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描述吉松叶蜂属幼虫2种,含景熹吉松叶蜂幼虫的4个色型,编制了幼虫分种检索表。记载了种的寄主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2.
描述松叶蜂属幼虫2种,编制了幼虫分种检索表。记载了种的寄主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3.
描述小松叶蜂属,幼虫2种,编制了幼虫分种检索表,记载了种的寄主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4.
描述新松叶蜂属幼虫4种,含广西新松叶蜂幼虫的5种色型,编制了幼虫分种检索表。记载了种的寄主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了叶蜂科(Tenthredinidae)蛞蝓叶蜂属(Caliroa)1新种──香椿叶蜂Caliroatoomae,该种的幼虫危害香椿Toonasinensis(A.Juss.)Roem.树叶。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松黄叶蜂卵,幼虫油松叶上的数量变动规律和幼虫的种群动态,根据松黄叶蜂各虫期,虫态林间存活率和死亡率调查,推算出松黄叶蜂自然种群消减动态,提出了黄叶蜂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熊毛锤角叶蜂和煤色锤角叶蜂是新发现的两种樱桃树害虫,其中前者为我国新记录种且为优势种,本文主要记述了优势种的发生危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熊毛锤角叶蜂1年1代,以肾在寄主枝条上越冬,成虫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羽化,4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为害期,幼虫期多于50d,6月上旬开始化肾。根据试验结果,推荐下列防治方法:(1)人工摘茧;(2)胃毒剂或触杀剂喷雾;植物性杀虫剂苦皮藤和楝素增效乳剂效果亦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频次分布卡方检验和八种分布型指数的测定,浙江黑松叶蜂幼虫的空间格局为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文中还分析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五种抽样方法研究表明,平行线抽样和棋盘式抽样精度较高,可供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樟叶蜂幼虫的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樟叶蜂幼虫为聚集分布,用泊松,奈曼,负二项分布的三种公式进行拟合表明,幼虫为负二项分布,列出了不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数表及不同防治阈值的序贯抽表。  相似文献   

10.
系统地研究了中国长片叶蜂属Neothrinax Enslin的种类。记述4种,包括2新种;白端片叶蜂Neothrinax apicalis Wei,sp.nov。凹鞘副片叶蜂Neothrinax incisus Wei.sp,nov。建立了1个新亚属:副片叶蜂亚属,Paraneothrinax subgen nov.,大长片叶蜂Neothrinax major Malaise是中国新记录种,编制了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松黄叶蜂卵、幼虫在油松针叶上的数量变动规律和幼虫的种群动态 ;根据松黄叶蜂各虫期、虫态林间存活率和死亡率调查 ,推算出松黄叶蜂自然种群消减动态 ,提出了松黄叶蜂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11种松叶蜂卵痕图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次系统记述中国云南省松叶蜂科4属11种的卵痕图案。研究结果表明,每针叶产1 ̄2粒卵的种其幼虫无群集性,通常不会成灾;相反,每针叶产多粒卵的种其幼虫有群集性,通常造成灾害。卵痕图案可作为种的鉴别特征,但不宜用于区别不同的属。文中以卵痕图案为依据编制了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3.
记述了内蒙古三节叶蜂科一新种,小斑突颜三节叶蜂,此新种前翅2r-m脉缺失,2Rs室开放,m-cu脉位于中室内侧1/3,腹部第1 ̄7背板两侧各具1微小黑斑,颚眼距等于单眼直径等可与同属其它种类相区别,空颜三节叶蜂属为中国新记录属。还首次描述了中华三节叶蜂属的雄性。  相似文献   

14.
松黄叶蜂在陕西主要为害油松,1年1代,以卵在油松针叶上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幼虫孵化,5月上、中旬为幼虫危害盛期,以预蛹在地面枯枝落叶层中越夏,有滞育现象。在郁闭度较小的中、幼林中发生危害严重。新发现5种茧期寄生蜂,即尖胸青蜂、翠金小蜂、邻凹姬蜂、恩姬蜂和田猫姬蜂,茧期寄主率高达40%,且以前两种为优势种。加上捕食性天敌、病原微生物,对松黄叶蜂茧的致死率为48.7%-64.0%。用1.5%甲敌粉粉剂,3.75kg/hm^2防治叶蜂幼虫,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掌握鹅掌楸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方法]对鹅掌楸的受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观察了鹅掌楸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同时采用3种不同浓度的药剂进行了药剂防治对比试验。[结果]室内防治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在90%以上;林间防治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在86%以上。[结论]3种药剂对1~2龄鹅掌楸叶蜂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记述了采自河北省雾灵山区的叶蜂科2个中国新记录属,含1个新种和1个新记录种,中华双突叶蜂Anoplonyxsinensissp.nov.(新种)和黄褐顶脉叶蜂Dineuravirdidorsata(Retsius)中华双突叶蜂前翅具2r-m脉,触角长于前翅C脉等与Anoplonyxduplex(Lepleetier)和Anoplonyxpectoralis(Lepeletier)比较近似,但触角端  相似文献   

