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松梢斑螟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赤松梢斑螟是红松幼林主要害虫之一,危害红松的嫩梢(主梢为主)及球果,平均被害率嫩梢为20.3%、球果为22.7%。1991~1995年,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1研究方法1.1赤松梢斑螟幼虫调查方法调查地海拔高度为250m,坡度为低山缓坡(8~9°),坡向东南,土壤为暗棕壤,土层厚度为45~50cm。林地为红松纯林,树高10~12m、胸径8~12cm,1960~1970年造林。调查是结合1993年10周鹤岗市红旗林场红松幼林疏伐抚育进行的,调查前先选择好样地,即59林班6小班、60林班20小班、75林班2小班。在样地内每隔2株间伐1株,并对伐倒木进行逐株调…  相似文献   

2.
西伯利亚红松[pinussibirica.(Loud.)Mayr.〕主产于原苏联,它有着与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icc)相似的优良材质,营养丰富的果实。在产地主要成林树种中,按利用价值的总和衡量,西伯利亚红松最为珍贵。几年来的引种、调查与研究,与红松相比较,西伯利亚红松极为耐寒、耐干旱瘠薄、耐水湿等,在长白山高寒山区,高海拔地带(海拔1300~1500m)表现出良好的生长与适应特性。  相似文献   

3.
次生林冠下红松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次生林冠下营造红松,应选择下阴坡、半阴坡的中下腹下缓坡、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段,实行顶浆造林。栽植密度:郁闭度在0.4-0.6时,2000-3300株/hm^2,郁闭度0.3以下时,3300-4400株/hm^2;0.6以上为1500株/hm^2左右。幼林抚育要进行5a,造林10a进行透光抚育伐,20a左右伐除上层阔叶树时,保留具有培育前途的阔叶幼树,从而形成高稳产的阔叶红松林。  相似文献   

4.
庄河地区红松人工林营林技术初探于相洋(辽宁省林业学校110101)庄河地区属华北植物区系,是红松天然一分布区的边缘。1962年开始营造红松林,现已郁闭成林的面积有37.88hm’。因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与红松的主栽区相比明显较差,故其生长表现亦有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四种针叶树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班克松抗性强,能适应露水河地区气候环境,造林环境,造林7年生长良好,树干通直,树高达3.3m,是当地乡土树种红松的3.47倍。  相似文献   

6.
红松苗龄型对苗木质量和造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春季播种、2年生红松苗(S2-0),春季播种、2年后移栽、再培育1年的3年生红松苗(S2-1),春季播种、2年后移栽、再培育2年的4年生红松苗(S2-2)、秋季播种、2年生红松苗(F2-0)为对象,研究不同苗龄间苗木质量和造林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与S2-0相比,S2-1苗高、地径、FOLR、单株生物量分别增加100%,108.2%,100%和398.4%,单株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368.6%,646.2%和349.3%;S2-0造林成活率仅为67.5%,S2-1比S2-0造林成活率提高20.6%。S2-0移栽2年后,苗木质量提升幅度较移栽1年小;S2-2与S2-1造林成活率、地径生长量无显著差异。F2-0的苗高较S2-0大35.4%,造林成活率提高5.6%,秋季播种红松可促进苗木质量的提高。S2-2,S2-1,S2-0,F2-0的FOLR分别为18,14,7和7,FOLR与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均显著相关,FOLR是评价红松苗木质量的简易、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辽西半干旱地区红松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有效地增加辽西地区的造林树种,更好地发挥森林多功能效应,凌源市欺天林场于1976年由辽东引进了2年生红松苗木造林。经试验观察,26年生红松平均树高3.73m,胸径6.5cm,单株材积达0.0089m^3,三项指标均超过同年栽植的油松,而且20a后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该树种的引种成功,为辽西半干旱地区增加了一个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8.
阔叶人工红松林丰产技术标准陈效群,朱宝印,张运军,常方圆(黑龙江省林科所)(黑龙江省南岔林业局)(黑龙江省缓棱林业局)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栽针保阔营造红松丰产用材林各项技术措施和各年龄阶段人工红松阔叶混交林达到丰产林标准时主林木红松应具有...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红松苗木不足,促进红松人工林的迅速发展,我所于1975年春在草河口公社西沟生产队,选择东南坡、坡度18°的地方,进行了13年生红松幼树移栽造林试验,共移栽一千多株。据1978年8月份调查,保存率85%,平均树高3.33米,直径3.9厘米,各年平均树高生长:1978年0.46米,1977年0.48米,1976年0.50米,1975年(即栽植当年)0.15米,1974年(栽植前一年)0.50米。  相似文献   

