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4个拥挤胁迫水平下(200、400、600、800尾/m3)研究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对拥挤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免疫机能的影响,分别在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饲料中维生索C含量为2000mg/kg)前10、7、5、3d和当天以及投喂维生素C后4、8、10d取样测定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阴离子含量等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在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前各密度组的凡纳滨对虾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酶活性随着养殖天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后10d200尾/m3、400尾/m3密度组的凡纳滨对虾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酶活性恢复到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前10d的水平;在投喂大剂量维生索C后10d600尾/m3,800尾/m3密度组的凡纳滨对虾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酶活性有所提高,但均显著低于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前10d的活性;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后各密度组的凡纳滨对虾超氧阴离子随着时间的增加由上升到下降,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后10d200尾/m3、400尾/m3密度组的凡纳滨对虾超氧阴离子活性高于投喂大剂量维生索C前10d的水平,但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后600尾/m3,800尾/m3密度组的凡纳滨对虾超氧阴离子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拥挤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的免疫机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同淀粉糊化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体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淀粉糊化度的饲料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体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共设5组,前4组饲料中淀粉的质量分数为18%,淀粉糊化度分别为7.78%、32.07%、56.35%和70.34%,第5组饲料的淀粉糊化度为76.74%,淀粉的质量分数为28%,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0.5±0.02)g的凡纳滨对虾,饲料为等氮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试验采用循环水族箱系统,盐度为6~14 g/L。日投喂量为对虾体重的7%。经过56 d饲养,检测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成活率和体营养成分情况。结果表明:当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淀粉的糊化度为32.07%时,对虾的生长速度最快(P〈0.05);对虾肝胰腺脂肪含量随着饲料淀粉糊化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P〈0.05)。总之,在饲料糖含量不超过20%的前提下,当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淀粉的糊化度为32%左右时,对虾可以获得最大生长。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实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0.5、1、2、3和4次/d,每组3个重复,每次饱食投喂。隔20d取样检验一次,试验周期60d。研究发现:21~60d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3次/d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0.5次/d组(P〈0.05),而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胃和肠蛋白酶活力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根据实验结果,建议瓦氏黄颡鱼幼鱼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的最适投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4.
投喂频率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实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0.5、1、2、3和4次/d,每组3个重复,每次饱食投喂。隔20d取样检验一次,试验周期60d。研究发现:21~60d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3次/d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0.5次/d组(P〈0.05),而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胃和肠蛋白酶活力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根据实验结果,建议瓦氏黄颡鱼幼鱼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的最适投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盐度和饲料营养水平与凡纳滨对虾谷氨酸脱氢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上升,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逐渐上升:肝胰脏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逐渐下降。同一盐度水平下,谷氨酸脱氢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升高而升高,差异显著(P〈0.05)。方差分析表明,盐度和饲料蛋白质水平单因素对凡纳滨对虾谷氨酸脱氢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影响差异显著(P〈0.05);器因子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的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影响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淀粉糊化度的饲料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体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共设5组,前4组饲料中淀粉的质量分数为18%,淀粉糊化度分别为7.78%、32.07%、56.35%和70.34%,第5组饲料的淀粉糊化度为76.74%,淀粉的质量分数为28%,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0.5±0.02)g的凡纳滨对虾,饲料为等氮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试验采用循环水族箱系统,盐度为614 g/L。日投喂量为对虾体重的7%。经过56 d饲养,检测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成活率和体营养成分情况。结果表明:当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淀粉的糊化度为32.07%时,对虾的生长速度最快(P<0.05);对虾肝胰腺脂肪含量随着饲料淀粉糊化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P<0.05)。总之,在饲料糖含量不超过20%的前提下,当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淀粉的糊化度为32%左右时,对虾可以获得最大生长。  相似文献   

