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针对2015年安康市魔芋种芋露地越冬留存面积大,2016年元月出现了25 a未遇的极端低温气候的不利条件,开展魔芋种芋越冬生产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魔芋种芋大田和林下越冬受冻魔芋的比例均呈现上升态势;大田种芋越冬海拔900 m以下正常魔芋占89.0%,900 m以上则降低到83.7%~73.2%,故900 m以上大田越冬应采取保护措施;林下越冬由于秋季落叶覆盖在地表的保温和树林对气候的调节作用,魔芋正常球茎占比为89.7%,林下越冬优于大田;相同海拔种芋林下越冬较大田越冬受冻魔芋球茎明显减少,降低幅度在18.45%~62.5%。从土壤类型看,壤性土壤较适宜于魔芋越冬。  相似文献   

2.
秦巴山区魔芋立体种植软腐病发生情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魔芋适宜种植区域在海拔700m以上。同一海拔间套立体种植的魔芋软腐病病株率明显低于纯种。海拔700m以上区域采用魔芋间作玉米,适宜荫蔽度为55%~60%。间作玉米的鲜芋产量和球茎膨大系数均高于纯种。魔芋与玉米双间单和双间双的鲜芋产量和球茎膨大系数较高,适宜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3.
陕西是我国四大魔芋主产区之一,魔芋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左右。近年来随着魔芋种植面积增加和土壤连作引起了一系列魔芋病害问题,尤其以软腐病最为突出。但与大田相比,林下魔芋生长状况相对较好。从土壤微生态角度出发,通过对林下和农田魔芋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比较,了解农田和林下魔芋土壤状况,为后期结合魔芋产量和品质研究林下魔芋土壤优于大田以及不同林下魔芋土壤对魔芋产量品质影响不同做出基础支持。总的来说,林下魔芋土壤微环境优于大田,四种林下刺槐林下最好,并且海拔越高,土壤环境越好。  相似文献   

4.
海拔1100m魔芋大田越冬应在起垄培土的基础上,垄上再覆盖一层地膜.海拔900m起垄培土后,垄上再覆盖玉米秆.海拔700m起垄培土即可.  相似文献   

5.
闫鹏  董超 《陕西农业科学》2024,(1):58-63+80
2022年引进两个魔芋新品种在海拔1 000 m的中山区洋县华阳镇开展了猕猴桃与魔芋和玉米、枣皮与魔芋间作套种示范,在海拔600 m丘陵区戚氏街道设置了魔芋与玉米间作示范。结果表明中山区鄂魔1号和黑杆花魔芋两个魔芋品种软腐病病株率较低,生长系数大,产量较高,魔芋效益好,模式综合效益也高,适宜中山区两种模式繁育种芋。低海拔丘陵区鄂魔1号在极端高温干旱条件下软腐病病株率15.4%~18.33%,比黑杆花魔芋低,抗病性状比黑杆花魔芋强,采取栽培措施降低病害率,可以在低海拔种植示范;而黑杆花魔芋软腐病病株率24.2%,不适宜在丘陵区繁育种芋。  相似文献   

6.
珠芽魔芋叶面球茎的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芽魔芋植株适宜热区林下套种,但遮荫导致高大植株耗去过多养分,叶面球茎数量稀少,繁殖系数受限,制约了种芋的数量。采用多效唑、烯效唑及矮壮素3种矮化剂抑制地下球茎顶芽优势,促使魔芋植株趋于矮化粗壮,控制魔芋顶芽植株在遮荫环境条件下过度生长,有效矮化了植株,并使营养物质充分用于叶面球茎中干物质的积累。对于较大的球茎,可将掰除顶芽与喷施化学矮化剂相结合以促进侧芽生长和植株矮化,从而达到丰产叶面球茎的目的。对不同重量的繁殖材料,植株矮化率为24%~48%,叶面球茎数量平均增加率达65%~160%。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种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球茎的机械损伤敏感性因素,为魔芋种芋调种运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花魔芋(A.konjac)、白魔芋(A.albus)、珠芽魔芋(A.bulbifer)、西盟魔芋(A.krausei)、疣柄魔芋(A.paeoniifolius)及红薯(Sweet potato)、马铃薯(Potato)和芋(Taro)等8种薯芋类作物球茎的耐撞击性、水含量、硬度及观察其表皮细胞形态,比较分析不同种魔芋种芋与马铃薯、红薯和芋的机械损伤敏感性因素差异.[结果]各薯芋类作物的球茎撞击损伤后27℃培养3 d,其中,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和西盟魔芋球茎发病腐烂,而疣柄魔芋、红薯、马铃薯和芋的球茎无任何发病特征.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和西盟魔芋球茎的水含量分别为86.73%、82.34%、80.01%和80.32%,均不同程度高于疣柄魔芋、马铃薯、红薯和芋;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和西盟魔芋球茎的硬度较接近,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花魔芋球茎的硬度最低,为14.40 kg/cm2,显著低于红薯(37.70 kg/cm2)和芋(34.17 kg/cm2);花魔芋、白魔芋和珠芽魔芋球茎的细胞壁较薄,容易破裂,细胞排列不规则;西盟魔芋球茎的细胞较小,但细胞壁松弛,边缘间隙不明显,支持力较弱;疣柄魔芋和芋的细胞壁较松弛且粗糙,细胞排列不规则但相对密集;红薯和马铃薯的细胞壁平滑坚挺,支持力较强.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薯芋类作物球茎的机械损伤差异与其水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细胞大小呈正相关,与硬度呈显著负相关;水含量分别与硬度和细胞大小呈负相关和正相关;硬度与细胞大小呈负相关.[结论]水含量高、硬度小、表皮细胞壁薄且体积大是不同种魔芋球茎机械伤敏感性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调种环节应采用有效的缓冲包装材料对种芋进行包装后再运输,以减轻魔芋种芋的机械损伤.  相似文献   

