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测定土培条件下净光合速率及其相关参数的日进程,发现胡杨净光合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中午辐射最强的时间;胡杨光饱和点高达2800 μmol m-2s-1,说明具有C4植物的光合特性,但CO2补偿点和饱和点分别高达150 μmol mol-1和900 μmol mol-1,说明胡杨仍属于C3植物.此外,扫描电镜观察胡杨叶片表面有蜡片结构,可能与胡杨长期适应沙漠强辐射和高蒸腾的环境有关.胡杨气孔阻力全天变化不大,表明胡杨的气孔运动保留了河岸起源的特点,而典型的叶片旱生结构可能是长期适应干旱环境逐渐发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胡杨、灰叶胡杨光合、蒸腾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自然条件下对塔里木河流域主要建群树种胡杨 (PopuluseuphraticaOliv)、灰叶胡杨 (P .pruinosaSchrenk)的气体交换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胡杨和灰叶胡杨光合速率 (Pn)日变化为单峰曲线 ,蒸腾速率 (E)和水分利用率 (WUE)为双峰曲线。胡杨日平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气孔导度均高于灰叶胡杨 ,它属于高光合、高蒸腾、高水分利用型树种。胡杨和灰叶胡杨 (12 :0 0~ 14 :0 0 )Pn 的“午降”主要取决于气孔导度 ,而午后 (14 :0 0~ 2 0 :0 0 )的Pn 降低则主要取决于非气孔因素。Pn、E与环境因子相关分析表明 ,各因子作用大小依次为光照强度 (PPFD) >大气温度 (Tair) >大气相对湿度 (RH) >非环境因子 ,胡杨属光湿型而灰叶胡杨属光温型树种 ,它们在长期的适应环境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生理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下胡杨的光合和生长响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低盐(50mMNaCl)和高盐(200mMNaCl)溶液分别处理2年生胡杨并与杂种胡杨作比较,以观察盐分胁迫下胡杨的光合反应及生长反应.光合作用及相关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两个树种的CO2补偿点随盐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RuBP羧化酶活性随盐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用高盐处理,在土壤盐分浓度达到07%NaCl时,胡杨的净光合速率仍能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下降后逐渐回升至相当于对照处理的70%;而杂种胡杨的光合速率只有在土壤盐分浓度低于02%NaCl时方可恢复,当土壤盐分浓度达到05%NaCl时植株即死亡.叶绿素a和a/b比率随盐分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则随之降低.荧光分析表明,盐分胁迫造成胡杨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不是对光合器官的破坏,而是对光合暗反应的抑制.测定叶片伸长速率和叶片数及比叶面积,发现胡杨在盐胁迫的初期主动调节生长速率并脱落部分叶片(在高盐处理后第1天,胡杨叶片的伸长速率下降70%,至第3天,开始落叶);在处理过程中,胡杨叶片的比叶面积随盐分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说明有叶片肉质化现象.这些均有利于增强抗盐性. 相似文献
4.
以吉林通化、长白、白河、汪清和黑龙江带岭、海林、牡丹江7种源的花楸幼苗为材料,对其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体积分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种源花楸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净光合速率峰值在12:00-14:00,蒸腾速率峰值则出现在12:00,气孔导度为"一峰一谷"曲线,而胞间CO2体积分数为"双谷"曲线;种源能够显著地影响花楸的气体交换参数.牡丹江和汪清种源光合作用比较强,气孔导度和胞间CO2体积分数较低;各气体交换特性与环境因子都有一定相关性,其中,净光合速率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影响,蒸腾速率主要与气温和叶温有关,气孔导度与空气湿度相关性最高,胞间CO2体积分数则对空气CO2体积分数的变化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叶片光合作用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毛竹叶片的气体交换日变化及林冠不同层次叶片对光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①毛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表现为不是特别明显的双峰型曲线,但具有“光合午休”现象,上午的峰值明显大于下午的峰值;②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呈单峰曲线,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规律呈双峰型曲线,且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相似;③毛竹林冠上、下层次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一致,但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上层的净光合速率高于下层,毛竹林冠上层的叶片较下层的叶片具有更强的适应强光的能力。图6参22 相似文献
6.
