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50%异丙隆防除麦田碱茅的最佳施药时期为小麦2叶1心期,株防效达97.7%,鲜重防效达98.75%。随用药剂量的增加,防效提高,以1800g/hm^2效果最好,株防效达97.93%,鲜重防效达99.3%。不同时期宜选用不同剂量,播后苗前施药,宜选用1800g/hm^2,2叶1心期施药宜选用900g/hm^2,3叶1心期施药宜选用1500g/hm^2。  相似文献   

2.
6.9%骠灵水乳剂防除麦田野燕麦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9%骠灵水乳剂对小麦田野燕麦的防除效果有对小麦增产效应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6.9%骠灵水乳剂有效成分41.4g/hm^2-10.35g/hm^2,第30d、第45d、第60d对野燕麦株防效均在90%以上,第60d的鲜重防效在95%以上,此药剂对野燕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并对小麦有很高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3.
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防除玉米田杂草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对玉米田稗草、马唐、青葙、鸭趾草等都有较好的防效。使用量90g/hm^2和105g/hm^2药后28d对杂草株防效分别为88.0%和89.7%,鲜重防效分别为89.6%和91.3%,且对玉米安全性好,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10%异丙醚草醚EC于油菜田杂草4~6叶时,对杂草茎叶喷雾,能有效防除油菜田的禾本科杂草(看麦娘)和阔叶杂草(雀舌草、碎米荠、繁缕),750ml/hm^2和525ml/hm^2两种浓度处理对看麦娘的防效,显著高于25%胺苯磺隆WP75g/hm^2,与10.8%高效盖草能EC450ml/hm^2不存在显著差异。750ml/hm^2和525ml/hm^2两种浓度对雀舌草、碎米荠和繁缕的鲜重防效,显著高于25%胺苯磺隆WP75g/hm^2。10%异丙醚草醚EC用量为375ml/hm^2和225ml/hm^2时,对杂草的防效显著降低。该药在用量225-750ml/hm^2范围内,对油菜安全。  相似文献   

5.
泰山-18BC型机动喷雾机喷施氧乐果防治麦蚜效果好、施药剂量低、持效期长,450ml/hm^2剂量和75L/hm^2施药液量比较适宜。农药在麦株各部位的沉积分布差异明显,以穗部沉积量最高。施药剂量与农药沉积量呈正相关,药效随农药沉积量的增加而相应地提高,其ED50和ED90分别为0.1和0.6(ai)μg/cm^2。与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相比,机动喷雾机工效高,施药液量少,小麦植株(尤其是穗部)沉积量高,可节省用药20%-50%,有效喷幅可达6m,其中1-4m处防效最高,具有取代手动喷雾器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6.
75%三氟啶磺隆钠盐水分散粒剂防除甘蔗田杂草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播种后田间杂草3~4叶期,用75%三氟啶磺隆钠盐水分散粒剂30-45g/hm^2对杂草进行茎叶喷雾1次,对胜红蓟的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8%~100%和91%~100%;对阔叶丰花草的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0.3%~95.8%和96.9%~97.5%;对香附子的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2.7%~94.6%和97.5%;对绿苋、牵牛的防效与胜红蓟相当;对少花龙葵、鼠曲草的防效显著低于其他阔叶杂草;对马唐等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差。2006年试验,75%三氟啶磺隆纳盐水分散粒剂30~45g/hm^2甘蔗无药害,用量45~60g/hm^2甘蔗叶片出现轻微褪绿症状。2007年试验,75%三氟啶磺隆纳盐水分散粒剂15—60g/hm^2甘蔗均出现药害。75%三氟啶磺隆纳盐水分散粒剂用后80d,甘蔗苗高、横围径、分蘖数与莠灭净、人工除草处理相当,均极显著好于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7.
田间试验表明烟嘧磺隆8%油悬浮剂48~72g/hm^2能有效防除玉米田一年生杂草,药后30d对马唐、狗尾草、藜、铁苋菜、异型莎草的株防效在94.7%~98.5%,鲜重防效在93.7~98.4%。在推荐剂量下,对玉米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噻虫嗪在小麦生产上应用的安全性,本研究进行了21%噻虫嗪悬浮剂对田间麦蚜的防控试验,并测定了噻虫嗪在小麦植株及籽粒中的残留。结果表明:21%噻虫嗪SC 23.625 g/hm~2防治麦蚜效果最佳,药后3 d,对麦蚜相对防效可达到91.48%,其次为21%噻虫嗪SC 15.75 g/hm~2,药后3 d,相对防效可达到87.48%,且与噻虫嗪23.625 g/hm~2差异不显著。残留消解动态检测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期施用21%噻虫嗪SC 15.75 g/hm~2防治小麦蚜虫,在小麦植株中的半衰期为4.8 d,药后14 d消解92%,半衰期较短,消解速度较快。最终残留试验表明,21%噻虫嗪SC,用药量15.75~23.625 g/hm~2,小麦生长后期连续施药1~2次,最后一次用药后7、14、21 d采收的小麦籽粒中未检出噻虫嗪(0.01 mg/kg)。建议用21%噻虫嗪SC防治小麦蚜虫,最高制剂用药量75 g/hm~2(有效成分15.75 g/hm~2),在小麦抽穗期施药一次,安全间隔期14 d。  相似文献   

