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村与城市的“交接点”上。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却竭力脱离农村,跻身于城市,成为城市文明建设与发展中的一分子:他们“走进”了城市.接受了城市文明的熏陶.却始终有意无意地保持着“外来者”的隔阂感,难以完全“融入”城市生活。同时,他们还同农村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推动着家乡的发展。与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工不同.他们或受过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20多年来,为了谋生就业,我国大量青壮年农民纷纷离开家乡,涌入城市务工,上亿农民工"劳动大军"在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用辛勤的劳动装点城市,他们用坚忍的性格改变生活.为了让腰包日渐饱满,为了让未来更精彩,大多数人年复一年地、默默无闻地挥洒汗水、奉献青春.  相似文献   

3.
<正>在"人口倒挂"的城乡接合部,一面是土地补偿造就了一批"一拆致富"的"土豪",突如其来的财富使他们迷失了自我;一面是外来打工者城市进不去,家乡回不去,如此尴尬的身份让他们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被遗忘"的城乡接合部亟待改变。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民工未来的家究竟在哪里?他们是留在城市,还是回到家乡,他们该做出怎样的抉择?如果留在城市,他们该怎么办?如果回到家乡,他们又该如何办? 本刊认为,新生代民工无论是融入城市,或者是回到农村,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自强自立,为此,本刊从投资创业的角度引导新生代民工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在中山市首届大学生农业创业大赛上,有这样一批人,他们的父母是农民,他们通过努力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渴望扎根城市,即便在城市里无根地漂流也不愿意回到农村。然而,在中山有一批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却希望通过创业的方式回归农村,改变家乡的面貌。不管外界如何看待他们,他们悄悄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他们在蹒跚的创业道路上走得是否顺畅?渴望孩子跳出"农门"的父辈们,如何看待孩子又"拿起锄头"?  相似文献   

6.
在乡与城之间,他们一度怀疑自己到底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家乡似乎已经成为回不去的乡,而城市落户难、房价高的诸多现实因素又将他们牢牢地定在"外来人"的标签上。他们背负着沉重的身份标签,努力缩小乡与城的距离,却发现家乡是回不去的记忆,城市是可能融不进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春节期间.不少的打工者把男女朋友带回家乡,请父母过目。笔者借此机会采访了两对打工情侣.把他们的爱情故事说给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17,(1):172-173
目前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离开了农村的土地,为了寻求生存进入城市,但是他们由于自身的生活和社会条件以及城市内的政策的限制,大部分人不能带着孩子进入城市,孩子只能留在家乡,如此巨大的"留守儿童"群体也正是这样长期的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造成的。由于"留守儿童"与外出的父母在空间和时间上长期阻隔,不仅改变了原本家庭的教育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农村的家庭以前面对面的初级群体的交往模式。目前在我国的农村至少有5800万左右的农村"留守儿童"处于这样的家庭模式中。这些儿童是否能得到良好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教育正是关系到未来农村人口素质的大事。  相似文献   

9.
即墨谋生记     
梁从国 《百姓》2008,(1):53-55
在我这个匆匆的过客看来,此地的湖北人虽久居多年,却仍然只是把即墨当成一个自己谋生的处所,这个城市发生的一切与他们无关。至于他们的依归,仍是家乡的亲人和土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近几年有大批农民远离家乡,闯进城市找出路。他们从事着城里人不愿意干的脏、苦、累、险的工作,用自己的血汗默默地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给城里人的生活提供种种便利。对他们,我们理应满怀感恩心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关爱。但现实却让人倍感沉重,城市的文明  相似文献   

11.
熊飞  邓成贵 《农家顾问》2009,(10):14-14
涂国绍是湖北省竹山县潘口乡小漩村的一位有志青年。2002年高中毕业后,他应征入伍。2006年服役期满后,他先到城市商海闯荡.经过两年打拼。有了一些积累。但想到现在中央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多.看到家乡的发展与变化越来越大.经过调查分析.他发现养鸡在山区很有潜力.于是回到家乡.准备在养鸡上大干一场.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2007,(12):8-8
本刊举办的扬州鹅养殖技术培训班上.两个年轻人特别引人注目.他们是来自姜堰的一对夫妻.都是农学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他们看中农村广阔的天地和发展潜力.决定回到家乡在农业上有所作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1972年.杨小林离开家乡江西瑞金农村,应征人伍来到福建沿海,后又转业到厦门进出口公司。1992年,已是副总经理、兼党委书记的他带着2.7万元积蓄辞职经营石材加工.经过数年艰苦创业.组建成立了紫阳虹集团公司.资产总额达5000万元.被业界誉为“石材大亨”。事业有成后.他深感自己作为先富一族.有义务和责任带头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一个打工妹在异乡漂泊了十多年后,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不顾丈夫反对。依然带着“资本”回到了家乡。在她的带领下,乡亲们正为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艰苦地奋斗着……  相似文献   

15.
《农家顾问》2003,(12):4-5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众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毅然离开世代劳作的土地,到外面闯世界。这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一道独特风景。经过若干年的奔波劳碌之后,一些打工农民手里有了一定积蓄,并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热切期望回到自己的故乡,为改变家乡面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面对返乡再创业,他们感到茫然,不知该怎样做,不知该如何起步?这些返乡民工是家乡政府亟待开发的资源。如何吸引他们的资金和技术回乡,一直是农村各地党委政府关心的话题。下面三位热心读者的心声,为我们集思广益,探索出一条返乡民工再创业的新路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他们,曾经告别亲人,离开故土,带着梦想随着打工潮涌向城市,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在异乡奋斗拼搏。如今,随着家乡的发展与进步,他们满怀激情与壮志地回来了……近两年,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涌现出了这样一种现象:一批又一批曾经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经商的  相似文献   

17.
"家乡一打工地一家乡"这种从终点又回到起点的人生轨迹,如今很多农民工都住经历着,他们当中有人是主动选择的,因为他们觉得家乡的变化已经给了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凭借自己在异乡学习积攒的经验,可以在家乡取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大学毕业后放弃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自主创业,经营起家传的豆腐生意。通过不懈努力,80后女孩卜睿不仅为家乡带来新的面貌,也为自家生意注人新的活力,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豆腐西施"。2005年9月,卜睿考取长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她承载着全家的希望和重托。然而,一条新闻改变了卜睿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9.
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大量农民工返乡.这其中有部分人已积累了资金和技能.回到家乡后选择了创业。他们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也解决了更多农民的就业问题.这种创业是一件大好事。但是,返乡农民工创业要想降低风险.少走弯路.创业成功.需要考虑一些创业的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廖道君,衡南县宝盖镇散市村人,一位从教育工作者转型为农民企业家的传奇人物。廖道君曾任邵阳市第二职业学校和朝阳职业技术学校的校长,潜心职业教育数十年,为地方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2014年,他回乡探亲时发现家乡贫穷落后,道路泥泞不堪,用电不易,生活不便……与城市生活差距极大。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造福桑梓,廖道君毅然放弃校长职位及优厚的待遇,返乡创业,走上了带民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