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用菌的品种菌种质量及其保持Ⅲ食用菌品种菌种(体)质量的保持张金霞(中国农业科学院全国农业菌保中心北京100081)要从品种属性的水平上保持食用菌菌种(体)的质量,必须要采取以下措施。1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任何食用菌品种,其菌种(体)的生长都有其适宜的...  相似文献   

2.
从技术角度分析包括菌种活力减弱及菌种纯度下降等问题在内的我国食用菌菌种质量的现状,以此为基础介绍了近年来对食用菌菌种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浙江省食用菌菌种产业的现状,提出亟需创建菌种质量测试中心。介绍丽水市创建食用菌菌种质量测试中心的措施及其取得的初步成效。总结其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业务职能和检测服务范围受限,提出须强化菌种检测职能和有重点地提高检测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制种,系指人工方法培养食用菌纯菌丝。食用菌的种类繁多,优质菌种的标准因品种的不同而异,但从总体来看,每一个优良菌种均应具有“纯、正、壮、润、香”的共性。在生产上,不但要求菌种不被污染,而且要做到一定时间内保持菌种生命力及原始种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菌种引种试验中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食用菌产业飞速发展,产销全球第一,北京市食用菌产量平均每年增长50%,其中香菇和平菇占北京市食用菌总产量50%以上。菌种质量是影响产业发展的成败,同时也影响着试验效果。在引种试验中存在着多家引种、重复试验、品种名称混乱、菌种退化等问题。阐述了菌种引进试验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黑木耳主栽品种较多,同种异名、同名异种现象严重,生产中存在引种随意性大、可追溯性差、菌种质量缺乏保证等问题。而菌种质量直接影响食用菌的产量、质量及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提高菌种质量显得十分重要,需要有各种支撑体系和技术规范。本岗位依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根据《全国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参照园艺、农学等作物的相关规范,并结合多年试验示范成果,创新制订"黑木耳菌  相似文献   

7.
报告了四川省3个食用菌科技示范县(金堂县、蓬溪县和通江县)的菌种供求、菌种质量、菌政管理等方面的调查结果。提出食用菌产区时有菌种质量纠纷的问题,遇到重大菌种质量纠纷问题时建议采取司法途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接种固体菌种从接种到菌丝长满需45~55天,而接种液体菌种只需25~30天,液体菌种应用于工厂化规模生产,不仅缩短生产周期,而且可降低生产成本。根据技术集成试验结果提出安全高效的黑木耳液体菌种制备工艺,包括液体专用母种制作、摇瓶种制作、发酵罐液体菌种生产等,提出菌种质量检测与分析评价标准,并分析优势与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菌种质量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种性、纯度和活力角度阐述了食用菌菌种质量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可为规范菌种生产经营与监督管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菌种的质量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世东  周学政 《食用菌》2003,25(3):20-21
发展食用菌生产,菌种是关键。伪劣菌种坑农严重制约着我国食用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高菌种生产者、流通者及使用者的菌种识别、鉴定、质检知识和技能势在必行。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菌种生产、保藏和使用经验,对食用菌菌种质量检测的一般理论和实用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的品种菌种质量及其保持Ⅱ.食用菌品种菌种(体)质量下降的因素张金霞(中国农业科学院全国农业菌保中心北京100081)从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看,任何生物在其繁殖和生长过程申都会发生变异,而且细胞分裂越快,生长越快的物种其变异机率越大,符合人类要求的正...  相似文献   

12.
边银丙 《中国食用菌》2005,24(6):5-6,23
我国食用菌产业飞速发展,但食用菌行业管理滞后,突出表现在菌种管理混乱、行业抗风险能力差、整体经济效益不高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方面。菌种管理问题已成为影响种菇效益,影响食用菌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我国食用菌科学研究工作十分薄弱,基础研究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菌种管理缺乏系统的技术支撑,食用菌菌种管理工作仍然十分被动。  相似文献   

13.
制备和选用优良菌种是食用菌栽培取得丰产优质的先决条件。菌种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广大菇农的栽培效益,而且关系到菌种场技术水平高低和信誉的好坏。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壮大,菌种生产量日益增加,而由菌种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不断上升,这已成为今后食用菌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现对菌种受污染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  相似文献   

14.
<正>食用菌菌种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是有效提高菌种质量的关键管理措施。总结我所食用菌种植标准化示范中,菌种标准化示范生产经验,以供食用菌菌种生产企业参考。1原、辅材料采购操作控制规程1.1任务范围采购菌种生产所涉及的设备材料、灭菌消毒  相似文献   

15.
闫新发  闫晓笛 《食用菌》2006,28(6):20-21
食用菌的不同品种,采用液体培养液扩制菌种,只需4~7d;用固体培养基扩制固体菌种,少则20d左右,多则40d以上。而在菌种提纯、复壮、驯化、出菇实验菌种保藏与运输等方面,固体菌种亦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利用固体菌种直接扩制液体菌种,不仅具有菌丝纯、发菌快、周期短等效果;而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易于推广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中,优质菌种是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对高活力菌种的需求和菌种扩繁模式,从食用菌的菌种退化、种性确认、母种培养、菌种保藏等方面阐述了菌种的质量控制要点,以期为菌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志强 《食用菌》2009,31(6):28-29
菌种的分离与筛选是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食用菌的菌种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变异与退化,尤其是草菇菌丝,生长快退化也快,因此要定期引种或提纯复壮,才能保证菌种质量及种性稳定,从而为最终产量稳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食用菌》2014,(5):29-29
1环境 菌种生产提倡清洁生产,菌房事先应消毒处理,最好采用2种以上方法交叉消毒,避免杂菌产生抗药性。出现杂菌的菌袋应及时隔离处理,严重的必须及时远扔深埋,不能在生产场地堆积。2原料 选择经济实用、来源广泛的原料,已霉变、腐烂的原料不要采用。培养料中各种物质的配制比例要适当,特别是要有适宜的碳氮比。对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菌种应选择适宜的pH值。培养料含水量要合适,拌料要均匀,配好料及时分装。  相似文献   

19.
郑少玲 《食药用菌》2020,28(2):130-132
液体菌种替代固体菌种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趋势。海鲜菇液体菌种应用于工厂化袋式栽培,接种后12 h菌丝萌发,24 h菌丝封面,菌包发菌培养时间比使用固体菌种提早10天左右,出菇整齐,品质优,产量高。重点介绍海鲜菇液体菌种的培养基配方与配制、接种与培养关键技术,提出液体菌种质量检测方法,给出定性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20.
蒋国建  姚建华 《蔬菜》2002,(9):22-23
采用摇瓶液体培养食用菌菌种,具有生产条件稳定、菌丝体的菌龄整齐一致、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成本低、污染少等优点,是食用菌业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的基本保证,是食用菌行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的发展方向。鸡腿菇是继平菇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商业化栽培的又一个食用菌品种。目前鸡腿菇菌种的生产主要采用聚丙烯塑料袋装入固体基质培养,由于菌丝吃料速度较慢,从接种到满袋约需要28~35天,周期长,无形中增加了菌种的污染率,且袋口与袋底菌龄相差20多天,影响了菌种的质量。而鸡腿菇液体菌种具有周期短,菌龄整齐一致的优点,但是又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