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去年2月20日至3月15日,我们对安徽省阜阳地区的界首、临泉、太和、利辛等县进行了“病态池”的实地调查,以便了解“病状”、找出“病因”,为制订“病态池”的技术改造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据阜阳地区农村能源办公室统计,到1983年底,全区共建农村家用沼气池9390口,其中“病态池”3787口,约占建池总数的40%,这些“病态池”绝大部分建造于1982年以前。调查表明,这里的“病态池”颇具特色,现将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肥东县发展沼气新举措肥东县“八·五”期间建池1300余口,产生的综合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九·五”期间,肥东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巩固好已建万口沼气池达到完好率100%,使用率95%,综合利用率80%以上的基础上,再建造10000口沼气池。县政府研...  相似文献   

3.
由于混凝土沼气池的施工工期长和工程量大,各地都在研制各种材料的装配式沼气池。推广最多的是玻璃钢沼气池。玻璃钢沼气池的优点是省工、安装方便、耐腐蚀、密封性好、工期短(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能保证完成建池任务,如一池三改建池任务)。目前各地加工玻璃钢沼气池的厂家很多,池型设计多数选用球形结构沼气池池型,进出料口的位置设计在上半球,其位置比国标沼气池设计位置偏上。作者根据使用和调查,对玻璃钢沼气池的设计提出下列浅见,供探讨。  相似文献   

4.
龙胜碧  彭锦望 《中国沼气》2006,24(4):50-50,56
根据贵州省锦屏县农村沼气池“病态池”形成的原因,针对性的提出了强回流沼气池使用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其中还提出了“合理原料量及贮气室”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中国沼气》2007,25(5):53-53
●沼气池池墙施工采用什么方法砌筑?砌筑时应注意什么?沼气池池墙施工采用“活动轮杆法”砌筑。砌筑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砖砌前先浸湿,保持面干内湿;(2)砖与砖之间内口顶紧,外口嵌牢,砂浆饱满,竖缝错开;(3)砖砌体应浇水养护,避免灰缝脱水,粘接不牢;(4)砖砌体与土壁之间用细石混凝土灌缝,填充密实;(5)进料管与水压间的施工,应与主发酵池同步进行。进料管插入池墙的部位,应用细石混凝土加强;(6)在砌好的池墙上端制作圈梁,圈梁浇灌后要压实、抹光。●沼气池池顶如何施工?池顶施工采用“单砖漂拱法”砌筑时,应选用规则优质砖。砖要预先淋湿,但…  相似文献   

6.
【目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性能源的普及和种养结构的调整,使农户对户用沼气池的能源依赖性逐步弱化,户用沼气池的使用率逐年降低,闲置率和废弃率逐步升高,需要及时盘活现有沼气资源,妥善处置闲置废弃的沼气设施,发挥其综合效益。【方法】研究小组通过实地调研,以户用沼气建设时间早、涉及范围广、有养殖条件的云南省峨山县作为“一低两高”现象的调查对象,了解农村户用沼气池的使用现状,对现有“沼改厕”处置方式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处置后出现的难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对策,丰富“沼改厕”模式下的处置方式。【结果】农户用能结构和户用沼气池能源属性的改变,是导致户用沼气池使用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一口农村户用沼气池改建厕所,每个厕所可节约50%的成本,从而盘活当地沼气设施资产约540万元,不仅有效盘活了农村废弃闲置沼气资产,还可以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建设提供助力。【结论】应进一步提高农户对户用沼气池的使用与认知水平,因地制宜推进“一池多改”模式,并建立“一池多改”后的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农村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家用沼气池主要部位容积设计的探讨胡光海伏继丹(四川省阆中市农村能源局637400)建一口农村家用沼气池,能否满足本户发酵、产气使用的需要,其发酵室容积与返水间(水压升降池)的有效容积的确定尤为重要。过去建池没有设计规范,认为池子越大产气越多,单纯...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省农村部分地区,为了解决沼气池出料难的问题,在沼气池的进料口增设预处理池。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发酵原料在进入沼气池之前,先经预处理池浸泡,沼气池只进水不进渣。这样做,虽然解决了出料难的问题,但经我们调查、试验和分析认为:增设预处理池,原料浪费大,得不偿失。权衡利弊,很有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季立仁 《中国沼气》1991,9(2):12-13
针对农村家用水压式沼气池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基于《农村家用水压式沼气池标准图集》(以下简称《图集》),研制了一种低层进、出料沼气池,它有别于《图集》中的“中层进料、中层出料和底层出料。”自1986年开始示范推广,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建这种池2694口,很受用户欢迎,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地处北纬44°附近,气候干旱寒冷,“三口”水压式沼气池在这里存在产气率低、利用时间较短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通过二年试验,研究成功了一种简易太阳能单孔沼气池。1983年在宝泉村建了3个,1984年又在兴隆庄村建了12个,全部获得成功。此种池型除了具有“三口池”的一般功能外,还有产气率高、施工简便、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易保温、安全等优点,在北方地区有一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北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注重质量,讲求实效,沼气建设取得可喜成就。到1983年底,累计建沼气沼31万口,其中1981年以来建池22万口,建池成功率98%。全省办沼气能源村200个, “小沼电”30多处,食品厂、牛奶场、菜场、国营农场还建了一批大、中型沼气池。现在,他们正在努力开创沼气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沼气》2007,25(1)
●“一池三改”的建设规范是什么?(1)重点推广GB/T4750-2002规定的池型以及“强回流”、“旋流布料”等池型。(2)池容应与畜禽舍饲养量相匹配,一般选用8米3。(3)主进料口位于畜禽舍内,通过进料管使畜禽舍和厕所的粪便直接进入沼气池内。进料管要采用内径20~30厘米的水泥管或陶瓷管。并直接浇筑于池墙中部,管口下沿距池底约50厘米。(4)出料口设置在圈舍外,同时配置手动出料搅拌器,抽渣管采用内径10厘米,壁厚大于0.2厘米的聚氯乙烯管,斜插并浇筑于池墙中,底端距池底25厘米,通过活塞上下运动,实现沼气池底层人工强制出料或循环搅拌。(5)沼气…  相似文献   

