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淡水石斑鱼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曙余  杜寅 《水产科学》2008,27(4):179-183
通过对淡水石斑鱼血涂片及头肾、肾、脾和肝脏器印片的光镜观察,发现血细胞的发育大致经过3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试验对脏器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红血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进行了分类统计。试验结果表明头肾、肾和脾是淡水石斑的主要造血器官,肝组织印片上未观察到原始阶段血细胞,提示肝脏不是淡水石斑鱼的造血器官。  相似文献   

2.
将体质量510~620 g的紫红笛鲷用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麻醉后解剖,取出头肾、体肾、肝脏、脾脏,用干净的刀片居中横切、纵切,印片和涂片用Wright-Giemsa染液染色10 min,观察头肾、体肾、脾脏、肝脏4个组织印片以及外周血涂片。试验结果显示,头肾、体肾、脾脏是其造血器官。头肾能发育生成各类型血细胞,体肾能生成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脾脏能生成淋巴细胞。肝脏中未发现幼稚型血细胞。红细胞发育经过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和红细胞5个阶段;原粒细胞发育至早幼粒细胞后,分化为嗜碱性中幼粒细胞、嗜酸性中幼粒细胞和中性中幼粒细胞,最后发育成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发育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3个阶段。血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胞体逐渐变小,细胞核逐渐变小,染色质由疏松到致密;粒细胞中,颗粒由少到多。  相似文献   

3.
石金凤  刘小红  汪浩宇  刘小琴  王志坚 《水产学报》2024,46(3):039107-1-039107-11

为探讨四川华鳊血细胞的组成类型及其血细胞发生过程,研究其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实验采用Wright-Giemsa染液对其外周血涂片以及血细胞发生相关的头肾、体肾、脾脏和肝脏的印片进行染色,观察并统计各类血细胞的形态、大小以及数量组成。结果显示,四川华鳊的外周血液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红细胞是主要类群。白细胞有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血栓细胞等类型,其中淋巴细胞占比最高,达65.79%±0.10%,为主要类群;其次是血栓细胞,占16.76%±0.07%;再次为嗜中性粒细胞,占13.92%±0.09%;单核细胞含量最少,仅有3.33%±0.01%。四川华鳊的血细胞发生可分为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粒细胞系;发育历程均可分为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和成熟阶段,其中红细胞的幼稚阶段包括早、晚2个时期,而粒细胞的幼稚阶段可划分为早、中、晚3个不同时期。各造血器官中,头肾和体肾是主要的血细胞发生场所,脾脏也有一定的造血功能,但肝脏仅具有淋巴细胞的生成功能。幼稚阶段的各类血细胞会迁移至肝脏等器官进行发育和成熟。本研究为长江特有鱼类四川华鳊进一步开展在免疫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实现其科学化人工养殖和健康评估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暗纹东方鲀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道了暗纹东方Tun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血少片经Wright’s氏染液染色后,可鉴别出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细胞中,单核细胞数目和粒性细胞数目均很少,血栓细胞数目较多。在肝脏、头肾、脾的涂片中均见到嗜碱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5.
汤绮桐  曹伏君  叶宁 《水产科学》2021,40(2):210-217
用瑞氏染液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头肾、体肾、脾脏等器官组织的涂片、印片进行染色、观察、测定和统计,以研究血细胞发生.试验结果显示,红细胞的发育经历4个阶段,分别是原红细胞、幼红细胞、红细胞和衰老红细胞,细胞体积逐渐变小;粒细胞的发育经历5个阶段,分别是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和成熟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体...  相似文献   

