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湖南省发展棉花生产,生态条件优越,增产潜力很大。1983年全省皮棉亩产首次过百斤,1984年在此基础上又增长三成,亩产达到136斤,而且出现了亩产300斤的高产典型。但是,棉花生产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农艺技术多为经验措施,缺乏科学指标,生产日的偏重高产,不很适应商品生产的需要。为了寻求“高产、优质、低耗”的农艺方案,我们参加了全省“棉花规范化栽培”研究协作组。现将本试验点的研究情况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2.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推动下,去年我们汪东银花组,在多灾之年,43亩棉花获得了亩产皮棉247.4斤的好收成。4亩高产试验田平均亩产皮棉301.9斤,其中2.5亩亩产皮棉超过了310斤。现将亩产皮棉300斤试验田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棉花枯萎病菌随病籽传播,一旦定居土壤,铲除极难。重病田内的棉花受害最重,产量损失也最大。碧溪公社十一大队十队,1965年发现有零星棉花枯萎病,嗣后发病面积逐年增加,病情日趋严重,1973年发病面积占棉田总面积的63.5%,不能立苗的重病田占总面积的5.65%。1966年皮棉亩产189斤,1967年以后几乎每年下降20斤,1972年平均亩产只有82.3斤。自1973年起,试种抗病棉后,病情基本控制,产量也几乎每年上升20斤,1975年皮棉亩产144.1斤,1976年,气候条件虽然不利,皮棉产量也达到了125.1斤。因此,选用抗病品种确实是综合防治重病田,夺取棉花高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各地生产实踐和試驗研究証明,合理的灌溉和排水足棉花获得稳定高产的主要措施之一,据淮北棉花試驗站1959年的对比試驗,灌溉的亩产籽棉四百七十九点三至六百四十一点七斤,比不灌溉的亩产四百零六点九斤,增产17.8—57.8%;巢县黄麓公社1959年在棉花大田生产中,实行合理灌溉的亩产皮棉二百一十斤,比未进行合理灌溉的亩产皮棉一百六十四斤,增产28%。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所以各有其灌排特点。笔者在淮北的肖县、碭山及江淮地区的巢县进行了調查,也搜集了一些資料,愿意在这里談談棉花灌溉与排水中的几个問題。  相似文献   

5.
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棉花生产,我县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切实执行农业“八字宪法”,改进棉花栽培技术,皮棉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1972年战胜了低温、阴雨、台风和病虫等自然灾害,在粮食亩产超千斤的同时,全县39万亩棉田,平均亩产皮棉113.8斤,比1971年增长一成多,并涌现了一批高产单位。如大新公社中兴大队亩产皮棉197斤,县委在中兴、团结大队的22亩试验田,亩产皮棉230斤。几年来,通过总结群众经验,对棉花栽培技术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棉花生产不但要求优质高产,而且要求省工省本、提高经济效益。据1980~1983年资料,美国棉花亩产77.4斤,每工时生产皮棉18斤,折算每亩棉田用工0.54个;苏联亩产120.8斤,每工时生产2斤,每亩用工8.05个;我国亩产83.7斤,每工时生产0.2斤,每亩用工52.31个。可见,棉花生产在保持优质、高产和增收的前提下,逐步简化栽培体系,进行经济施肥,已成为迫切之需。  相似文献   

7.
星星之火,红遍车头大队 湖南省道县车头公社车头大队,坚持开展了群众科学实验活动,连年获得棉花丰收。1965年全大队种97.7亩棉花,亩产皮棉105斤。科学实验小组培育的25亩丰产试验田,其中有14亩过了亩产200斤皮棉关,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高产量纪录,为山丘区棉花生产树立了样板,是全县棉花高产的一面红旗。 过去,这里很少种棉花,有些年偶然种  相似文献   

8.
来宾县平塘公社继去年取得棉粮双丰收之后,1965年大树高产样板,采取領导、技术人員、群众三结合,培育19.7亩早棉样板田,取得平均亩产皮棉121.6斤。其中第七生产队干部、社员和区农科院蹲点技术人員种的1.004亩样板田,创造了亩产皮棉201.54斤的高产纪录。棉花样板田促进了大面积增产,如平塘村七个  相似文献   

9.
<正> 地面薄膜复盖是棉花栽培上一项新的技术措施,增产效果显著.1980年棉花地膜复盖试验田3.2亩,平均单产皮棉289.8斤,其中沈家大队杨庄五队0.45亩,收皮棉139.8斤,折合亩产310.6斤,1981年地膜复盖棉花12亩,单产都在250斤以上,其中郑庄、杨庄4亩多盖膜棉花,单产皮棉都突破300斤.地膜复盖棉田增产的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10.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大兴公社金星大队广大干群,破常规,创新路,从1973年开始,大搞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夺得了粮棉双高产.粮食亩产1973年为1325斤,1974、1975年过双纲;皮棉亩产1973年为186.2斤,1974年为202.5斤,1975年达到232斤.三年的实践证明,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有以下优点:一是有利于三麦高产.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麦田不留空幅,全部种散播麦,每亩可增加30—40%的麦子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棉花产量由亩产皮棉几十斤上升到百斤、二百斤以上。我省每年都有许多高产典型出现,但不稳产。如何掌握棉花高产、稳产、低成本是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从1976年开始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四年来(1976—1979年),从高产栽培技术到高产规律的探索均取得了一些资料,得到了初步结果。1976—1977年,进行了不同栽培方式的生产对比试验。分育苗移栽(4500株密度)、常规直播(5000株密度)与直播高密度(9000—10000株密度)三种方式,两年结果均  相似文献   

