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选取0、0.3、0.6、0.9、1.2、1.5、1.8、2.1 mmol/L水杨酸溶液,研究水杨酸对离体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同品种小麦叶片(2叶1心)处理,并测定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水杨酸浓度为0.3 ~ 1.2 mmol/L时,随浓度增大,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效应增大.随着水杨酸浓度的加大,小麦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1.2 mmol/L水杨酸是延缓叶片衰老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2.
水杨酸对离体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水杨酸与叶片衰老的关系。[方法]制备0(CK)、0.25、0.50、0.75、1.00、1.25、1.50 mmol/L的水杨酸溶液,研究水杨酸对离体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随着浓度的增大,水杨酸对小麦叶片叶绿素、非可溶蛋白含量降低的延缓效应增加,1 mmol/L为最适浓度。水杨酸能有效延缓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和非水溶性蛋白的降解,抑制衰老前期MDA的积累,提高衰老前期SOD活性,处理48 h时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结论]水杨酸与离体小麦叶片的衰老有一定的相关性,适度延缓了植物体的衰老。  相似文献   

3.
水杨酸对连续弱光条件下黄瓜开花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为试材,研究外源水杨酸(0mmol/L、0.5mmol/L、2mmol/L、5mmol/L)对连续弱光条件下黄瓜开花期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后,降低了黄瓜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丙二醛含量和暗呼吸速率,而提高了黄瓜叶片总叶绿素含量、最大光合速率、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和光补偿点,大幅提高了叶绿素b的含量和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外源水杨酸提高了黄瓜叶片在弱光条件下对光的利用潜力,以2mmol/L和5mmol/L水杨酸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外源水杨酸对高温强光胁迫下小麦叶片蛋白激酶和磷酸酯酶活性的调节作用,在灌浆期对小麦叶面喷施0.5 mmol/L水杨酸后,进行高温强光胁迫处理,并测定蛋白激酶活性和磷酸酯酶活性。同时用1 mmol/L蛋白激酶抑制剂(FSBA)处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外源水杨酸处理显著提高了2种酶活性,蛋白激酶相对活性最高达312%,磷酸酯酶相对活性最高达217%。外源水杨酸通过促进高温强光胁迫下小麦叶绿体蛋白的可逆磷酸化反应,保护了光合机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控盐方法,探究250 mmol/L NaCl胁迫下不同浓度(0.3、0.6、0.9 mmol/L)水杨酸对高羊茅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SA)能提高盐胁迫下高羊茅的相对生长速率,处理15 d时,0.6 mmol/L SA处理的高羊茅相对生长速率分别比不施加SA、施0.3、0.9 mmol/L S...  相似文献   

6.
外源水杨酸对山桃幼苗耐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桃(AmygdalusdavidianaCarr.)幼苗叶面喷施(0~8.0)mmol/L的水杨酸溶液后,置于(3.0±0.5)℃的低温条件下处理15h,结果水杨酸处理的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丙二醛含量降低、脯氨酸含量增加,且水杨酸浓度越大,增加/降低的作用也越大。认为水杨酸处理可以提高山桃幼苗的耐冷性,以8.0mmol/L的水杨酸处理最有效。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水杨酸对低温下棉花耐寒性的影响,采用水杨酸浸种和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低温胁迫下外源施加水杨酸对中棉所36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0.25 mmol/L和0.5 mmol/L水杨酸浸种处理可以提高中棉所36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浸种浓度大于0.5 mmol/L时反而不利于低温种子萌发。