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菜豆细菌性疫病又名火烧病、火疫病,是菜豆的一种常见病害,重病田可减产40%左右,严重影响了菜豆的产量和品质。1典型症状幼苗发病,子叶呈红褐色溃疡状,在着生小叶的节上及第2片叶柄基部产生水渍状斑,扩大后为红褐色,病斑绕茎扩展,幼苗即折断干枯。成株期叶片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呈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后扩大为不规则形,病部干枯变褐,半透明,周围有黄色晕圈。病部常溢出淡黄色菌脓,干后呈白色或黄白色菌膜。重病叶片上病斑很多,常引起全叶枯凋,但暂不脱  相似文献   

2.
菜豆细菌性疫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phaseoli(Smith)Dyc 1978〕。近年来,发生较严重,轻者减产10—20%,重者达30%以上,是生产上要求解决的问题。为此,1983~1985年,我们进行了试验,现小结如下。 一、症状与发病条件 1.症状:起初在叶背产生水渍状的斑点,后变为褐色,成不规则形,边缘有黄色晕圈。干燥时,质脆易破裂,最后全叶干枯。荚上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红褐色,稍凹陷。茎上病斑红褐色,长条形,稍凹陷并龟裂。种子受害,种皮皱缩,病斑淡黄色…  相似文献   

3.
大棚草莓要防芽枯病芽枯病是草莓保护地栽培主要病害之一,危害刚发的幼芽,造成小苗腐烂而死亡,一般减产30%—40%。症状:刚返青的草莓嫩芽表层腐烂,上浮黑褐色粘稠状,进而干枯变黑;过冬老叶叶柄紫红,慢慢从基部烂下来干枯而死。发病时间及发病条件:12月中...  相似文献   

4.
菜豆病害症状识别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豆病害主有细菌性疫病、灰霉病、炭疽病和菌核病等,是为害我县菜豆产量不稳、品质下降、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减轻病害发生是提高莱豆产量、改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的保证。了解菜豆病害症状识别、发病条件、防治方法就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莲藕枯萎病又称莲菜腐败病,是莲藕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来,陕南莲藕面积扩大,莲藕枯萎病在一些地方发生突出,造成商品率降低,严重减产甚至绝收。1症状主要危害莲藕地下茎,茎变褐或腐烂,导致地上部叶片、叶柄枯萎。发病初期,地下茎外表症状不明显,最初从种藕开始,后扩展至新的地下茎,严重时地下茎呈褐色至紫黑色腐烂。地下茎受害,引起从病茎抽出的地下部叶片发病,初期叶色变淡,后变干枯或卷曲,致使叶柄顶部呈弯曲状,颜色变褐干枯。发病严重时,全田一片枯黄,似“火烧”状。挖出病株地下茎检查,可见藕节上长出蛛丝状和粉红色黏质物(即病…  相似文献   

6.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又称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斑疹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几年在我国北方有日趋加重之势。2005年笔在河北定州发现有该病发生。番茄染病后,植株发育迟缓,果实膨大受阻或幼果开裂,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对番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望广大菜农提高警惕,做好播前种子处理以及播后的预防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豇豆疫病主要危害茎蔓、叶和豆荚。茎蔓发病多发生在节部,初呈水渍状,无明显边缘,病斑扩展绕茎一周后,病部缢缩,表皮变褐色,病茎以上叶片迅速萎蔫死亡。叶片发病,初生暗绿色水渍状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天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可蔓延至整个叶片,表面着生稀疏的白色霉状物,引起腐烂。天气干燥时,病斑变淡褐色,叶片干枯。豆荚上发病后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期病部软化,表面产生白霉。  相似文献   

8.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最常见的重要病害,在徐州地区,主要危害冬春季 大棚黄瓜和夏秋季露地黄瓜。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夏秋季雨水较多,露地黄瓜霜霉病发生较重,在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下,病害发展迅速,叶片大量干枯死亡,从发病到流行最快时只需5~7天。病害年度间发生差异较大,—般年份减产10%~20%,流行年份减产可达50%~80%,重发生田块只能采收1-2次即因病而全部枯死。  相似文献   

9.
板栗干枯病的发生与防治高术国苏翠军鞠红波(河北省抚宁县职业教育中心·066300)板栗干枯病又名栗疫病、栗腐烂病。发病后轻者树干局部染病,造成树势衰弱,影响成花结果;重者树干上大面积溃烂,整株很快死亡。近几年河北省东北部卢龙和抚宁等板栗产区的部分多年...  相似文献   