6.
钟国防  钱曦  华雪铭  周洪琪 《水产学报》2010,34(7):1121-1128
以初重为(41.26±1.09)g的暗纹东方鲀为实验鱼,配制5种玉米蛋白粉使用量为0%、5%、10%、15%、20%的实验饲料,玉米蛋白粉对饲料中鱼粉的替代水平分别为0%、7.4%、14.8%、22.2%和29.6%。用实验饲料饲养暗纹东方鲀60d,研究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暗纹东方鲀肝胰脏、头肾和脾脏组织的溶菌酶活性及其c-型溶菌酶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暗纹东方鲀肝胰脏、头肾和脾脏的溶菌酶比活力分别为9.14、42.12和40.49U/mgprot,头肾和脾脏组织中c-型溶菌酶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是肝胰脏的3.76和3.24倍。(2)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显著影响暗纹东方鲀溶菌酶比活力。5%和10%组的肝胰脏和头肾组织溶菌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5%和20%组肝胰脏和头肾组织溶菌酶比活力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和10%组的脾脏组织溶菌酶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15%和2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组(P<0.05)。(3)玉米蛋白粉对暗纹东方鲀c型溶菌酶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有显著影响(P<0.05)。肝胰脏组织中5%和10%组表达量显著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暗纹东方鲀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开展了两种养殖模式(模式Ⅰ:暗纹东方鲀、南美白对虾和蕹菜立体种养模式,模式Ⅱ:暗纹东方鲀传统单养模式)的养殖对比试验,通过定期测量各阶段鱼的体长、体质量等生长指标,分析比较两种模式下暗纹东方鲀的生长规律和差异.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模式下,暗纹东方鲀体长与体质量均呈良好的幂函数增长相关(W...  相似文献   

8.
暗纹东方鲀生殖洄游期体内毒素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纹东方鲀在产卵前和产卵时体内毒素含量最高;在其它发育时期,卵巢和肝脏的毒素含量要明显比其它组织和器官中的毒素含量高,肌肉和精巢为无毒。对肝脏进行加热实验表明,150℃条件下连续加热4min可基本去除毒性。对暗纹东方鲀的安全食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养殖型暗纹东方鲀生长与发育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华元渝 《水产学报》2004,28(1):8-14
观测养殖型暗纹东方鲀,获得4个年龄组的生长数据和解剖资料。拟合出雌、雄的体长体重关系和生长方程,分析其肥满度、胸腹围特点以及性腺和肝脏发育特点。结果显示,养殖型暗纹东方鲀雌雄体长生长规律相似;但体重在2.5龄前雄鱼生长速度大于雌鱼,2.5龄后则相反。养殖暗纹东方鲀体型比野生暗纹东方纯肥胖。体重/体长和肥满度皆大于野生型。研究还发现,养殖暗纹东方鲀性腺发育不良和肝脏脂肪变性发生率高,且两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致使全人工育成的成鱼繁殖难以成功。  相似文献   

10.
用Wright’sGiemsa混合染料对日本黄姑鱼外周血涂片以及头肾、肾脏、肝脏和脾脏组织印片染色,观察其中各种血细胞的大小、形态特征,研究了日本黄姑鱼血细胞的发生发育模式。观察发现,在外周血涂片中,除红细胞外,还观察到多种白细胞,主要有单核细胞、嗜中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淋巴细胞,而嗜碱性细胞没有被发现。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发生主要在肾脏和头肾,其次是脾脏;粒细胞的发生主要在头肾和脾脏。红细胞的发育经历3个阶段:原红细胞、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阶段。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细胞核的体积逐渐变小,细胞与细胞核的体积比由大变小然后再变大。成熟红细胞除了由幼稚细胞发育而来以外,还可以进行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粒细胞的发育经历5个阶段: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和成熟粒细胞;淋巴细胞经历了3个阶段:原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和成熟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发育和淋巴细胞相似,也经历了3个阶段: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和成熟单核细胞。  相似文献   

