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5,(3):332-337
【目的】探索四川省林业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方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川西北和川西南林业碳汇项目实施的现状和问题。【结果】发现这些项目在碳汇潜力、项目建设目标、造林地块选择和实施过程方面的异同。【结论】详细核算森林资产、协调项目和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强调扶贫和公平原则、构建有效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策。 相似文献
2.
3.
对碳汇渔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汇渔业是当下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我国渔业经济竞争实力的有效措施。发展碳汇渔业符合当代国际社会的发展要求,能够极大地带动我国经济发展。该文对碳汇渔业的概念及意义进行了重点阐述,并提出了我国发展碳汇渔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5.
中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凭借其低成本、易操作、潜力大等独特优势,在固碳减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对2003-2011年东北内蒙古林区的森林碳汇潜力展开系统测算,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森林碳汇交易价格,评估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的潜在价值.根据测算,2011年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潜力高达25.52亿t,表明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潜力较大.如果通过森林碳汇交易,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潜在价值将非常可观.然而,单位蓄积量的下降成为制约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增长的主要因素.基于此,从内部潜力和外部市场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发展的政策路径:一方面,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增加单位蓄积量;另一方面,推动森林碳汇交易市场化,实现森林碳汇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通过设计问卷的形式对项目区农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含林农对碳汇林的了解和碳汇林被利用情况。采用分层抽样的形式,从项目区抽取有代表性的150位林农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因素阻碍了广东森林碳汇项目的开展。自然因素主要有台风、暴雨、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林农参与意愿不强、林农对森林碳汇认识度低、造林资金来源单一且不足、造林模式单一等。为了更好地开展森林碳汇项目,广东可以采用加强对森林碳汇的宣传、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举办森林碳汇培训班、造林模式多样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9.
森林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碳汇是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新疆地域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对我国林业碳汇发展的影响较大。本文基于新疆林业资源现状,分析了新疆林业碳汇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林业碳汇项目尚处于摸索阶段、专业技术人才欠缺、森林保护政策与林业增汇目标不匹配等,分析了林业碳汇发展机遇,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森林通过吸收CO2进行固碳,是现阶段公认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佳途径.我国森林碳汇交易才刚刚起步,碳汇项目严格的准入门槛和偏高的交易成本,非标准化的自愿交易市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不到位都制约了森林碳汇交易的进一步发展.欲突破瓶颈,首先要放宽国内碳汇市场交易的条件,扩大申报主体的范围,鼓励更多的国内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扩大具有碳吸收功能的森林类型和参与交易的森林项目类型;调整相关法律,建立相应法律责任.其次要完善我国森林碳汇交易的法律构成,明确交易的参与主体、交易的对象、采用要件登记生效方式订立合同,细化合同内容;最后要建立强制性减排约束机制,对强制减排进行项目管理,实行全民碳信用法律制度,并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标准来实现判定、计算、检测和检查碳汇储备.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实施森林碳汇项目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目标和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计算出河南省2012年森林碳汇总量将达到42235.19万t,与2006年底的碳汇量15721.07万t相比,碳汇的增加潜力为26514.12万t,2006年底森林全部碳汇量的168.65%。巨大的碳汇量潜力为河南省实施森林碳汇项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森林碳汇概念及碳汇计量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材积源生物量法(Volume-biomass method)对东江源区森林系统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总碳储量为45.11×106 tC,其中森林植被层碳储量为9.17×106 tC、森林植被枯落物层碳储量为0.94×106 tC、森林土壤层碳储量为35.0×106 tC.运用蓄积、面积估算结果是:总碳储量为40.89×106 tC,其中林分生物量碳储量4.13×106 tC,竹林生物量碳储量0.21×106 tC,经济林碳储量0.61×106 tC,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不变.最后得出东江源区森林系统总碳储量值43×106 tC,东江源区森林系统碳交易潜在价值约合28亿美元.