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验证GF-1 WFV(16 m分辨率)在不食草马先蒿遥感监测的适用性,了解巴音布鲁克草原不食草马先蒿的分布。【方法】利用校正后的GF-1 WFV遥感卫星影像,结合实测光谱数据,采用目视解译结合监督分类的方法,对研究区的不食草马先蒿进行识别,验证其分类精度,并对研究区马先蒿的分类精度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影像解译整体精度为80.91%,Kappa系数为0.71,分类结果较好;得到了巴音布鲁克草原不食草马先蒿分布范围和影响分类精度的主要原因。【结论】利用16 m分辨率GF-1 WFV多光谱遥感数据对巴音布鲁克草原不食草马先蒿进行遥感监测是可行的。通过对研究区遥感解译的分类结果和实地踏查发现,不食草马先蒿危害面积较大,且多为连片分布、顺河流分布;危害较为严重的区域为巴音布鲁克总场巴音布鲁克分场、巴音郭楞乡哈尔萨拉村、巴音布鲁克镇巴西里克村。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在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兰科(Orchidaceae)虾脊兰属(Calanthe)的1种新分布记录种—戟形虾脊兰(Calanthe nipponica Makino)。【方法】对戟形虾脊兰的生物学性状、生境及野生资源现状进行了简述。【结果】甘肃省虾脊兰属植物分布记录有12种,且主要分布在甘肃南部地区,在甘肃中部分布记录有3种。【结论】戟形虾脊兰在甘肃的发现为该植物的扩散路线提供了新的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超临界萃取条件及其化学组成.【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萃取条件.将最优萃取条件下得到的挥发油,经柱色层族组成分离为非极性、弱极性和极性3种馏分,并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斑唇马先蒿挥发油最优萃取条件为:压力25 Mpa,温度45℃,CO2流量16mL/min.斑唇马先蒿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27种化合物,其中非极性馏分、弱极性馏分、极性馏分的主要组成成分分别为烷烃类、酯类和脂肪酸类.在其挥发油成分中,脂肪酸类化合物占绝对优势,总相对含量为62.698%;其中亚麻酸(18.497%)的相对含量最高,其次为正十六烷酸(15.698%)和亚油酸(7.286%).【结论】本研究获得的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萃取条件温和,效率高,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种类丰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菊科蒿属植物适应土壤干旱条件的抗氧化特性,为揭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演替的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土高原演替初期阶段的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茭蒿(Artemisiagiraldii Pamp.)、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 Web.ex Stechm.)3种优势种和1种常见种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inn.)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利用称质量控水法,将土壤含水量分别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适宜水分对照)、55%(中度水分胁迫)和35%(重度水分胁迫),测定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4种菊科蒿属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抗坏血酸(Vc)、类胡萝卜素(Car)含量的变化,并采用隶属(反隶属)函数法对4种菊科蒿属植物的抗氧化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在水分胁迫条件下,铁杆蒿具有相对最高的SOD活性和最低的POD活性;猪毛蒿的CAT、POD活性相对偏低,其余各项指标的活性和含量相对均衡,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茭蒿有相对最高的CAT活性、Vc含量、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最低的Car含量;黄花蒿有相对最高的POD活性、Car含量和相对最低的Vc含量、SOD活性、膜脂过氧化程度。4种蒿属植物铁杆蒿、猪毛蒿、茭蒿、黄花蒿在水分胁迫下的抗氧化特性隶属值分别为0.369,0.418,0.428,0.514。【结论】在水分胁迫条件下,4种菊科蒿属植物的抗氧化特性差异较大,综合评价认为,黄花蒿整体抗氧化能力最强,茭蒿、猪毛蒿次之,铁杆蒿最弱。  相似文献   

5.
[目的]有效遏制有害杂草轮叶马先蒿(Pedicularis verticillata L.)在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的大面积发生.[方法]综合2006和2007年的单项除草剂化学防除效果,2008年选用2,4-D丁酯和二钾四氯钠盐2种药剂进行化学防除对比试验.[结果]不同时期不同浓度的药剂对轮叶马先蒿的防除效果不同;喷施2种药剂,防除有害杂草轮叶马先蒿的最佳时期均为盛花期;2,4-D丁酯的喷施对禾本科盖度有一定的影响,而二钾四氯钠盐的喷施对禾本科牧草没有影响.[结论]二钾四氯钠盐为灭杀轮叶马先蒿的最佳药剂.  相似文献   

6.
