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旱盆景是山水盆景与树木盆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类别。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材料,通过加工、布局,在盆中表现自然界那种水面、旱地、树木、山石兼而有之的景观。  相似文献   

2.
水旱盆景是山水盆景与树木盆景相结合的作品。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采取山石隔开水土的方法,在盆中再现自然界中水面、旱地、山石、树木兼而有之的景观。它具有题材广泛、自然气息浓厚和最宜于表现诗情画意等特点,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创新形式。近年来,已为国内外的盆景爱好者所瞩目。水旱盆景的制作较为复杂,必须先掌握好制作树木盆景及山水盆景的基本技术(本文不再赘述),这里只将其特别之处分别作介绍。 (1)选盆:一般采用浅口盆,较山水盆景用盆可略深少许。盆的  相似文献   

3.
<正>我喜欢多肉植物,也喜欢盆景,于是就借用盆景的制作技艺,将一些小巧的多肉植物制作成小型植物盆景,倒也颇有看头。制作这类小盆景,常用长方形或椭圆形盆景浅盆。要造景,就要有山石配置,常用的石料有自然的山形石,也有经过加工的山形小石块。山石可大可小,可多可少,依景而定。制作时,先在盆内铺垫适量栽培用土,然后根据构图将山石放到适当位置,再栽种多肉植物。所用植物材料,可以是单一种类,也可以是多种类合栽。无论是以植物为主体,还是以山石为主体,布局时都要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有呼有应,错落  相似文献   

4.
山水盆景中的绿化点缀,是制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所谓“山为体,石为骨,树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脉”,说明山水盆景,除山石和水之外,还必须进行绿化。事实上,山石上无树则荒,有树则茂,有了绿化,山石就生气盎然,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5.
笔者是一个盆景制作的爱好者。多年来业余从事树桩盆景的制作,总有这样的感想:树桩盆景好象特写镜头,画面常常难以开阔深远;因为树桩盆景一般都要靠采集的天然桩形来决定其整体形象,尽管其枝形、树冠等可由人工控制培植,但终不能尽如人意。山石盆景也有这局限。而水旱盆景独树一帜、结合了水土、植物、山石、配件  相似文献   

6.
盆景一词有多种译法,当以采用 penjing 为好。而盆景名称如五针松盆景、浮石盆景等又如何翻译呢?笔者认为:1.不宜用植物或山石名称等同于盆景名称,若然,那只是翻译了盆景的素材,而不能表达盆景的全部含义。2.植物名称也不要硬性翻译,如将五针松译成“Pentaneedle”Pine。以我之见,  相似文献   

7.
我国盆景现行分为树桩盆景与山水盆景两大类,这意味着用树桩盆景去包括其他植物盆景。植物是母项,树桩是子项,怎能把母项归纳到于项里边去?是纲目颠倒,不科学不可取的。“树”是万木之总名;“桩”乃树木之残余。它表明树桩盆景应有树景与桩景之区分。更有甚者将“树桩盆景简称桩景”,这是不妥的。山水盆景,有人称山石盆景,又有人称水石盆景。其实它们之间各有着不完全相同的含义,“水石”与“山石”两词较实,比较而言,山水盆景这个名称为好,好在它能引导欣赏者联想到山水画和自然景色中的山山水水之美。以我浅见,中国盆景分类按造景材料应分为植物盆景、山水盆景和树石盆景三大类。植物盆景,即使配有拳石之类,仅属烘托、陪衬;山水盆景,也有植  相似文献   

8.
据说名画家傅抱石先生藏有一《行猎图》盆景,盆中有人物五,啸虎一,奔虎一,脱兔四,惊猴四,悬蛇一。实为盆景中鲜见者。可见早已有人打破山石植物的格局,企图以动物为主制作盆景了!而且以行猎为内容,就不似一般山石盆景“虚”了,各有千秋。国画家画花,多画点小动物以增加动感,如蜂、蝶、蜻蜓等缀其上,确有点睛之妙。由此我便想到以小动物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在一些有关盆景的理论书刊中,将盆景中的树木、拳石、小草、苔藓等作为盆景的点缀物,而将盆景中的亭台、楼阁、人物、动物等称为盆景的摆件。事实上,点缀物与摆件的概念是同一的,所指的是同一类事物。如果说盆景中的树木、草苔、拳石是点缀物的话,其定义与盆景的本义相悖。盆景是以盆为纸,树石为绘,构成意境、意趣的艺术品。在一盆盆景中,树石同为造型的基本材料,很难把它们截然分开,即使是以山石为主或以树木为主的盆景中,树石、草苔完全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呈现在人们眼前。完美的盆景作品当是树石、草苔的有机结合体,它们在  相似文献   

10.
绝大多数木本花卉都不能长期放在室内,而喜阴或喜半阴的草花虽能相对长期放在室内,但又未免显得有些单调,于是便萌生了用小盆景盆栽种喜阴或喜半阴的多年生草花,再配以山石、青苔或小草,美化居室的想法。它有别于一般盆栽花卉,又达不到盆景的台阶,故称之为“盆栽小品”。盆栽小品经济实用,且盆景钵和山石可以重复使用,制作简便,只要有一定养花经验的人都可以动手自制,如能再上一层楼,也许会从此走上制作盆景的道路、制作步骤其实很简单?选材宜选用喜阴或半阴、植株低矮枝叶秀丽的多年生常绿草本花卉,如矮文  相似文献   

