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 《农技服务》2005,(2):50-52
<正>(一)主要技术内容水田机械化整地技术是通过机械将田块进行耕翻、平整,以利于水稻机械化播种和插秧的作业技术。不管是直播还是移栽,水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其发展趋势和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少(免)耕耕作栽培技术不断应用和发展;(2)以旋耕为主简化耕整工艺正逐步替代干耕晒垡-耙地-平整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的耕作工艺;(3)组合式耕作栽培机械化技术由于生产效  相似文献   

2.
张澎海 《河南农业》2014,(19):62-63
<正>一、作物栽培技术应用状况(一)整地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推广,农作物机械化整地成为目前南阳市的主要整地方式。机械化整地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0.1%。使用的机械主要有:1、小手扶,耕作深度在10~12cm,使用面积占耕地面积的28.2%,主要用于坡耕地、小块地。2、四轮拖拉机,耕作深度在20cm左右,使用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4.4%。3、大型旋耕机,耕作深度在12~15cm,使用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1.7%。(二)施肥结构与施肥技术得到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2006,(3):21-21
一、水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水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是指利用适用的水田耕整机械,按照科学的耕作规范和合理的机具配备,完成水田旱、水耕整地作业,以满足水稻插秧、抛秧等后续工序对水田的耕作要求以及水稻秧苗生长对水田的农艺要求。常见的水田耕整地主要指耕、耙、平地作业。目前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精细整地,确保播种质量麦田耕作整地是改善土壤条件的基本措施之一,也是发挥其他农业措施增产潜力的基础。高产麦田耕作整地应做到:深耕深翻,加深耕层;耕透耙透,不漏耕漏耙;土壤细碎,无明暗坷垃;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既能有效防止土壤结构发生恶化又能充分营造水、肥、气等茶树良好生长环境的合理耕作深度,为指导茶农科学耕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免耕为对照(CK),设耕10 cm、耕20 cm和耕30 cm等3个处理,研究不同耕作深度对茶园土壤容重、水含量、孔隙度、土壤三相比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耕作后0~30 cm土层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耕30 cm处理0~3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均显著降低(P<0.05,下同).耕作显著增加了土壤水含量,其中耕20 cm处理对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水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佳,耕30 cm处理对20~30 cm土层土壤水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佳.耕作可增加非毛管孔隙度,减少毛管孔隙度,但总孔隙度依然增加,其中,耕作对0~10 cm土层土壤孔隙状况影响显著,而在10~20 cm土层仅耕20 cm处理对土壤孔隙度状况影响显著,在20~30 cm土层仅耕30 cm处理对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影响显著.耕作后0~10 cm土层气相和液相比例显著增加,固相比例显著下降,其中以耕20 cm处理效果最佳,而在20~30 cm土层,对土壤三相比协调效果最佳为耕30 cm处理.耕作后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下降,20~3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在耕20 cm和耕30 cm处理下显著升高;耕作后0~30 cm土层的速效养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总孔隙度、固相比例是反映不同耕作深度对茶园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关键因子,而有效磷则是养分肥力指标的关键因子.[结论]不同耕作深度均能降低茶园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水含量、改善土壤孔隙度状况和协调土壤三相比,其中以20 cm耕作深度对茶园土壤的综合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以保护性耕作及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为技术研究及机具设计的指导思想,结合黑龙江省的耕作模式及土地利用特点,研究出对土壤按作物根系在不同深度上的不同要求进行分层按需耕整地的整地技术;研制了集深松、浅松碎土,水平旋转耙耕技术于一体的保护性分层耕整地作业机具。在对土壤进行分层整地的作业方法基础上,合理确定机具结构。  相似文献   

7.
<正>1地块选择与整地1)地块选择。鹰嘴豆属抗旱耐瘠薄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选择土地平整、土层深厚、肥力中等、灌溉条件良好,前作以小麦、辣椒、烤烟、玉米、油料为好,切忌与豆科作物连作。作物秋收后及时深翻、晒垡、蓄水保墒,消灭杂草,及时抢墒整地。2)整地。整地以蓄水保墒为主,深耕松土。翻地耕深为22~25 cm,深耕一致,耕翻整齐严密,不重耕不漏耕。耙地深度根据翻地质量和土壤墒情确定,轻耙8~10 cm,重耙10~14 cm,不漏耙不拖耙,达到  相似文献   

8.
<正>1播前准备1.1品种选择。选择早熟高产品种如:冀优1号、小香米、冀谷17、张杂谷11号等。1.2精细整地。整地:采用旋耕方法,活土层在20 cm以上,使地面平整,土壤细碎,耕层踏实,耕深20 cm以上,耕1遍耙3遍,因为谷粒小,必须耕平耙细。1.3播种。适墒:谷子适应干旱条件,0~20 cm土壤耕层种子萌发阶段土壤含水量15%即可发芽。  相似文献   

9.
耕整地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对耕地进行整地,以利于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消灭杂草及病虫害,蓄水保墒,为下季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耕整地的机械主要有:铧式犁、表土耕作机械(各类耙)驱动式耕耘机械(旋耕机、深松灭茬机等)。  相似文献   

10.
<正>一、作物栽培技术应用状况1.整地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推广,农作物机械化整地成为目前我市的主要整地方式。机械化整地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0.1%。使用的机械主要有:①小手扶,耕作深度在10-12 cm左右,使用面积占耕地面积的28.2%,主要用于坡耕地、小块地。②四轮拖拉机,耕作深度在20cm左右,使用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4.4%。③大型旋耕机,耕作深度在12-15 cm左右,使用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1.7%。  相似文献   