毛竹气体交换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叶片光合作用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毛竹叶片的气体交换日变化及林冠不同层次叶片对光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①毛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表现为不是特别明显的双峰型曲线,但具有“光合午休”现象,上午的峰值明显大于下午的峰值;②蒌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呈单峰曲线,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规律呈双峰型曲线,且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相似:③毛竹林冠上、下层次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一致,但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上层的净光合速率高于下层,毛竹林冠上层的叶片较下层的叶片具有更强的适应强光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不同温型小麦叶片气体交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多年田间试验,系统研究和分析了不同温型小麦叶片的气体交换等生理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温型小麦品种抽穗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特性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其中冷型小麦品种的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的平均净光合速率比暖型小麦品种分别高27.63%,40.12%和70.70%,平均蒸腾速率分别高21.01%,31.54%及26.50%,平均气孔导度分别主21.09%,33.00%及19. 相似文献
8.
以杂交大豆品种杂交豆2号和杂交豆5号为试验材料,在田间条件下测定不同生育期叶片气体交换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杂交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表观叶肉导度的生育期变化呈单峰曲线,从V4期到R4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表观叶肉导度呈增加变化,R4期最高,然后逐渐降低,R7期最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变化呈现出随着杂交大豆品种生育期的推进,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逐渐降低,在V4期最高,R7期最低。叶片胞间CO2浓度的生育期变化表现为V4、R7时期较高,R2、R4和R6时期偏低的变化。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呈现出随着杂交大豆品种生育期的推进,叶片水分利用效率逐渐增加的趋势,在V4期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低,R7期最高。 相似文献
9.
10.
本研究以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杨与灰叶胡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叶片进行光谱测试,并结合室内化验分析数据,揭示胡杨及灰叶胡杨叶片的光谱特征,并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胡杨与灰叶胡杨的叶片光谱反射率走向相似,但差异较明显;通过二者之间的两条反射光谱曲线的光谱相似性相关数值的计算,证明胡杨与灰叶胡杨的光谱相似性不高;胡杨与灰叶胡杨的包络线去除光谱的两个吸收谷位置走向一致,但差异显著性检验证明,二者的吸收斜率差异极显著。通过胡杨与灰叶胡杨的光谱位置特征进行对比筛选,判断不同胡杨品种的吸收特征参数,并通过筛选敏感波段反映光谱与色素的相关性,体现色素吸收光谱变化的强弱程度,更能体现色素含量变化的差异。为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胡杨与灰叶胡杨的健康状况提供技术支撑,进而为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及植被重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盐胁迫下胡杨的离子响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土壤和植物组织中的各种离子关系,发现胡杨对盐分不是简单的抿吸机制;对根系环境中的NaCl,胡杨吸收的钠离子显著少于不耐盐的杂种胡杨,而吸收的氯离子却大大超过后者,这与以往报道盐胁迫的胡杨根细胞中形成大量富含氯离子的小液泡是一致的,是一种特殊的区隔化构造,与杂种胡杨相比,胡杨有相对较发达的茎干组织,根和茎干占植株总生物量的比例较大,能吸收和储存有害盐离子而减少其进入叶组织,这是胡杨抗盐性的形态解 相似文献
12.
胡杨对渗透胁迫和盐分胁迫的不同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等渗透势的NaCl和PEG溶液处理胡杨发现:(1)处理后1d,-24bar渗透势的NaCl胁迫使胡杨根ABA含量上升为对照的27倍,而PEG处理没有影响.处理后7d,-24bar渗透势的NaCl胁迫的胡杨叶腐胺含量是群众杨的33倍,渗透势胁迫加强到-96bar时腐胺含量扩大到44倍.说明NaCl胁迫由渗透胁迫和专性离子胁迫两部分构成,两者有加合性.这一方面进一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ABA的增加基本上归咎于专性离子胁迫,另一方面暗示胡杨根系能感知环境中低浓度的专性离子而增加ABA合成,ABA是前胁迫反应产生的化学信号,作为一种调控剂诱导植株各部分进行代谢调节. 相似文献
13.
