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溪流式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利用合流制排水沟渠处理污水的新技术,通过室内试验和实际模型试验,对溪流式生物接触氧化法COD降解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溪流式生物接触化法COD降解过程与传统的推式生物氧化法有所不同,在内源呼吸期,COD出现了明显的峰值,另外,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提出了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2.
溪流式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利用合流制排水沟渠处理污水的新技术。通过室内试验和实际模型试验,对溪流式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工艺、处理效率、抗冲刷能力、生物载体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法对污水的处理效率达到了一般生物膜法的水平,投资和运行费用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3.
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启动挂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芬  屈春香  郑海腾  冯志江  戴捷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901-5902,5961
[目的]研究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启动周期及挂膜期间CODCr、NH4+-N、NO2--N、NO3--N降解过程。[方法]采用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探讨反应器启动周期与挂膜期间CODCr、NH4+-N、NO2--N、NO3--N降解过程。[结果]温度在15℃以下,反应器启动挂膜时间为14 d左右。试验装置对CODCr、NH4+-N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稳定运行时CODCr的去除率保持在65%以上,NH4+-N的去除率在20%以上,并且出现了NO2--N的严重积累。[结论]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效果稳定、抗负荷冲击能力强、挂膜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利用气提技术与接触氧化法相结合的气提式接触氧化装置对小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对COD、T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48%、90.2%,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城市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B的标准。且处理工艺稳定、使用可靠、运行成本低、操作控制简单、污泥产量极少甚至可接近污泥零排放,适用于小城镇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具有出水水质好,成本低,性能稳定等优点,在水处理领域得到大量应用,长久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参考了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原理及发展、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典型特征、运行工艺参数的选定、接触氧化法的工艺以及在工程上的应用,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某化工厂排放的农药废水难降解、盐含量高等诸多特点,原生物法处理不能达到排放要求,在不改变原主体工艺和不大幅增加构筑物及处理成本的前提下,对原工艺进行技术改造。[方法]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高级氧化对农药废水进行预处理,去除COD、Cl-、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再采用传统的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法进行处理。[结果]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高级氧化-厌氧-好氧组合法处理难降解农药废水,极大地提高了废水的处理效果,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结论]试验结果为农药废水处理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直接用纯种菌体在适当条件下培养得到菌体,消除了生物菌体混入杂菌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海藻酸钠固定化鞘氨醇单细胞小球对COD降解的最佳条件;讨论了时间、温度、pH值、降解剂用量、摇床摇速几个单因素对海藻酸钠固定化鞘氨醇单胞菌小球降解COD的影响;通过比较可以得出在降解COD的过程中,微生物只有借助某一载体才能表现出其最佳降解活性,微生物包埋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污染少,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对大连水产学院渤海校区的生活污水处理时,采用生物氧化法进行预处理,再经过土地处理。结果表明:该处理系统运行稳定,效果好,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一级排放标准;除悬浮物(SS)外,各项指标均达到中水标准。另外,污水在土地处理过程中是以生物学降解为主,有机物和营养盐降解规律与生物降解规律一致,化学耗氧量(COD)降解符合Eekenfelder模式:C=76.1×10^0.0033t.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Fenton氧化法处理偶氮染料的降解工艺及降解历程和机理。[方法]利用Fenton氧化工艺处理不同浓度的偶氮蓝113,测定处理后的COD,同时利用GC-MS对其降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当[H2O2]∶[Fe2+](摩尔比)=2.29时,COD去除效果最好,随着Fe2+投加量的增加,废水会变成铁红色,同时沉淀物增加;COD分别为250、525和996 mg/L的3种不同浓度的废水,H2O2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9、1.8、16.0 ml;废水初始pH=3时,COD的去除率最高。[结论]Fenton氧化技术是一种高效降解难降解染料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第 1期鱼油在鲤饲料中的适宜用量  任泽林 ,郭 庆 ,霍启光 ,卢建军 ( 1 )…………………………………………………几种摄饵促进物质对红鳍东方诱食活性的研究  常 青 ,于 宏 ,梁萌青 ,陈 超 ,孙曙光 ( 8)………………………………………污水处理溪流式生物接触氧化法研究———ⅡCOD降解过程理论和数学模拟研究  陈辅利 ,高光智 ,郭 睿 ( 1 2 )…………………………………………………………黄喉拟水龟一龄龟生长的研究  朱新平 ,陈永乐 ,魏成清 ,刘毅辉 ,陆小萏 ( 1 8)……………………………………卵甲藻Exuviae…  相似文献   

11.
酵母菌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酵母菌作为特定微生物,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皂素生产废水,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 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中以酵母菌为优势菌群,当温度为28-30 C,进水化学需氧量(COD)为2 710 -9 200 mg/L,pH值为4.5-5.5,溶解氧为4.5 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 h时,COD去除率超过70%, 反应出水回收的酵母干菌稳定在8.3g/L以上,且产量随进水有机物浓度升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12.
