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描述吉松叶蜂属幼虫2种,含景熹吉松叶蜂幼虫的4个色型,编制了幼虫分种检索表。记载了种的寄主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2.
描述松叶蜂属幼虫2种,编制了幼虫分种检索表。记载了种的寄主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3.
描述黑松叶蜂属幼虫2种,含双枝黑松叶蜂的2个色型,编制了幼虫分种检索表,记载了种的寄主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了叶蜂科(Tenthredinidae)蛞蝓叶蜂属(Caliroa)1新种──香椿叶蜂Caliroatoomae,该种的幼虫危害香椿Toonasinensis(A.Juss.)Roem.树叶。  相似文献   

5.
描述小松叶蜂属,幼虫2种,编制了幼虫分种检索表,记载了种的寄主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松黄叶蜂卵,幼虫油松叶上的数量变动规律和幼虫的种群动态,根据松黄叶蜂各虫期,虫态林间存活率和死亡率调查,推算出松黄叶蜂自然种群消减动态,提出了黄叶蜂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熊毛锤角叶蜂和煤色锤角叶蜂是新发现的两种樱桃树害虫,其中前者为我国新记录种且为优势种,本文主要记述了优势种的发生危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熊毛锤角叶蜂1年1代,以肾在寄主枝条上越冬,成虫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羽化,4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为害期,幼虫期多于50d,6月上旬开始化肾。根据试验结果,推荐下列防治方法:(1)人工摘茧;(2)胃毒剂或触杀剂喷雾;植物性杀虫剂苦皮藤和楝素增效乳剂效果亦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樟叶蜂幼虫的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樟叶蜂幼虫为聚集分布,用泊松,奈曼,负二项分布的三种公式进行拟合表明,幼虫为负二项分布,列出了不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数表及不同防治阈值的序贯抽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松黄叶蜂卵、幼虫在油松针叶上的数量变动规律和幼虫的种群动态 ;根据松黄叶蜂各虫期、虫态林间存活率和死亡率调查 ,推算出松黄叶蜂自然种群消减动态 ,提出了松黄叶蜂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松黄叶蜂在陕西主要为害油松,1年1代,以卵在油松针叶上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幼虫孵化,5月上、中旬为幼虫危害盛期,以预蛹在地面枯枝落叶层中越夏,有滞育现象。在郁闭度较小的中、幼林中发生危害严重。新发现5种茧期寄生蜂,即尖胸青蜂、翠金小蜂、邻凹姬蜂、恩姬蜂和田猫姬蜂,茧期寄主率高达40%,且以前两种为优势种。加上捕食性天敌、病原微生物,对松黄叶蜂茧的致死率为48.7%-64.0%。用1.5%甲敌粉粉剂,3.75kg/hm^2防治叶蜂幼虫,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会泽新松叶蜂Neodiprion hunzeensis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会泽新松叶蜂Neodiprion huizeensis Xiao et Zhou是华山松的重要害虫。在云南会泽县一年发生2代,以预蛹期在地被物和表土内越冬。幼虫6龄,有群集性。长尾大麝鼯Crocidura dracula Thomas是害虫的有效捕食者,对茧蛹的捕食率在50%-90%之间。保护天敌、适当用药和人工剪除有虫枝是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掌握鹅掌楸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方法]对鹅掌楸的受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观察了鹅掌楸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同时采用3种不同浓度的药剂进行了药剂防治对比试验。[结果]室内防治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在90%以上;林间防治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在86%以上。[结论]3种药剂对1~2龄鹅掌楸叶蜂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云南松叶蜂的分布型适应对策及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叶蜂是云南省的重要食叶性害虫,目前为止在云南省已记载松叶蜂科昆虫6属16种,按照分布特点可将云南省的16种松叶蜂划分为3个分布型:广布型,窄布型,点布型,其中3个点布型种:油杉小松叶蜂,景洪吉松叶蜂,楚雄新松叶蜂是稀有物种,建议将它们列入保护名单。根据松叶蜂地食物,气候,天敌等生态因素的适应特点,可将16种松叶蜂分为2个适应型:群居生活型和散居生活型,前者有时在森林中大量繁殖,并暴发成灾,而后者  相似文献   

14.
落叶松叶蜂的防治阈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研究落叶松叶蜂自然种群存活率、幼虫期的食量、落叶松针叶的重量生长量、叶量损失强度对标准枝(直径0.4~0.8cm)生长量的影响,建立了落叶松叶蜂的防治指标动态模型:并且证明整个幼虫期的取食及消耗的叶量,达落叶松立木针叶蓄积量的44.34%时,为防治指标所允许的叶量损失阈限。  相似文献   