叶面喷施水杨酸后,棉花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随水杨酸浓度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水杨酸喷施浓度为0.5 mmol/L时,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最低,同时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可见,采用0.5 mmol/L水杨酸处理棉花种子和幼苗,最有利于促进种子低温萌发,减轻低温下叶片细胞膜损伤,抑制叶片MDA含量的增加,提高SOD、POD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外源水杨酸诱导油菜幼苗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方法]以油菜幼苗为材料,采用15%的PEG-6000处理幼苗模拟干旱胁迫,利用0.1 mmol/L外源水杨酸对叶片进行喷施,探讨不同干旱程度下水杨酸对油菜叶片抗氧化系统酶活、丙二醛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干旱程度下,0.1 mmol/L的水杨酸处理可显著降低叶片中MDA的含量,增加叶片中抗氧化系统酶活以及脯氨酸含量。[结论]0.1 mmol/L的水杨酸处理可有效调控油菜幼苗响应干旱胁迫,缓解干旱胁迫导致的膜脂过氧化等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外源水杨酸对多年生黑麦草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因水杨酸对盐胁迫下植物的生长和抗性生理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在水培条件下,通过裂区设计(主处理为水杨酸,浓度为0、0.25、0.50、1.00 mmol/L;副处理为NaCl胁迫,浓度为0、250 mmol/L)研究了水杨酸对多年生黑麦草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0.25、0.50 mmol/L的水杨酸能提高盐胁迫条件下多年生黑麦草的耐盐性,其中0.25 mmol/L比0.50 mmol/L水杨酸提高耐盐性作用更明显;显著提高了坪观质量、根系总长度、根系活力以及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降低了叶片电解质渗出率和丙二醛含量。1.00 mmol/L的水杨酸对多年生黑麦草的耐盐性有抑制作用,降低了坪观质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增加了电解质渗出率和丙二醛含量,对相对含水量、根系长度、根系活力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高温胁迫下外源物质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采用外源物质处理减轻高温对黄瓜幼苗的伤害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草酸、脯氨酸对黄瓜种子和幼苗分别进行浸种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黄瓜幼苗在高温胁迫下体内SOD、CAT、MDA、Pro、电导率以及叶片水势的变化及其与外源物质的关系。[结果]高温胁迫条件下,2.00 mmol/L水杨酸浸种处理能显著缓解高温胁迫对幼苗造成的伤害,恢复温度24和48 h后该处理仍有显著效果;叶面喷施处理中,0.10 mmol/L水杨酸能显著提高幼苗的耐热性,其次是0.05 mmol/L水杨酸和5.00 mmol/L草酸;水杨酸、草酸和脯氨酸叶面喷施处理具有时效性,在3 d之内效果明显。[结论]水杨酸2.00 mmol/L浸种处理以及0.10 mmol/L叶面喷施对缓解高温胁迫对幼苗造成伤害的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马培芳  刘宏敏  杨宛玉  赵会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199-8201,8246
[目的]研究外源SA对高温强光胁迫下小麦叶片类囊体膜D1蛋白磷酸化和光合机构运转的影响。[方法]用0.5 mmol/L水杨酸(SA)溶液预处理灌浆期小麦叶片,以水预处理为对照,将预处理植株进行高温强光[35℃,1600μmol/(m2.s)]胁迫,测定胁迫处理过程中小麦旗叶活性氧代谢、叶绿素荧光参数及D1蛋白的变化。[结果]SA预处理有效抑制了高温强光下D1蛋白的净降解,保持了较高的D1蛋白磷酸化水平,高效防护了高温强光所致的氧化损伤,维持较高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维持了较高的通过PSⅡ电子传递速率(Fv/Fo)、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结论]SA预处理明显减轻了高温强光胁迫对光合机构的损伤,保证了PSⅡ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2.
水杨酸对高温强光下小麦抗氧化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浓度为0.5 mmol/L的水杨酸(SA)水溶液喷施灌浆期小麦叶片,然后进行高温强光胁迫处理,研究SA对高温强光下小麦叶片氧化损伤及光合机构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SA能有效防护高温强光所致的氧化损伤,维持较高的SOD和APX活性,减少H2O2的积累,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明显减轻高温强光胁迫对光合机构的破坏,维持较高的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净光合速率(Pn)。  相似文献   

13.