11.
美国迪尔公司为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为世界各地生产各种型号保护性耕整地机械,适合于我国北方旱作保护性耕整地机械,主要机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2007~2008、2008~2009年连续2年对小麦进行3种耕作方式定位试验。3种耕作方式分别为CK:浅旋耕(少耕)作业模式,耕深12 cm,耕后耙;1耕(松耕)1耙:耕深20 cm,耕后旋耕;浅旋耕(少耕):耕深12~14 cm。[结果]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在不同年份间有所差异;适当深耕,有利于降低土壤容重,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改善土壤蓄水保墒特性,提高小麦出苗率及抗旱能力。对于前期持续干旱的特殊年份,深耕20 cm的耕作方式是实现小麦高产的一项关键措施。[结论]寻找到淮北旱茬土壤适宜的耕作方式,为机播条件下中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较一般栽培增产80~100kg,同时降低玉米含水量3~4个百分点,提高了玉米的品质。具体栽培技术如下:一、选地、整地、施肥1、选地、选茬选择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土壤基础肥力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以大豆、马铃薯等茬口为宜。2、耕翻整地(1)耕翻整地耕翻深度20~23cm,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翻后耙耢,按种植要求垄距起垄镇压。(2)耙茬、深松整地  相似文献   

14.
在红壤坡耕地进行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坡耕地花生产量影响的研究,设置了压实+耕深20cm、耕深15cm、耕深20cm、耕深30cm、深松30cm+耕深15cm、深松30cm+耕深20cm共6个处理。试验结果:红壤坡耕地耕深20cm花生产量最高,耕深30cm茎叶产量最高,耕深15cm花生和茎叶产量最低。在红壤坡耕地,耕深20cm是比较适宜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耕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耕、手扶深耕、拖拉机深耕2~4个月后土壤相对含水量和土壤容重较对照低,但茶园的根系干重以及20~40 cm土层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所增加。说明合理耕作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和茶园土壤养分的均衡;使用耕作机对茶园进行深耕、中耕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一、整地质量关(一)深耕深耕能加深耕作层,改善土壤的通气、保水、保肥性能.因此,小麦生产要应用机械深耕,耕深要达到22cm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有机碳循环与农田地力提升机制,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笔者以保护性耕作长期试验地为平台,研究不同耕作处理对总有机碳、全氮及其不同组分在潮土中含量的影响。笔者通过研究不同耕作处理下土壤总有机碳、全氮、溶解性有机碳、溶解性有机氮、微生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在不同土层深度中的分布情况,揭示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潮土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翻耕,2年或4年翻耕1次的间歇性翻耕和全免耕处理0~5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1.81%、6.43%、14.04%,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0.80%、10.04%、7.93%,免耕处理下10~20cm土层中总有机碳、全氮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秸秆还田条件下,实施间歇性翻耕和免耕能显著提升0~5、5~10 cm土层中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含量;相比于常规翻耕,间歇性翻耕、免耕处理下0~5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免耕处理下10~20 cm土层中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秸秆还田对0~1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全氮、溶解性有机氮及其它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用。总体来看,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利于表层0~5 cm土层中碳、氮储量的增加,免耕条件下"养分表聚"的负面效应可通过间歇性翻耕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1介绍一种具有全球意义的高效农耕新方法——粉垄活土增粮生态技术;粉垄机深垦深松整地,耕深可达到30~50 cm,比拖拉机耕作加深1倍,破解难以深耕又深松、土壤保持当季和多季疏松的世界农耕难题;18省20种作物上应用,证明零增施化肥能增产10%~30%,品质提升5%以上,贮水增加100%;多季持续增产,旱地作物高的第二至四年增幅达32.57%~38.2%;水稻一至六季的净效益平均每季增加21.82%;每产出100 kg粮食其化肥使用量比传统耕作减少0.35~4.29 kg,减幅10.81%~30.99%。2探讨提出粉垄对土壤养分、水分、氧气和光能等"天地资源"的最大化友好利用,具有可持续性、永久性,函盖多领域、多功能的"大科学"、"大技术"发展潜能;3提出如全国推广0.67亿hm~2,可新增0.1亿~0.13亿hm~2耕地生产能力、节省化肥500万t、增存农业用水300亿m~3,增产粮食可养活2亿~3亿人。  相似文献   

19.
设置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免耕(NT)、深松耕(DT)和旋耕(RT)对旱作玉米田土壤体积质量、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及夏玉米产量等的影响。2a研究结果表明,采取耕作措施后,各处理土壤体积质量差异主要集中在0~40cm(P0.05),耕作前后40~60cm土壤体积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耕作方式对土壤储水量有明显影响,其中,播种后0~50d,深松耕和免耕处理0~100cm土壤储水量均高于旋耕;播种后70~120d,3种耕作方式下土壤储水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耕作措施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在作物生育前期(播种后0~30d)表现明显(P0.05),表现为旋耕玉米田土壤温度高于免耕和深松耕,播种后50~120d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深松耕和旋耕处理玉米籽粒产量较免耕分别高3.35%和1.91%。结合经济效益分析,免耕和深松耕净收入较旋耕分别高138.48元/hm~2和259.38元/hm~2。因此,深松耕为旱作夏玉米田较适宜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一、精细整地,确保播种质量 麦田耕作的目的是使麦田耕层深厚,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协调,土壤松紧适度,保水、保肥能力强,地面平整,既为播种机具提供适宜的作业条件,又为苗全、苗匀、苗壮和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因此,高产麦田耕作整地应做到:深耕深翻,加深耕层;耕透耙透,不漏耕漏耙;土壤细碎,无明暗坷垃;地面平整,上虚下实,底墒充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