9.
烟嘧磺隆OF防除玉米田杂草的效果及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8%烟嘧磺隆0F48—72g/hm^2能有效防除玉米田一年生杂草,药后30d对马唐、狗尾草、藜、铁苋菜、异型莎草的株防效为94.7%-98.5%,鲜重防效为93.7—98.4%。在推荐剂量下,对玉米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0.
22.5%溴苯腈EC1.5—2.4L/hm^2对藜、柳叶刺蓼、反枝苋、苍耳、龙葵、香薷、铁苋菜防效好,对苘麻、水棘针防效较差。22.5%溴苯腈EC4.0L/hm^2对藜、柳叶刺蓼、反枝苋、苍耳、龙葵、香薷、铁苋菜防效好,对水棘针防效为90%左右,对苘麻株防效较差。用药后玉米生长正常,且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喹草酮是一种新型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抑制剂类 (HPPDs) 除草剂,为明确该药剂在小麦田的应用前景,在温室内进行了3个施药时期 (播后苗前、苗后1叶期和苗后2~3叶期) 对小麦田22种杂草的活性测定和3个小麦品种的安全性测定,同时在田间开展了两年的10%喹草酮悬浮剂除草效果测定。温室试验结果表明:于播后苗前、苗后1叶期和苗后2~3叶期3个施药时期施药,喹草酮对小麦安全性高,在推荐最高施药剂量有效成分720 g/hm2条件下,3个供试小麦品种均生长正常;阿拉伯婆婆纳和麦瓶草两种阔叶杂草对喹草酮高度敏感,苗后处理的GR50值(有效成分,下同) 在1.4~5.4 g/hm2之间,GR90值在6.8~14.2 g/hm2之间,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的GR50值在13.3~13.8 g/hm2之间,GR90值在47.7~64.0 g/hm2之间;另外,苗后施药对猪殃殃、麦家公和播娘蒿也有较好防效,GR50值在7.3~98.9 g/hm2之间,且与对阿拉伯婆婆纳和麦瓶草的防效间差异显著。两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喹草酮在有效成分300 g/hm2剂量下施用对小麦安全,对阿拉伯婆婆纳和麦瓶草防效高,近100%,对播娘蒿和猪殃殃防效略差,在65.3%~80.1%之间。可见,喹草酮在小麦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建议进一步开展复配筛选研究以扩大其杀草谱。  相似文献   

12.
除草剂混配防除新疆南疆地区冬麦田杂草的药剂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苯磺隆WP 15 ~22.5 g a.i./hm2和5%唑啉草酯+炔草酸EC30 ~60 g a.i./hm2对冬小麦生长安全.其中,10%苯磺隆WP15 g a.i./hm2与5%唑啉草酯+炔草酸EC 45~ 60 g a.i./hm2对新疆南疆地区冬麦田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采用二次稀释的方法,在冬小麦拔节前用药.  相似文献   

13.
郭明程  周清  李保同* 《江西植保》2012,(2):177-178,181
采用盆栽法,测定8%辛硫磷微乳剂不同浓度对蚜虫和斜纹夜蛾药后1~3 d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辛硫磷微乳剂375 g ai./hm2处理对蚜虫防效显著优于对照药剂40%辛硫磷乳油375 g ai./hm2处理,93.75~187.5 g ai./hm2处理与对照药剂40%辛硫磷乳油375 g ai./hm2处理无显著差异;8%辛硫磷微乳剂400 g ai./hm2处理对斜纹夜蛾防效与对照药剂40%辛硫磷乳油400 g ai./hm2处理相当.8%辛硫磷微乳剂对蚜虫和斜纹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蚜虫和斜纹夜蛾.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喷雾助剂和静电喷雾器对炔草酯的减量增效作用,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63%激健水剂、3%安融乐悬乳剂和75%超加必乳油3个喷雾助剂以及采用静电喷雾器施药对炔草酯除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助剂激健、安融乐和超加必对常规背负式喷雾器喷施炔草酯增效作用明显,在有效成分剂量(下同)34 g/hm2的15%炔草酯可湿性...  相似文献   

