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日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40.43、37.78、23.51头.说明七星瓢虫成虫对蠕须盾蚧具有较强的捕食潜力,是控制蠕须盾蚧的重要天敌资源  相似文献   

5.
辽宁松干蚧捕食天敌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柴希民 《林业科学》1998,34(2):58-62
采用样方内各种捕食天敌数量与其捕食量引起辽宁松干蚧MatsucocusliaoningensisTang1)死亡数的调查统计法、K-值图解分析法,研究了辽宁松干蚧捕食天敌的作用。发现捕食天敌对雌成虫有较大的捕食作用,对卵囊的作用较小。在瓢虫类、草蛉类、螨类、蝽类、蚂蚁类和蜘蛛类捕食天敌中,瓢虫类的捕食作用最大,其次是蚂蚁类。瓢虫主要种类是异色瓢虫、刻点艳瓢虫、蒙古光瓢虫;蚂蚁主要有扁平虹臭蚁和双齿多刺蚁。  相似文献   

6.
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rstri,其成虫和幼虫捕食多种蚧虫,尤以杨树上梨齿盾蚧捕食作用最明显,是控制梨齿盾蚧大发生的重要天敌之 1 生物学特性 红点唇瓢虫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树干裂缝、石缝、枯枝落叶等处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取食。第1代卵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虫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蛹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二代卵期为7月中旬至7月下旬,幼虫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蛹期为8月上旬至9月上旬。  相似文献   

7.
用人工配合饲料(20号)饲育日本松干蚧天敌隐斑瓢虫幼虫,经近8年累计饲养70582头,育成43851头,总成育率为62.1%。饲养结果表明:1.用人工配合饲料或天然饲料饲育隐斑瓢虫幼虫,其成育后的蛹重、蛹期和成虫个体大小,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2.育成的成虫,其羽化、交尾、产卵(生殖力)和生活力(寿命)等主要生物学特性均属正常。3.连续用人工配合饲料繁育至第五代后的瓢虫,对日本松干蚧的捕食能力基本不受影响。基于上述几点,作者认为:该饲料适用于室内大量饲养隐斑瓢虫幼虫。  相似文献   

8.
采用踏查和灯诱等方法,系统调查了徐州市林业害虫的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类、寄主和分布等情况,并根据分布范围和成虫标本采集总数,将捕食性天敌种类划分为优势种类、常见种类和稀有种类。调查结果显示,徐州市共有捕食性天敌7目26科107种,对比历史上已有记载的7目15科49种,此次仅调查到26种,另新增记录58种。调查到的84种捕食性天敌(隶属于7目25科)中,在全市分布较广的常见种类达41种,其余43种为稀有种类,仅分布在1—2个县(市、区)。41种常见种类中,分布广且成虫标本数超过10枚的优势种类共14种,分别为半翅目的暴猎蝽、褐负蝽,鞘翅目的绿步甲、黄斑青步甲、中华婪步甲、黑缘红瓢虫、异色瓢虫、十二斑褐菌瓢虫,膜翅目的陆马蜂,双翅目的黑带食蚜蝇、中华食虫虻,蜻蜓目的黄蜻和脉翅目的中华草蛉及螳螂目的中华大刀螂等。该调查首次系统查明了徐州市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初步掌握了它们的寄主、分布和发生等资源现状,为开展美国白蛾和杨小舟蛾等重要林业害虫的本土捕食性天敌昆虫生物学特性和保护利用技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二双斑唇瓢虫ChilocorusbijugusMulsant是昆明地区白蜡虫EriceruspelaChavannes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人工放养的白蜡园内严重危害白蜡虫雄幼虫和蛹。该虫卵、老熟幼虫、蛹和成虫各有一明显的发生高峰期,依次为:卵,6月中旬;老熟幼虫,7月上旬;蛹,7月中旬;成虫,7月下旬。1~4龄幼虫和成虫平均每日捕食白蜡虫分别为76头,204头,1223头,2468头和2674头。整个幼虫期平均捕食蜡虫20943头,成虫期10000余头。危害高峰期在7月中旬至下旬,每头瓢虫一生可造成1384g的蜡花损失。一株2~3年生女贞树平均损失蜡花11043g,损失率为2653%。  相似文献   

10.
红点唇瓢虫、湖北红点唇瓢虫、细缘唇瓢虫、中原寡节瓢虫是樟白轮蚧 ( Aulacaspis rosarum ) 的4 种捕食性天敌, 本文以检索表形式区分它们的成虫和幼虫。  相似文献   

11.
异色瓢虫对紫薇长斑蚜捕食及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紫薇长斑蚜Tinocallis kahawaluokalani的捕食能力,通过室内试验测定异色瓢虫成虫对紫薇长斑蚜的捕食功能。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对紫薇长斑蚜的捕食功能符合HollingⅡ反应模型,方程式为Na=0.987 5N/(1+0.005 43N),瞬时攻击率为0.987 5,处置时间为0.005 5 d;通过Hassell和Valley干扰模型拟合,得到捕食作用率E与猎物密度P的关系为E=0.542P-0.809,捕食常数为0.542,干扰系数为0.809;通过对Holling反应新模型进行拟合,方程式为Na=127.99exp(-61.55/N),最佳寻找密度为61.55头。田间试验表明释放异色瓢虫成虫能有效控制紫薇长斑蚜密度,其中瓢蚜比1:20和1:10的防治效果基本相同,而1:40的防治效果在短期内(7 d)不如1:20和1:10,但长期(28 d)防效趋于一致。从经济学和生态学的角度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
二双斑唇瓢虫Chilocorus bijugus Mulsant是昆明地区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人工放养的白园内严重危害白蜡虫雄幼虫和蛹。该虫卵、老熟幼虫、蛹和成虫各有一明显的发生高峰期,依次为:卵,6月中旬;老熟幼虫,7月上旬,蛹,7月中旬;成虫,7月下旬。1-4龄幼虫和成虫平均每日捕食白蜡虫分别为7.6头,20.4头,122.3头,264.8头  相似文献   