聚合物驱油技术大面积应用的同时也产生了含聚丙烯酰胺污水的处理问题.含聚污水具有粘度大、含油多、乳化稳定的特点,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及设施难以使该污水处理达到外排水水质的标准.用气浮+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孤岛油田含聚污水进行处理,首先利用气浮去除悬浮油和大部分聚合物,然后利用生物接触氧化膜上的烃类降解菌和聚丙烯酰胺降解菌组成的高效降解菌群的生物降解作用去除乳化油和残余的聚合物.研究结果表明:孤岛含聚污水经气浮+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后含油量由300mg·L-1以上降至4mg·L-1以下,CODCr由1 700 mg·L-1以上降至100 mg·L-1以下,聚丙烯酰胺的含量由40 mg·L-1以上降到1.5 mg·L-1以下.出水水质完全达到国标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厌氧消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试验条件下,采用单相厌氧消化系统对浸泡预处理的秸秆进行消化试验。研究了反应过程中,VFA、PH、COD及产气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TS=41.8%时,浸泡时间不同,产酸峰值来临期基本相同,而浸泡15天秸秆平均产气量为71.4ml/d,COD去除率达61.3%,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耐盐突变菌株YWL-0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降解性能和生物强化作用。[方法]通过试验观察以及模拟污水、实际污水检测COD含量,研究YWL-0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降解性能和生物强化作用。[结果]耐盐突变菌株YWL-01在生物学上具有遗传稳定性;对于盐度高的实际废水,此突变株表现出显著提高COD降解特性;在投加到复合菌剂中处理高盐实际污水过程中表现出生物强化作用。[结论]耐盐突变菌株YWL-01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邢辰  梁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64-13067
含苯并三唑的地下水很难用常规的水污染处理方法去除,因此迫切需要探讨它在地下水-土系统中有效的去除方法。详细介绍了吸附法、光激发氧化法和生物法,并且针对这些方法应用到地下水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吸附法受到环境因素的限制,并会发生缓慢的解析过程,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光激发氧化法去除效果较好但仍处于探索阶段,需改善耗费较多人力、物力、财力的缺点。目前的生物法很难对苯并三唑进行降解,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龚鸣  徐乐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091-11094
[目的]研究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厂出水的深度处理效果。[方法]采用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厂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气水比、水力负荷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滤池中沿程微生物活性与污染物降解规律。[结果]在气水比4∶1,水力负荷为0.35m3/(m2·h)时,COD的去除效率为54%,色度的去除率为78%,NH3-N去除率为91%,满足GB/T 18920-2002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试验条件下,60 cm滤料层以下为COD降解主要区域,60~90 cm为NH3-N降解主要区域。生物量沿滤池高度范围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微生物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提标升级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阳澄湖养殖水体COD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到2009年5月,从苏州市阳澄湖中湖的河蟹养殖区采集水样,在不同温度和起始浓度下进行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降解试验。依据COD降解动力学理论,计算不同条件下COD降解速率系数。结果表明,阳澄湖COD生化降解动力学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式,其降解速率系数k值介于0.028~0.086 d-1之间;试验水温与COD降解速率系数密切相关,在试验水温10~28℃之间,k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初步估算表明,阳澄湖COD降解产生的净化容量约为11.8 t.d-1。  相似文献   

18.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给农民带了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增加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地膜残留造成了农田严重的"白色污染"。为探索和研究降解膜的应用和推广,文章在衡水市阜城县开展了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以下简称双降解生态地膜)与普通地膜的对比试验,通过对保温、保湿、降解及对作物生长影响等方面的对比表明,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的保温、保墒与增产效果作用与普通地膜无明显差异,而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的降解效果明显,可以有效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9.
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处理味精废水的中试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石灰中和、蒸汽加温、空气吹脱对离交废水进行预处理后,以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对味精废水进行了现场中试对比试验。中试规模为0.5t/h。预处理后的混合味精废水水质为:进水COD浓度1580~9510mg/L,NH3-N浓度108~2270mg/L。经过一个半月试验,采用好氧生物膜法和两段活性污泥法处理出水,COD均可小于700mg/L,出水NH3-N小于400mg/L,COD去除率大于90%,NH3-N去除率大于80%。当水温下降时两段活性污泥法生化处理效果下降,出水COD和氨氮明显升高,而采用悬挂竹球填料的好氧膜法生物处理过程中剩余污泥排放量极少,处理效果更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Fenton氧化降解活性艳红X-3B的条件及历程。[方法]利用Fenton氧化工艺,分析3种不同初始浓度的活性艳红X-3B废水的降解条件,同时利用GC-MS对其降解产物及历程进行研究。[结果]当H2O2∶Fe2+(摩尔比)=3.1时,COD去除效果最好,随着Fe2+投加量的增加,废水会变成铁红色,同时沉淀物增加;对于COD分别为200、400和800 mg/L的废水,H2O2投加量分别为0.5、1.0、3.5 ml,废水的初始pH为4~5时,COD的去除率最高。Fenton氧化反应的速度非常快,大部分的降解都发生在初始的5 min之内。[结论]Fenton氧化技术是一种高效降解难降解染料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