15.
创制农药氯啶菌酯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迎春  陈浩  仇广灿 《植物保护》2009,35(2):163-165
对我国新创制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氯啶菌酯防治小麦白粉病进行了试验。小麦白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表明,20、10、1 μg/mL氯啶菌酯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83.54%、67.78%、19.24%。室内盆栽试验确定氯啶菌酯对小麦白粉病的EC50为4.172 3 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5%氯啶菌酯乳油有效用量60、40 g/hm2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20 g/hm2,与对照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6.
几种除草剂对冬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不同除草剂对当前南疆地区冬麦田播娘蒿、萹蓄、硬草等杂草的防除效果,为科学、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药后50 d,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8.0 g a.i./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37.5 g a.i./hm2、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18.0 g a.i./hm2+10%乙羧氟草醚乳油12.0 g a.i./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37.5 g a.i./hm2、37%炔·苄·唑草酮可湿性粉剂166.5 g a.i./hm2对播娘蒿的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均为100%,对萹蓄的鲜质量防效均在92%以上,对硬草的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均在88%以上,且对小麦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9种常用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在福建省甜玉米制种田,采用茎叶喷雾法开展了9种除草剂在推荐剂量下的田间药效试验,并测定了除草剂对甜玉米及其后茬花椰菜和萝卜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施药后25 d,9种除草剂的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2%以上;施药后50 d,27%烟 ? 硝 ? 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有效成分(下同) 810 g/hm2 ] 和25%硝磺 ? 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 (750 g/hm2 ) 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最好,以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 (180 g/hm2 ) 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最差,杂草覆盖表现为重度。供试的9种除草剂对甜玉米生长安全,无明显药害症状,且部分药剂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其中以25%硝磺 ? 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20%烟嘧 ? 辛酰溴苯腈可分散油悬浮剂 (300 g/hm2 )、80%莠去津可湿性粉剂 (1 440 g/hm2 ) 和27%烟 ? 硝 ? 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的玉米产量较高,与对照相比,增产率分别为21.03%、19.26%、18.74%和16.84%。10%硝磺草酮悬浮剂 (150 g/hm2 )、27%烟 ? 硝 ? 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33.5%硝磺 ? 异丙草胺 ? 莠去津悬浮剂 (1 005 g/hm2 ) 和30%苯唑草酮悬浮剂 (27 g/hm2 ) 处理对后茬花椰菜和萝卜均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增产率分别为18.05%和13.68%、3.37%和12.67%、15.45%和11.06%、8.21%和11.67%,但40 g/L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 (60 g/hm2 ) 对后茬花椰菜和萝卜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与清水对照相比,分别减产9.74%和3.57%。研究结果可为甜玉米田杂草防除有效药剂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不同发育阶段小麦赤霉病菌对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SBIs)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及杀菌剂的作用方式,对4种SBIs类杀菌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小麦赤霉病菌对4种SBIs类药剂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其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菌丝生长阶段和产孢阶段芽管伸长阶段孢子萌发阶段;其中,戊唑醇对菌丝生长、产孢、芽管伸长和孢子萌发阶段的EC50值分别为0.686、0.191、3.532和3.825μg/m L,咪鲜胺分别为0.063、0.305、0.827和36.581μg/m L,苯醚甲环唑分别为0.873、3.659、5.687和79.465μg/m L,烯唑醇分别为1.961、33.658、41.881和54.986μg/m L。显微观察4种SBIs类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形态的影响,发现杀菌剂处理后菌丝末端分枝增多,新生菌丝伸长受阻,菌丝体局部膨大,有时可见菌丝及芽管的消解。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量为有效成分100 g/hm2的戊唑醇、200 g/hm2的咪鲜胺和200 g/hm2的苯醚甲环唑对小麦赤霉病的保护效果为77.15%~79.26%,治疗效果为70.64%~72.77%,于发病前后使用均可有效防治该病害。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中国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二甲酰亚胺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敏感性及其田间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两类杀菌剂的代表药剂异菌脲和吡唑醚菌酯对分离自该省7个玉米产区的73株玉米小斑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异菌脲和吡唑醚菌酯均较为敏感,其EC50值范围分别为0.168~2.990和0.017~6.583 μg/mL,平均值分别为(1.003±0.533)和(1.437±1.490)μg/mL,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均为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该平均EC50值(1.003±0.533)和(1.437±1.490)μg/mL分别作为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异菌脲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田间防效试验表明,采用有效剂量分别为750和150 g/hm2的50%异菌脲悬浮剂(SC)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EC),分别喷施2次,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效均较好,分别为61.51%~70.69%和69.54%~78.98%,与喷施2次有效剂量为150 g/hm2的25%丙环唑EC的防效相当,且均高于喷施2次有效剂量分别为1 875和2 000 g/hm2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WP)和80%代森锰锌WP的防效。研究结果可为田间玉米小斑病化学防治有效药剂的选择与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玉米小斑病菌对这两种药剂的田间抗药性风险评估及抗性监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吡虫啉拌种控制全生育期小麦蚜虫有效剂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吡虫啉拌种控制全生育期小麦蚜虫有效剂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仅用吡虫啉拌种就可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将小麦蚜虫控制在防治指标之下,表现出超高效、持效的控制效果。1 kg种子用1.0~4.8 g吡虫啉(有效成分)拌种,从播种至灌浆末期,防治效果在95%以上,至乳熟期(收获期)防治效果仍高达74.49%~96.61%;千粒重比未拌种区增加了26.51%~36.5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吡虫啉拌种控制全生育期小麦蚜虫的经济、有效剂量为有效成分1.0~2.0 g/kg种子,最佳剂量为1.5 g/kg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