比较赤霉菌粗毒素液或外源SA预处理抗病和感病小麦幼苗不同时间,叶片活性氧代谢变化。结果表明:赤霉菌粗毒素液处理小麦幼苗根部2—48h后.O2^-产率先增加后降低,感病品种(川麦28)H2O2含量逐渐增加;用外源SA预处理小麦幼苗叶片2h后再用赤霉菌粗毒素液处理小麦幼苗根部2—48h,抗、感病品种的O2^-产率和H2O2含量均明显提高,且抗病品种(89107)先于感病品种达到其峰值,粗毒素液处理24h后抗性品种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比感病品种的高。抗病品种PAL活性变化对SA预处理响应强烈。SA可能作为信号分子之一,诱发小麦幼苗对赤霉菌粗毒素液产生一定的系统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克隆小麦蒜氨酸酶基因CDs区,并对其进行序列特征分析和实时定量表达检测。【方法】采用电子延伸结合RT-PCR方法,从小麦叶片分离出蒜氨酸酶基因,网络资源分析其序列特征,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到1个小麦蒜氨酸酶基因TaAly1,其开放阅读框全长1 023 bp,编码340个氨基酸,与水稻和玉米蒜氨酸酶基因的同源性为70%,其基因组DNA序列含有3个内含子;TaAly1在小麦幼苗根部几乎不表达,在叶部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茎部;植物激素GA、MeJA、SA处理及条锈菌接种和干旱、低温处理,均能诱导该基因的表达量迅速增加。【结论】成功克隆了小麦TaAly1基因的CDs区,该基因可能通过依赖GA、MeJA和SA的信号通路参与小麦与条锈病的互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Ph-TElncRNA1及靶基因的表达模式,初步分析lncRNA的功能。【方法】基于高温、低温、紫外、高盐胁迫处理毛竹实生苗全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在胁迫下差异表达的lncRNA。通过CNCI、Pfam、CPC2、PLEK等4个软件对lncRNA的编码特性进行分析,用LncRNATar软件鉴定lncRNA的靶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lncRNA和靶基因在紫外胁迫下和叶片着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筛选到1个在紫外胁迫下差异表达的lncRNA,此lncRNA来源于LARD转座子序列(large retrotransposons derivatives),命名为PhTElncRNA1 (Phyllostachys edulis transposable element derived lncRNA1)。Ph-TElncRNA1是一个典型的非编码RNA,全长为342 bp,其中,185个碱基来源于外显子,157个碱基来源于内含子。Ph-TElncRNA1的靶基因为psbA,编码photosystemⅡprotein D1。...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prove effects of NO on oxidative damage and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at filling stage of wheat leave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irradiance stress.[Method] Yunong 949 was taken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odium nitropprusside (SNP,an exogenous nitric oxide donor) at 0.1 mmol/L on protective enzyme activities, oxidative damage and fluorescence.[Result] The treatment with SNP (at 0.1 mmol/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ctivity of SOD and APX, proline content, decreased the MDA content and 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Kept the higher Fv/Fm and lower Fo.[Conclusion] The adaptability of wheat with SNP treatment at 0.1 mmol/L was improved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irradiance stress.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明NO对高温强光胁迫下灌浆期小麦叶片氧化损伤及光合机构的保护作用。[方法]以豫农949为材料,研究了0.1mmol/L的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小麦叶片保护酶活性、氧化损伤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结果]0.1 mmol/L SNP处理显著提高了高温强光下抗氧化酶SOD、CAT、APX的活性及脯氨酸含量,降低了叶片MDA的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维持了较高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较低的原初荧光(Fo)。[结论]0.1 mmol/LSNP处理显著提高了灌浆期小麦对高温强光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对光强度和CO_2浓度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控制光强度、CO2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研究华北平原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在抽穗期旗叶光合作用对光响应、CO2响应以及气孔导度对光的响应.结果表明: 在控制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直至饱和光强度,然后随光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直至出现光抑制;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饱和CO2浓度后,光合速率几乎不变;冬小麦叶片气孔导度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直至饱和光强度,然后随光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气温为20和25 ℃、CO2浓度相同(360 μmol·mol-1)的条件下,冬小麦的最大光合速率几乎不变,但温度影响冬小麦的饱和光强度.  相似文献   

19.
小麦生育后期施用水杨酸对千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在小麦上的增产效应与作用机理。[方法]以大穗大粒型品种兰考矮早8为试材,在小麦灌浆期间,即花后5和18 d分别用1.5、1.0和0.5 mmol/L浓度的水杨酸对植株进行叶面喷施,在小麦成熟时测定其蛋白质、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结果]各SA处理均使小麦千粒重有较多提高。花后5 d施用SA的效果高于花后18 d的施用效果,施用浓度均以1.5 mmol/L最佳。SA对直链淀粉的作用大于对蛋白质和支链淀粉的作用。SA提高千粒重的机理是增加了直链与支链淀粉的含量,对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结论]小麦开花后喷施SA可延缓叶片衰老,有利于提高灌浆速率和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提高了籽粒的充实度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