11.
黄鳍东方鲀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及血液学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涂片经Wright染色液染色,可区分出: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5种血细胞,无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中,血栓细胞数目最多,单核细胞数目最少。与其他硬骨鱼类相比,黄鳍东方鲀的血液性状指标处于较低水平;而雌雄差异不明显。结果可作为黄鳍东方鲀的正常生理常数参考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1995~1998年间作者在暗纹东方鲀集约化养殖中,对小瓜虫病、鲀异钩虫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及细菌性疾病进行的诊断、治疗及防治方法,同时描述了各病的典型症状。本文为鉴别、治疗、防范暗纹东方鲀鱼病提供了依据,在集约化养殖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弹涂鱼血细胞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大鲜涂鱼血液、肾脏、脾脏组织涂片的观察,发现其肾脏、脾脏内白细胞的发育大致经过了3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造血母细胞从造血器官释放入外周血中有一成熟过程。着重描述了大弹涂鱼的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发生过程中各阶段细胞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养殖模式对暗纹东方鲀生长及水质的影响,选取无损伤、健康的暗纹东方鲀7000尾,随机分成3种养殖模式:立体种养模式(模式Ⅰ)、单养模式(模式Ⅱ)和混养模式(模式Ⅲ),进行了为期56 d的养殖试验,比较3种养殖模式下暗纹东方鲀的生长速度、成活率以及养殖水质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模式Ⅰ暗纹东方鲀的成活率(97.10%)高于模式Ⅱ(92.35%)和模式Ⅲ(89.37%),特定生长率[(1.83±0.12)%/d]显著高于模式Ⅲ(P<0.05),饲料系数(2.20)则低于其他2种模式;模式Ⅱ下养殖水体的三态氮(TAN、NO2^--N和NO3^--N)无明显变化,其质量浓度略低于模式Ⅰ和模式Ⅲ,模式Ⅲ下三态氮的质量浓度有所升高,而模式Ⅰ下TAN和NO2^--N质量浓度有降低的趋势;3种养殖模式下,池塘水体的化学需氧量(COD)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总悬浮物(TSS)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模式Ⅰ的COD和TSS质量浓度均低于模式Ⅱ和模式Ⅲ;模式Ⅱ和模式Ⅲ下总氮(TN)质量浓度先降后升,而模式Ⅰ的TN质量浓度则是先降后升再降,且在14 d后均显著低于其他2种模式(P<0.05);模式Ⅱ和模式Ⅲ下总磷(TP)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模式Ⅰ下TP质量浓度在养殖初期有所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并在56 d时降至最低,显著低于模式Ⅱ和模式Ⅲ(P<0.05)。结果表明,在立体种养模式下,暗纹东方鲀不仅生长快,成活率高,而且栽种蕹菜对池塘养殖水体具有较好的净化作用,能减少池塘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立体种养模式较单养和混养模式更适合暗纹东方鲀养殖。  相似文献   

15.
To confirm the toxicity or the tetrodotoxin (TTX) content of cultured puffer fish in China, 565 specimens of cultured puffer fish (Takifugu rubripes, Takifugu fasciatus or Takifugu obscurus, Takifugu flavidus and Takifugu bimaculatus) were collected from five provinces from November 2007 to November 2008. The toxicity of the skin, muscle, liver and testis/ovary was examined using methods based on a mouse assay for TTX.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kin, muscle, liver and testis of specimens were ‘non‐toxic’ in both of the mouse assays [<10 mouse unit (MU) g?1 or 2.2 μg g?1] from the viewpoint of food hygiene. However, TTX was detected from an ovary sample of the cultured T. rubripes collected from the Shandong province in March 2008, which was 125.43 MU g?1 tissue. The average TTX contents in the muscle, liver and skin of T. rubripes from Hebei and Shandong provinces were the highest in May or July (1.31, 0.90 and 0.62 MU g?1, respectively, in Hebei, and 1.57, 0.32 and 0.16 MU g?1, respectively, in Shandong) and the lowest in January (<0.1 MU g?1 or 0.02 μg g?1). Thus, non‐toxic cultured puffer fish could be produced successfully in mainland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