7.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对象,投喂添加不同水平的复方中草药饲料,研究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血清非特异免疫因子的影响。试验共分7组,A—F组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0.9%、1.3%、1.7%、2.1%、2.5%的复方中草药,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饲养试验共进行56d。结果表明:随着复方中草药添加水平的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渐增加,仅F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系数和成活率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增重率与复方中草药添加水平的回归方程为Y=-125.86X^2+521.93X+6063(R^2=0.9561)。由方程可知:当复方中草药水平为2.07%时增重率最高;对虾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和溶菌酶随着复方中草药添加水平的增加表现出先显著增加然后下降的趋势,E组中4种酶活力均最高;复方中草药对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对凡纳滨对虾抗病力和部分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方法]以凡纳滨对虾幼虾为试验对象,以鱼粉、豆粕、肉粉和花生粕为蛋白源配制对照饲料,用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配制3种与对照饲料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其玉米蛋白粉用量分别为5%、10%、15%,替代鱼粉的水平分别为8.6%。17.2%和25.8%。饲养45d后,检测凡纳滨对虾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采用浸泡法进行哈维氏弧菌攻毒试验,计算存活率和免疫保护率。[结果]试验表明,随着试验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用量的增加,凡纳滨对虾对哈维氏弧菌的抵抗力增强,但玉米蛋白粉代替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抗病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照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脏和肌肉中溶菌酶活性分别为3.96和2.69U/mg prot.肝胰脏和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为10.95和11.49NU/mgprot,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肌肉和肝胰脏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该试验条件下,玉米蛋白粉使用量不超过15%(替代25.8%鱼粉).不影响凡纳滨对虾抗病力及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基础日粮中按照质量比添加低聚木糖,添加量分别为0、0.01%、0.03%和0.05%,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凡纳滨对虾40尾,饲养56d,研究了低聚木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消化道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聚木糖对对虾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试验组对虾末质量、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增质量率分别提高了9.41%、8.41%和11.93%,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2.06%、2.06%和2.65%;试验组饵料系数较对照组均下降,降低了1.83%~5.51%,其中0.03%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饲料效率较对照组提高了4.88%~11.90%,其中0.03%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低聚木糖后能够一定程度地增加凡纳滨对虾消化道中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但效果不明显(P0.05),而且消化酶活性也不随低聚木糖在基础日粮中的比例的递增而增加;除0.03%低聚木糖组的肠道淀粉酶外,肝胰脏和肠道的消化酶活性都高于对照组的(P0.05).在凡纳滨对虾基础日粮中添加低聚木糖可以促进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和提高饲料效率,对消化道主要消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但有增加其消化酶活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植物油替代鱼油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肝体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初始体质量(0.33±0.00)g/尾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42 d的饲养期中分别投喂1种含6%鱼油的对照饲料(FO)和3种添加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的试验饲料,鱼油和豆油分别为:4.5%+1.5%,3.0%+3.0%和1.5%+4.5%(分别记作25SO、50SO和75SO),观察了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和肝体比的影响.养殖试验结束后,各试验组凡纳滨对虾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豆油比例的增加,试验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O(P0.05),其中75SO组存活率最高.与对照组FO相比,各试验组对虾的饲料系数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75SO组饲料系数最低.随着豆油添加量增加,肝体比呈上升趋势,25SO组和50SO组肝体比与FO组无显著差异(P0.05),75SO组肝体显著高于FO组(P0.05).结果表明,在凡纳滨对虾幼虾饲料中,豆油可以部分替代鱼油,而不显著影响其生长性能.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得到增质量率(y)与饲料中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量(x)的关系为y=-0.016 8x2+1.207 4x+435.7,R2=0.781 9,当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比例为35.93%时,凡纳滨对虾获得最大增质量率457.39%.  相似文献   

11.
以鹦鹉鱼为研究对象,探究黑水虻不同投喂策略对鹦鹉鱼生长及肠道消化酶的影响。共设6个处理组,分别为持续投喂配合饲料(S组); 3次饲料,1次黑水虻(S3H1组); 2次饲料,2次黑水虻(S2H2组); 3次黑水虻,1次饲料(S1H3组);持续投喂黑水虻(H组); 1天黑水虻,1天饲料(SH组)。每组2个平行,每天饱食投喂4次,周期60 d。结果表明,各组之间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 0. 05)。随黑水虻投喂比例增加,增质量率、特定增长率呈下降趋势,H组增质量率、特定增长率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组(P 0. 05),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0. 05)。随黑水虻投喂比例增加,饵料系数逐渐升高,饲料效率逐渐降低,各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 0. 05)。鹦鹉鱼中肠、后肠H组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 0. 05),S3H1组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H组(P 0. 05)。前肠、中肠、后肠中S3H1组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H组(P 0. 05)。中肠、后肠各组间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 0. 05)。以上研究结果得出H组鹦鹉鱼生长最差,S3H1组消化酶活性最高,黑水虻最适合投喂比例在25%~50%之间。  相似文献   

12.