13.
大突肩瓢虫Synonycha grandis对居竹伪角蚜Pseudoregma bambusicola和绿竹链蚧Bambusaspis notabile、密竹链蚧B.miliaris等绿竹主要害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了解捕食性天敌的捕食行为是有效选择天敌用于生物防治成败的关键,为此,观察研究了大突肩瓢虫捕食居竹伪角蚜的行为以及各种行为时间分配。结果表明:大突肩瓢虫捕食行为分为搜寻、取食、清洁、静息、整翅、排泄6个过程,以积极搜索式为主,偶见坐等捕食。幼虫无展翅和清洁行为,且排泄和静息行为较少发生。在饥饿状态下,成虫整个捕食过程各行为所占的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取食时间、搜寻时间、静息时间、清洁时间,取食时间占观察总时长的47.02%;各龄幼虫的取食时间显著长于搜寻时间,虫龄越大,取食时间越长;嚼食时间随虫龄的增大而缩短,成虫的嚼食时间显著短于幼虫。  相似文献   

14.
龟纹瓢虫对枸杞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龟纹瓢虫是田间捕食枸杞蚜的天敌优势种之一.在室内对龟纹瓢虫对枸杞蚜的捕食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龟纹瓢虫成虫对枸杞蚜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型反应模型,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0.716N/(1 0.0159N),其寻找效应随着枸杞蚜若蚜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龟纹瓢虫成虫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用Watt模型拟合为A=84.244P-0.4346,其捕食作用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用Hassell-Varley干扰反应模型拟合为E=0.9085P-0.3326.  相似文献   

15.
瓢虫成虫和幼虫大部份能捕食松林中的蚜虫、介壳虫等害虫的多种虫态,是一类较有利用前途的天敌昆虫。为了摸清本地区松林瓢虫的种类和发生消长情况,为保护和利  相似文献   

16.
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是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i密竹链蚧Bambusaspis miliaris的一种主要天敌,该瓢虫成虫捕食密竹链蚧的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其寻找效应随着密竹链蚧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用该方程计算可求出红点唇瓢虫成虫对密竹链蚧的日捕食上限:1龄若虫为107.1头,2龄若虫为80.7头,雌成虫为56.0头。红点唇瓢虫成虫对密竹链蚧的日最佳寻找密度:1龄若虫、2龄若虫与雌成虫分别为35.8、27.0、19.2头。这对生产上利用红点唇瓢虫成虫防治绿竹密竹链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红点唇瓢虫的取食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是多种蚧虫的天敌,在我国分布于23个省市。由于该虫觅食能力和繁殖能力较强,并能建立比较稳定的种群,其成虫及幼虫能捕食蚧虫的成虫、若虫与卵,对蚧虫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是影响蚧种群的重要因子,因此研究其取食习性及特点,对增加瓢虫种群数量,特别是对人工饲养瓢虫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团聚丽瓢虫Adalia conglomerate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对铁杉球蚜的捕食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团聚丽瓢虫1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团聚丽瓢虫卵期、1、2、3、4龄、预蛹和蛹的发育历期平均分别是10d~15d,5d~11d,7d~11d,7d~11d,8d~16d,20d~30d,15d~18d。团聚丽瓢虫成虫和3龄幼虫可捕食所有龄期的铁杉球蚜,尤其喜欢捕食卵。捕食能力随着自身龄期增大而增大,成虫日最大捕食量最大,为344.8头。团聚丽瓢虫成虫和幼虫对铁杉球蚜卵的捕食效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成虫对铁杉球蚜的寻找效应用Hassel&Varley模型进行模拟,模型为E=0.4517P^0.5568,r^2=0.9859,表明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个体间的干扰越强,表现出对铁杉球蚜的捕食作用减小。  相似文献   

19.
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是红树林木榄+桐花树群落上的重要害虫,在广东省局部区域的红树林保护区,已经对木榄造成严重危害。白缘蛀果斑螟1年完成4代,第1至第3代虫历时48~66d,越冬代历时180d;荔枝异形小卷蛾1年完成5代,第1至第4代虫历时39~44d,越冬代历时188d。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幼虫均危害木榄的花萼和胚轴,荔枝异形小卷蛾能够迁移到桐花树上危害桐花果实。在木榄+桐花树群落上,白缘蛀果斑螟成虫占54%,荔枝异形小卷蛾成虫占46%。林间世代重叠,以幼虫和蛹越冬。在4月下旬~5月中旬,受害花萼和受害胚轴数量有一个高峰期,而7月上旬-10月中旬,则有一个明显的低值期。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种群数量消长规律与受害花萼和受害胚轴的数量变化规律成正相关,前者同样也出现一个高峰期和一个低值期。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与捕食性蜘蛛数量的比例为1:0.30,捕食性蜘蛛的捕食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根据浙江省松干蚧研究协作组1974年的调查的捕食量测定:杭州桃源岭雷殿山和九里松一带松林中,隐斑瓢虫和异色瓢虫的虫口数量分别占瓢虫总数量的18.6—64.8%和6.8一37.1%;隐斑瓢虫和异色瓢虫的成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