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可丰"长效缓释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玉米上施用"施可丰"长效缓释肥比对照667m2增产50.2kg,增产率9.8%,667m2增经济效益127.9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可丰"长效缓释肥在玉米上的不同用量,结果表明,以施用"施可丰"长效缓释肥45~50千克/亩产量为最高,比对照常规施肥增产91.1~95.6千克/亩,增产率为13.3%~14.0%,增加效益157.26~147.96元/亩,产出投入比为7.37:6.75。  相似文献   

3.
施可丰长效缓释肥在玉米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西走廊灌漠土条件下,研究了施可丰长效缓释肥不同用量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用量为1 125.0 kg/hm2时,即与各地传统施肥量相等时,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与传统施肥相比,玉米产量提高1 691.0 kg/hm2,增产率达11.6%,增加纯收益3 079.5元/hm2.  相似文献   

4.
以高产广适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材,设5个处理,喷施5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吨田宝取得的效果最好,株高比喷施清水的对照增加3 cm,增产8.0%,产量结果为623.6 kg/亩。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农家肥对小麦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探寻最适宜施用的农家肥种类,为安徽省无为市小麦栽植产业提供参考及借鉴。方法:以‘生选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1个对照处理、1个常规化肥处理及三个农家肥处理,比较在施入相同氮、磷、钾量的情况下,不同肥料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叶片生理特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农家肥的施入可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产量,增加小麦根区土壤养分含量。结论:综合比较三种农家肥,认为沼肥的效果最为理想,小麦产量较对照处理提高了13.04%,较常规化肥处理提高了6.57%,是最适宜当地的农家肥品种,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小麦不同播期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11日左右为小麦最佳播种期。  相似文献   

7.
为了科学合理用水,更有效地实现小麦增产,以小偃22为材料,采用3种灌水模式,研究不同灌水模式对小麦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明确不同水肥高效综合技术模式的产量性能和水肥效应。2a试验结果表明:冬春两灌和一次春灌模式下,小麦生育期推迟,株高、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增加,不同时期叶面积系数和产量均表现出冬春两灌模式最高,春灌模式次之,冬灌模式最低。冬春两灌肥水方案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索出小麦施肥的最佳模式,筛选出最为科学的小麦施肥方法,以减少麦田内化肥的施入量,提升小麦化肥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同时为小麦的绿色栽培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试验以猪粪与化肥(尿素、复合肥、硫酸钾)按照不同梯度施肥试验,研究对小麦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及品质的影响。【结果】适当减量施用化肥不会导致小麦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品质的降低,在80%常规施用化肥+20%农家肥处理时,小麦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品质为最佳。【结论】用化肥以及农家肥配合施用能够获得良好的提质增效效果,建议在化肥减量20%的基础之上配合施入20%的农家肥。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宜石家庄市藁城区种植的小麦品种,在藁城区的特定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对8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石麦18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单产达9 400.5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数829.5万株/hm2,穗粒数37.3粒,千粒重35.8g,并且其产量水平显著高于其余7个品种。石麦18适宜石家庄市藁城区及光热资源相近区域栽培,对提高小麦单产、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小铁球"甘蓝为试材,选用缓释型氮肥、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采用全程化肥减量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比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蓝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以期为建立经济效益明显的甘蓝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缓释肥处理的甘蓝叶片开展度和株高分别为54.44 cm和36.5 cm,相较常规施肥...  相似文献   

11.
水稻应用施可丰长效缓释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应用施可丰长效缓释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施用施可丰长效缓释肥(26-11-11),倒1叶(剑叶)、倒2叶、倒3叶叶长分别比普通复合肥(15-15-15)增加1.3、0.3、2.0 cm,穗长增加1.3 cm,有效穗数增加7.5万~18.0万穗/hm2,成穗率提高1.1~5.1个百分点,穗实粒数增加7.0~12.3粒,千粒重增加0.2~0.8 g,产量增加783.0~1 114.5 kg/hm2,增产率9.12%~11.23%,增加纯经济效益2 335.8~3 197.7元/h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鹤壁市开展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不同播期种植试验.[方法]将小麦分4批进行播种,对小麦不同播期(10月1、8、15、22日)出苗时间、基本苗数、主茎叶龄、分蘖期、茎蘖数、灌浆速率等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10月8~ 15日播种的小麦进入返青期后生长优势明显,有效分蘖、叶面积系数、结实小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均高于其他播期,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最高,为鹤壁市小麦最佳播种期.[结论]该研究可为鹤壁地区小麦高产栽培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播期对不同类型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441-1444
分别以2个弱春性(郑麦9023和04中36)和半冬性(西农979和矮抗58)小麦品种为试验对象,通过4个播种期(10月5日、10月12日、10月19日、10月26日)的设置,研究播期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出苗所需天数延长,总生育天数缩短,株高下降,最高茎蘖数减少,而有效穗数以10月12日播期处理最高;弱春性小麦(郑麦9023和04中36)在第3播期(10月19日)产量达到最高,为7 369.5 kg/hm~2,而半冬性小麦(西农979、矮抗58)以第1播期(10月5日)产量最高,为6 835.5 kg/hm~2。  相似文献   