15.
柳厚壁叶蜂(Pontania dolichura)是一种危害垂柳的食叶类害虫,严重影响柳树的景观绿化效果。为了研究柳厚壁叶蜂不同发育时期虫瘿大小与幼虫形态的相关性,了解柳厚壁叶蜂的发生发育规律及成瘿机制,系统测量了55组不同调查时期柳厚壁叶蜂的虫瘿长、虫瘿宽、虫瘿厚、虫瘿壁厚和幼虫的体长、体宽、头长、头宽共8个形态特征的数据。对测得的形态特征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去除趋势对应分析,并对虫瘿形态指标之间、幼虫形态指标之间以及虫瘿与幼虫形态指标之间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柳厚壁叶蜂幼虫的生长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且虫瘿各形态指标之间、幼虫各形态指标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线性关系(P<0000 1);但虫瘿厚与幼虫体长的线性关系为条件函数,即当幼虫体长小于等于6.90 mm时,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771x+0.653 (R2=0.920,P<0.000 1)。因此,实践中可以根据柳厚壁叶蜂的幼虫形态与其虫瘿之间的线性关系,用虫瘿的长、宽、厚和壁厚等易测量指标来判断虫瘿内柳厚壁叶蜂幼虫的生长发育状况,确定幼虫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柳厚壁叶蜂的生长发育提供科学的评判标准,为其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柳厚壁叶蜂(Pontania dolichura)是一种危害垂柳的食叶类害虫,严重影响柳树的景观绿化效果。为了研究柳厚壁叶蜂不同发育时期虫瘿大小与幼虫形态的相关性,了解柳厚壁叶蜂的发生发育规律及成瘿机制,系统测量了55组不同调查时期柳厚壁叶蜂的虫瘿长、虫瘿宽、虫瘿厚、虫瘿壁厚和幼虫的体长、体宽、头长、头宽共8个形态特征的数据。对测得的形态特征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去除趋势对应分析,并对虫瘿形态指标之间、幼虫形态指标之间以及虫瘿与幼虫形态指标之间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柳厚壁叶蜂幼虫的生长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且虫瘿各形态指标之间、幼虫各形态指标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线性关系(P<0000 1);但虫瘿厚与幼虫体长的线性关系为条件函数,即当幼虫体长小于等于6.90 mm时,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771x+0.653 (R2=0.920,P<0.000 1)。因此,实践中可以根据柳厚壁叶蜂的幼虫形态与其虫瘿之间的线性关系,用虫瘿的长、宽、厚和壁厚等易测量指标来判断虫瘿内柳厚壁叶蜂幼虫的生长发育状况,确定幼虫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柳厚壁叶蜂的生长发育提供科学的评判标准,为其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云杉阿扁叶蜂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害虫,严重影响沙地云杉林的健康生长。本文介绍了云杉阿扁叶蜂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具体包括幼虫期林间防治、幼虫期航空喷雾防治、天敌种类及利用、营林措施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云杉阿扁叶蜂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叶蜂又称落叶松红腹叶蜂,属于昆虫纲膜翅目叶蜂科,是黑龙江省林区常见的食叶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取食落叶松针叶来危害落叶松林。文中简述了落叶松叶蜂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同时对落叶松叶蜂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松黄叶蜂在陕西主要为害油松 ,1年 1代 ,以卵在油松针叶上越冬。翌年 4月中、下旬幼虫孵化 ,5月上、中旬为幼虫危害盛期 ,以预蛹在地面枯枝落叶层中越夏 ,有滞育现象。在郁闭度较小的中、幼林中发生危害严重。新发现 5种茧期寄生蜂 ,即尖胸青蜂、翠金小蜂、邻凹姬蜂、恩姬蜂和田猎姬蜂 ,茧期寄生率高达 40 % ,且以前两种为优势种。加上捕食性天敌、病原微生物 ,对松黄叶蜂茧的致死率为 48.7%~ 6 4.0 %。用 1.5 %甲敌粉粉剂 ,3.75 kg/ hm2 防治叶蜂幼虫 ,防治效果可达 95 %以上  相似文献   

20.
松叶蜂在贵州省主要分布在凤冈、清镇、平坝、安顺、普定等县,松叶蜂以幼虫为害松树林木的针叶,影响林木生长,重度为害时,可造成林木零星或成片枯死。2007年下半年,松叶蜂(第2代)在凤冈县大面积发生,使凤冈县400hm^2的松林遭到危害。在凤冈县进行了松叶蜂生活史调查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松叶蜂在凤冈县一年发生两代。第一代发生在4月上旬至7月上旬,第2代在7月上旬至翌年的4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发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对松叶蜂的防治可在两个时期进行,即茧期和幼虫期,可分别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比物理防治更有效、彻底。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为5月中旬和8月中旬,喷药防治的效果显著高于烟雾防治,可将灭幼脲和速灭杀丁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