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我国早在秦汉《神农本草》已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唐《本草拾遗》记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本草纲目》述茶“苦、甘、微寒、无毒”。一般认为,甘味多补而苦味多泻。可见茶是攻补兼备的良药,而茶一味能归经遍及五脏,反映茶具有广泛的防治祛病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述茶区坚持经济建设发挥效益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史料记载,公元764年,唐代“茶神”陆羽搭舟沿舜江(现名曹娥江)经东山上剡溪考察,在他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科学名著《茶经》中,就提到包括舜江二岸的越州茶,并明确指出,浙江会稽郡的越州茶乃茶中上品。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多次在故乡考察茶叶生产,也经常语重心长地提到:“上虞的凤鸣茶、舜井水,要好好开发利用”。先哲们把越州茶列为上品,是具有科学依据的,上虞茶区属绍兴平水珠茶产区中心地带,历经销售国内外贸易市场,群众品后,众口皆碑,颇得好评,誉满全球。  相似文献   

3.
仁剑 《上海茶叶》2010,(1):34-34
茶叶多用来泡水饮用,一般喝茶后均把茶叶丢弃.其实茶叶是可以食用的。早在我国古代就有食用茶叶的记载,《晏子春秋·杂下》说:“晏子(公元前514年左右)相齐景公(公元前547~489年),食脱粟之食,炙三弋,五卵苔菜耳矣。”三弋谓三禽。卵即鸡卵。苔菜《云谷杂记》引此作茗菜。魏王《花木志》说:老叶谓之茆,嫩叶谓之茗。对公元前547~514年这段记载,说明公元前6世纪初,茶叶既是祭品,又是蔬菜,把茶叶叫做茗菜或苦菜。茶叶有苦味,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的一些茶史研究中,常见有人宣扬茶叶最初是被当作药用,而后才被食用、饮用的发展过程。持这一说法的唯一一条依据是《神农本草经》中的一句话:“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  相似文献   

5.
1200多年前,陆羽写下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以此为中国茶文化打下了坚实而完整的基础。“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从此,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茶人为继承和发扬中华茶文化奋斗了千百年。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茶叶学会成立于1983年,学会在1984年办《简讯》,1987年起改名为《茶报》,由不定期刊物改为季刊出版,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为《茶报》题名。  相似文献   

7.
天台山产茶早在秦朝桐柏一带就有以茶治病的传说,而有文字记载最早则在三国吴赤乌元年(238)道士葛玄“植茶之圃已上华顶”,距今已有1768年,这也是有文字记载浙江最早产茶之地,至唐宋时期,天台山云雾茶已是“遍山皆有”,茶树种植遍布全县各地。唐陆羽《茶经》、宋《赤城志》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8.
陆羽《茶经》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的自然属性是植物.几千年来其叶从药用、食用直至饮用,成为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与其他植物不同的是.在人们长期的食茶、饮茶和艺茶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文化现象称之为茶文化。茶文化不仅有一般文化的表征,还具有表现社会进步、人类文明、人际融合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9.
煮饭茶之恋     
茶与生活原本就是息息相关的,在《诗经》中便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记载,从古至今,茶与健康,茶与医疗,茶与礼仪.茶与文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小小的茶叶将人类从蛮荒的远古推向文明的现代。  相似文献   

10.
钱梁先生(1917~1993年),著名的茶业专家、学者和高级工程师。1935年,在“当代茶圣”之誉的我国现代茶业奠基人吴觉农先生推荐下,开始从事茶业工作。此后数十年如一日,献身茶叶事业。抗战时期,对制茶、审评、检验、贸易等方面均颇有建树,先后发表茶叶产制、贸易论著百余篇,并译作《制茶工艺》等书,出色地与前苏联专家谈判并签定了第一个茶叶贸易合同。  相似文献   

11.
《上海茶叶》2010,(1):F0003-F0003
“茗仙白茶”产自浙江长兴,长兴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唐代,被后人尊为“茶圣”的陆羽,就在长兴顾渚山茶区发现了紫笋茶并撰写出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因此长兴也有了“大唐茶都”的誉称。  相似文献   

12.
吴觉农熟知当今国际茶叶市场以红细茶(业务上习称“红碎茶”,吴老称其名为“红细茶”)为主,量大面广,西欧、东欧、北美、大洋洲、南亚、中东、东南非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均适销红细茶,一再要求发展我国红细茶出口贸易。中央于1978年3月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吴老写了《跟上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红细茶》一文(刊于《科技工作者建议》报中央)。同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3.
展华 《上海茶叶》2009,(4):29-30
“生在山巾,一色相同?泡在水里,有绿有红:”这是流传于民间的一道生动有趣的茶谜.谜,是古今盛行不衰的传统文化:茶,是中国人的“同饮”,也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早在秦汉时的《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事,  相似文献   

14.
已故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主席陆定一在为吴觉农先生主编的《茶经述评》作“序”时写道:“如果陆羽是‘茶神’,那么说吴觉农先生是‘当代的茶圣’,我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陆定一先生对吴觉农先生这一定性评价已获得中华茶人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木华 《上海茶叶》2009,(4):30-31
茶在闽南和台湾人“开门七件事”中,被摆在首位,人们习称茶叶为“茶米”。戏称“黑米”。把“茶”与“米”相提并论,近乎“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的地位,“至于嗜茶者则遍及全省”(《台湾风物志》)。  相似文献   

16.
《上海茶叶》2005,(1):48-48
按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关于期刊取名不用“报”字和其它要求,(茶报)主办单位上海市茶叶学会和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决定,并经出版局批准,(茶报)正式更名为(上海茶业),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17.
《上海茶叶》2006,(4):29-29
由越南驻华使馆和越南茶叶协会主办的越南茶叶专题研讨会于9月27日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办。这是2006年茶与咖啡世界杯展览会框架内的一项活动。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CHEVIET”(越南茶)-越南的精华,会上将全面介绍2005年越南的茶叶生产和出口情况,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并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推广“CHEVIET”(越南茶)这一国家茶叶品牌。  相似文献   

18.
《上海茶叶》2006,(1):30-30
据智利《信使报》2005年11月2日报道,根据世界权威调查机构的排行,2004年智利人均消费茶600克,在全世界排名第九(《上海茶业》主编说明,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的智利人均消费茶870克,在全世界排名第26名,人均消费茶超过1000克的有17个国家和地区),甚至超过美国(注:美国是330克),是阿根廷的两倍,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三倍。智利年销售茶六七千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智利对绿茶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9.
溧阳有茶园面积10万亩,大小茶场150多家,位居全省第二。溧阳茶得天地之灵气,香飘海内外;溧阳茶文化承传统之脉络,底蕴深厚。然而,浩瀚的茶海,众多的茶人却没一个展示茶乡风采的舞台,没一方展示茶人形象的阵地,于是,几位茶人异想天开,一心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茶吧”,《溧阳茶报》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无锡毫茶产于江苏省无锡市,1973年立项创制,历时6年创制成功,确立了包括适用品种、加工工艺、品质风格等在内的系列技术,相继获得了省、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及“优质名茶”称号;1986年被商业部定为“全国名茶”之一;1989年在西安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评比会上,又荣获“全国名茶”称号;并多次荣获江苏省茶叶学会组织的《陆羽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中国茶叶学会组织的《中茶杯》名优茶评比金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