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从供试木薯种质材料中筛选优良种质,为我国木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优良亲本.[方法]从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及氢氰酸含量等方面对31份国内外引进与收集的木薯资源进行初步鉴定评价,并对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31份木薯种质资源在叶片形状、叶片颜色、叶裂数、叶柄颜色、叶脉颜色、主茎内外皮颜色、茎秆生长情况、株型、茎分叉、分支角度、株高、主茎高度、主茎直径、块根分布、结薯集中度、块根形状、块根内外皮颜色和块根肉质颜色等方面均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31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株型较好的资源13份,单株鲜薯产量>2800.00 g的资源4份,氢氰酸含量<50.00 mg/kg的资源10份,单株鲜薯产量≥2901.75 g、收获指数≥0.74、氢氰酸含量≤28.86 mg/kg的资源2份.[结论]31份木薯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筛选出2份单株产量高、收获指数高、氢氰酸含量低的种质,可在优良食用木薯育种中重点利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评价芹菜种质资源,提高芹菜的育种效率和栽培水平,以2018年秋季移栽于南京市溧水区的18个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差异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8个芹菜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35%,其中单株质量、单株叶片数、单株叶柄数、单株地上部鲜质量、单株...  相似文献   

3.
张君毅 《农学学报》2011,1(12):25-30
为了对短葶山麦冬栽培种质进行评价和分析,广泛收集短葶山麦冬道地药材产区栽培种质45份,调查其主要形态性状和经济性状。以经济性状为选育目标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优良种质。结果表明,分支数、根数、单株块根数、多块根根数、叶长、叶宽、叶脉数、块根长、块根直径等9个主要形态性状和单株产量、多糖含量和皂苷含量3个经济性状差异显著。45份短葶山麦冬种质可以分为5个类群,其中第IV和V类群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通过对短葶山麦冬栽培种质广泛收集与评价筛选出3份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短葶山麦冬种质主要性状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君毅 《农学学报》2011,1(10):25-30
为了对短葶山麦冬栽培种质进行评价和分析,广泛收集短葶山麦冬道地药材产区栽培种质45份,调查其主要形态性状和经济性状。以经济性状为选育目标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优良种质。结果表明,分支数、根数、单株块根数、多块根根数、叶长、叶宽、叶脉数、块根长、块根直径等9个主要形态性状和单株产量、多糖含量和皂苷含量3个经济性状差异显著。45份短葶山麦冬种质可以分为5个类群,其中第IV和V类群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通过对短葶山麦冬栽培种质广泛收集与评价筛选出3份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深入了解藜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藜麦种质资源分类保存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6份藜麦种质资源的28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计算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藜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结果】参试材料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性状是主花序成熟期颜色和茎粗(多样性指数均为2.084),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主花序长度(变异系数为41.17%)。主成分分析将28个表型性状简化为9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77.998%,其中贡献率较大的有株型、株高、茎粗、叶柄长、叶长、叶宽、叶基形状、主花序类型、花序紧密度、籽粒颜色、籽粒直径、籽粒表皮皂苷度、单株粒重、籽粒蛋白质含量14个性状,是造成藜麦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结果将46份藜麦种质资源划分为5类,其中类群Ⅰ产量性状最佳;将28个表型指标聚为4类。【结论】46份藜麦种质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性程度较高,筛选出一批大籽粒、高粒重、极早熟、矮秆、高蛋白等优异资源,可以在育种和生产上进一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6.
对吉林省23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19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表型性状之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s(H′)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薯形(1.70),其次为肉色、皮色、茎色、株形;数量性状中,大中薯率的H′值最大(1.56),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分枝数(66.7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芽眼数与花冠大小呈显著正相关(P0.05),花冠越大,芽眼数越多;单株薯数与茎粗呈显著负相关,单株薯数随着茎粗的增大而减少;单株薯重与顶小叶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单株薯重随着顶小叶宽的增大而减小;大中薯率与茎粗和开花繁茂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薯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粗越粗,开花越繁茂,单株薯数越少,大中薯率越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10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5.943%,能反映23份马铃薯品种表型性状的基本特征。采用系统聚类组间联接法,在遗传距离为3.75时,23份马铃薯品种被分为3个组群:第1组群共12份材料,第2组群共8份材料,第3组群共3份材料。该研究结果可为吉林省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为田间生产品种的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丰富福建地区马铃薯种质资源和遗传基因改良奠定材料基础,参照《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50份种质资源的25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差异很大,变幅为0.52~2.01,其中肉色、开花繁茂性、薯形、叶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达到2.01、1.81、1.61、1.52、0.52;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除了主茎分枝数、蛋白质含量外,其他9个性状均达到2.10以上,单薯重、单株产量、单株结薯数、主茎分枝数变异系数较大,均达到27%以上。相关性分析方面,生育期与单株结薯数、株高、干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商品薯率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单薯重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产量与商品率、单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株结薯数、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商品率呈显著负相关,与单薯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干物质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0.691 0%,能较好反映该11个数量性状的主要信息。聚类分析将5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为中早熟低产型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大蒜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并对大蒜种质资源进行初步鉴定及综合评价,以期全面了解大蒜种质资源特性,对今后开展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创新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184份大蒜种质资源的株高、假茎直径、叶长、叶宽和单头鳞茎重等12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计算其变异系数,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84份大蒜种质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4.072%~67.993%,其中,假茎直径、叶长、叶片数和鳞茎盘厚的变异系数均大于40.00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蒜种质资源不同农艺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鳞茎高、鳞茎横茎、鳞茎盘直径、鳞芽背宽和鳞芽高是影响蒜头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大蒜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包含在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6.226%,主要因子为鳞茎横径、株高、单头鳞茎重、鳞芽高、鳞茎高、鳞茎盘厚和叶片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4份大蒜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20.00处可聚为七大类群,其中第Ⅳ和Ⅴ类群种质的综合表现较好,且大部分为贵州本地资源。通过计算184份大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综合得分,筛选出综合得分较高的21份种质,其中有20份种质来自贵州。【结论】184份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差异较大,其中贵州大蒜种质资源综合表现优异,是筛选优良大蒜种质资源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外73份油用亚麻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纳为株高、单株产量、每果粒数、千粒重、有效分茎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55%。通过聚类统计,在欧氏距离为16.79处可将73份参试品种分为4大类群,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Ⅱ、Ⅲ类群,包括18份材料,这些材料株高适中,分枝、分茎能力强,单株果数多,千粒重大,单株产量高,可作为优良种质资源重点开发利用;第Ⅰ类群可作为矮源亲本利用,第Ⅳ类群可用于纤用亚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27份菜心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利用株高等8个表型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44.01%,主薹粗度、主薹重量、叶重和单株重等都具有较大的变异系数,表现出丰富的表型多样性,部分性状间相关性达显著水平。27份种质资源的绝大部分信息可由主薹因子和叶片因子来表示,优异种质资源表现为主薹增高、增粗和增重,叶片数量减少和重量降低。聚类分析将27份种质资源分为三大类,主要集中在第1类群,种质的遗传距离较近,表明遗传基础狭窄。第1类包括18份资源,8个性状的性状值偏低,第2类7个资源的性状值高于第1类,主薹的粗度和重量最大,第3类2个资源除了主薹的粗度和重量低于第2类外,其余性状值都是最高的。结合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可以初步判定27份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第2类是比较优异的种质资源。可为菜心表型多样性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