8.
魔芋防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连续 3年在湖北省咸丰县进行了魔芋健身栽培试验 ,分别对魔芋的种芋消毒、最佳播期、遮荫覆盖、施钾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外调种芋用 10 0 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 10 0 0倍液 + 2 0 %龙克菌 5 0 0倍液混合消毒 3次 ,效果最好 ;海拔 80 0~12 0 0m山区魔芋的适播期为 5月上旬 ,不仅出苗率可达 99.0 6% ,还可以缩短魔芋出苗前在土壤中的时间 ,减少病原菌侵染机会 ,发病率也最低 ;在海拔 80 0~ 12 0 0m地区种植魔芋 ,遮荫越好 ,发病越轻 ,同时土表覆盖可以降低发病率 7%左右 ;魔芋属喜钾作物 ,在底肥中施 5 0 %硫酸钾 45 0kg/hm2 ,增产效果最好 ,可增产 5 1.2 9%。  相似文献   

9.
魔芋是近几年来新兴开发种植的一种高产特种经济作物,它集食品、药用于一身。但由于魔芋怕冻害,其贮藏保种工作也就显得尤其重要,只有按照技术要求贮藏,才能确保魔芋种子安全越冬。其贮藏保种技术要点是:一、适时收挖魔芋一般在地上部植株倒苗后1个月内、其地下球茎已停止生长、根茎(鞭芋)与球茎完全分离、昼夜平均温度在12℃以下时为最佳收挖期。收挖过早,产量降低,不耐贮藏;收挖过晚,由于地上植株已腐烂,标记不明显,收挖时易挖伤球茎,使魔芋染病烂种,也易造成冻伤。一旦确定了魔芋收挖期后,就应及时选择土壤干爽的晴天…  相似文献   

10.
通过1999-2000年在凉山州西昌市经久乡、兴胜乡调查研究,白魔芋软腐病在西昌从6月中旬开始发生,7月下旬至8月下旬进入高峰期,9月上旬后,趋于停止,病原菌常在球茎,土壤及植株病残体上越冬,带病种芋造成远距离传播,引起白魔芋腐烂的病害,主要为魔芋软腐病和魔芋炭腐病。  相似文献   

11.
为寻求一种简便易行、成本低廉、快速繁殖魔芋种子的方法,选择魔芋小球茎、芋鞭、根状茎、球茎顶芽和球茎侧芽等5种不同繁殖材料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出苗率为小球茎芋鞭球茎顶芽球茎侧芽根状茎,球茎数和芋鞭数均为小球茎芋鞭球茎顶芽球茎侧芽根状茎,株高为小球茎球茎顶芽芋鞭球茎侧芽根状茎,冠幅为小球茎球茎顶芽芋鞭球茎侧芽根状茎。魔芋小球茎作为繁殖材料最为理想,不但出苗率高、冠幅大,而且采收后平均球茎数和芋鞭数最多,分别为12 321个/667m~2和16 539个/667m~2,极显著高于其余繁殖材料;芋鞭其次,顶芽第三,侧芽第四;根状茎的繁殖效果最差,分别为1 110个/667m~2和555个/667m~2。  相似文献   