13.
王敬堂 《中国沼气》1997,15(4):20-23
农户家用沼气池池型探讨王敬堂(四川省宜宾市农村能源办公室644000)农村户用沼气池池型经历了“远、大、深”,“圆、小、浅”、新型池的改进过程。由于池型的改进,带来了建池质量、产气量的提高和管理使用方便。进一步研究农村户用沼气池的池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4.
复合涂料     
重庆市硅酸盐研究所研制成功一种复合涂料,具有防腐蚀,防漏、密封性能好的特点。沼气池涂上复合涂料,散热少,产气快,效益高。一口六至八立方米的旧池,仅花五元左右涂料费。如果新池使用,每口池可节约水泥一百斤,少费工2—3个,工期缩短7至10天。试验表明,使用两年仍完好无损,予计实际寿命一次可达4—5年。  相似文献   

15.
胡伟  汤玉珍 《中国沼气》1989,7(3):15-19
本试验研究了GM混凝土外加剂在降低农村家用沼气池的建池投资,改善建池材料性能及施工操作方法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从四川省广汉市及云南省曲靖地区等地已建造使用的1540余口GM混凝土和GM预制板沼气池的应用结果表明,用GM外加剂作为农村混凝土沼气池的一种外加材料,具有价格低,施工操作简便,可节约水泥10%左右,缩短施工周期1/3,能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气密性,对沼气发酵无抑制作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对农村沼气池情况的广泛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导致沼气池“病”态的主要原因是裂缝。进一步检查和分析可见,裂缝大多出现在进料管或出料管与池墙的交接处,池盖与池墙的交接处或池墙与池底的交接处附近。显然,这些裂缝是由沼气池的应力集中现象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为使沼气事业健康发展,提高建池质量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据各地经验,对于如何保证新建沼气池质量提出如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1.池型设计和布局。农户建池不必自行设计,可根据人口多少,发酵原料数量等情况按建池协作组编“农村家用水压式4、6、8、10立方米沼气池标准图集”(81年《沼气科技》增刊)选择沼气池的大小。池  相似文献   

18.
1986年5月,四川省宣汉县同国家签订了三年修建6000口农村家用沼气池的合同任务。该县把发展沼气同扶贫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列入各级干部目标管理内容,奖罚兑现。到1989年9月底,共修建家用沼气池6041口,其中“三结合”的占82.1%。建池成功率100%,使用率98%,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沼气重点县验收标准,通过了验收,成为达县地区第一个沼气重点县。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全面了解贵州省沼气池运行情况,查找工作中的不足,便于今后更好地加强沼气池后续管理和服务,确保沼气效益长期发挥和沼气建设可持续发展。2006年3至4月,在全省对2004年以前所建沼气池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重点对病、废池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全省共抽查了39793口病、废滩,现对调研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各地使用的沼气灯设计压力多数在400毫米水柱以上,喷咀较小,只有沼气压力能够满足需要时,才能获得较好的照明效果。但是,多数用户的沼气池晚间池压较低,灯前压达不到设计要求,使用效果不好。浮罩式沼气池、太阳能顶罩式沼气池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