10.
保护地厚皮甜瓜蔓枯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品霜 《蔬菜》2002,(10):24-24
甜瓜蔓枯病是保护地厚皮甜瓜栽培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无论是冬春日光温室,还是早春和秋后大棚栽培均有发生,其危害程度远高于枯萎病和疫病。有时如不注意及早防治,病株死亡率可达30%~40%,减产严重。一、发病症状该病病菌主要危害甜瓜的根茎基部、主蔓、侧蔓、主侧蔓分枝处及叶柄,也危害叶片和果实。在蔓上病斑初呈油浸状,灰绿色,略凹陷,椭圆形、梭形或条斑形蔓延。在患病部位会分泌出黄褐色、橘红色至黑红色胶状物。后期病部干枯龟裂,呈灰白色,表面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病斑绕蔓扩展1周…  相似文献   

11.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又叫细菌性叶斑病、细菌性斑点病,近年来呈加重发生趋势,一般会使番茄减产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2.
1桃细菌性穿孔病 1.1识别叶片发病时初为黄白色圆形斑点,直径0.5~1mm:随后逐渐扩展成浅褐色至紫褐色的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病斑,外缘有绿色晕圈,2mm左右,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严重时会导致提早落叶。枝梢发病时,病斑以皮孔为中心,呈现暗绿色,水渍状,  相似文献   

13.
《吉林蔬菜》2014,(10):38-38
<正>1早疫病马铃薯早疫病又称夏疫病、轮纹病、干枯病,是马铃薯的一种主要病害,各地均有分布。典型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黑色的小斑点,然后病斑逐渐扩大,多为卵圆形或多角形,有同心轮纹,病健交界明显。病斑干枯,不呈现水渍状,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整个叶片枯死。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生黑色绒毛状霉层。一般是下部  相似文献   

14.
张燕 《上海蔬菜》2014,(5):76-76
<正>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是一种常见病菌性疾病,分布较广、发病率高,在全国各桃产区都有发生,如果防治不及时,常造成大量落叶,减少营养积累,影响花芽形成,不仅削弱树势,造成当年减产,而且会影响第2年结果,降低产量,经济损失惨重。现将桃树细菌性穿孔病发病症状与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发病症状1.1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绿色小点,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呈紫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大小不一,一般2~3mm。病斑周围呈水渍状并有黄绿色晕环,  相似文献   

15.
菜豆食用嫩荚及种子,营养丰富,在蔬菜周年均衡供应上占有重要位置.但由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措施不当等,常发生一些病害,如防治不及时或防治不当,影响菜豆的生长和产量,品质也会下降.下面就菜豆常见的细菌性疫病介绍一下其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辣椒疫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全生育期均可发病,是辣椒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一般田块发病率在15%~30%,严重的达60%以上,甚至绝收。
  1症状
  1.1叶片:在叶缘和叶柄连接处发生不规则形的水渍状暗绿色病斑,病斑的边缘为黄绿色,多雨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常造成叶片腐烂,干燥条件下病斑干枯易破碎。  相似文献   

17.
席银森 《蔬菜》2000,(6):22-23
魔芋生产是我县重点培植的新产业。由于魔芋特殊的生态习性,栽培中各种病害发生较重,严重影响产量和效益。据调查,我县魔芋生长中后期的病害以细菌性叶枯病为主,损失减产达3O%左右。为尽可能减轻魔芋细菌性叶枯病所造成的产量损失,提高农户的种植效益,促进魔芋产业的顺利发展,我们对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的发生和防治进行了调查了解,现将结果介绍如下。一、病原及症状病原属细菌。为油菜黄单胞菌魔芋致病变种。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多数从叶片边缘和叶脉两侧开始,逐渐向内或向外扩展。初生病斑直径约2-3mm,水浸状或出现病健交界不明…  相似文献   

18.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由假单胞杆细菌引起,从苗期开始发生危害。子叶受害,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微带黄褐色;真叶受害,初呈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成淡褐色,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期病斑中部干枯脆裂形成穿孔,潮湿时叶背有乳白色菌浓;瓜条发病初期也呈水浸状病斑,严重时形成溃疡或裂口,溢出乳白色菌脓,后期瓜条病部腐烂有臭味,向内浸染种子。现将其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1 发病症状不同 豆类疫病主要危害茎蔓、叶和豆荚。茎蔓多发生在节部,发病初期呈水浸状,无明显边缘,病斑扩展绕茎一周后,病部缢缩,表皮变褐色,病茎以上叶片迅速萎蔫死亡。叶片发病初生暗绿色水渍状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天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可蔓延至整个叶片,表面着生稀疏的白色霉状物,引起腐烂。天气干燥时,病斑变淡褐色,叶片干枯。豆荚上发病后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期病部软化,表面产生白霉。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春在天津市武清、北辰等地大棚番茄上发现一种病害,主要为害果实,经诊断为番茄红粉病。该病近年来在内蒙古、辽宁等地发病日趋严重,山东、黑龙江等地也有报道,一般减产5%-10%,发病严重时减产达30%以上,甚至绝收。随着我国农业设施栽培的发展,近年来番茄红粉病的发生频率、为害面积都有增大趋势,已成为流行病害之一,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为此,笔者对天津地区番茄红粉病的致病病原菌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提出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