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品质改良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近年来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品质改良概况,本文对2000-2009年黄淮冬麦区324个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的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等品质性状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黄淮冬麦区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平均含量较高,黄淮南片冬水组、春水组和黄淮北片水地组三组参试品种在这两个指标上都达到强筋小麦审定标准,但是面筋强度较差,蛋白质质量不高,表现为稳定时间、沉降值、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等性状的值都偏低,特别是黄淮北片在这几个性状值上都低于黄淮南片,导致北片的品质水平低于南片。近年来本麦区加强了对这4个性状的改良,各性状值稳中有升。因此,着重加强蛋白质质量的改良,各个性状综合平衡发展是当前黄淮麦区品质改良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施氮方式对强筋小麦济南17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3,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优质强筋小麦济南17为材料,研究氮肥不同施用量、基追比和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与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当地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可显著地提高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干、湿面筋含量与产量同步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超过一定值时再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干、湿面筋含量继续增加,而产量则显著下降;延迟追氮时期可使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干、湿面筋含量有较大幅度地提高,但对产量形成不利。以施氮量为262.5~328.1kg/hm^2且基追比为4:6或5:5,拔节和始花两次追肥的施氮方式,强筋小麦济南17能较好地实现优质与高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并为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以强筋小麦品种皖麦38为材料,按小麦叶龄指标设计了9个时期的灌水试验,研究了灌水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皖麦38主穗的籽粒粗蛋白含量随灌水时期的推迟逐渐降低,主要分蘖穗籽粒粗蛋白含量随灌水时期的变化趋势与主穗一致;皖麦38各主要分蘖(1蘖~3蘖)穗的籽粒粗蛋白含量高于主茎穗。春4叶前的灌水处理对穗数的增加有利,春5叶至孕穗期的灌水处理对提高穗粒数有利,孕穗期至灌浆前期的灌水处理更有利于千粒重的提高,灌水时期推迟至灌浆中期会对籽粒产量造成不利影响。籽粒产量随灌水时期推迟呈增加趋势,但灌水推迟至灌浆中期会对籽粒产量造成不利影响。灌浆期进行灌水处理会使沉降值和干、湿面筋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高邮市种植制度以稻麦两熟为主,随着水稻品种及种植方式的改变,稻麦茬口越来越紧。近年来由于冬春季极端气温频发,强筋小麦品种因其早熟性、抗病好、适应性强等特点,越来越受规模种植户喜爱。为比较强筋小麦品种产量、抗性等综合性状,筛选出适合高邮市的优质稳产强筋小麦品种,开展了强筋小麦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对11个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品质的比较表明:农麦88产量最高,达513.36 kg/667 m2,其次为镇麦12号、扬麦23和盐麦1号,产量分别为506.53、505.03、486.69 kg/667 m2,且这4个品种综合性状好,产量潜力较大,适合在高邮市示范种植,但是扬麦23赤霉病发生偏重,抽穗扬花期应重视赤霉病防治。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不同茬口下施氮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最佳效应,以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号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不同茬口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不同茬口下强筋小麦的籽粒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的影响。在0~240kg/ha施氮量范围内烟农19号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且旱茬麦产量极显著高于稻茬麦,主要是提高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小麦籽粒蛋白质和面筋含量、沉淀值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旱茬麦的品质显著优于稻茬麦。在两种茬口下,烟农19号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与施氮量均成二次曲线关系,稻茬麦在施氮量为251.26~280.24kg/ha、旱茬麦在施氮量为281.03~303.02kg/ha范围内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可达到同步提高。拔节期和孕穗期追施氮肥可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且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显著提高。本试验条件下,旱茬麦在拔节期至孕穗期、稻茬麦在孕穗期追施氮肥可同步提高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黄淮冬麦区小麦产量及品质改良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黄淮冬麦区小麦育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近十年来通过国家黄淮冬麦区区试的68个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呈逐步上升的趋势,穗粒数、公顷穗数、千粒重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依次为1.149、1.06、0.793,说明穗粒数对产量影响最大;育成品种的品质指标则表现出徘徊甚至下降的趋势.对已通过审定且在生产上有一定种植面积的6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品质分析表明,拉伸面积、稳定时间、延伸性等指标与美国小麦、加拿大小麦差距较大,且多数品质指标年度间、地点间表现不稳定.对上述6个优质强筋品种以及6个骨干亲本品种分析表明,优质HMW-GS缺乏,且许多仍为1BL/1RS易位系材料.今后在产量育种中应以主攻穗粒数为重点;在优质育种中,应注意提高优质亚基的比重,并注意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改良.  相似文献   