11.
山水盆景中的绿化点缀,是制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点缀得当,就能起到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反之,一棵小植物就可能使整个盆景弄得面目全非。在山石绿化上,必须严格反映自然规律和符合艺术要求。大家知道,一只盆景要反映广阔的自然背景,一块小小的山石就是一座巍峨的大山;一株小草就要看作是一棵参天大树。要达到“咫尺盆盎,可观群山”的艺术效果,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比例不可失调。  相似文献   

12.
水旱盆景,是指在同一盆中既栽种植物又布置山石,既有水面又有旱景的一种盆景。它介于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之间。在这类盆景中,树与石相映成趣,水与早相补相成,巧妙地构成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图。水旱盆景是人们不满足于仅仅欣赏树木姿态或单单玩赏水石的产物。在很早以前,就有人尝试将它们集于一体。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航录》记载,当时扬州的花匠善制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和中国花卉盆景编辑部在北京举办的第七期盆景、园艺培训班上,赵庆泉先生为学员们讲述了水旱盆景的制作过程,使我这个喜爱水旱盆景创作的工作者从实践中又提高了一步。现将赵先生的讲述,按我的学习体会记录下来,与喜爱盆景的同道共享。中国盆景与优美的自然景致有着密切联系。可说是微型的造园艺术,可以表现树木的景象,亦可表现山水的景象。水旱盆景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它是树木盆案和山水盆景的有机结合,是以植物、山石、水、土为主要材料,在浅口水盆里表现水、旱、树、石兼而有之的自然景象。赵庆泉先生在继承中国传统水旱盆景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并逐渐形成了清新、秀丽的个人风格。他创作的水旱盆景以树木为主,山石为辅,表现大多为比较“完整”的自然号观。  相似文献   

14.
正盆景,聚万千美景于一盆之中。它起源于中国,追溯其作为商品的历史可以到达魏晋南北朝。1500年后的今天,盆景已不仅仅是一株植物,一块山石,而成为了艺术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盆景也受到越来越多普通大众的喜欢并开始走入家庭。2014年,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在江苏如皋成立,之后举办首届中国杯盆景大赛、2016全国盆景交易大会、2016盆景产业发展论坛,并于10月29日举  相似文献   

15.
“水眼”     
盆景艺术中没有“水眼”这一术语,这是我“杜撰”的。在制作水旱式盆景时,我喜欢采用极浅的长方盆,盆深仅一至二厘米。选择如此浅的盆是为了使水石部分能充分反映山石盆景的特色,收到水随山转、山依水秀的艺术效果。而用水泥隔开堆土以种植物的另一部分,我主张以不打洞为好。因为这么浅的盆,底上打洞后,洞  相似文献   

16.
制作山石盆景的石料很多,一般分松石和硬石两大类。松石又称上水石,质地疏松,利于吸水,可以栽树种草,加工方便。硬石石料坚硬,天然纹理美观,形态奇特,不吸水,不能点种植物,雕琢加工也较困难。我国各地石料资源种类繁多,可就地取材,创作出具有地方风格的山石盆景。  相似文献   

17.
山水盆景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之一。它是以山石配以小型植物经加工来完成。山水盆景可以在咫尺盆中让采自山里的山石,重新展现它原有的雄峻和瑰丽。同时以景抒情,表现深远境界,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一如充满诗情与画意般立体的山水画。山水盆景虽然是一种立体的造型,但盆器的面积却很有限。当我们在有限的面积里企图表现无限的景物时,就不得不借助于透视原理了。透视原理原是绘画中惯用的构图手法。远在隋朝,中国山水画里已经懂得运用精确的远  相似文献   

18.
正网纹草也称费道花、银网草,为爵床科网纹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有白网纹草、小叶白网纹草、深红网纹草以及‘火焰'等品种,是常见的小型观叶植物,一般多用作小盆栽或组合盆栽、园艺景箱的点缀植物。也可用于制作盆景,因其植株不大,尤其适合制作微型盆景,其靓丽丰富的叶色与盆景的造型艺术融为一体,很有特色。用于制作盆景的网纹草,应挑选有明显茎干、分枝合理的植株,如果主干有一定弯曲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刘俊夫先生在《中国花卉盆景》91年第2期发表的《盆景摆件的应用》一文中说:“摆件,顾名思义是摆设点缀品,它是以植物和山石为主要材料构成的盆景的配景,衬景或补景。”我以为这定义并没有揭露所谓“摆件”的本质属性。以某一种类传统素材为主要材料构成的盆景,还有可能表达不了作者的全部思想感情,为完善其创  相似文献   

20.
赏山石盆景     
观赏韩琦制作的山石盆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百看不厌的感觉。盆景中的火车、长城,古塔、房屋建筑与主体山水的搭配浑然一体。自己加工的石盆与天然水色,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