17.
落叶松叶蜂的防治阈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研究落叶松叶蜂自然种群存活率、幼虫期的食量、落叶松针叶的重量生长量、叶量损失强度对标准枝(直径0.4~0.8cm)生长量的影响,建立了落叶松叶蜂的防治指标动态模型:并且证明整个幼虫期的取食及消耗的叶量,达落叶松立木针叶蓄积量的44.34%时,为防治指标所允许的叶量损失阈限。  相似文献   

18.
柳厚壁叶蜂(Pontania dolichura)是一种危害垂柳的食叶类害虫,严重影响柳树的景观绿化效果。为了研究柳厚壁叶蜂不同发育时期虫瘿大小与幼虫形态的相关性,了解柳厚壁叶蜂的发生发育规律及成瘿机制,系统测量了55组不同调查时期柳厚壁叶蜂的虫瘿长、虫瘿宽、虫瘿厚、虫瘿壁厚和幼虫的体长、体宽、头长、头宽共8个形态特征的数据。对测得的形态特征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去除趋势对应分析,并对虫瘿形态指标之间、幼虫形态指标之间以及虫瘿与幼虫形态指标之间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柳厚壁叶蜂幼虫的生长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且虫瘿各形态指标之间、幼虫各形态指标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线性关系(P<0000 1);但虫瘿厚与幼虫体长的线性关系为条件函数,即当幼虫体长小于等于6.90 mm时,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771x+0.653 (R2=0.920,P<0.000 1)。因此,实践中可以根据柳厚壁叶蜂的幼虫形态与其虫瘿之间的线性关系,用虫瘿的长、宽、厚和壁厚等易测量指标来判断虫瘿内柳厚壁叶蜂幼虫的生长发育状况,确定幼虫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柳厚壁叶蜂的生长发育提供科学的评判标准,为其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柳厚壁叶蜂(Pontania dolichura)是一种危害垂柳的食叶类害虫,严重影响柳树的景观绿化效果。为了研究柳厚壁叶蜂不同发育时期虫瘿大小与幼虫形态的相关性,了解柳厚壁叶蜂的发生发育规律及成瘿机制,系统测量了55组不同调查时期柳厚壁叶蜂的虫瘿长、虫瘿宽、虫瘿厚、虫瘿壁厚和幼虫的体长、体宽、头长、头宽共8个形态特征的数据。对测得的形态特征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去除趋势对应分析,并对虫瘿形态指标之间、幼虫形态指标之间以及虫瘿与幼虫形态指标之间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柳厚壁叶蜂幼虫的生长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且虫瘿各形态指标之间、幼虫各形态指标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线性关系(P<0000 1);但虫瘿厚与幼虫体长的线性关系为条件函数,即当幼虫体长小于等于6.90 mm时,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771x+0.653 (R2=0.920,P<0.000 1)。因此,实践中可以根据柳厚壁叶蜂的幼虫形态与其虫瘿之间的线性关系,用虫瘿的长、宽、厚和壁厚等易测量指标来判断虫瘿内柳厚壁叶蜂幼虫的生长发育状况,确定幼虫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柳厚壁叶蜂的生长发育提供科学的评判标准,为其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河北省叶蜂科1新属2新种:黑头脊颊叶蜂Ungulirhadina nigriceps gen.et sp. nov.(新属新种),吕氏近脉叶蜂Phymatoceropsis lui sp.nov.(新种)。脊颊叶蜂属Ungulirhadina gen.nov.与Eurhadinoceraea Ensiln最接近,但后颊脊发达,爪简单,后头收缩,单眼后区小方形,侧沟平行,触角等3节长于第4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