14.
高产小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 1 9个高产小麦品种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建立 90个组合 ,对 1 8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除剑叶宽和剑叶面积主要由基因加性效应决定 ,非加性效应不显著外 ,其余 1 6个性状表现由基因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决定。株高、穗长、穗下各节长度等穗部和株型性状的遗传力均较高 ,生物产量、收获指数、株粒重、千粒重等产量性状遗传力较低。除有效小穗数和剑叶宽外 ,其余各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 GCV)均较大。各性状中亲值与 F1 相关系数达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 ,表明用双亲表现可预测 F1 。多数性状亲本自身表现与其一般配合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返青至拔节期高温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返青至拔节期高温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石麦25和石麦26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搭棚增温的方法,设高温胁迫时间15、21和27 d计3个处理,以田间自然生长为对照,研究了返青至拔节期高温胁迫对小麦株高、秸秆韧性、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导致2个小麦品种的株高、重心高度、基部第2节间长度、不孕小穗数及其比例显著提高,基部第2节间机械强度、抗倒指数、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显著降低。随着高温持续时间的延长,高温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不利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鲁南经济带主栽种植的21个小麦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作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分析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鲁南经济带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全生育期、容重、穗粒数、千粒重、最高总茎数、成穗率、株高、基本苗、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17.
示范结果表明,水稻施用施可丰长效缓释肥(26-11-11)50 kg,倒1叶、倒2叶、倒3叶的叶长,分别比施用普通复合肥(15-15-15)增加1.3 cm、0.3 cm、2.0 cm,,穗长增加1.3 cm,每亩增加穗数0.5万~1.2万,成穗率提高1.1%~5.1%,穗实粒数增加8.5~12.3粒,千粒重增加02~0.8 g,亩增产55.2~74.3 kg,增产率为9.2%~11.2%,亩增加纯经济效益161.86~190.59元。  相似文献   

18.
影响小麦产量的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1个小麦品种(系)的10个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受2个独立公因子制约。被确认和命名的公因子是:F1,光合同化因子;F2,产量构成及植株碳,氮营养因子;2个公 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42%。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2个公因子F1,F2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14-2015年在潍坊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10个播量,分别设3次重复,研究播量对潍麦8号产量等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量对潍麦8号产量等农艺性状影响较大,基本苗22万/667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为制定小麦新品种选育目标和策略,采集2008-2012年国家黄淮南片冬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数据,采用同异分析原理与方法,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间的综合同一度大小顺序依次为穗粒数(0.904 0)、千粒质量(0.890 5)、冬季冻害(0.887 2)、赤霉病(0.877 2)、全生育期(0.876 1)、体积质量(0.873 4)、公顷穗数(0.869 0)、叶枯病(0.868 3)、株高(0.832 5)、白粉病(0.801 2)、抗倒性(0.785 0)、熟相(0.410 1)、条锈病(0.383 6)。其中,穗粒数、千粒质量、冬季抗寒性和赤霉病等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在今后的育种或高产栽培研究工作中,应当重视对它们的选择和调控。对现有小麦品种群体与育种目标间的差异分析表明,株高性状整体上已达到育种目标要求,而熟相、条锈病抗性、白粉病抗性、抗倒性、公顷穗数等性状则与育种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宝鸡市生态条件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策略应当是在保持现有品种性状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对兼具耐寒、抗病(包括条锈病、白粉病,特别是抗赤霉病)等特性的穗重型品种(穗粒数多,千粒质量高)的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