以此,提出了建立东江源区绿色基金会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时代下的森林碳汇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碳汇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应对经济与环境的双重危机过程中,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共识。森林碳汇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力量。在论述了低碳经济、森林碳汇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森林碳汇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对森林碳汇的经济属性和森林、二氧化碳、经济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基于森林碳汇角度,对低碳经济下林业未来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林业投资项目具有典型的收益不确定性、投资不可逆性和管理灵活性等特点,需要选择合理适用的决策方法。采用传统净现值法,对林业投资项目价值评估忽略项目本身的期权特性,造成决策发生偏差。考虑到林业项目的期权特性,采用传统收益法和B-S理论结合的方法,构建价值评估模型,并引入具体案例,应用模型评估项目的整体价值。结果表明:采用传统收益法进行价值评估,低估了林业碳汇项目的价值;在模型的构建中将传统的收益法同实物期权相结合,以碳汇价格为重要依据,对波动率进行修正,使得评估模型适用于林业碳汇项目,对项目的价值评估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流域退耕还林项目的碳汇效应分析——以贵州省红枫湖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红枫湖流域退耕还林项目的碳汇效应进行分析,为贵州省退耕还林的碳汇潜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2000~2006年红枫湖流域内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的调查,对林区内主要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桃(Amygdalus persica)、李(Prunus salicina)、杏(Armeniaca vulgaris)、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和楸树(Catalpa bungei)7种林木的碳汇量及碳汇效应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估算了红枫湖流域2015年的森林碳汇总量。[结果]2000~2006年,随着时间的变化,森林的中、幼龄林生物蓄积量和碳汇量有上升的趋势,2006年达到1.05×107kg,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固碳潜力。在所研究的7种树种中,杉木是研究区内碳汇功能强的树种,预测到2015年,其单位面积碳汇量可以达到106.51t(C)/hm2,其次为柳杉,单位面积碳汇量为99.42t(C)/hm2,杏的碳汇功能最弱,单位面积碳汇量为13.03t(C)/hm2;7种树种的森林碳汇总量为2.35×107kg,平均单位面积碳汇量为26.17t(C)/hm2;按305.0元/t的价格计算,可产生7.17×106元的经济效益,按254.1元/t(C)的价格计算,可产生5.91×106元的经济效益。[结论]红枫湖流域退耕还林碳汇效应的经济效益巨大,具有较大的增值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系统碳汇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允芬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98,(5)
研究我国现实和未来农业系统碳汇功能,提出该系统碳排放和碳固定清单。以1990、1995和2000年为例,对周年碳平衡进行计算分析,绘制出全国农业系统碳平衡概图。碳的排放、固定、转移量占当年吸收量的百分比分别为82.6%—84.4%、14.5%—15.7%和1.1%—1.7%,年固碳量为1.1×108—1.4×108t。无论是现阶段还是气候变化后,我国农业系统对碳的吸收均大于排放,对大气CO2而言,不是源而是汇。在全球温室气体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农业系统碳汇功能,为减缓大气CO2浓度的增加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以五指山市阔叶混交林碳储量作为衡量森林碳汇量的指标, 通过对胸径×树高、郁闭度、海拔、坡度、距水域距离5个变量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利用Geoda和Arcgis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对碳汇量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胸径×树高、郁闭度、海拔、坡度、距水域距离均为影响碳汇量分布的重要因子, 其中郁闭度、胸径×树高对碳汇量的影响最大, 其次为海拔、距水域距离, 坡度因子的影响最小; 各样点上的碳汇量与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不同, 因此各因子在不同样点上对碳汇值的影响程度不同, 根据因子对碳汇值的相对影响大小对森林管理采取相应措施, 以增强该区域的固碳能力, 进而提高其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8.
克拉玛依人工杨树碳汇林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造林作为一种土地利用变化,可以增加陆地碳汇,减缓大气中CO2的积累.以克拉玛依人工杨树碳汇林及原生荒漠灌木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工造林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合理的样方设置分别于林区和荒漠灌木林区进行土壤分层取样,并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对碳汇林下及原生荒漠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储量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原生荒漠植被条件下土壤平均碳密度仅为0.3 ~0.6 kg/m2,而建造碳汇林后,该区域土壤平均碳密度有大幅提高,为0.47 ~1.44 kg/m2;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体深度的加深而减少;碳汇林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提高在浅层土壤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结论]克拉玛依人工杨树碳汇林有效地提升了土壤有机碳储量,对改善当地土壤环境质量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