以体质量为(0.163±0.07) 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2%,0.5%和1.0%微生物抗菌肽S200,养殖12周以后,分别进行白斑综合症病毒、哈维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攻毒,研究饲料中添加微生物抗菌肽S200对凡纳滨对虾攻毒实验结果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 2%和0. 5%微生物抗菌肽S200可以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攻毒后的存活率和溶菌酶、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当添加量为0. 2%时,凡纳滨对虾感染副溶血弧菌的累计死亡率最低,为10.0%。当添加量为0.5%时,凡纳滨对虾感染哈维氏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累计死亡率最低,分别为13.0%和20.0%,感染副溶血弧菌的累计死亡率为40. 0%,溶菌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分别为44.35和60.8 U·mg~(-1)prot,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 0. 05)。当添加量为1. 0%时,凡纳滨对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哈维氏弧菌、副溶血弧菌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53. 33%,20. 0%和40. 0%,溶菌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分别为9.8和50.17 U·mg~(-1)prot,与添加量为0. 5%相比,除了感染副溶血弧菌的累计死亡率相同(都是40. 0%)外,其他各项数据都低,说明过高剂量的微生物抗菌肽S200对凡纳滨对虾对病毒的抵抗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溶菌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 0. 05),感染副溶血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累计死亡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0. 05)。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生物抗菌肽S200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感染细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后的成活率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溶菌酶的活性,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免疫力,有助于凡纳滨对虾养殖成功。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饲料成本,采用2组等量蛋白质等量能量饲料,高鱼粉组和低鱼粉+微囊蛋氨酸组,饲养初始质量为(0.54±0.02)g的凡纳滨对虾,经过56 d的生长试验,观察微囊蛋氨酸对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机体营养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鱼粉组与低鱼粉+微囊蛋氨酸组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全虾水份、蛋白质含量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2组的饲料系数均较低,分别为1.23和1.12;高鱼粉组肝胰腺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低鱼粉+微囊蛋氨酸组(P0.05)。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彭泽鲫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质量为(55.25±0.61)g的彭泽鲫幼鱼2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4组试验鱼以不同的投喂频率(分别为4、3、2、1次/d)投喂,试验期为6周。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彭泽鲫的终末体质量、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呈现升高的趋势,3次/d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为最高,显著高于1次/d组和2次/d组(P0.05),但与4次/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投喂频率对彭泽鲫幼鱼的饲料系数未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1次/d组的肝脏指数和内脏指数显著性的低于2次/d组和3次/d组(P0.05),2次/d组和3次/d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1次/d组和4次/d组(P0.05)。肠道指数不受投喂频率的影响(P0.05)。1次/d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脂肪含量和水分含量呈现相反的趋势,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3次/d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2次/d组(P0.05),与1次/d组、4次/d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考虑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形体指标与肌肉品质,彭泽鲫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始体质量为(0.41±0.01)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720尾,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容积250 L)中进行为期56 d的生长试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硒(酵母硒)0、0.15、0.30、0.45、0.60、1.00 mg·kg-1,制成6种不同硒水平的半纯化饲料,实测饲料硒质量分数分别为0.25、0.41、0.56、0.68、0.84、1.20 mg·kg-1.【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添加酵母硒对凡纳滨对虾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硒水平的增加,凡纳滨对虾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不断升高,在0.84 mg·kg-1硒组达到最大值.各试验组对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而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以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硒含量为0.98 mg·kg-1时其生长性能最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较低盐度(20)下养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平均体质量为0.35 g)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探讨了该盐度下凡纳滨对虾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含量。试验设置25%、30%、35%、40%和45%(均为质量分数)5个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记为CP25、CP30、CP35、CP40、CP4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40尾虾。试验在300 L玻璃钢桶中进行,试验共进行56 d。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CP40组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最高,且CP35、CP40、CP4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CP25组(P<0.05);凡纳滨对虾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CHOL)和甘油三酯(TG)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CP35组对虾的血清TP、CHOL和TG含量均最高,CP35组对虾的血清TP和CHOL含量均显著高于CP25组(P<0.05);凡纳滨对虾鳃丝的Na+/K+-ATP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CP30、CP35组对虾鳃丝的Na+/K+-ATP酶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将饲料蛋白质水平与对虾增重率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出,在盐度为20的水体中养殖凡纳滨对虾获得最大增重率时,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为39.74%。  相似文献   

17.