人工红松林疱锈病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28块典型样地调查,经数据处理后得出:林中红松疱锈病的发生程度与病原中转寄主马先蒿属植物存在与否关系密切。两者相距50m以上时,病害明显减轻。不同罹病程度林分的土壤物理性状调查表明:土壤渗透系数越低,林分患病与马先蒿出现的频率越高。立地土壤中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高低与病害的发生程度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低温胁迫对3种绿绒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3种绿绒蒿生理生化指标对低温的响应规律。【方法】以贝利叶绿绒蒿(Meconopsis baileyi)、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高茎绿绒蒿(Meconopsis superba)的半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人工模拟低温胁迫环境(4℃)对3种幼苗叶片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3种绿绒蒿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通过比较不同低温胁迫时间下3种绿绒蒿生理生化指标对低温的响应规律,推断出高茎绿绒蒿较之其它两种绿绒蒿的抗寒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温胁迫对3种绿绒蒿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人工气候箱的方法,测定了低温胁迫4℃下贝利叶绿绒蒿(Meconopsis baileyi)、多刺绿绒蒿(M.horridula)、高茎绿绒蒿(M.superba)3种绿绒蒿幼苗的荧光参数。【结果】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绿绒蒿幼苗的最大荧光F_m、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量子效率Y(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逐渐下降,非光化学淬灭(NPQ)先上升后下降,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Y(NPQ)和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逐渐升高。经过48 h自然恢复,3种幼苗的F_m均恢复到0 h(CK)水平,ETR、F_v/F_m有所回升,Y(NPQ)恢复到显著高于0 h(CK)水平。3种绿绒蒿在低温胁迫下均能通过有效地调节叶绿素荧光参数来进行自我调控,均具有一定的抗寒性,但不同种之间仍具有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绿绒蒿属植物的引种栽培以及高山植物抗寒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甘肃省文县进行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厘清文县野生中药资源的现状.【方法】通过查阅腊叶标本,结合野外考察的结果,对桔梗科系统的分布和分类进行整理及分析.【结果】鉴定出桔梗科植物在甘肃省自然分布的4个新纪录种,分别为党参属的川鄂党参Codonopsis heuryi Oliv.,川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subsp.tangshen,风铃草属的西南风铃草Campanula colorata Wall.以及沙参属的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Thunb.)Fisch.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甘肃省渭源县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病样中的茎线虫种类。【方法】采用形态学特征、ITS-rDNA与28S-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特异性引物PCR扩增、PCR-ITS-RFLP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类鉴定。【结果】甘肃省党参茎线虫群体形态特征与花生茎线虫Ditylenchus arachis相似,形态测量均值虽存在差异,但是范围值基本一致;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线虫与花生茎线虫聚为一支,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片段、PCR-ITS-RFLP图谱均与花生茎线虫相同。【结论】结合形态特征与分子特征分析,将甘肃党参茎线虫群体鉴定为花生茎线虫,表明该线虫已在甘肃发生分布。  相似文献   

11.
青蒿又名苦蒿,黄花蒿,雪花毛毛,为菊科蒿属1年生植物,它分布广泛,在我国南北都有生长.青蒿性寒、味苦,能治疗多种热带病,具有清热凉血、退虚热和解署的功效.它不仅具有药用价值,又是长效、无公害的天然绿色农药资源.  相似文献   

12.