7.
不同时期干旱对强筋小麦产量与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强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的灌溉管理提供参考,2006年10月~2007年5月在作物需水量试验场防雨棚下测坑中进行了不同时期干旱对强筋小麦郑麦98产量和品质特性影响的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适宜水分、播种~拔节期干旱、拔节~抽穗期干旱、拔节~灌浆期干旱和抽穗~成熟期干旱5个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强筋小麦产量性状和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适宜水分处理相比,随着干旱时期的后移,小麦产量呈降低的趋势,其中,播种~拔节期干旱减产最少,仅为5.97%,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2.12 kg/m3;抽穗~成熟期干旱千粒重最低,为32.28 g,减产最多,达17.86%;与后期(抽穗~成熟期)干旱处理相比,拔节~抽穗期干旱处理使籽粒粗蛋白质、氨基酸和湿面筋含量分别降低1.34、1.30和3.17个百分点,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分别减少30.68%和33.93%,弱化度增加18.99%,其籽粒品质最差;适宜水分处理的蛋白质产量最高,为1 114.3 kg/ha,其他品质性状居中;后期(抽穗~成熟期)干旱处理的品质最好,但其蛋白质产量最低,为965.3 kg/ha,比适宜水分处理减少13.37%.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蛋白质、氨基酸、湿面筋含量、降落数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微弱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时期施硫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效应,于2019—2021年2个小麦生长季,以藁优2018为试验材料,设置播前(Sb)、拔节期(Sj)、开花期(Sa)3个施硫时期,施硫量为60 kg·hm-2,以不施硫(CK)为对照,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Sb和Sa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藁优2018的千粒重和产量,2个生长季千粒重增幅分别为6.23%和7.04%,产量增幅分别为9.20%和5.71%;施硫时期对藁优2018的穗数和穗粒数影响不显著。3种施硫处理的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较CK显著提高,Sa和Sb处理优于Sj处理;Sa处理2个生长季较CK增幅达48.78%和32.63%。2个生长季Sa处理的湿面筋含量、Zeleny沉降值、蛋白质含量和谷醇比较CK平均增幅依次为8.88%、8.31%、6.61%和10.48%。综上,施硫对强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正向调控效应,开花期为本试验条件下最佳施硫期。  相似文献   

9.
黄淮冬麦区区试小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国际标准分析方法,对1998-1999年度黄淮冬麦区区试18个参试小麦品种(系)的籽粒品质、蛋白质品质、磨粉品质、粉质参数等品质性状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总体水平较高,沉淀值多数属于中、中低类型、稳定时间多数属于中、低类型、大多数参试品种的软化度过高,评价值偏低。  相似文献   

10.
施氮量对强筋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明协同提高强筋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品质的施氮量,以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中穗型)和洲元9369(大穗型)为材料, 研究了180、240和300 kg·hm-2三个氮肥水平(分别用N180、N240和N300表示)对强筋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品质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下,洲元9369的产量、氮素利用率、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均高于济麦20。当施氮量由N180增至N240时,2个品种的产量无显著变化,但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均显著提高;施氮量增至N300后,2个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又都显著下降,籽粒总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SDS-不可溶性谷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和谷蛋白聚合指数均明显降低,而SDS-可溶性谷蛋白含量和谷醇比却表现为上升趋势。经相关分析,SDS-不可溶性谷蛋白含量、谷蛋白聚合指数与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谷蛋白聚合程度降低是过量施氮条件下强筋小麦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和籽粒品质,240 kg·hm-2为本研究条件下的最佳施氮量。  相似文献   

11.
土壤质地和播期对强筋小麦藁城8901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明确强筋优质小麦品种藁城8901的推广利用价值,于2002~2003年在大田生产条件下,选择轻壤、壤土、粘土三种质地的土壤,采用分期播种,研究了不同土壤质地和播期对藁城8901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藁城8901在不同质地土壤上品质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壤土上可以生产国标一等强筋小麦,轻壤土上可以生产国标二等强筋小麦,粘土上生产的小麦不能达到国标强筋小麦的要求;随播期推迟,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逐渐降低,降落值和吸水率的变化较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软化度以10月5日至10月10日播种表现最好;不同土壤质地间的籽粒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籽粒产量大小表现为:轻壤土>粘土>壤土;在壤土和轻壤土上,藁城8901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无显著差异,而千粒重却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千粒重大小是影响藁城8901产量高低的主要构成因素;播期也影响藁城8901的产量,以10月5日至10月10日为最佳播期.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黄淮砂姜黑土区强筋小麦品质现状及基因型与环境对品性状质的影响,于2011-2013连续3年对黄淮五省砂姜黑土区不同强筋小麦品种进行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黄淮砂姜黑土区强筋小麦不同品质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籽粒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不完善粒的变异系数最大。不同省份小麦籽粒各项品质指标均值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江苏省小麦的沉降值最大,山东省小麦的面筋指数和降落数值均最高。不同省份小麦的不同品质指标的达标率不同,其中,硬度指数平均达标率最高(91.4%),吸水率平均达标率最低(58.7%);从平均达标率来看,江苏最高(81.5%)。采用AMMI模型对不同区域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及稳定时间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来说,济麦20稳定性较好,衡观35和郑麦366对环境比较敏感;周口点对小麦品质鉴别力最大;新麦19和郑麦366形成时间较稳定,郑麦7698和郑麦366的稳定时间变异较小;潍坊和滨州点对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的鉴别力较大。  相似文献   