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生产性能及机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机体成分的影响,为水产饵料抗菌肽添加剂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健康凡纳滨对虾虾苗为试验动物,在育苗池内进行养殖试验,分别在基础饵料中添加1.0 mL/kg(1号组)、3.0 mL/kg(2号组)、5.0mL/kg(3号组)、8.0 mL/kg(4号组)和12.0 mL/kg(5号组)的抗菌肽,以不添加抗菌肽为对照,每组设3个平行,对比不同水平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机体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投喂40 d后,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体长增长率及粗蛋白、粗脂肪和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4号组和5号组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体长增长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2~5号组的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均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4、5号组凡纳滨对虾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2号组;3、4、5号组粗脂肪含量及各试验组磷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的饵料系数及水分、粗灰分和钙含量则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饵料中添加抗菌肽可提高凡纳滨对虾虾苗的增重率和成活率,并适当改善凡纳滨对虾营养品质,以添加量为5.0~8.0mL/kg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选用初始体质量每尾0.33克的凡纳滨对虾在42天的饲养期中分别投喂1种含6%鱼油的对照饲料和3种添加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的试验饲料,鱼油和豆油分别为:4.5%+1.5%,3%+3%和1.5%+4.5%,观察了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和肝体比的影响。养殖试验结束后,各试验组凡纳滨对虾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纳豆菌抗菌脂肽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的影响和抑制对虾养殖源头弧菌数 的作用效果,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A0对照组)、50(A1组)、100(A2组)、200 mg/kg(A3组)NT-6 抗菌脂肽,投喂平均体 重为4.10(依0.10)g 的凡纳滨对虾3 周,测量和计算对虾的生长和形态指标以及染弧菌试验前后各试验组和对照组 水体和虾体中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数,染菌后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虾的死亡情况并计算对虾的存活率。结果表 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NT-6 抗菌脂肽可显著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抑制水体和虾体中弧菌的生长,其中A2 组(100 mg/kg)的促生长和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室养殖条件下,应用Elliott-Persson模型研究了红鳍笛鲷幼鱼(体长37.40(±6.84)mm,体质量2.53(±1.30)g]的排空率与摄食率,以及在3种不同饵料(多齿蛇鲻肉糜、斑节对虾肉糜、海水鱼营养配合饲料)投喂下,其生长率、丰满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海水鱼配合饲料投喂下,红鳍笛鲷幼鱼的胃含物(占体重的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动为GCW=-0.472T+4.222 (R2=-0.72),胃排空率为每100 9体质量0.472g/h,日摄食量为每100 9体质量(湿重)22.62 9,对配合饲料的食物转换效率为6.85%.红鳍笛鲷幼鱼的摄食具有一定的周律性,摄食高峰出现在18:00.饲喂18 d后研究发现,投喂斑节对虾肉糜的红鳍笛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为1.58%/d,而投喂配合饲料组和蛇鲻肉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55%/d和1.22%/d.红鳍笛鲷幼鱼的丰满度在蛇鲻肉糜和斑节对虾肉糜投喂组均有显著变化,而配合饲料组无显著变化.斑节对虾肉糜投喂组的幼鱼成活率最高(90%),其他2种饲料投喂组受试鱼成活率较接近,分别为72.5%、75%.综合考虑,该生长期的红鳍笛鲷幼鱼适当投喂虾肉,配合饲料日投喂2次,并保证在18:00时饱食为宜,有利于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