10.
幼龄红松林下套种玉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龄红松栽植十多年后才郁闭,这期间套种山野菜兼中草药材植物玉竹,既不影响红松生长,又能在短时期内收获玉竹根状茎及嫩叶,会获取较高的效益。选择坡度10°~20°的北坡,土层厚度大于25cm,土壤质地为壤土的红松幼龄林地。翻地20cm深,顺坡面筑床。挖取玉竹根状茎,适当晾晒后在15~22℃环境下催芽。芽苞1~2cm长时即可移栽,行株距(25~30)cm×(10~15)cm,盖土厚度4~5cm。栽后浇水、锄草、防治叶茎病害和根系害虫,第3~4年即可采收茎叶、根状茎。  相似文献   

11.
红松是我国珍贵树种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文章阐述了红松的形态特性,从阔叶林地的选择、整地、适时造林、红松栽植、保水剂的使用、苗木栽植等6个方面介绍了阔叶林冠下红松的造林技术以及红松幼苗抚育后的苗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红松透光抚育林下天然水曲柳大苗造林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利用红松林下天然水曲柳大苗造林的可行性,利用红松18年生林分透光抚育时林下水曲柳大苗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与宫造的水曲柳人工林相比,其10年生的树高生长量增加46.7%,胸径生长量增加25.6%;保存率差异不大;并且可以降低育苗成本,缩短成林周期,其方法在生产上可行。  相似文献   

13.
透光抚育对红松阔叶林群落结构与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和群落重要值分析方法,研究透光抚育(全透光、半透光、未透光)对红松阔叶混交林群落(人天混群落)的树种组成结构、径级分布、蓄积量和红松蓄积生产力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沿由小到大的透光强度,人天混群落中红松重要值依次增大(0.499~1.000),透光有利于人天混群落中红松优势地位增强;红松大径木比例依次增加(0.00%~54.0%),小径木比例依次减少(74.9%~2.7%),透光有利于人天混群落中红松大径木比例提高;群落蓄积量依次增加(60.2475~230.4051m^3/hm^2),红松蓄积生产力依次增加(1.2692~5.3603m^3/hm^2·a),透光有利于人天混群落蓄积量及红松蓄积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红松人工林皆伐迹地二代连栽红松历经10年试验,结果表明:连栽后红松造林成活率为62%,10年后幼林保存率仅为30%,且幼树生长缓慢,生长量与同龄的一代林分相比树高和胸径分别下降了33.3%和49.5%,呈现明显的地力衰退趋势,故红松人工林二代不宜连栽红松。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红松坚果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红松坚果生产张亚君,张海延,王彦清(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红松种仁含油量约在62%~72%之间,平均含油量66%,它的含油量是东北地区100多种油料植物之首。含油量超过黄豆(含油率13%)5倍多。松仁油加工工艺是采用冷...  相似文献   

16.
塔河蒙克山西伯利亚红松试验林高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大兴安岭塔河蒙克山高寒地上的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试验林,其连年生长量稳步提高,19a生平均树高3.75m,2008年高生长平均已达51.2cm,其生长量与生长在气候相对温和的“红松故乡”温带的小兴安岭东南坡带岭地区的近缘种红松几乎相同。而试验区内的对照红松已经所剩无几,幸存的几株也呈灌丛状。说明西伯利亚红松是耐严寒、耐贫瘠、引种前景广阔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7.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是松科松属高大乔木,树干圆满通直,红松天然林平均树高可达25~30m,胸径可达40-80cm,寿命长达300~400年。在生长条件适宜的地方,树高可达40m,胸径可达200cm,寿命长达500年左右;它的材质优良、纹理通直,抗压力强,富含树脂,耐朽力强,工艺价值高,油漆性能好,易干燥,可做建筑、航空、桥梁和车船材;它的木材刨削、车旋性能良好,易于加工,适于做各种模型,也可做胶合板、乐器和运动器械等,是我国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制的多功能环保型土壤膜化剂和普通聚乙烯地膜(PE膜)覆盖的方式探讨了其对红松移栽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膜化剂的红松移栽苗栽植密度与对照相同,能够达到PE膜的2倍,保存率达到95%以上,明显高于PE膜.覆盖膜化剂的红松移栽苗第一年高生长能够达到4.7 cm,相比对照提高了14.6%;且地径第一年生长量达到0.33 mm,为对照的3.3倍.覆盖PE膜虽然能够显著提高红松移栽苗第一年地径生长量,但是与膜化剂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沙地油松幼龄林造林试验及其生长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国 《甘肃林业科技》2005,30(2):18-20,28
通过对沙地油松造林试验及其生长状况研究,结果显示:采取覆膜加土措施进行沙地油松栽植,能提高沙地油松的造林成活率。沙地油松在栽植9年以后,胸径平均每年增长0.60cm;高生长在前3年生长缓慢,5年以后树高以每年30-40cm的速度生长。油松主根系长仅为1m;水平侧根多且发达,主要分布在20-40cm深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331株天然红松优树的胸径、树龄、树高进行了分析,了天然红松优树胸径,年龄,树高相关表,可为红松种子园建设中的优树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