高兴祥  张悦丽  李美  李健  房锋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2):2399-2409
【背景】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是一种冬小麦田分布广泛且危害严重的阔叶杂草,双氟磺草胺则是目前冬小麦田防除阔叶杂草应用面积最大的一种ALS抑制剂类除草剂。双氟磺草胺经多年应用后,对部分区域冬小麦田播娘蒿防治效果下降,可能与当地播娘蒿对双氟磺草胺产生抗药性有关。【目的】明确山东省冬小麦田播娘蒿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和抗性机理,为制定小麦田播娘蒿等阔叶杂草精准区域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播娘蒿为研究对象,在温室内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40个播娘蒿种群对双氟磺草胺和对比药剂苯磺隆、2甲4氯共3种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同时根据播娘蒿ALS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提取对双氟磺草胺高抗的播娘蒿单株基因组DNA,测序获得序列与敏感型基因进行比对,查找突变位点,明确靶标抗性机理。【结果】抗性水平测定结果表明,40个播娘蒿种群中有32个对双氟磺草胺敏感,占80.00%,低抗、中抗和高抗种群分别有3、3和2个,JN-1、JNI-2、LY-2为低抗种群,LC-3、LY-4、YT-1为中抗种群,相对抗性指数(RI)分别为49.00、26.44、21.09,BZ-1和DZ-3属于高抗种群,RI分别为52.00和194.00。对BZ-1和DZ-3进行的ALS基因检测结果表明,BZ-1种群ALS基因第197位氨基酸发生CCT(Pro)到TCT(Ser)或CTT(Leu)突变,DZ-3种群ALS基因第574位氨基酸发生TGG(Trp)到TTG(Leu)突变。另外,40个种群中对对比药剂苯磺隆产生抗性的种群有19个,占总样点数的47.50%,低抗种群有11个,中抗种群有6个,RI分别为38.05、13.55、11.54、10.45、11.50、11.02,高抗种群为DZ-3和LY-4,RI分别为244.75和68.50;40个播娘蒿种群对另一种对比药剂2甲4氯没有产生抗药性。【结论】山东省小麦田采集的40个播娘蒿种群中已有20.00%的种群对双氟磺草胺产生抗性,且高抗双氟磺草胺的播娘蒿种群发生不同位置氨基酸取代。播娘蒿对苯磺隆的抗性仍很严重,但对激素类除草剂2甲4氯未产生抗药性。针对播娘蒿发生区域,不能单一使用双氟磺草胺,应推广多种作用机理的除草剂交替、混和使用,从而延缓和控制杂草产生抗药性,同时扩大杀草谱、降低除草剂使用量。  相似文献   

13.
蒌蒿的扦插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名芦蒿、藜蒿、水蒿、柳蒿,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嫩茎梢和地下匍匐茎可食用,是一种优质的野生保健蔬菜。广泛分布于西伯利亚、朝鲜、日本以及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各省,多丛生于山坡、荒滩、河边等近水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甘肃省黄粉蝶亚科种类及其区系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传统分类和世界地理区划分析方法.【结果】共鉴定黄粉蝶亚科3属11种,首次提供了11种成虫外部形态和雄性外生殖器解剖图及6种雌性外生殖器结构图.黄粉蝶亚科昆虫在甘肃5亚省区划中都有分布.其中,Ⅳ分布有10种,占90.9%,是优势分布地;其次是Ⅰ和Ⅴ各分布6种,占54.5%;Ⅱ有4种,占36.4%;Ⅲ种类最少,只分布3种,占27.3%.从世界地理区划来看,11种黄粉蝶亚科昆虫中古北种有7种,占总数的63.6%,为优势种群.东洋种1种,占9.1%,广布种3种,占27.3%.【结论】甘肃省粉蝶亚科昆虫以古北种为主,东洋种和广布种次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角蛋白关联蛋白(keratin-associated proteins,KAPs)编码基因的遗传变异对绒毛性状的影响,以丰富绵羊功能基因组学并开发基因标记。【方法】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KAP20-1编码基因(KRTAP20-1)在甘肃高山细毛羊(细毛羊)、青海半细毛羊(半细毛羊)和藏绵羊(粗毛羊)3个群体中的变异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KRTAP20-1基因在甘肃高山细毛羊、小尾寒羊(粗毛羊)成年母羊和羔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3个绵羊群体KRTAP20-1基因共检测到4个SNPs,其中3个为非同义突变导致氨基酸的改变(P.Gly10Ser、P.Tyr29Phe和P.Ser61Gly),1个为同义突变。等位基因A在3个绵羊群体中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其余3个等位基因在不同绵羊群体中分布差异较大。甘肃高山细毛羊KRTAP20-1基因的遗传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多态信息含量均高于其他2个群体。KRTAP20-1基因只在绵羊皮肤中表达,在其他组织中均无表达;在小尾寒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2个群体中,羔羊皮肤组织中KRTAP20-1表达量均高于母羊,且在小尾寒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同期甘肃高山细毛羊,即表现出明显的群体差异性和时空差异性。