12.
貴池县烏沙公社新庄大队第十生产队,十余年来,一直坚持科学实验,钻研植棉技术,积累了麦棉两熟的丰富經驗。从1956—1964年,除1959、1960二年外,其余年份棉花亩产皮棉均达百斤以上,小麦产量亦达百余斤。特别是近两年来,棉花增产十分显著,全队植棉二百一十四亩(占旱地96.8%),1963年亩产皮棉一百四十一点五斤,1964年虽然棉花生长后期遇到长期严重的干旱,預計仍可达到亩产皮棉一百四十七斤,是我省沿江地区大面积麦套棉的丰产典型。  相似文献   

13.
我县在缩小一熟春棉、推广麦棉套种的同时,进行了棉花大苗(5~7张叶片)麦后移栽试验,收到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据三年试验,大苗麦后移栽棉平均亩产皮棉为165.5斤,麦子657斤,比一熟春棉虽亩减皮棉16.3斤,但年增收百元左右;比麦棉套作虽亩减皮棉8.5斤,但增收麦子275斤,年净增收45~50元;比麦后中棉所10号小苗移栽亩增皮棉27.2斤,增收35~40元,比麦后中棉所10号直播棉亩增皮棉50.6斤,增收70~75元。1985年全县推广面积达10500亩。实践表明,棉花大苗麦后移栽是夺取粮棉双高产的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 棉花是我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为了确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1992年全省棉花总产15亿斤的计划,除了调整政策、保证面积之外,很重要的是靠科技兴棉,提高单产。为此,省农业厅提出了双二工程(200万亩棉花亩产皮棉200斤)。现将亩产200斤皮棉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六安卅舖位于淠史杭丘陵灌区,1964年省科委和我院在卅鋪公社建立了研究基点。1965年六安地委又决定以这个公社作为低产变高产的綜合样板,并派一批干部长期駐点,我院也增加了一些技术力量。为了加强統一領导,在地委直接領导下,成立了样板工作領导小組。同时选定卅鋪、楊公两个大队作为样板大队荒昀唇浌甯刹亢凸愦笊鐔T群众的共同努力,农业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虽然1965年生产上遇到比較严重的自然災害,但两个样板大队仍取得較好的收成,全社粮食产量比1964年增收八万斤,棉花增产幅度更大。1965年卅舖大队粮食亩产五百六十一点五斤,比1964年增产11.6%,皮棉亩产九十二斤,比1964年增产二点二倍多;楊公大队粮食亩产五百二十七斤,比1964年增产11.1%,皮棉亩产九十五点四斤,比1964年增产三点七倍多。有五个生产队,粮食亩产超过七百斤,少数丰产田亩产高达千斤以上。有八个生产队皮棉亩产超过百斤,最高的生产队皮棉亩产达一百八十三斤。  相似文献   

16.
锦西县钢山公社钢西大队第八生产队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中,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一九七六年获得粮、棉双丰收。粮食亩产一千三百斤;全队播种棉花(黑山棉一号)三十二亩一分四,平均亩产皮棉一百零八斤。他们战低温促早熟夺得棉花高产的主要经  相似文献   

17.
泗棉2号是我场1980年育成并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1984年审定通过的新品种.1981~1983年,在我场的百亩连片高产中间试验中,种植340亩,平均亩产皮棉208斤.其中春茬一熟棉161亩,亩产皮棉216斤;麦套棉179亩,亩产皮棉201斤.  相似文献   

18.
1973年以中棉所7号为母本,徐州142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杂交.1976年自杂种三代选株,1979年育成.1982年3月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命名为徐棉6号.一、产量表现经多点鉴定,1979年7个试点平均亩产皮棉137.2斤,较对照徐州142每亩增收皮棉18.7斤,增产15.8%.1980年6个试点平均亩产皮棉205.1斤,较对照鲁棉1号原种每亩增收皮棉15斤,增产8.9%.1980年首次参加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全省12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皮棉123.9斤,较对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挖掘棉花增产潜力,做大做强棉花产业,促进棉花生产持续稳步发展,2009年金塔县认真开展了棉花高产创建活动。通过确定主栽品种,实行全膜覆盖,宽窄行种植,高密栽培,科学调控,全面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加强病虫综合防治等综合技术措施,实现了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皮棉158kg,千亩展示片平均亩产皮棉163.3kg,百亩综合示范点平均亩产皮棉171.3kg的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20.
我县地处辽西走廊,南部沿海,北部多山。无霜期156天,平均气温9度,大于10度活动积温3543℃,5~9月份棉花生育期,平均气温20.7℃,日照1252小时,全年降水量650毫米,是个丘陵旱地棉区。近30年来,我县曾有30块、264.5亩棉田亩产皮棉超过150斤,其中个别地块突破了双百大关。为了探讨皮棉高产规律,我们对亩产超过150斤田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