13.
水分胁迫对盆栽冬小麦产量和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寻求实现冬小麦优质高产的适宜水分指标,采用盆栽方式通过在小麦生育关键期(拔节期、灌浆期)设计不同的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冬小麦产量和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重度干旱可明显提高小麦部分品质指标,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37.3%、37.6%;拔节期水分胁迫对有效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影响大,而对千粒重影响最敏感的时期是灌浆期;灌浆期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65%~75%之间可使小麦节水高产,控制在45%~55%之间可实现节水、高产、优质三者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东北春麦区是中国强筋小麦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该麦区强筋小麦育种和产业化进展较大:创建的强筋小麦育种高效技术体系已成功运用于东北春小麦育种之中;选育推广的优质高产多抗强筋小麦新品种,使当地小麦主导(栽)品种实现了强筋化;创建的强筋小麦基因库和多赢产业化模式,为东北春麦区强筋小麦育种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与物质保障。本文总结了东北春麦区强筋小麦育种进展,分析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了未来强筋小麦育种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一些策略与建议,以期为推动东北春麦区乃至中国强筋小麦育种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追氮时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4,自引:17,他引:64  
采用水泥池栽和大田栽培两种种植方式 ,研究了追氮时期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起身期施氮肥相比较 ,拔节期和挑旗期追施氮肥 ,促进了籽粒各蛋白质组分和蛋白质总量的提高 ,增加了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含量 ;提高了籽粒容重、出粉率和面粉的湿面筋含量及沉淀值 ;延长了面团稳定时间 ,同时籽粒产量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品质与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选育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选用黄淮南片大面积推广的5个高产小麦品种与5个优质小麦品种,采用5×5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25个杂交组合,对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主茎穗长、单穗粒数、单株产量的遗传均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共同控制,单株穗数主要由非加性基因控制,沉淀值主要由加性基因控制。株高、主茎穗长、单株产量和沉淀值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宜在早代选择。内乡188、豫展1号、豫麦34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都较高,是理想的亲本材料,应在今后育种中重点利用。  相似文献   

17.
白粉病对冬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麦感染白粉病后籽粒品质及产量的变化,选用对白粉病高感的小麦品种偃展4110和中抗品种豫农416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并结合药剂控制发病等级的方法,分析了白粉病对小麦籽粒蛋白组分、面团流变学参数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增加,小麦籽粒总蛋白质、清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降低,而醇溶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增加,蛋白组分间不平衡加剧,同时,弱化度降低、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拉伸曲线面积和降落值提高。病情指数增加导致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和反弹值降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白粉病对穗粒数的影响相对较小,对千粒重的影响最大,白粉病严重时,千粒重降低5~7g,偃展4110和豫农416的产量损失分别达26.2%和15.8%。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推迟播期对新疆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规律,在南疆一年两熟地区大田条件下,于2020年10月5日(S1)、10月10日(S2)、10月15日(S3)、10月20日(S4)、10月25日(S5)5个播期下种植新冬60和新冬20,比较分析了不同播期下冬小麦产量、营养品质及加工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冬小麦的有效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均逐渐降低,且新冬20的降幅高于新冬60;播期对两品种的穗粒数影响不显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沉降值随着播期推迟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播期对新冬60的湿面筋含量及新冬20的沉降值影响不显著;面团弱化度随播期推迟逐渐降低,拉伸面积、延伸度、最大拉伸阻力、拉伸比的变化规律与其相反,表现为S1>S2>S3>S4>S5。千粒重与沉降值、延伸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播期对南疆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效应存在不同步性,早播(10月5日)可获得高产的同时得到较佳的品质;晚播(10月25日)会减产,但可增加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降低弱化度。  相似文献   

19.
氮肥运筹对冬小麦邯708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冀南地区的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当地主推小麦品种邯708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追氮时期和追氮数量对邯708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一定氮肥总量水平下,分次追施氮肥较一次性追施氮肥可以提高产量,并且可以提高籽粒品质,尤其对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在中上等地力条件下底施纯N 108 kg·hm-2时,拔节期追施纯N 60~90 kg·hm-2和孕穗期追施纯N 60 kg·hm-2为冀南地区优化的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