【结论】绵羊KRTAP20-1基因在不同用途毛用绵羊中的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及组织表达的种群特异性和时空特异性提示,该基因对羊毛相关性状的形成和表型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兰科植物3个分布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明确甘肃省野生兰科植物种类及资源分布现状,为甘肃省野生兰科植物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甘肃省白水江林区内通过实地踏查结合线路调查的方法,对该区域分布的野生兰科植物进行标本采集并拍摄图片,通过文献检索和查阅标本馆馆藏腊叶标本的方法对其进行种类确认和分布区资料的核定.【结果】通过调查发现甘肃省兰科3个分布新记录种,即:细花虾脊兰(Calanthe mannii J.D.Hooker)、峨边虾脊兰(Calanthe yuana TangF.T.Wang)和剑唇兜蕊兰[Androcorys pugioniformis(Lindl.ex Hook.f.)K.Y.Lang].【结论】在甘肃省境内首次发现了兰科3个种:细花虾脊兰、峨边虾脊兰和剑唇兜蕊兰的自然个体和居群,为甘肃省的植物区系补充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杏树冰核活性细菌种类及其消长动态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弄清冰核活性细菌(INA细菌)在杏树上分布种类及分布与年消长动态规律,对于通过防治INA细菌防御杏树晚霜冻害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对北京杏主产区27个杏栽培品种及山杏进行调查,采用形态及生理生化方法进行种类鉴定,采用小液滴冻结法测定冰核活性。【结果】共分离到22株-5℃有活性INA细菌菌株,被确定为2个属中的3个种: 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10株,占45.5%;成团泛生菌(Pantoea agglomerans)9株,占40.9%;凤梨泛生菌噬夏孢子致病变种(Pantoea ananas pv.uredovora)3株,占13.6%。成团泛生菌为杏树上首次发现的INA细菌,‘玉巴达’杏树上的INA细菌(P. agglomerans)数量分布存在3个高峰期:花期(3月末至4月初)、果实发育期(5至6月初)、越冬初期(12月),夏秋季及寒冬难以分离到INA细菌。【结论】INA细菌分布数量与杏树所处地理位置及生态条件有关,杏不同器官上分离到的INA细菌的频率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围栏封育和自由放牧对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生长规律和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分析蒿属荒漠草地围栏封育效果,为退化的蒿属荒漠草地生态系统中植被恢复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以围栏封育和自由放牧条件下的伊犁绢蒿为研究对象,利用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和草地管理学中有关植物形态、植物内源激素和“四度一量”方法,计数统计伊犁绢蒿高度PH、盖度PC、密度PD、生物量B、一级分枝PBN和二级分枝SBN,采取烘干法测定单株叶片干重、单株茎干重和单株根系干重,采取靶向测定内源激素(细胞分裂素IAA、脱落酸ABA、生长素CTK、赤霉素GAs、乙烯ETH)含量,每处理设置3条样线,每样线测定40个样方,对比分析各项指标,归纳总结伊犁绢蒿在两个处理下的生长规律和内源激素变化。【结果】围栏封育条件下的伊犁绢蒿株高是自由放牧株高的2.57倍,生物量是自由放牧的29.73倍,一级分枝是自由放牧的7倍,单株叶片干重、茎干重和根系干重分别是自由放牧的7.87倍、5.21倍和5.64倍;围栏封育和自由放牧对伊犁绢蒿叶片CTK和ABA含量影响较大,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探讨了沙蒿金叶甲自然种群的迁移规律,为防治沙蒿金叶甲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6—9月在宁夏灵武市宁东镇选取一块纯黑沙蒿植物斑块(周长1 348 m,面积109 911 m2),采用等距去除取样法,对沙蒿金叶甲种群动态及迁移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沙蒿金叶甲成虫种群动态呈现单峰型变化趋势,种群具有增长期、爆发期和衰退期,7月份是沙蒿金叶甲活动迁移的活跃期,高峰期在8月上旬。沙蒿金叶甲成虫种群在不同时间段均呈聚集分布,斑块内迁移无方向偏好性。【结论】沙蒿金叶甲种群动态呈现单峰型的变化趋势,黑沙蒿的密度和长势影响沙蒿金叶甲的迁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甘肃省苹果煤污病的发生情况及其菌体类型的组成情况.【方法】在甘肃省主要苹果种植区进行苹果煤污病的发生情况的调查,并观察分析甘肃省不同地区果皮表面苹果煤污病的菌体类型.【结果】甘肃省苹果煤污病发生普遍,在各苹果种植区均有发生;且菌体类型具有丰富的多样性,7种菌体类型均有发生,分别是:蝇粪型点状、紧凑型点状、离散型点状、煤烟状、蜂巢状、分支状和刻点状.【结论】总体上,分枝状、刻点状和离散型点状是甘肃省分布最广泛、最常见的3种菌体类型,但甘肃省不同地区苹果煤污病的菌体类型组成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