12.
通过魔芋微球茎移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成活率可达93.6%;全生育期170d,平均株高19.9cm,叶色浓绿,单个微球茎上长出的植株最多达9个,收获的原种平均单球重55.4g;最大单球重128g,呈圆柱状,最小单球重7g,球形。魔芋微球茎在魔芋种芋生产中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珠芽魔芋在德宏州不同海拔条件下农艺性状表现及产量,以120 g左右2年生珠芽魔芋地下球茎为芋种试材,对比研究不同海拔条件下魔芋农艺性状及产量差异,为珠芽魔芋规模化种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珠芽魔芋株高、叶柄长度、叶盘宽、叶柄直径差异显著。海拔越低,植株叶盘面积越大,叶柄长度和株高越高,越利于珠芽魔芋光合作用;海拔越低,叶柄直径越粗壮,抗倒伏能力越强。不同海拔条件下珠芽魔芋产量差异明显,随海拔降低,产量呈升高趋势。海拔不同对珠芽魔芋生长的SPAD值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魔芋种芋繁殖的五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魔芋是新型的经济作物,其产品出口创汇畅销,经济价值高,发展前景广阔。但其亩用种量较大,成为阻碍魔芋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将魔芋产区芋农加速种芋无性繁殖的五种方法作一介绍,供芋农在生产中选用。 1 用魔芋根状茎繁殖种芋。魔芋的茎膨大成球茎,称球状茎。球茎上面围绕顶芽生长10多条如根样的  相似文献   

15.
跟踪调查了花魔芋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条件、同一品种不同规格种芋软腐病田间病情,对秦巴山区目前大面积种植的花魔芋品种进行了抗病性评价,并分析了相关气候因子与病害的关系。结果表明,目前用于生产的花魔芋品种均不抗软腐病,高温和强光照是导致秦巴山区海拔700 m以下魔芋产区软腐病发生的主要因素,遮荫栽培能降低软腐病发生程度42%~45%。  相似文献   

16.
<正>魔芋又称为麻芋、鬼芋。魔芋含有大量甘露糖酐、维生素、植物纤维及一定量的黏液蛋白,具有奇特的保健作用和医疗效果,被人们誉为魔力食品,"有不想胖,吃魔芋;要想瘦,吃魔芋;要想肠胃好,还是吃魔芋"的说法。罗平县最高海拔2 468 m,最低海拔722 m,坝区海拔1 480 m,年均降雨量1 743.9 mm,是云南省多雨区之一,年均相对湿度85%,年均日照时数1 685 h,年均气温15.6℃,年  相似文献   

17.
以花魔芋球茎为供试材料,分别在劣质种芋和优质种芋基础下,研究了9种药剂对软腐病田间控病保苗的效果,目的是探索降低软腐病发生、提高魔芋出苗率的措施,为魔芋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农用链霉素500倍喷雾处理提高劣质种芋出苗率43.3%,提高优质种芋出苗率6.7%,与CK有显著性差异,其余药剂的控病保苗效果有待继续探讨。农用链霉素喷雾处理方法可作为魔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18.
魔芋球茎药剂消毒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农药品种对魔芋种芋的消毒效果及对植株生长的影响,采用平皿培养法检测了乙铝乙酸铜、噻菌铜、霜脲锰锌、多菌灵、百菌清及72%农用链霉素在浸种及喷雾条件下对魔芋球茎表面残留细菌数量、致死率的影响;采用盆栽及田间试验检测6种药剂处理的防病效果及对球茎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喷雾条件下,乙铝乙酸铜及72%农用链霉素的消毒效果最好,浸种、喷雾处理时,可使魔芋种芋表面细菌的致死率分别达到96.0%及92.9%、88.0%及96.0%,种芋种植后至收获均未发病。乙铝乙酸铜及72%农用链霉素喷雾处理球茎鲜质量每株分别为119.3 g及113.3 g,较浸种处理分别提高32.6%及24.5%;长时间药剂浸泡可提高对魔芋球茎表面细菌的致死率,但对球茎鲜质量增加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魔芋地上部植株倒苗后1个月 内,下球茎停止生长,鞭芋与球茎完全 分离,昼夜平均温度12℃以下为最佳 收挖期。收挖时轻挖、轻放、轻搬、轻 运,不可伤皮,避免机械损伤,并做好 顶芽的保护与保种工作。 1.就地越冬保种法。即当年不收挖 魔芋球茎或鞭芋,将其留在地里自然越 冬,次年边起挖边播种。方法:在魔芋植 株自然倒苗后,出现霜冻之前,用作物秸 秆、茅草或树叶覆盖,防寒保温。覆盖物  相似文献   

20.
泰国达府、北碧府及缅甸孟邦、克伦邦及德林达依省2国狭窄边境地带是全球16个混杂珠芽魔芋核心分布区。泰国占总量的10%~15%,缅甸占85%~90%。其中,4个具特异性、一致性及稳定性栽培种,葡甘聚糖含量高、生物产量高、粘度大,适宜东南亚低海拔高温高湿环境规模种植。该区域大面积橡胶林、柚木林为珠芽魔芋提供了天然遮荫蔽护,林下高矮套种模式能为2国魔芋增产带来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