脱落酸与胡杨抗盐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模拟胡杨根系受盐胁迫时引起ABA水平上升的生理作用,用一定浓度的NaCl,ABA和玉米素单独和联合施入胡杨的根系环境。发现:ABA处理和NaCl处理都能迅速引起气孔阻力上升,并且两者的作用有加合性。 相似文献
14.
桂北地区中华猕猴桃光合作用的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明桂北地区猕猴桃的光合生理适应机制,以中华猕猴桃"桂海四号"(Actinidia chinensis cv.Guihaia 4)为对象,测定了其夏季和秋季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指标,以阐明其光合特性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猕猴桃6月和9月其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并具有不同程度的光合"午休"现象;均在上午10:00达到峰值,此时气孔限制值达到最大值,水分饱和亏缺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但下午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猕猴桃6月份的光合"午休"现象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的,而9月份的光合"午休"现象主要是由气孔因素引起。6月份猕猴桃光合速率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影响,9月份猕猴桃光合速率除受光合有效辐射影响外,还受大气饱和蒸汽压亏缺、气温和相对湿度气温的影响。猕猴桃光合特性日变化特征表明,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其光合特性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反映了对该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的一种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5.
胡杨膜系统的盐稳定性及盐胁迫下的代谢调节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比较胡杨和群众杨在盐分胁迫下的生化反应发现:(1)胡杨的细胞膜系统能忍耐200mM NaCl的高盐处理,其膜透性在高盐处理3d没有显著增加,而群众杨的膜透性随盐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6.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就胡杨为父本,中东杨、密叶杨和小叶杨为母本杂交组合的亲子代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并结合酶谱数值分析探索了杂种的鉴定方法,结果表明:(1)过氧化物同工酶法可以鉴定杨树杂种;(2)酶谱相似系数法可以反映亲子代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铜胁迫对苋菜生理过程的影响。[方法]用土培的方法,研究铜对苋菜幼苗气孔气体交换和光合色素的影响及铜在植物体的分布。[结果]0.5 mmol/kg铜处理对苋菜生长有利;随着铜浓度的增加,苋菜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主要归因于非气孔限制;蒸腾速率、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和光合色素含量下降,光补偿点升高;暗呼吸速率在0.5~2.0 mmol/kg下升高,在4.0 mmol/kg下降低;苋菜根系铜含量远高于叶片,且随着铜处理浓度的升高,根系和叶片铜含量明显增加。[结论]该研究为苋菜种植和探讨铜对植物毒害的生理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盐胁迫下胡杨和毛白杨叶细胞中的离子区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松香 陈少良 Eberhard Fritz Andrea Olbrich Christine Kettner Andrea Polle Aloys Hütterman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Z2)
该文以抗盐的胡杨和盐敏感的毛白杨组培再生苗为实验材料,利用X--射线微区分析技术研究盐胁迫下(为期20d的盐处理)叶片各种类型细胞内主要元素Na+、Cl-、K+的分布情况,测定的细胞类型包括:①叶脉细胞(叶脉维管束导管、叶脉维管束内部和外部的薄壁细胞);②叶肉细胞(栅栏组织、海绵组织);③表皮细胞(上、下表皮细胞).结果表明,胡杨和毛白杨叶细胞对盐离子的区隔化有明显差异:与毛白杨相比,盐处理后的胡杨叶细胞不但具有较高的拒Na+能力,即将Na+贮存在质外体中,而且液泡区隔Na+的能力也强于毛白杨.在Cl-的区隔化方面,对照处理胡杨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叶脉、叶肉和表皮细胞)Cl-浓度都高于毛白杨,但在盐胁迫下,胡杨叶片的细胞壁、液泡甚至叶绿体中Cl-的含量都低于毛白杨,这是胡杨根细胞限制Cl-离子根冠运输的结果.盐处理使胡杨叶片各种类型细胞中的K+浓度降低;与胡杨不同,毛白杨叶片细胞中质外体的K+浓度下降,而液泡中的K+水平却相应提高,这是毛白杨细胞内K+重新分配的结果:由于盐处理后毛白杨液泡内积累了过多的Cl-,K+从细胞壁进入液泡,用以平衡液泡内Cl-积累所带来的负电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